全面深化改革畜牧业的思路和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9.73 KB
- 文档页数:2
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情况和建议
关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情况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自2016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市的布署,结合XX的工作实际,我们提出了涵盖构建最佳生态环境、美丽城乡建设、优良政务服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人民生活幸福感、打造平安庆元等六大方面内容,共32项新的体制机制改革。这里面有中央层面事项的改革在地方的实践,如农村金融改革、实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农民异地搬迁方式创新扶贫改革试验等;
也有省级层面的改革在地方的落实,如“三张清单一张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力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等;
还有**市级事项的改革,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同时我们还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在地方的改革试点两项,分别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试点县建设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试点建设。
今年,我们一方面是继续深化去年确定的改革项目,另一方面是做好中央、省、市改革项目的承接,如落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各项改革任务(已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立项的改革试点,如积极争取省级低碳县试点等。另外,我们还要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目标,提出新的改革内容,如提升旅游服务业能力、将休闲养生养老业纳入旅游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改革等。
二、意见建议 1、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中央和省级层面改革项目出台后,要求地方落实实施的项目,省里一方面是要组织必要的培训,让市县了解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时间表和线路图,同时要加强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
2、给予落后地区改革政策倾斜。26个欠发达县(市、区)虽然摘帽,但是相对贫困落后的现状依然没变。象XX,财政收入名列全省末位,很多工作要靠省里的支持,改革方面一样要省里的政策倾斜。
3、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建议 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给予“增量”奖励的同时加大“存量”奖励力度。例如:森林覆盖率指标,每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个百分点奖励200万元,只要xx在全省排名保持第一,则每年予以奖励2000万元;
养殖与饲料2011年第12期 经营与管理.59.
青海省养羊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索 南 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畜牧兽医站,青海海晏812200
近年来,青海省积极探索高寒多灾条件下畜牧 业生产的新路子、新方式,把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调整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 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实施农业综 合开发、草原建设、发展设施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 新牧区示范村建设、防灾饲草料贮备中心建设、牧区 水利工程建设、搭建暖棚等措施,减轻农牧民的压 力。养羊业是青海省的主导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大 打品牌战略,发展特色肉羊产业,是提高青海省养羊 业经济效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牧民 收人的重要举措。 收稿日期:2Oll—lO一03 索南,男,1976年生,本科,畜牧师。 1 发展现状 青海省是养羊大省,养羊业也是青海省畜牧业 的支柱产业。青海省养羊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实施 了绵羊改良、藏系羊品种选育、绒山羊改良3大项目 工程。1995年以来,共引进种羊3 000多只,为青海 省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硬件设施,使得青海 省养羊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止2006年,全省存 栏羊l 693.52万只,其中绵羊1 492.15万只、山羊 201.37万只(其中绒山羊65.43万只),出栏绵羊 417.O1万只。
草场274.3万hm ,53.9 的冬春草地实现了高标 准围墙化的建设目标;修建人畜饮水管道186.0 km,提高了草场第一生产力。最后,草地生态保护 治理的各项工程也有了新的重大进展。在鼠虫害防 治上,广泛采用生物毒素灭鼠、生化灭虫,3年累计 防治草地17.4万hm ;在重度退化、沙化草地上,采 取大面积封育、封禁和补播改良等综合治理措施,种 植饲草1 333.3 hm ,扭转了草地年均退化5 846.7 hm 的逆差,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 的遏制。 3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牲畜的数量与草场载畜面积比例严重失调, 草场退化严重,在退化的草地上,棘豆面积广,狼毒、 鼠虫害发生率高,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 2)牧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畜牧业尚未摆脱“靠 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全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草 地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海晏 来讲,面临着建设任务艰巨和建设资金巨大的双重 压力。 3)海晏县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牧民收入增加缓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 4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强化草地生态保护治理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 设。 2)推进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质的 突破。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 4)深化改革,创造现代高科技畜牧业发展的政 策环境。
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新时期安徽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特编制《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畜牧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省畜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畜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较为突出的时期,畜牧业呈现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强劲势头。
1、实力增强,贡献巨大。2005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产量516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2%,总量全国排名第八。其中肉类总产量382.9万吨,禽蛋产量122万吨,奶产量11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2.9%、13.6%和168.3%。饲料工业产量167.9万吨,增长4.6%。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大幅提高,全省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54亿元(当年价),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3.3%,比“九五”末提高3.6个百分点。
全省从事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600多万人,年转化粮食100亿斤,常年出口畜产品货值6000多万美元。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84.3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2.3%,占人均纯收入7%。在畜牧业发达县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现金收入已占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2、结构调整加快,节粮型养殖提速。畜牧业向适合资源禀赋的节粮型畜牧业方向转变,与市场需求结构逐步适应。肉、蛋产量比,由2000年的3.8:1调整为2005年的3:1。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64%下降到60%,节粮草食性的禽肉、牛羊肉比重由32.5%提高到39%。长期相对滞后的奶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5年产量翻了近1.7倍。草食畜禽的发展,拉动了我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每年人工种草面积超百万亩,三元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 3、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支柱产业特色鲜明。畜牧业生产向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域集中,区域化布局日趋明显,已形成五个畜牧产业带:一是淮北黄牛产业带,其牛肉产量已占全省的80%;二是城郊奶牛产业带,合肥、淮南、淮北和马鞍山等市县郊区奶牛养殖基地的奶牛饲养量占全省的70%以上;三是瞄准长三角市场需求,建设了优质三元瘦肉猪养殖基地;四是沿江水禽和宣城肉禽产业带;五是皖西南山区无公害生态养殖产业带。
@法制建设:您若有法律方面的难题或好建议,别忘了这块属于您的园地
牧区通过深化草原有偿
承包改革这一新的举措.逐
步建立草原有主.放牧有界.
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管护有
法的新机制.真正把草地畜
牧业通过深化改革引向可持
续发展的轨道.走出一条维
护草原 态平衡基础上.有
效提高草地畜牧业经济效益
的新路子一笔者针对牧区在
深化草原有偿承包改革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
策和建议:
一.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以草定畜、科学管理、增
加收入、积极建设、有偿使
用、宏观州控是推行草原有
偿承包制的核心内容 必须
要在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
续性的基础上.从有利于理
顺人草畜关系.有利于增强
集体调控管护功能.有利于
建立新的投入建设机制.有
利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有
利丁维护团结稳定的总目标
发,坚持做到5个不变.即:
草原家庭承包延长到3O年的
期限不变:牧户在草原上建 成的基础设施.准建谁用的
政策规定长期不变:已承包
到户的草原面积、地点和范
围不变:官农则农、宜牧则牧
的承包原则不变.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的承包形式和经营
体制不变一
二 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就是在进一步明确草原
公有的前提下.从稳定全局
的高度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高度.建设、管理、使用的角
度.正确处理好建、管、用与
权、责、利的关系,家庭承包
经营与集体协调服务的关
系.近期发展与长远建设的
关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控制牲畜数量与提高质量的
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
此前提下.牧区相关部门应
按照各地实际和牧草荣枯规
律.制定适应生态环境的草
地畜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
理的确定载畜量和畜种改良
发展方向.以达到适草适畜、
以草定畜、供求平衡、永续利
用目标的实现 议
三、要妥善地解决好有关
具体问题
1.凡冬春夏秋四季草场
已经划归到户.以及冬春秋
三季草场划归到户和冬春两
季草场划归到户的.要以现
畜牧业工作总结五篇
【篇一】
今年以来,市畜牧业发展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以加快畜牧业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畜牧业总体保持较好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国兽药减抗科技下乡活动、**中国(**)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大会、全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现场会先后在我市成功举办。
一、**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坚持综合管控力度不减,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显著。继续落实疫情排查、外疫封堵、部门联动执法、禁止泔水喂猪、消毒灭源、技术培训等综合防控措施。全市累计排查场点50万余场次、生猪7800万余头次(均含复查数),发放消毒药品273吨,举办培训班60班次、6200余人次,印发防控知识手册、明白纸3万余本(张),监测样品2880份。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将无害化处理厂全部纳入市畜牧业监管平台,管控关键部位,实现实时监管。完成县级兽医化验室建设。投入95万元、发放消毒药品40吨。近期列支520万元,购买消毒药品,对全市养殖场、屠宰场等,再次集中消毒灭源;列支600万元奖补资金,建设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市县联动,采取市级培训所有生猪规模养殖场、县级培训散养户的形式,培训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产品检疫监管,严格生猪运输车辆备案公示。建设完成3处省级动物道路检查站、总数达到6处。查处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案件10起。市政府出台《**市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统筹做好其他动物疫病防控,争取中央财政动物防疫补助经费417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1487万余元,全年调拨免疫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疫苗6858万头份,圆满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任务。新增1处省级布氏杆菌病净化场。
(二)坚持调转并举节奏不变,动能转换迈出坚实步伐。针对生猪生产下滑不利形势,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落实好国家省政策基础上,市财政列支2220万元,扶持生猪生产。主要包括:每年列支300万专项资金,对全市现有未享受省财政临时性生产补助的种猪场,进行临时性生产补助、连补两年;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市级对**年5月28日—10月31日期间,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规模在300万元以上的,除省补助外,再安排1.5%的农业信贷担保补助;恢复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取消15亩上限;将规模养殖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应补尽补、敞开补贴;优化调整禁养区划定;加快养殖建设项目和养殖主产区屠宰场项目环评审批,审批时限由35压缩到25个工作日。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互联网+等产业,加快新六产融合。积极发展肉牛、肉羊、家禽等替代品。市级安排500万元,扶持牛羊规模化养殖。深入推进畜牧品牌创建,加快十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目前,正筹备首届国际畜牧文化现场观摩交流大会。加强产业招商引资,新希望六合、温氏集团相继在我市投资,其中,温氏在泗水县、邹城市总投资15亿元的生猪养殖项目进展顺利。
33
5/2007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Chinese Qin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37卷5期
Vol。37.No.5
“十一五" 期间海北州高效畜牧业发展思路
刘明龙 ,车 霞
(1.青海省海北州草原工作站,西海镇,810200;2.海北州农牧局,810200)
中田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795O(2oo7)05.0033—02
1畜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海北州畜牧业通过深化改革迅速转向持续 稳定的发展阶段,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 来,畜牧业生产在海北州委、海北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
彻中央和青海省、海北州经济工作和农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 围绕牧业增效、牧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在狠抓常规性畜牧业 生产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抢抓机遇,大力推行畜牧业集约化、
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进步,以法治牧,加快畜牧业由靠天养畜 向建设养畜、科学养畜转变,由自给、半自给畜牧业向商品畜牧
业、高效畜牧业转变,不断培育新的牧业经济增长点。2005年 末,共存栏各类牲畜327.5万头只,适龄母畜比例为55.13%,繁
活率为80.31%,总增率、出栏率为41%,商品率达34.9 .成 畜损亡率2.75%,畜牧业总产值达4.48亿元(现价),占农牧业
总产值的61.43%,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200元。主要畜产品产
量显著提高,其中肉类总产量达29 156t,草场产值达192元/hm (现价)。截止2005年底,全州累计完成围栏草场81 848万
hm ,畜均0.25hm ;建成羊用暖棚9 987幢,60%的牧户实现了
养羊暖棚化;年内防治鼠虫害15.4万hrIl2,其中:地下鼠5.97万
hm ,地面鼠6.73万hm ,草原虫害2.7万hm2,毒杂草3.33万
hm ;兴建人畜饮水管道4O条,打水井228眼,冬季草场人畜饮 水半径控制在2.5km以内;引进含1/2野血牦牛种公牛2 000 头,串藏系种公羊2.3万只,牛羊育肥贩运户达11 080户,育肥
甘肃农业2006年第4期(总第237期) 一27~ 落实“三民’’发展思路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 徐正生 常政英 张天昌 (}f肃积石山}}裔牧局、引石山县动检站731700) 关键词:“三氏”思路;牧业;产业化经曾 近年来,州蠡、州畋肿 深化州情认识的雎础上。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条 主线。结合仝州实际挺jU丁“打民股牌、走民营路、谋寓民策”的总体发J{哇恩 路,明确丁新时期全州发胜 竣经济的指导思想,也正是基于对“兰民”发展 思路的1』f彻落实。州政府々门下发J (2004)38号(关于加快瘩牧产业开发的 意见)文件,对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了安排部署.并且在州委九届四次全委 (扩大)会议、州政府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丁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使之 真正成为强州寓民的主导产 №,这既为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叉为加快发 展养殖业挺Ⅲ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落实“三民”发展思路中推进牧业产业化 经营。以“三民”发展.I!_l路的新『f】度深化对畜牧业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提出推 进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彳『蓿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符台“三民”发展思路 1.牧业产业是“打民放牌”的优坍产业,也妊民族经济的支柱。我县是 …个多民牧特别楚 安旗群众聚膳的f】治县,保安族人数占全国的95%。 历史上大部分少数民旅就是非畜牧业生存、繁衍下来的,曾足“茶马互市“的 重镇。我县地处牧K向农 的过社堑地带.背靠牧区。丽向兰州等大城市,境内 具有宽广的草场干”丰宿而充址的农作物秸秆与农副产品下脚料,饲草料资源 丰寓。发展啬牧 行街灭独 的资源优势和区佗优势;我县是穆斯林群众集 c{1的少数民族地 ,被惜为·}Il司的“小麦)JIl”。少数民族历来有善饲养、会经营 的传统。市场流通活跃,发胜以牛羊为主的革食_帝。开发消真肉蛋奶食品,打 造“清 ”箭产品 亿牌,,f: 【至j内外ff『J场特别是中东阿拉伯市场}恃力很大。以 披在旧际贸易关系【{1,商产品的比较优势要强予种植业.灶中国加入WTO 的主要受益行业.其有广阔的『f『场优势.JJI1之多年来的良种繁育、疫瘸防治等 f}i牧实用技术的.t'ft ̄P一应ff】,【 【前全圭}-牲南存栏达132,51万头(匹、只、I:1).饲 草料』Jl】:【和衔产品加 【等也彳丁了一定的规模。积j;{了丰富的经验。为推进牧 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丁良好的条件。惭牧业作为我州的传统产业.为经济发展 和社会繁荣发挥丁很火作用。拟统计2004年底.全县膏牧业产值达9665. 24万元.一Ji农业总产ff{的38.4%,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50元。占农民人均 纯收入的l9+5%,赉牧业 经成为民族经济的支柱.挑起丁振兴民族经济和 农民增收的-人粱,而且这种作J{J和地位将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得 重要。 2.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为民 经济提供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改革开 放以米.垒县立足资源优势.兴办了一大批南产品经营、加工骨干企业,如绒 毛厂、皮革厂、冷库等。这些已发艉成为全县民营经济的一支生力军。据有关 资料蛀示.民族地【蔓目前共有的乡镇企业中有近一半为畜产品经营、加工企 业。仝县并架锁郡建 裔产品交易市场。市场活跃,销路畅通。同时,畜牧业 的发肫还带动起了运输、餐饮、旅游、贩运等领域的民营企业。2O多年的实 践证H月。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首先必将骷动以商产品加工企业、养殖场等为 主的陀什经济的蚓起,其次._十7 的静产品 源为发展乡镇企业和民族工业 提供十分有利的物质条件,必将,特动畜牧棚戈产业领域内的民营经济发艘。 3.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强县富民的可靠途径。目前.种植业、养殖业、 林果业羊11乡镇 :业基水j 构成农村经济的四大支柱。种植业对土地及光热 水资源依赖性租强,驮州种 业的发胜沿袭多j 靠天吃饭”粗放经营.使农 业生态陷人“愈穷愈垦、愈 愈穷”的恶性循环中,而改善农田基本条件.提高 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水平 要大最投入,以及我州人多地少、自然灾害频繁等 制约种植业发聪的因索彳雎多, 短期内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林果业周期长. 种_蜓新快。民旌地区鉴于商品观念和经营水平,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在 要求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作川下。我县投资环境差、技术落后、人员素质 低、产品不能适销对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艘。同时由于我县资 源缺乏、兀工业彤 、农村农剐产品剩余量少等的制约,农村经济走沿海大力  ̄.JP4乡镇企业、二三产业的蹄子足不现实的。综合分析,优势对比,裔牧业发 胜彳『朴广泛的社会基础,成为农【乜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千隶万户经 格局,应泼说。 新形势下,南牧 对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强县富民比以往 仃何【IIj候都大 作为.这一点已成为全县乃至仝省上下社会各界的共识。I目 此,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背足强强寓 叫 的选择。 二、抢抓机遇.以“三民”发展思路统揽畜牧产业化经营 抢抓州盂、州政}fj商艘币视 牧产业化经讣的机遇,以“三民”发展思路 为指导,激发全社会关注、支持、投资和发胜箭牧业的热情,凝聚全社会的智 慧和 豫,大干。 1: 干.大力推进牧业产业化经许.力争使7}f牧产业在农村 经济l{It 批 江…, 火 艘f:挑起农民增收、振兴民旗经济的大粱,把霭 盟建成全省一流的农南产:^^基地。为了实现这一既 ; 艘阶段要突出抓 蚶以 F雨点工作 1.硼 广:业纳构,优化Ix1.域布局。一是按照“两托.,、} 畦”,即“稳定 发畦 稿莉1禽班生J :;加快发 适合我县的牛羊肉生 .㈨尼放弛、鹅、鸭等草 霞动物 炎m发眨毛、绒、肉非川的绑山羊生产”总体要求.坚持单食商禽先行 的/J;i JJtq.把具有.1『场优势和外向型潜力的牛单作为斋牧产业发艉的主攻方向 删m ,¨遗“汕血”舳牌.j=ll士瞳发展牛羊肉、奶、毛皮等通销对路南产船。二 :址 北 健仝弼耵良种场为小心、冻配 0肛胎移枇点为辐5射的良种繁育推广 体系,兜出 德 、 浒 、 赛特、荚利奴、波尔山羊等牛羊为主的膏禽优良 } 种牡艘。优化帝产品品质钻构。三是我县西部商寒阴湿地区重点发展照种 肉牛硼优质绷毛羊、内羊;东部千早地区重点发展肉羊;大河家四堡子等川塬 瀚区和l}6-大公赂}J}线氍 重点发腱肉牛、肉l羊、奶牛;汉族聚集区和部分条件 较好地区有侧煎发展瘦I超型猪和良种鸡;滑黄库区水域发展优质水产品,突 出畜产品向优势产品集中。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 2.灾出科技推广.千方百计使良种、良料、良含、良版、良法等“_血良”技 术褂到广泛应j}j。全县养殖效益低的最主要因索是斋牧科技古 低.这已成 为制约全县加快寄微产业开发的“瓶颈”。广大养殖君羊众件遍还存在种“宁愿 花三、五百元庙一 不识字的饲养员也不愿接受免费的技术服务,型谈不上 聘请技术人员;宁愿买商价的麸皮喂牛也不愿买低价的“饲料王”玉米喂牛等 等传统的养殖观念。要改变这种租放的经营观念.酱及应Ⅲ先进实用技术,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补贴试点项L],支持各县引进南禽、水 产、牧草等优质新品种,推广综合配套养殖先进实『l】技术.加强科技示范基地 建设.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二是要完曹畜产品信息收 、加工和发 机 制,实施全县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工程,整合信息网络资源.突破我县与发 达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之问的“数字鸿沟 。三足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农业部的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立持三大职能 为主的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起一点热爱f}f牧、技水过硬、乐予奉献 的畜牧科技队伍。县政府采取发放奖金、带职惜薪离岗领办商牧文体和,}:胜 技术服务、外出培训学习、破格晋升职称、挺拔币用、落 工作补助等方面的 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到畜牧生产一线.,F胜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承 包和技术转让等技术服务工作。四足引进推广一批我县急缺或空自的优良 品种和畜产品、荜产品加工新技术,拉长生产链和提升产品质量.提商科技含 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立草为业的突破,要保护好现有草场。退耕还革、“四荒地”扣卖、开展 大规模的种草养南活动。我县的草业建设要做到三个结合.即和生态治理栩 结台.和发展草食裔相结合.和草产晶的加丁 转化栩结合。一足依据新颁布 的<草原法)科学制定仝县天然草场的保护利fi】规划.jJ【】强对现有 场的保护 和改良.严禁破坏草场的人为事件发生。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要求。分步骤 贯彻落实草场承包、租赁、拍卖制度,以及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建立起“谢般 资,准受益”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草场嘲栏、际莠、浇滟、施肥、治虫火鼠、 补播、防火等综合治理措施,努力提高草场植被覆盏率,拄商草产量及草场的 永续利用能力.提高草场的综合效益。二足转变观念.提高对越耕还 重要 性的认识.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大力实施“逛耕还草,以粮代 赈”工程.增加还草面积.提高还草比例。三是鼓励、动员、引导群众积极退辨 还草.开展种草养畜.加快草食宙发展。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利『f】粮草问 作、农作物倒茬轮作、复种等形式。提倡人工种草,增加饲草贮量和牲亩饲养 盈.走种草养畜之路.推进高效圈养生产方式。 4.突出专业户养殖.专业户养殖要把建设葬殖小区作为突破17米抓。通 过2005年创建“五个一”养殖小区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商牧养殖小区,有助 于推动规模养殖,使畜牧业生产在短期内宴现规模扩张;有助于推动规范化、 标准化;有助于统防统治.实现程序化防疫;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解决 农林牧的矛盾;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省上提出的加快 推进养殖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引导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发展养殖 小区和规模养殖贷款、用地、环保设施建设的补助等M题,力争201O年全县 的专业户和规模户占总农户的2O%以上。并使其上档次、上规模、上台阶,在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一个大的发展.逐步成为现代畜牧业养殖的新的增长 点。总体上推进全县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建设养殖小区时。要园地制 宜.合理规划。推行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和绿色化,逐步改善传统的 兼业养殖方式,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5.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我县畜牧产 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足现有的南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市 场竞争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自身再发展的能力十分前限。而龙头企业扭 负着“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的重要角色,既是生产JJf].72 {1_ ,义足信息、 科研、服务中心,也是发展产业化的核心和根本动力。闲此耍继线按j{{{州委、 州政府‘关于加快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推进斋牧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把拊进裔 牧产业化经营作为全面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组 织实施好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落实好州级1000万元、县级200万 元的发展资金。井且扶贫资金、两州一地资金和财政发展资金向畜牧业倾斜, 继续加大对畜产品深加工的支持力度,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开发终端产品,以 贴息方式。引导、促进企业资本运营和产品运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基 础设施建设、诚信社会建设、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为主的投资 :境。丰fj商引资, 兴办啬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清真肉类加工、乳品加工和皮毛加丁,开发具有 市场前景的拳头产品.开拓市场,发挥辐射带动作Jf】。二是引导农民协台等 专业台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在市场条件下,农民专业台作经济组 l是 场 与生产、技术与服务、政府与农民的联结点;不仅可以弥补政府想恃 i髓 不好 的层面.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 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扶持发展台作经济组织.就足扶持农民,为农民 供 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三是积极作好亩产品促销_T作。 抓住全国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的机遇.克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 伍在基地建设和产销衔接中的积极作H{.做好耗】关服务工作.积饭促逊亩产 品生产基地与终端市场的对接。 6.努力探索并初步建立起科技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资金、劳务、土 地、流通为主的市场体系和政策法规及资金投入为主的新牧业产业化经营保 障体系。 总之,通过以上几方丽的努力.使我县裔牧产业化经营在整个农业产业 化经营中发挥带头作用,建成~批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牧一体化的新产业、大 产业,逐步形成一乡一业、几村一品的格局,把我县建成临夏州乃至全省的商 品畜牧业基地。
龙源期刊网
镇村机构改革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蔡培芳 蒲景翠 冯仁元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8年第01期
摘要:随着2015底镇村机构改革的完成,镇巴县原乡镇兽医站被撤销,人员划归所在乡镇政府,工作职能并入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主要介绍了改革前后机构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面临的新困难,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感悟和体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镇村机构改革;动物;卫生监督;镇巴县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1-0043-02
深化镇村综合改革,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迫切要求,而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畜产品安全供给的有效手段,随着2015底镇村机构改革的完成,镇巴县原乡镇兽医站被撤销,人员划归所在乡镇政府,工作职能并入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镇村机构改革近两年来,出现了新问题、面临着新困难,如何在深化镇村机构改革的同时又促进和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和建议,供参考。
1 改革前后机构人员、工作开展情况
1.1 改革前机构人员情况
改革前全县设有2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工作人员51名,每镇(街道办)有1~3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其中官方兽医45名;县级没有独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设有动物卫生监督办公室,工作人员5人。
1.2 改革后机构人员情况
改革后全县20个镇(街道办)撤销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划归所在乡镇政府,工作职能并入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农综站设防疫检疫专干,编制42人,实际在岗人员39人,每个镇1~2名官方兽医,其中两个镇无官方兽医,在岗39名防疫检疫专干都身兼多职。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室)工作人员2名。
业 2014年第2期 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为契机 努力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巴特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新疆乌鲁木齐830004)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03—4889(201 4)02—0006—05 “十二五”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自治区畜牧厅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为契 机,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规划 (2Ol1 2015)》确定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完善工作机 制,实施利民惠牧项目,全面贯彻落实兴边富民行动 发展的各项政策。解决了一大批边境地区,特别是边 境牧区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 题。在促进边境牧区的团结稳定,推进草原畜牧产业 发展与转型升级,推动边境地区和牧区经济社会各 项事业发展,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可利用草场面 积0.48亿hm ,占全国可利用天然草场总面积的 23%;新疆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耕地506.67万hm ,农 作物副产品饲料资源丰富;各族群众具有从事畜牧 业生产的悠久传统和丰富经验。具有发展现代畜牧 业的良好资源条件和物质基础,是我国重要的良种 畜和畜产品生产基地。新疆是游牧民族聚居的主要 区域。全区有牧民27.58万户,ll6.47万人,占全区乡 村总人口的11%。主要包括哈萨克、克尔柯孜、蒙古、 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全区现有牧业县22个、半农半 综合供给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要抓住机遇,抓 好落实,力争把我区的肉羊肉牛生产搞上去。大力推 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奶业、猪禽产业提质增 效、快速发展。加强与发改委、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 的沟通协作,结合草场改良、人工种草,认真抓好牧 民定居、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任 务的落实。 第三,改革创新,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 展。今年是改革年。解决畜牧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 题,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变化变革、务求实效,在改革 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对农村土地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 的改革意见。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任务重、难度 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同时也为畜牧业 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第四,改进作风,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第一 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收官阶段,畜牧厅 和厅属各单位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标准,大力 加强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成绩斐然,整改 成效明显。根据自治区部署,第二批活动即将启动。 畜牧厅和厅属各单位,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各地畜牧部门要把教育实 践活动和当前的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 起来,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找到差距,改进作风,提升 工作能力和水平,深入基层服务农牧民,把中央和自 治区关于推进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抓到位, 抓出成效。 第五,立足当前,做好畜牧业基础性工作。一是 抓好冬春牧业生产。二是继续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 牲畜冬春疫病防控工作,加大免疫力度,储备防疫 物资,强化疫情监测,努力降低牲畜发病率和死亡 率,为今年畜牧业丰收打牢基础。三是要积极组织 农牧民开展培训,立足当地实际,结合畜牧实用技 术和技能培训,变冬闲为冬忙。四是抓紧做好项目 工作。五是继续强化畜牧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 安全生产检查,突出抓好畜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部 位的专项整治工作。六是关心农村牧区困难群众的 生产生活。
农林工程 : 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农机购置补贴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边广峰卢景峰
(哈尔滨市阿城区舍利街道农机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自2004年中央1号文件将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纳入国家“三补贴、两减免”的支农惠农政策实施7年来,在优化装备结构、提高农机
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机购置补贴规模扩大到145亿元,比上
年增加15亿元,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对于这项强农惠农政策,农民十分欢迎,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农机具补贴中还存
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B
l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是促进农民增收
的重要举措,在各级政府大力宣传下,已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但财政专项资金数量少,与农民申请购
机迫切和机具作业季节性强等形成矛盾,致使项目
具体的实施单位—农机部门满足不了农民需求。建 议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实施补贴,并
科学合理地确定补贴运作方式。 二是小型农机具没有补贴份额少货没有补贴。
按照国家文件规定农机补贴主要是针对大型农机
具’大型农机具价格高,—般农户难以承受,而且有一
部分水稻产区田块高低不平,大型农机具适应性差, 再者由于一些农户承包田块面积小,不宜购买大型
机具,因此,i丕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对小型农机具需求
仍为强烈。 三是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售后服务难以跟上。
由于农机购置政策的实施,大型农机具增长较陕加
上农机操作人员大多为新手有的连小故障都不会
处理’售后服务难以满足农机户需求。 四是由于各地农业的种植结构和优势农产品
区域规划不同,补贴的机具种类、类型也应各不相 同。目前可选机型单一,农民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小,
易形成供货商的垄断。由于补贴的机具种类较少,
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第29卷第8期 25一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大力发展
王燕明 (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兽医站,青海湟中811600)
摘要: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确保动物疫病防控质量,既是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也是深化兽医管理体 制改革,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本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就开展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加强动物防疫 体系建设是促进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畜牧业;大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85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944X(2012)08.25-02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人民公社时
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加入WTO后三个不同 的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按照“政府经济调节、市场
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确定了兽医体
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 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三类兽医工作机构;理顺行政、执
法、技术支持三类兽医机构的职能;根据经营性服务和
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
革;逐步建立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加强兽医
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动物疫病控制和队伍保障的 财政投入机制。本文就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
牧产业发展做一探讨。
1 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的保障 尽管在不断改革,动物防疫体系基本框架仍然没
有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完全剥离出来,加上传统
观念的约束,新从业观、价值观形成的滞后,乡镇改革
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乡、村兽医在基层动物防疫 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待遇不能保证等矛盾,基层动物
防疫体系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应有发挥,这与快速发展
的畜牧业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
要求不适应。建立并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要求的动物防疫体系,必须从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的现状出发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动物防疫管理体制、
论 坛 业与畜牧 2oo6年第1o期总第131期 垒
关孑加快发展海Jt flt 高效畜
吉汉忠,张国民,萨仁高娃 (青海省海北州草原工作站,青海海北810200) 牧业的思考
摘要:本文围绕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这一目标,深入分析了海北州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发 展现代高效畜牧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发展;高效畜牧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32(2006)10—0051—03 “十・五”以来,海北州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由传统畜牧业逐步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但 一些潜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呈现出来,影响和制约着 今后畜牧业的发展。为此,州委、州政府在大量调 查、论证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全州农牧区工作会议, 就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 署,并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的 若干意 ,用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今后加快发 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的战略步骤、目标、思路和举措。 1 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建州50年来,海北州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不 仅在总量上有较大的增长,而且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 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实行了“畜草双承 包”为主的农村牧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牧民群 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 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农牧区改革,进一 步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工作举措,有力地推动了 全州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种子工程、牛羊育肥 贩运和牲畜科学养殖,牲畜规模育肥、畜种改良、畜 产品加工等竞相崛起,带动了全州畜牧业的快速发 展,实现了由自给性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效益型畜 牧业的转变。2003年底,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 品率分别达到39.78%、39.8%和33.52%,较20世纪 80年代分别增长20.16、23.0、23.42个百分点,较全
收稿日期:2006—01—18 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9.8、10.67和9.78个百分点。 适龄母畜比例达到53.46%,分别高出5.43个百分 点,百亩草场肉、奶、羊毛产量分别达到63.2 kg、 77.5 l kg和7.94 kg,较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出30.3 k 27.91 kg和4.29 kgo百亩草场产值486.88元,较全省 平均水平高出lO1.65元。特别是近几年采取了许多 新举措,畜牧业经济呈现出新的增值潜力和亮点,为 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机遇 2.1.1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和2004年、 2005年两个中央l号文件强调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 加大了对结构调整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六小 工程”的投入,这为海北州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了千载 难逢的机遇。 2.1.2海北州的畜牧业发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 度重视,专题召开海北会议,按照“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的原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 把全省划分为四个重点区,并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思路, 海北州被划定为青海省环湖地区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 圈。要求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畜牧业增效、 农牧民增收为重点,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畜 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现代化物质装备水平,加快畜牧 业商品化步伐,在全省牧区率先实现小康,为海北州 畜牧业大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 2.1.3州委、卅I政府一贯重视畜牧业发展,把畜牧业 作为富民强州、振兴经济的重要T作来抓。尤其是近 圭 贝 任 编 辑 王 柱
【 导语】⾃查报告内容要简练,避免重复,⽤语要准确,切忌词不达意,⽂字冗长。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深化改⾰⼯作⾃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深化改⾰⼯作⾃查报告
按照《关于贯彻落实川改⾰办函〔2014〕24号⽂件要求扎实做好⾳节省对2014年全⾯深化改⾰⼯作调研考核准备⼯作的
通知》⽂件要求,现将畜牧业深化改⾰有关情况报送如下:
⼀、改⾰情况
近年来,市畜牧⾷品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系列推进农业农村改⾰的⽅针政策,紧紧把握产业增值、企业增
效、农民增收⽬标,以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为抓⼿,以科技为⽀撑,以项⽬为依托,以改⾰为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型机
制,积极培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创新产业安全保障体系,财政部将我市列为“⼀县⼀特”试点市,国家农发办将我市列为
财政⽀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市,省政府将我市作为全省⽣猪产业提质增效试点市。
(⼀)创新经营机制模式。注重发挥市场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决定性作⽤,不断探索创新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和机制。⼀是
创新“五统两⾦⼀保”实体化经营新模式。创新推⼴了以“五统⼀”为基础、以“两⾦”为保障的合作社“五统两⾦⼀保”实体化经营模
式,找到了规范合作社运⾏管理、培育现代畜牧业家庭牧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创新以企业为依托、农户为
主体、合作社为平台的⼭⽺产业“联养双赢”新模式。通过建圈公司补助、种⽺公司配送、物资公司统购、技术公司服务、产品
保底回购、获利⼆次返还,实现了产业发展、公司盈利、农户获益,基地建设由政府推动向企业主动转变。三是创新龙头企
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资产⼊股、要素合作、公司经营、互利共赢”新模式。龙头企业以种猪、技术、品牌、管理等⽣产要素
⼊股,合作社以资产、现⾦、劳动⼒等资源⼊股,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对等、管理⾼效的新型联合体,实⾏公司管理和按股分
红。
(⼆)创新发展要素保障。坚持⽤抓⼯业的理念抓现代畜牧业发展,注重产业发展⽔平的整体提升。⼀是创新⾦融⽀农机
2014年第2期
畜牧厅厅长哈尔肯・哈布德克里木 在2014年自治区畜牧兽医局长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摘要
(2014年1月8日)
这次全区畜牧兽医局长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 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整体上看,会议开得很 紧凑、很务实,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贯彻自治区党 委农村工作会议和这次会议精神,抓好当前各项工 作落实,提几点要求: 第一,强化认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准 确把握中央和自治区促进“三牧”发展的一系列大政 方针和政策措施,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 成加快农牧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贯彻和落实 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精神、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和落实好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 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治区实现两大历史 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站在全局的高 度,全面认识新时期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坚 定不移走畜牧业绿色发展之路。 第二,突出重点,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畜牧 业工作千头万绪,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找准工作着 力点,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坚持把保障畜产品
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了新形势 下新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从八 个方面部署了新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并提 出了明确要求。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 2014年新疆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核心要求是稳中求 进、改革创新,从六个方面部署了经济工作的重点任 务,并提出要以改革为统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改革;要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优化结构,保持合 理增长速度作为保证,避免出现简单、盲目追求GDP 的倾向;南北疆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 待,在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中缩小差距。决定从 2014年起,南疆三地州不再考核GDP,经济工作的重 点要放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上。 三、开拓进取,鼓足干劲。扎实做好2014年的各 项工作 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2014年无疑对“十二 五”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各级 畜牧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 三中全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 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自治区党 委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 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 努力就能改变,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 分类指导,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 牧业”为方向,以强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促发展、惠 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 核心,进一步抓好国家、自治区支牧惠牧政策的落实 和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转变畜牧业发展和增长方 式,保障全区畜牧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 快速增收。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提 高畜产品综合生产供给能力。 (二)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 管,努力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 (三)全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等牧业重点 民生工程建设,积极为最美新疆建设做贡献。 (四)坚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方向,积 极探索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五)要抢抓机遇,积极深化畜牧业改革发展工 作。 (六)一鼓作气地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的后续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农牧业工作总结3篇
全地区各级农牧部门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强化自治区、地区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经济“128”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理清思路,明确责任,精心安排,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克服前期持续干旱、“5?26”强降雨(雪)以及冰雹、洪涝等多灾、重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地区农牧业经济取得了好收成,确保了农牧民人均增收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农牧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1、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亿元、争取国家投资亿元的目标,今年,该地区实际争取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9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31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95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其他面上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农牧业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资亿元(含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00万元)。通过实施农牧业各项项目建设,今年项目累计涉及农户72995户,覆盖面达万人,其中羊短期育肥、人工种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项目区人均增收597元。基础建设项目中仅乡镇兽防体系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牧民群众就达32500人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500元。
2、种植业在多灾重灾影响下获得较好收成。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青稞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油料作物万亩,蔬菜面积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粮、经、饲三元比例保持去年的60∶26∶14。据理论测产统计,今年全地区的粮油预计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其中粮食为万吨(青稞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油菜万吨。
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一个重点(完整版)
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一个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一个重点
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就是“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此的《决定》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体制能更加的完善。
第二篇:
以重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有人这样形容快速发展的中国:
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表述尽管未必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有既目睹了发达城市的摩天大楼,也访问过贫困地区的茅屋陋室,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和30多年前相比,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平均,也已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大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乃至收入差距提醒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依然繁重,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所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未来发展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硬实力。没有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总体小康;没有继续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明天的全面建成小康,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深化改革畜牧业的思路和建议
作者:钟钦卿等
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第6期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机构改革的深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畜牧兽医全面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全面分析了当前制约广汉市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以问题为导向,以振兴乡村为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畜牧兽医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1 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1)全球畜牧经济的发展模式。畜牧业经济由土地、资金和劳动力三要素组成。目前,全世界有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以土地投入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澳新模式);有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以资本投入为主的集约化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欧美模式);有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简称传统模式)。
(2)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畜牧业经济由于受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制约,总体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畜牧业发展方向只能选择欧美模式,即以资本和技术投入为主。由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受到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这种畜牧经济转变将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3)广汉市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广汉市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13.6%,第二产业占59.6%,是典型的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经济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和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市面积538.28km2,总人口61万,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畜牧业经济发展以家庭农场和规模化养殖公司为主,畜牧生产以资本和技术投入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深化体制改革。兽医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去行政化,加快转型成服务型事业单位。主要改革要素包括完善机构建设,科学分配结构资源,特别是增加业务部门资源;完善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逐步放权于下属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功能,全力做好政策技术的指导、咨询和培训工作;强化监督执行力,严格执行绩效考核;逐步建立以规模化、农场化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新型养殖方式。
(2)改变养殖方式,提高生产性能。逐步引导养殖方式由散养户向农场化和规模化转变,实现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提高畜牧生产性能。主要改革要素包括鼓励良种引进和特种经济养殖发展,促进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鼓励高新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逐步实现以机械化为主的生产方式;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养殖从业者的专业技能。
(3)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改革的要素包括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拓宽实验室服务范围;强化对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监督、指导和培训,提高指导服务能力;建立长效交流学习机制,促进不同乡镇经验交流学习,开展重点服务和管理对象座谈交流,提高工作能力。
(4)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建立完善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是动物食品安全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改革要素包括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科学设置屠宰场、流通环节和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点;强化对派出机构及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建立动物产品检疫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探索建立快捷流通体系,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5)深化养殖污染治理。畜牧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这两个特点一直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广汉市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划定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实施畜禽粪污治理,构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环境。主要的改革要素包括严格按照养殖分区管理,鼓励建设生态环保型农场;全面实施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和种植良性互动;科学规划养殖小区和养殖场,降低圈舍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养殖污染监督和技术指导。
3 结束语
根据当前党和国家的要求,畜牧兽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地完成改革任务,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振兴乡村经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