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赖氨酸水平的低蛋白日粮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血清尿素氮及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50.37 KB
- 文档页数:3
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李忠荣;陈婉如;叶鼎承;林滉;刘景【摘要】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w-protein amino acid-supplemented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fecal nitrogen content of Beijing ducks. Four hundred and fifty one-day-old Beijing duck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3 groups with 5 replicates per group and 30 ducks per replicate. Diets were prepared with 2-phase feeding program. Three diets were formulated for each phase. The control group was fed diets with crude protein level of 20% during 1 to 14 days of age and 18% during 15 to 42 days of age.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I and II were fed diets with the crude protein levels of 1 and 2 percentages less than the control diet, respectively, but supplemented amino acid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1) there were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 average daily gain and feed/ gain among 3 groups during 1 to 14, 15 to 42 and 1 to 42 daysof age (P >0.05). 2) At 14 and 42 days of 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total protein, uric acid and urea nitrogen contents, and 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nd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activities were found among 3 groups (P > 0. 05). 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fecal nitrogen cont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s I and II was reduced by 4.60% and 15. 71% at 1 to 14 days of age and by 10. 77% and 15. 82% at15 to 42 days of age (P < 0.05) ,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reducingdietary crude protein level by 1 to 2 percentages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while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fecal nitrogen content of Beijing ducks under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amino acid requirements.%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氮含量的影响.选取1日龄北京鸭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饲粮分2个阶段配制,每个阶段配制3种饲粮.对照组1~ 14日龄和15~42日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20%和18%的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饲喂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分别降低1、2个百分点的低蛋白质补充氨基酸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14日龄、15~42日龄及1~42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14日龄、42日龄血清总蛋白、尿素氮、尿酸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1 ~ 14日龄及15~42日龄粪氮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4.60%、15.71%及10.77%、15.82%,差异均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前提下,降低饲粮粗蛋白质1~2个百分点对北京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并可显著降低粪氮含量.【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3(025)002【总页数】7页(P319-325)【关键词】北京鸭;低蛋白质饲粮;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氮含量【作者】李忠荣;陈婉如;叶鼎承;林滉;刘景【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随着饲料工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蛋白质饲料日趋紧缺,养殖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低蛋白低磷加酶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及减排效果的影响周晓容;杨飞云;江山;肖融【摘要】选择30头24.4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杂交猪,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分别饲喂两种日粮:对照组日粮(18.4%CP+0.37%有效磷,高蛋白高磷组日粮)和试验组日粮(16.0%CP+0.28%有效磷+100g/t植酸酶,低蛋白低磷加酶组日粮),研究低蛋白低磷加酶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及减排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蛋白低磷加酶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可显著提高氮、磷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氮、磷排放。
%Thirty DLY pigs with aninitial body weight of about 24.4 k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ree replicates for each treatment, five pigs for each replicates, which were fed two different diets (Control group with 18.4% CP and 0.37% available phosphorus, treatment group with 16.0% CP, 0.28%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100g/t phytase).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s diet on the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DLY growing pig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reatment feed had on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growing pigs, but i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feces and urine bv increasing the utilization rata_【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38)012【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低蛋白;低磷;植酸酶;生产性能【作者】周晓容;杨飞云;江山;肖融【作者单位】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荣昌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荣昌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荣昌40246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荣昌4024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本试验以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研究低蛋白低磷加酶日粮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及减排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配制低蛋白低磷环保型日粮提供理论依据。
2008,No.2 41 收稿日期5;修回日期8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3)项目(N B 55)作者简介张苏江(68),男,副教授,博士生,从事动物营养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单安山,博导,教授,从事动物营养教学科研工作。
低蛋白质日粮在降低猪场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张苏江,单安山,彭济昌(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 要:猪排泄物中残余的大量营养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猪粪、尿中含氮营养素的损失是猪排泄物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营养素的损失是难以避免的;但营养调控可能是减少这种营养素损失的一种关键性措施。
在降低猪排泄物中氮和氨气排放量方面,最主要的营养策略是在日粮中添加限制性氨基酸的同时减少猪的蛋白质采食量。
此外,降低猪粪、尿的pH 值,促使尿氮向粪氮转化的营养措施也有助于减少猪粪、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关键词:猪;蛋白质;污染;猪场;猪粪尿中图分类号:X50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8)02-0041-02 在集约化、现代化、专业化的养猪生产活动中,猪粪、尿中未被消化利用的营养素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粪、尿的理化特性会直接影响粪、尿的污染程度;而粪、尿的理化特性与日粮成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减少猪粪、尿的环境污染一方面可以采取降低猪养殖密度,减少土壤粪、尿施肥量等措施;另一方面,营养调控措施可能是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降低日粮蛋白质含量则是营养调控的关键性措施之一[1]。
1 氮的排泄及其影响因素对生长育肥猪的研究证实,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下降4个百分点,在补充必需氨基酸,保证日粮代谢能的条件下,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未受影响,而氮的排泄量有明显降低(最低下降了37%)[2]。
近年研究显示,生长猪(36kg)使用蛋白质含量为16.5%和13.5%的日粮,在补充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条件下,与蛋白质含量为18.2%的日粮比较,粪氮、尿氮和总氮均明显降低,而氮的表观消化率未受影响[3]。
2016·17摘要本文论述了苏氨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苏氨酸具有参与氨基酸平衡、提高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脂类代谢、改善胴体品质等功效,已被广泛应用到饲料添加剂中。
苏氨酸(Threonine )被认为是动物体内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随着畜牧业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发展,在满足赖氨酸与蛋氨酸的需求后,苏氨酸调节日粮氨基酸平衡的作用日益显著,其缺乏会限制畜禽的生长潜力,因此对苏氨酸的研究成为当下热点。
1935年,苏氨酸在纤维蛋白质水解物中首次被分离出,其空间结构与苏糖相似,被命名为苏氨酸(乔伟等)。
苏氨酸分子式为NH 2CH (COOH )CHOHCH 3,化学名称为α-氨基-β-羟丁酸,相对分子量为119.18,存在四种同分异构体,其中L -苏氨酸生物活性最高。
作为畜禽的一种必需氨基酸,苏氨酸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胴体品质和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陈立华,2008)。
本文主要综述了苏氨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为畜禽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1苏氨酸的生物学功能理想蛋白比例是低蛋白日粮的基础,适宜的苏氨酸添加水平既能满足畜禽对必须氨基酸的需求,又能提高其他必须氨基酸的利用率,达到调节氨基酸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的目的。
Ciftci.I 和N.Ceylan (2004)在4~6周龄肉鸡的低蛋白日粮中添加6.2g/kg 水平的苏氨酸时,促进了蛋白质合成,显著提高了肉鸡采食量、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 <0.05),提高了胸肉产量。
Kyriazakis 等(1992)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不足或过量的苏氨酸跟赖氨酸,均造成仔猪蛋白质沉积率下降,血液中尿酸和氮浓度升高,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降低,肝脏中尿素合成酶和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蛋白质的降解加速。
Kidd 等(2002)在肉鸡日粮中添加苏氨酸,使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1.0%~1.5%,而不影响肉鸡的增重和料重比。
不同供能物质组成饲粮对育肥猪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于长宁;李艳娇;张柏林;林猛;李蛟龙;张林;杨文卫;高峰;周光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不同供能物质组成饲粮对育肥猪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选用平均体重(65.0±2.0) kg、日龄相近的去势“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公猪72头,随机分为3组,即A、B和C组,分别饲喂A、B和C 3种等能等氮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淀粉水平为44.1%的传统育肥猪饲粮(饲粮A)作为对照饲粮,饲粮B和C的淀粉水平是在饲粮A淀粉水平的基础上分别减少约15%和30%。
其中饲粮A含有44.1%的淀粉、5.9%的粗脂肪和12.6%的中性洗涤纤维( NDF);饲粮B含有37.6%的淀粉、9.5%的粗脂肪和15.4%的NDF;饲粮C含有30.9%的淀粉、14.3%的粗脂肪和17.8%的NDF。
预试期7 d,试验期28 d。
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C组育肥猪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甲状腺素(T4)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和胰岛素( INS)水平( P<0.01)极显著降低,并且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显著升高( P<0.05)。
2)3种不同能量来源的饲粮对育肥猪血清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O)和尿素氮( UN)含量,谷草转氨酶( GOT)、谷丙转氨酶( GPT)和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无显著影响( P>0.05)。
3)除血清T4水平以外,B与A组在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上均差异不显著( P>0.05)。
本试验结果提示,过度降低育肥猪饲粮中的淀粉水平并提高油脂和NDF用量会影响育肥猪激素分泌、降低养分表观消化率。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sists of dietary energy supply on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hormones levels of finishi ng pigs. All 72 castrated“Duroc × Landrace × Yorkshire”finishing barrows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had similar initial body weight [(65.0±2.0) kg] and days of ag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s A, B and C) of 3 replicates of 8 pigs and fed three iso-energetic and iso-nitrogenous diets, respectively. Groups A, B and C were fed with diets A, B and C, respectively. Diet A had 44.1% starch as a control and traditional finishing pigs diet. The content of starch in diets B and C was reduced about 15% and 30%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starch in the diet A, respectively. Diet A contained 44. 1% starch, 5. 9% ether extract and 12. 6%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diet B contained 37.6% starch, 9.5% ether extract and 15.4% NDF; and diet C contained 30.9%starch, 14.3% ether extract and 17.8% NDF. The preliminary trial lasted for 7 d, and the trial lasted for 28 d.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 1)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DM), crude protein (CP), ash and thyroxine (T4) level in the serum of finishing pigs of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and the glucose content, triiodothyronine (T3) and insulin (INS) levels in the serum of group C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0.01) , th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activity in the se-rum of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 P<0.05) . 2) Feeding different energy sources diet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erum contents of albumin, globulin, urea nitrogen, and the activity of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 GOT) ,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 GPT)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 ALP) ( P>0.05) . 3)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serum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hormones levels ( P>0.05) except serum T4 level.It is concluded that excessively decreased the starch level,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lipid and NDF in diet have effects on the secretion of hormones in the se-rum and decrease nutrient apparent digestibility in finishing pigs.【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8页(P902-909)【关键词】能量供给;育肥猪;表观消化率;生化指标;血清激素【作者】于长宁;李艳娇;张柏林;林猛;李蛟龙;张林;杨文卫;高峰;周光宏【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江苏省金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金坛213200;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省动物源食品生产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4;S82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5%左右,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生长育肥猪精准营养技术应用育肥期是养猪生产一个重要环节,饲料用量占全期耗料的75%-80%,是控制饲料成本保证养猪收益的关键时期。
目前,商业饲料企业由于客户猪群多样化,育肥期多采用一到二个阶段饲料饲喂到肥猪出栏的模式,而规模化养猪企业开始采用按饲料预算、多阶段、公母分性别饲喂等精细饲养管理方式。
精细饲喂方式是根据猪群实际营养需要,结合多样化营养方案(如:强化大猪料、净能低蛋白日粮、等能日粮等),给猪群提供精准营养供给,从而来有效地控制育肥猪饲料成本。
1.猪群实际营养需要量育肥猪生长是以蛋白和脂肪沉积为主,而蛋白质又是由氨基酸合成,因此需要了解猪群每天的氨基酸和能量需要量才能保证营养方案是否符合猪群实际需要。
1.1氨基酸需要量关于氨基酸需要量,不同品种、性别猪群的营养需要存在差异。
设计营养方案时,需要考虑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和生理阶段下猪群营养需要量,同时要兼顾环境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氨基酸需要量以赖氨酸为基础,根据理想氨基酸模型来确定。
在条件具备情况下,规模猪场通过大群试验对自有猪群进行测定,得出猪群实际的生长曲线和采食曲线,通过回归公式推算出赖氨酸需要量随体重变化的曲线(图1),确定赖氨酸需要量(也可参考已有赖氨酸需要量数据,如:NRC、NSNG、国标等)。
根据理想氨基酸比例得出其他氨基酸需要量,并再次进行大群生产梯度试验,确定不同氨基酸最佳需要量。
图1. 赖氨酸变化曲线1.2能量需要量关于能量需要,净能(NE)体系能够将动物能量需求和饲料能值相统一。
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体系虽然分别考虑了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情况,但未完全考虑能量在体内代谢整个过程的消耗,会造成日粮能量差异,但目前国内关于原料净能的数据库还不够精准,一般还是多采用消化能或代谢能体系。
有关于脂肪添加水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1)显示:随着脂肪水平的添加,猪群日增重增加,料肉比降低,说明高能量水平的日粮能够改善育肥猪的饲料效率,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
244低蛋白日粮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魏小兰1,2 李书伟1,2 张锦秀1,2 刁 慧1,2 周梦佳1,2 付洪森2 毛驰1,2 邝声耀2*(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四川省畜科饲料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6)摘 要:目前,畜牧业面临蛋白质饲料资源匮乏、饲养成本居高不下和畜禽粪污排放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低蛋白日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在补充必需氨基酸的基础上降低粗蛋白含量2~3%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日粮氮在畜禽中的沉积率、节约蛋白饲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疾病风险。
本文主要对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优势以及在猪生产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并对低蛋白日粮的推广措施给出建议,旨在为生产实践中猪低蛋白日粮的合理应用,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低蛋白日粮;饲料技术;畜牧业低蛋白日粮是指在满足动物氨基酸需求以及明确饲料氨基酸供给的前提下,在日粮中加入部分合成氨基酸,用以实现满足动物对于氨基酸需求的目的[1]。
应用低蛋白概念配制的日粮可以在NRC(1998)猪营养需要量推荐标准基础上将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2~4 个百分点,而日粮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减少2.3个百分点的豆粕用量,降低5%的粪便量、10%的粪便氮,降低10%的氨排放[2]。
本文主要对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优势以及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其推广措施给出建议,旨在为生产实践中猪低蛋白日粮的合理应用,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应用优势大量关于低蛋白日粮的研究表明,饲粮可以在添加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降低一定的粗蛋白含量(2~3%),不会影响到猪的生产性能。
低蛋白日粮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日粮氮在畜禽的沉积效率。
郑春田[3]研究表明,添加平衡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可增加5%氮沉积,尿氮每天减少2.3g,生物学价值提高17%。
赖氨酸让猪快速生长的原理赖氨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它可以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赖氨酸被广泛用于猪饲料中,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赖氨酸是构建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它参与合成体内的各种蛋白质。
蛋白质是猪体内的基础结构和功能性分子,包括肌肉、内脏、皮肤、骨骼等重要组织的组成部分。
赖氨酸的摄入可以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原料,从而加快猪的蛋白质合成速度,促进猪的肌肉生长和体重增加。
其次,赖氨酸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猪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赖氨酸可以促进脂肪代谢,提高猪体内脂肪的利用率。
这样,猪体内的能量转化效率也会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会更好,从而使猪能够更好地利用饲料中的养分。
这对于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此外,赖氨酸还参与合成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肠道内的辅酶A和某些激素等。
这些物质对于猪的免疫功能、激素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赖氨酸的供应可以提高猪体内这些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从而加强了猪的免疫能力、促进了猪的繁殖生理等方面的功能。
另外,赖氨酸还具有抗应激的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猪常常会面临各种应激因素,如环境变化、疾病感染、营养不良等。
这些应激因素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猪的养殖效益。
而赖氨酸的补充可以提高猪的抗应激能力,增强猪体对应激因素的适应性,从而减少因应激而导致的生长停滞和养殖损失。
总的来说,赖氨酸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增强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等多种方式,能够加速猪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
因此,在猪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能够有效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当然,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平衡也是保证猪快速生长的关键,赖氨酸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近几十年来,猪的氨基酸营养一直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方面由于全世界范围内蛋白质资源的日趋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日粮氨基酸不平衡引发粪尿氮大量排放而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低蛋白质日粮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动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此,在充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的情况下,采用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按照真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合理配制低蛋白质日粮,对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及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1 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必要性1.1 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的不断完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为了了解日粮营养素在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产品过程中的损失及利用程度,直接影响营养需要的准确性并为充分利用日粮营养素提供理论基础,为日粮营养素投入与动物产品产出之间提供更直接的联系(伍喜林,2003)。
准确评价饲料氨基酸的含量、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
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原料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畜禽有不同的利用效率。
但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中基本未考虑动物不同生产类型、生理阶段、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及健康状况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Han,1995),存在日粮组成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的问题;由于缺乏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资料,饲料加工贮存条件(温度、湿度、压力等)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定量影响关系及其在日粮配制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更准确地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量,需要由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体系向可消化或可利用氨基酸体系发展,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基础,从动态模型出发,采用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并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形成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式计算模式,这样才能使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达到精确的统一,减少蛋白质饲料消耗和氮的排出量,使配方设计更加科学,日粮配制更加合理。
1.2 理想氨基酸模式的建立Block和Blotting(1944)得出生长动物的氨基酸需要量可以由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来确定的结论。
四种必需氨基酸在生猪发育中的作用1赖氨酸猪赖氨酸的需要量一直是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这主要是因为赖氨酸常常是谷物类饲料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需要量是建立猪理想蛋白模型的基础,机体不能合成赖氨酸,且脱氨基后赖氨酸不能更新复原,也不能被任何一种类似的氨基酸所代替,所以,赖氨酸是猪饲料中最易缺乏的氨基酸之一。
在对理想蛋白质的研究中,赖氨酸的研究是研究理想蛋白质的基础和平台,要想充分了解猪营养中理想蛋白质,就必须对猪营养中不同阶段的赖氨酸需要量和理想氨基酸模式进行研究。
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常用的饲料中,除了大豆及其饼粕外,赖氨酸也较为缺乏。
在玉米豆粕型猪日粮或用其他饼粕代替部分豆粕的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用棉仁饼和豆饼为主要蛋白源配制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1%~0.3%的赖氨酸和0.1%~0.2%的蛋氨酸,肉猪日增重可达734~755g,料肉比(2.95~2.85)∶1,瘦肉率57.21%~58.05%,比不加者分别提高6.5%、7.6%和1.2%。
赖氨酸广泛被使用到猪饲料中,但是,大多数由于制粒和储存不当而导致丢失。
品质优良的仔猪饲料大多数都是蛋白质,乳糖含量丰富,蔗糖和葡萄糖也很丰富。
赖氨酸来自蛋白质,或者来自添加的结晶饲料和还原糖,这些氨基酸能在适当的湿热条件下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成分。
2蛋氨酸蛋氨酸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的必需氨基酸。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可在动物体内转化为蛋氨酸并发挥其营养作用。
此外,其还可用做仔猪日粮的酸化剂,能抑菌杀菌、减少热应激,并可减少氮的排泄,保护环境,是猪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蛋氨酸添加剂的生产虽然不断扩大,但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目前的蛋氨酸添加剂主要有DL蛋氨酸(DLM)、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等几类。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一般被认为通过被动扩散形式在肠道被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也可在大肠被吸收。
蛋氨酸和液态MHA的吸收是通过依赖于氢离子的非立体专一性的转运系统来完成的。
日粮在养猪中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养殖业面临着蛋白饲料资源紧缺、氮排放污染严重等问题。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副产品。
作为主要植物蛋白饲料原料,豆粕的供应量和价格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
国际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豆的产量为1960 万t,仅占世界产量的5.54%;进口大豆10032.71 万t,为大豆产量的5.11倍,占农产品进口的48.27%[1];巴西和美国为我国的主要进口国,2020年1—7月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6.99%、13.11%[2]。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向其他国家进口大豆等蛋白饲料,同时加强了对低蛋白日粮技术的研究,以期减少对豆粕的需求,缓解美国大豆进口量降低带来的资源压力。
低蛋白日粮是指将日粮粗蛋白(CP)水平按猪营养需要(NRC)推荐标准降低2~4个百分点,然后通过适当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等必需氨基酸,使日粮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与动物必需氨基酸的需求相吻合,达到理想氨基酸平衡,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排泄物中氮排放[3]。
我国农业农村部也大力倡导养殖业低氮减排绿色发展,研究饲料中豆粕减量替代方案,加强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相关技术。
2020年,在我国农业农村部组织研究低蛋白日粮技术的基础上,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发布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GB/T5915-2020)[4],其中育肥猪全程饲料平均CP水平最低为12.6%、最高为_应用提供参考。
1低蛋白日粮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1.1 低蛋白日粮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母猪在不同生理阶段对CP和氨基酸需求有所不同,适当降低日粮CP水平能提高母猪采食量,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6]。
对于妊娠母猪,其氨基酸需要量与胎儿、乳腺组织、胎盘(包括与之相关的绒毛尿囊液、子宫)、体蛋白沉积及能量摄入量密切相关(NRC2012)。
在妊娠中后期,饲喂含15%CP 日粮的母猪每天至少消耗20g 可消化赖氨酸(SIDLys),而饲喂12%CP 日粮的母猪则消耗18.4g/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