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精品】转录后加工
- 格式:pptx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72
转录后加工名词解释
转录后加工是指在基因组中进行转录的过程后,对转录产物(RNA分子)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加工的过程。
转录是指在DNA模板上合成RNA分子的过程,而转录后加工则是在RNA分子合成完成后对其进行一系列的修饰和处理。
转录后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成熟的RNA分子,使其能够发挥特定的功能。
在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分子经历剪接、修饰和运输等多个步骤,以形成成熟的RNA分子。
剪接是转录后加工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剪接过程中,RNA 分子的内含子(非编码区域)会被剪除,而外显子(编码区域)则会被保留下来。
这样一来,通过剪接,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的成熟RNA分子,从而扩大了基因的功能和多样性。
除了剪接,转录后加工还包括其他的修饰过程。
例如,RNA分子可能会经历5'端帽子的添加和3'端的聚腺苷酸尾巴的加入,这些修饰可以保护RNA分子免受降解,并有助于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和转运过程中的识别。
此外,转录后加工还可以包括RNA编辑、互补RNA合成和核糖体扫描等过程。
RNA编辑是指在转录后,R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导致RNA分子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
互补RNA合成是指利用RNA分子作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分子。
核糖体扫描是指RNA分子被核糖体识别并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总的来说,转录后加工是一系列对转录产物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RNA分子可以获得特定的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发挥其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RNA 转录后加工在细胞核内对基因产物(mRNA前体)进行 各种修饰、剪接和编辑,使编码蛋白质 的外显子部分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开放 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过 程称为转录后加工.RNA 转录后加工实验证据加工后的5′ 端都是单 磷酸, 加工后分子比初始转录物小; tRNA含有特殊的碱基, mRNA有cap,polyA以及内含子剪切等第一节 mRNA加工的分子机制转录出来的RNA必须经过加工方能变为成熟的mRNA 原核的mRNA一般不经过加工P A1 A2 A3 0.3 0.7 1 1.1 1.2 早期转录基因 1 .3 tRNaseⅢ pppPu premRNA pppPu 前导序列 0.3 0.7 1 1.1/1.2 5 1.3 mRNAT7噬菌体初始转录产物的加工过程真核mRNA前体分子的加工mRNA的前体是分子较大的hn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核内不均一RNA)hn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 hnRNP), mRNA前体的加工在hnRNP上进行5’-端帽子结构 (capping) 3’-端接多聚腺苷 (poly(A)) mRNA前体 剪接、 修饰 、编辑帽子的类型真核细胞中的hnRNA5’端要连上一个甲基化的鸟 嘌呤,这就是mRNA的5’端帽子 capO: 5’末端鸟苷的第7位上甲基化 cap 1: 5’末端第二个核苷酸的核糖上的2′-0位点上甲 基化 Cap2: 5’末端第三个核苷酸的核糖上2′-0位点甲基化注意:帽子连接方式 5’--- 5’帽子结构的功能有助于mRNA越过核膜 保护5′不被酶降解; 使mRNA能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 被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子所识别,促进 蛋白质合成 帽 子 结 构 对 mRNA 前 体 的 剪 接 是 必 需 的加尾有关蛋白因子识别AAUAAA 在加尾信号 AAUAAA下游11-30nt 处剪切RNA 末端腺苷转移酶合成 poly(A)至一定长度加尾的功能在mRNA3’端需要加上poly(A)序列的尾巴, 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为 200-250个左右的碱基,功能: 协助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定位的; 提高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