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注意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心理学中注意的名词解释1.注意(Attention):指的是选择性地关注和集中心理资源于感知、认知或行为的某个方面或信息。
注意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我们感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心(Divided attention):指的是将注意力分散在多个任务或刺激上。
当我们需要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就需要使用分心的注意力。
然而,分心会降低每个任务的执行效率。
3.集中(Focused attention):指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刺激或任务上。
当我们需要专注于一项任务时,就需要使用集中的注意力。
集中能够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和准确性。
4.分配(Selective attention):指的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或任务,而忽略其他刺激。
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选择性地分配注意力。
分配注意力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不相关的刺激并集中注意力于重要的信息。
5.保持(Sustained attention):指的是持续关注和集中注意力在一个任务或刺激上的能力。
保持注意力对于长时间的认知任务和需要持久专注的工作非常重要。
缺乏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会导致分心和错误的发生。
6.前摄抑制(Forward masking):是一种注意机制,指的是一个刺激在另一个刺激之前出现时,后者的感知被抑制或掩盖。
前摄抑制使得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于最新的刺激或信息,而忽略不重要的或过时的刺激。
7.分主动控制(Voluntary control):指的是主动选择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满足特定任务的需要。
个体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注意力的分配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认知要求和目标。
8.自动注意(Automatic attention):是一种非意识地被引导的注意,由外部刺激或内部需求触发。
自动注意是一种自动的、快速的注意过程,与我们的早期经验和条件反射相关。
当谈到注意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相关的概念,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网络、分析性和综合性思维等等。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另一个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分类包括:
1.选择性注意:把注意指向于某项或某些任务而忽视与之相竞争的其他任
务。
2.集中性注意: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
刺激。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心理学家。
引言:心理学注意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人类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选择性注意和集中注意的规律和机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心理学注意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注意的基本概念、注意的分层结构、注意与视觉加工的关系、注意与记忆的关系以及注意的培养和训练。
正文:一、注意的基本概念1.1注意的定义1.2注意的特点1.3注意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二、注意的分层结构2.1分离注意和选择注意2.2自主注意和被动注意2.3前摄注意和后摄注意2.4外显注意和内隐注意2.5觉察注意和非觉察注意三、注意与视觉加工的关系3.1选择性注意与目标导向的注意3.2耳目一新效应3.3注意对感知的影响3.4注意对视觉搜索的影响3.5注意对视觉注意资源的分配四、注意与记忆的关系4.1注意对记忆编码的影响4.2注意对记忆存储的影响4.3注意对记忆检索的影响4.4注意的分散注意和集中注意在记忆中的作用4.5注意对注意力的执行效能的影响五、注意的培养和训练5.1注意训练的基本原则5.2结构化注意力训练和非结构化注意力训练5.3儿童注意力训练5.4成人注意力训练5.5注意力训练对日常生活的应用总结:心理学注意作为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涉及了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性注意和集中注意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对注意的基本概念的阐述,我们了解了注意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关系。
分层结构的阐述揭示了注意的不同维度和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注意与视觉加工和记忆的关系说明了注意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和调控作用。
对注意力的培养和训练介绍了注意力训练的原则、方法和应用。
深入了解心理学注意这一领域不仅可以拓宽我们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注意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引言:注意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注意涉及到了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筛选、集中和分配资源的过程,对于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注意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心理学注意不?注意啊,就像是你在茫茫人海中一下子就看到了你喜欢的那个人一样!比如说,你走在大街上,周围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声音、景象,但你就是能特别注意到那个卖冰淇淋的小推车,这就是注意啦!
注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哦。
想象一下,你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旁边有人在小声说话你都听不见,为啥?因为你的注意全在电影上啦!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它会让我们有选择地去关注某些东西,而忽略其他的。
注意还有持续性呢!就好比你玩游戏,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就玩不下去了吧。
但要是你能一直保持注意,那就能玩得很投入,很尽兴呀!
还有分配性呢!你看那些厉害的钢琴家,他们能一边看着乐谱,一边用双手弹奏不同的音符,还能同时用脚踩踏板,这多牛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
哎呀呀,心理学注意真的太有意思啦!它就像是我们大脑里的一个小魔法,让我们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我们想要关注的点。
你想想,如果没有注意,我们岂不是会被各种信息给淹没啦?那可不行!所以说,注意真的超级重要啊!它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生活呢!你说是不是呀?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
心理学·注意结构:注意的理论:过滤器理论、认知资源理论、生理机制理论、中枢能量理论、注意的衰减模型理论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征整合理论?资料一一、注意的种类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注意与编码密切联系着。
注意总是指向于当前正在编码的信息。
如果把注意比做一个可变焦距的聚光灯,这个聚光灯既可以指向外部世界的刺激,也可以指向个体内部世界的刺激。
注意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倾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
(一)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根据注意的功能,可以把注意分为选择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指个体在同一时刻只对有限的信息给予注意而忽视其他信息。
个体在任何时候都被无数刺激所围绕,他总是不断地关注某些刺激并作出反应,同时忽视或至少弱化某些刺激,对它们不发生反应。
选择性注意使我们把注意指向于一项或一些工作和事件而不是许多工作和事件。
集中性注意(concentrated attention)是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刺激。
集中性注意包含警觉和搜索。
警觉(vigilance)是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个体对某种或某些试图检测到的特定刺激保持注意。
在警觉的时候,个体警惕地注视、倾听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刺激信号。
特别是,在特定刺激很少出现而一旦出现就需要立即注意的情况下,就更需要警觉。
在执行高风险的警觉任务时,人们最担心的是漏掉有关的信息。
警觉是个体被动地等待特定刺激的出现,而搜索(search)则是主动、积极地寻找目标。
个体从许多不确定事物中寻找出特定的刺激就需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集中注意。
例如,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试图找到你所要的特定品牌的麦片。
在搜索的时候,人们最担心的是搜索到的信息是否会出错。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指个体能对几项不同的任务给予关注或能操作几项任务。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概念和分类一、简介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注意”是幼儿心理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也是认知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注意的概念入手,介绍幼儿注意的特点、发展过程以及分类,为幼儿心理学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注意的概念1. 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个体有意识地选择并集中精神能量对某一对象进行深入思考或分析的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特点•有选择性:选择性是注意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个体能够根据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对象上。
•集中性:集中性是指在某一时刻,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对象上,排除其他干扰。
•分配性:注意可以自主分配,个体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分配注意力,使得多个任务能够同时进行。
•持久性:持久性是指个体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短,不同任务对持久性的要求也不同。
三、幼儿注意的发展1. 幼儿注意的特点•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幼儿注意力往往难以持续聚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扰。
•注意力的易分散性: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缺乏维持长时间注意的能力。
2. 幼儿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在幼儿期,注意力逐渐从简单的自发性注意向主动控制的有目的性注意发展。
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游戏、学习等活动,逐步提高注意力的持久性、选择性和分配性。
四、注意的分类1. 按注意力的内容分•持续注意:指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
•分散注意:同时关注多个对象或任务。
2. 按注意力的方向分•外向注意:关注外界环境,接收外界信息。
•内向注意:关注内在世界,思考、回忆等。
3. 按注意力的稳定性分•稳定注意:持续关注某一对象或任务,不易受干扰。
•不稳定注意:注意力容易被外部刺激干扰,难以集中。
五、教学设计基于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教学设计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 设置任务简单明了,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幼儿体验。
- 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与投入。
心理学:注意
一、名词解释
1、注意:心理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2、无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4、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注意。
5、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二、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 ( 集中)。
2、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追踪功能、调控功能)。
3、注意的外部表现:(感官的适应性运动、无关动作停止、呼吸轻微而缓慢) 。
4、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5、知觉的一般特征有:(知觉的对象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6、注意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大类。
7、有的学生上课时边听课边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
8、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注意了笔画,却忘了写字姿势,注意了握笔方法,却写错了字。
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水平不高。
9、个体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10、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注意了笔画,却忘了写字姿势,注意了握笔方法,却写错了字。
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水平不
三、判断题
1、学生做作业时,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思考,一会儿计算,这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错)
2、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错)
3、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对)
4、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错)
5、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每一个心理过程而存在。
对
6、无意注意就是不想注意,因而什么也没有注意。
错
7、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始终如一的指向某一对象。
错
8、注意的分散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分布到不同对象上。
错
9、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所以,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心无二用”。
错
10、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叫做无意注意。
错
11、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意注意不需付出意志的努力。
(错 )
12、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过程。
对
13、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错
14、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对
1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
16、在中高年级学生的认识活动中,无意注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 错 )
17、一目十行是注意分配的表现。
对
四、选择题
1、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B)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范围
2、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状态因素之一是( B )。
A有明确的目的B直接兴趣C意志努力D间接兴趣
3、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注意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这就是( A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指向性 D注意的转移
4、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 D )。
A转移 B稳定性 C分配 D分散
5、小学儿童不宜参加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这是因为小学生(C )。
A注意的分配差B注意的广度差C注意的稳定性差
6、注意的基本特点是(D )
A 、选择性 B、选择性与指向性
C、紧张性与选择性
D、集中性与选择性
7、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B)。
A、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8、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A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9、学生上课时,同时听课、看书、记笔记。
这是注意的(B )。
A、分散
B、分配
C、转移
D、起伏
10、“鹤立鸡群”说明( A )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A、对比
B、活动
C、新异
D、强烈
11、看章回体小说时,经常看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说明(D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A、需要、兴趣
B、情绪
C、知识
D、期待的事物
12、霓虹灯的一亮一暗,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说明( B )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A、对比
B、活动
C、新异
D、强烈
13、、数学老师送货“相似三角形”时先说几句导言:学了这一节,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测得河宽。
这样,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
这说明,要引起有意注意就必须(A )
A、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B、组织有关活动
C、排除干扰
D、要新异的内容
14、、有些同学不喜欢学英语,但是,为了获得毕业证,上英语课时还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说明( A )能引起有意注意。
A、间接兴趣
B、组织有关活动
C、排除干扰
D、要新异的内容
15、万绿从中一点红,红色容易引起注意,这是因为( A )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A、对比
B、活动
C、新异
D、强烈
16、我们在听钟表的滴答声时,一会听见,一会听不见,这属于注意的( D )
A、分散
B、分配
C、转移
D、起伏
17、有的女性可以一边打毛衣,一边看电视,毛衣答的一针不漏,电视看得清清楚楚。
这属于( B )
A、分散
B、分配
C、转移
D、起伏
18.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C)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9.大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D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20.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B)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21.“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D)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五、简答题
1、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答:1)刺激物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新异性;2)个体本身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B、情绪和过去经验
2、简述引起有已注意的条件。
答:A、明确目的任务;B、组织有关活动;C、激发间接兴趣;D、用意志排除各种干
3、简述有已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区别。
(略)
4、试述儿童注意的有意性发展。
答:发展儿童对学习的做自觉的责任感;把有已注意发展为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注意、注意的广度。
6.注意具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答:(1)注意的特点:①心理活动的指向性;②心理活动的集中性;③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信息整合加工作用;③维持(保持)功能;④调节与监督功能;⑤预测与预见功能。
7.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
学生良好注意品质与注意力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点: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政法干警考试六安事业单位招聘
国考招警教师村官3支1扶农信社公选军转
招考信息报考指导历年真题备考资料辅导课程QQ 群:76482382
(点击查看六安中公教育地址和电话)
六安中公教育皖西地区最大的公职考试辅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