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讲义绪论与注意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59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绪论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某一特定对象或活动进行集中反应的心理过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注意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的类型以及注意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注意力的定义及概念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选择性的意识状态和一种资源分配的过程。
注意力的选择性意味着个体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刺激时,通过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特定刺激的心理反应,抑制与该刺激无关的其他刺激。
资源分配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多个任务时,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注意力可以分为外向性注意力和内向性注意力。
外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感知、注意和意识等心理过程。
而内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二、注意力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注意力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注意力的对象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外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关注和集中,如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他人的行为的注意;内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如思考、想象、回忆等)的关注和集中。
按照注意力的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广泛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
广泛注意力是指个体将注意力分散地分配给多个刺激,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集中注意力则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地分配给某一特定刺激,以获得更明确的信息。
三、注意力的影响因素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刺激特性: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刺激的特性的影响。
与刺激的强度、复杂性、运动性等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个体的注意。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上存在差异。
一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注意力控制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容易分心。
3. 目标的意义:与个体目标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其注意。
个体对于自己关注的目标更容易产生集中的注意力。
心理学讲义《心理学》讲义1第一章为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1。
认知过程(知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4、知、情、意、行的关系:知识是情感和意义的基础;行动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情感驱动。
它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情绪,磨练意志;意图控制和调节情绪,提高知识水平。
(2)人格心理学1。
个性倾向:个体活动的基本倾向和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通常表现出稳定的个体的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心理过程从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共性,这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人格心理学从个体心理现象的表现来分析个体心理的差异。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学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形成的。
一方面,人格心理学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没有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积极的意志和行动,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另一方面,形成的人格心理可以调节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心理学的特殊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践领域,揭示人们在各种特殊活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完整版)基础⼼理学讲义⼼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章基础⼼理学知识(讲义)⽬录解读⼀、绪论⼆、⼼理活动的⽣理基础三、基础⼼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和想象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和⼈格第⼀节绪论第⼀单元基础⼼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理学概述1.⼼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理学:是以正常成⼈的⼼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理活动最普通、最⼀般⼼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理学各个分⽀的研究具有⼀定指导意义。
⼆、基础⼼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从事⼼理活动的内部动⼒)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们⼜会产⽣对它的态度,引起⼈们的情绪,激发⼈们的⾏动,这就是说⼈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体的。
4、能⼒和⼈格(能⼒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格由⽓质和性格组成。
)⽓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秉性,它是⼼理活动动⼒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格特征,⽐如有⼈暴躁,有⼈温顺,有⼈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为⽅式上的⼈格特征。
第⼆单元⼈的⼼理本质⼈的⼼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理是脑的机能⼈的⼤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产物,⼼理是脑的机能,脑是⼼理的器官。
⼼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发展。
⽣物⼼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格(⽓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想象、意识、注意⼼理特性⼼理过程⼼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类⼈猿、⿊猩猩4、⼼理发展的最⾼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抽象思维)——⼈类.⼈类有了语⾔,能进⾏抽象思维,⼈的⼼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的⼼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