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注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50.50 KB
- 文档页数:61
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integration theory of attention)此理论重要探讨视觉早期加工的问题,因此看其为一种知觉理论或模式识别的理论。
特雷斯曼、赛克斯和盖拉德(Treisman,Sykes & Gelade)首次提出。
Treisman认为,视觉加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⑴特征登记阶段(相当于前注意阶段:无需集中性注意)。
视觉系统从光刺激模式中抽取特征,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
Treiasman假定,视觉早期阶段只能检测独立的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反差、倾斜性、曲率和线段端点等,还可能包括运动和距离的远近差别。
这些特征处于自由漂浮状态(free-floating state)(不受所属客体的约束,其位置在主观上是不确定的)。
知觉系统对各个维量的特征进行独立的编码,这些个别特征的心理表征叫特征地图(feature map)。
注:前注意阶段不能检测特征间的关系。
⑵特征整合阶段/物体知觉阶段。
知觉系统把彼此分开的特征(特征表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对某一物体的表征。
此阶段,要求对特征进行定位,即确定特征的边界位置在哪里。
这是位置地图(map of locations)。
处理特征的位置信息需要集中性注意。
集中性注意就像胶水一样,把原始的、彼此分开的特征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物体。
特征整合发生在视觉处理的后期阶段,是一种非自动化的、序列的处理。
实验证据:1.视觉检测作业Treisman刺激:圆形和三角形构成的刺激方阵。
程序:向被试呈现由不同形状和颜色组成的刺激方阵,要求被试确定其中的边界在哪里。
结果:刺激方阵1中,被试很容易看到一条垂直边界的图样;方阵2中,被试也很容易看到一条水平的边界;方阵3中(颜色和形状两个维度混杂呈现),边界的确定很困难。
分析:说明单一的维度特征有利于边界的确定;视觉系统对个别特征的处理比对复合特征的处理容易;视觉的早期阶段只处理个别特征,而不是特征的结合。
心理学注意力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健康》第三单元第七课《注意力集中》,主要讲述了注意力的概念、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提高注意力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注意力的概念,认识到注意力集中对学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注意力的概念、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注意力训练游戏道具。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注意力训练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注意力训练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注意力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注意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于注意力集中的正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注意力集中对学习的帮助。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注意力集中与分散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注意力。
6.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注意力训练游戏,提高注意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性、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写一篇关于注意力集中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游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注意力的概念,掌握了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注意力仍容易分散,需要进一步指导和监督。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注意力集中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还可以开展注意力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注意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健康》第三单元第七课《注意力集中》,主要讲述了注意力的概念、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提高注意力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的内容,主题为“注意”。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第一节“注意的基本概念”和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我们将详细探讨注意的定义、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在注意方面的发展特点和相应的教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了解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能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3. 学会运用教育策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注意的类型及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重点:注意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共同点,引导同学们关注“注意”这一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注意的基本概念、类型、影响因素,以及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一个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案例,让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的题目,让同学们学会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针对一个注意力问题提出教育策略。
六、板书设计1. 注意的基本概念、类型、影响因素。
2.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3. 注意力教育策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幼儿注意力问题的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见附件。
2. 课后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幼儿注意力训练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同学们对幼儿注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践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同学们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