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柱状图描述_secret
- 格式:doc
- 大小:50.51 KB
- 文档页数:2
BC231-BC232ZK6: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稍湿~湿,松散~稍密,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黄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5%,一般粒径为20~40mm,上细下粗,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圆砾含量约30%,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
ZK7:2.0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稍湿~湿,松散~稍密,韧性低,感强度低,含有少量圆砾,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杂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0%,一般粒径为20~50mm,上细下粗,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圆砾含量约25%,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7-35cm。
顶部风化较为严重BC235-BC236ZK2,1.0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褐黄色,稍湿~湿,松散~稍密,局部含有圆砾和卵石,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黄褐色、杂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60%,一般粒径为15~50mm,最大8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圆砾含量约20%,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裂隙稍发育,见溶蚀痕迹,岩芯呈柱状,一般4-30cm。
顶部风化较为严重,厚度30cmZK5,0.0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褐黄色,稍湿~湿,松散~稍密,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黄褐色、杂色,湿~饱和,稍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5%,一般粒径为20~40mm,最大8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裂隙稍发育,钙质团块溶蚀,岩芯呈柱状,一般5-35cm。
BC261-BC262ZK4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湿,松散,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60-70%,一般粒径为20~50mm,最大70-8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10-30cmZK5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湿,稍密,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0-60%,一般粒径为20~50mm,最大70-8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10-20cmZK6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湿,松散,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湿,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60-70%,一般粒径为20~8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5-10cmBC264-1-BC265ZK4,2.2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黄褐色,湿,松散,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湿~饱和,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60%,一般粒径为20~50mm,呈亚圆状,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7-40cmZK7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卵石、黄土状粉质粘土堆积而成卵石:灰褐色,湿~饱和,稍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0%,一般粒径为20~3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圆砾含量约20%,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一般5-18cmBC267-BC268ZK2,2.1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湿,松散,韧性低,干强度低卵石:灰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60%,一般粒径为20~30mm,呈亚圆状,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8-50cmZK3,2.2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湿,松散,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5%,一般粒径为20~30mm,呈亚圆状,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一般5-50cmZK6,4.0m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湿,松散,韧性低,感强度低,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灰褐色,湿,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0%,一般粒径为20~30mm,呈亚圆状,分布不均匀,砂泥质充填黄土状粉质粘土:灰褐,稍密,饱和,局部夹大量砾石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一般10-40cmBC279-BC280ZK6黄土状粉质粘土:褐灰色,稍湿~湿,松散~稍密,顶部为耕土,含有植物根系卵石:杂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卵石母岩成份为砂岩,含量55%,一般粒径为20~40mm,呈亚圆状,砂泥质充填砂岩:紫红色,中风化,钙泥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层理发育,岩芯呈柱状,一般4-30cm。
第一节地层矿区出露泥盆系下统江边组(D1j)、中上统里农组(D2+3 l)、下石炭统贝吾组(C1b)、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 w)及第四系(Q)地层(图3—1)。
1、泥盆系(D)呈北北东向分布于矿区东部,与下伏志留系整合接触,局部假整合接触。
据岩性组合及化石等资料,将其中、上统建立为里农组(D2+3 l)、下统建立为江边组(D1j),按岩性特征及叠臵关系,里农组(D2+3 l)、江边组(D1j)又分别划分出三个段,之间均为连续沉积。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江边组一段(D1 j1)岩性为浅灰白色薄层—块状大理岩夹绢云石英片岩、角闪安山岩。
层厚990.68米。
(2)江边组二段(D1 j2)岩性以浅灰色变质绢云石英砂岩为主,夹含炭质黑云母石英片岩、透辉石变粒岩、角闪安山岩。
层厚348.39米。
(3)江边组上段(D1j 3)岩性单一,为浅灰—浅灰白色中—厚层状细—中晶大理岩,局部夹砂质板岩、变质石英砂岩。
层厚72.50米。
(4)里农组下段(D2+3 l 1)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变质石英砂岩、深灰色绢云板岩,上、下部夹阳起透辉石岩及透镜状大理岩、角闪安山岩,中部夹灰白色石英岩。
是重要的赋矿层位,里农KT2—KT4,江边KT1均产于此层位中。
厚度223.89米。
(5)里农组中段(D2+3l2)岩性单一,为灰白色厚层状细晶大理岩,底部夹砂质绢云板岩、变质石英砂岩,见零星铜矿化。
含牙形刺化石P dygnathus V anus S tauffer,是里农KT2矿体的顶板标志层。
层厚169.98米。
(6)里农组上段(D2+3 l 3)下部深灰色砂质绢云板岩、变质含钙质石英砂岩;上部浅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大理岩。
里农KT1矿体位于该段。
层厚450.67米。
4、下石炭统贝吾组(C1b)分布于矿区北西部。
其上覆盖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第三系(E)。
与下伏泥盆系整合接触。
主要为致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凝灰岩夹绢云板岩、大理岩。
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承高速公路崇礼至承界段桩基地质柱状图施工单位:燕峰路桥建立集团合同号:A监理单位:育才工程咨询监理编号:施表地质柱状图描述:本图尺寸单位:m图例:记录人:现场监理:日期:。
实验七: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374 更新时间:2009-5-29一、目的要求1. 建立地层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地质年代表。
2. 了解地层柱状图的内容及意义,初步学会编制地层柱状图。
二、实验用品方格纸、直尺(或三角板)、铅笔、小刀与橡皮等。
三、实验内容1. 地层柱状图简介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
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
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
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
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综合地层柱状图是一种综合性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若干个钻井或若干条地层剖面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编制成的;它是工作区内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岩相、古生物的变化等情况的总结;是区域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