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 格式:doc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煤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建立摘要:地质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地质勘探工作中,综合地层柱状图的建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为野外地质人员在各煤矿区的工作提供基础性的图件,为矿区地层对比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就如何建立煤矿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图的编制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柱状图;如何建立;编制方法1.数据的获取1.1利用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如果煤矿区只有实测剖面资料,而无深部钻探地质工作,则可利用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实测剖面可从槽探、短槽、公路、沟谷和小煤窑等实测编录资料中获取。
首先编制每条实测剖面的地层柱状图,然后根据岩性、厚度、化石、标志层、沉积相特征等进行地层对比,建立全区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以及岩浆活动的顺序、范围与围岩的关系。
将同一层位的地层岩性加以综合,一般应分组、段进行综合描述。
具体描述时可分出上、中、下,或者再细分出顶部、底部,分别描述其岩性、厚度及其变化情况,尽量总结出同岩层在全区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对于所含化石、地貌水文、矿产等情况应单独描述。
同时,统计同层位、同岩性的厚度值,求出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其平均值作为作图采用厚度值。
一般情况下是求算术平均值,求平均值时,参加计算的厚度数目越多,其平均值越接近客观实际的厚度,所以应尽量多的利用实测剖面的厚度资料,以及在地质测量过程中观测的厚度资料1.2利用钻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如果煤矿区已有一定的钻探工程,则可利用钻探资料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首先采用前面所讲述的方法,编制钻孔的钻孔柱状图,然后根据岩性、厚度、化石、标志层、沉积相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地层对比,绘制地层对比图,建立全区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以及岩浆活动的顺序、范围与围岩的关系。
对于勘探工程没有揭露的有关地层,可收集区内或附近的有并资料加以补充。
对同一层位的岩层进行综合和描述时仍采用上述方法。
统计同层位、同岩性的厚度值,求出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其平均值作为作图采用厚度值。
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方法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在地质工作中,常需测制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以编制其它地质图件或为有关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一、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工作方法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剖面线的选择,要看测制剖面的目的而定。
如实测地质剖面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层剖面,则可按地层剖面线选择的原则进行选择。
当中途遇有地形、地物或其它因素干扰时,可以改变剖面线方向,也可以进行平移,或在旁侧加测辅助剖面(平移和加测辅助剖面时要注意地层的衔接关系,切误人为的歪曲地层真实厚度)。
如果实测地质剖面是为了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那就必须按勘探线位置进行测量,剖面线要保持直线,中途不能改变方向,也不能平移。
总之,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具体确定。
剖面线位置选好后,应沿剖面线进行详细踏勘,以了解和确定地层、岩层、岩体的划分、岩层层序、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规律及变化情况;找寻化石,确定地层的时代;初步选定标准层和地层划分单位;了解沿线地质情况和工作条件等。
在踏勘过程中,对主要地质界线及标准层、标本、样品的采集地点,均应设立明显标记。
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有半仪器法和仪器法两种。
(一)半仪器法实测地质剖面用罗盘、皮尺或测绳、花杆或竹竿及手持水准仪等简单仪器,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称为半仪器法。
通常这项工作是由一个工作小组进行,其分工如下。
1)测手一般设前后测手各一人。
主要任务是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导线长度,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角(剖面前进方向),用罗盘或手持水准仪测量测量导线坡度角。
要保证测好地质剖面,测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前测手的站位一定要在地形转折点或地质界线点上,这样既有利于丈量,又方便绘图。
(2)为便于分层读数,后测手应持皮尺或测绳的零点一端。
(3)前后测手均应测量导线方位角以互相校正,二者读数应相差180°,报数时要报导线前进方向的读数。
(4)前后测手均应测量导线坡度角以互相校正,双方需看花杆或竹竿上相同高度的地方(事前应做好明显标记),二者读数的绝对值应相等。
地层柱状图的编绘
一、地层柱状图的基本概念
地层柱状图是将某一地区的地层按其原始顺序,用规定的符号、格式表示地层岩性、接触关系等特征的图件。
地层柱状图通常由年代地层单位、岩性地层单位,地层代号、厚度、岩性符号、岩性描述、备注等组成。
3、岩性缩减符号不封口。
引折线两端对齐,根据岩性描述内容的多少确定高度,注意上下大致一致。
4、岩性描述应与岩性符号要严格对应,当某一地层的岩性具有数个岩性段时,其岩性符号也应表示出。
5、本次实习岩性符号的厚度规定:
页岩的岩性符号厚1.5毫米,泥岩2毫米,薄层-中厚层粉砂岩2-3毫米,中厚层岩层3毫米,厚-巨厚层状岩层4毫米。
6、本次实习砂岩岩性符号的规定:
7、其它参考指导书74、77页相关内容
8、。
如何编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1. 地层柱状图简介
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将工作区地层自下而上(即从老到新)把各地层的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现象,用柱状图表的方式表示出来的图件,称地层柱状图或称柱状剖面图(图1)。
地层柱状图可分为一般地层柱状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两类。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
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是根据一口钻井或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岩性特征等资料编制的。
编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 应严格反映地层的生成顺序,在地层柱状图上严格按上新下老的顺序,按时代逐层绘制。
② 按比例尺要求在图上厚度达lmm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反应出来;对矿层、标志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lmm时,也应适当夸大给予表示,对于重要性不大岩性相仿的岩层,可适当进行归并,对一些岩性单一、厚度极大的岩层,可用省略符号适当缩短其在柱状图上的长度(见图1第l层)。
③ 在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地表示出来。
国际统一规定以“————”表示整合接触,“----------”表示假整合接触和“﹏﹏”表示不整合接触。
④ 地层剖面中如果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等,是否应反映出来,可视情况而定,如任务是研究地层,且
没有影响地层的厚度时则可以不表示;但在钻孔柱状图等图件中,则必须表示。
(2)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一种综合性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若干个钻井或若干条地层剖面资料,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编制成的;它是工作区内地层、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岩相、古生物的变化等情况的总结;是区域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图件有助于对该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质发展史的恢复。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与一般地层柱状图基本相同,但其各项内容均有综合色彩,故编图时除上述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 柱状图上,不仅要表明各地层的基本岩性、岩相特征,而且要在文字中阐明其变化;对水文地质情况、含矿性等,应设专栏描述。
② 除在地层厚度栏内标注平均厚度外,不需注明最大和最小厚度,反映区内厚度的变化范围;在岩性描述时还应阐明各地层厚度在空间的变化情况与变化规律。
③ 在化石一栏中要详细列出确定地层时代的主要化石名称。
④ 必须用规定符号将工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体,绘画在柱状图相应的位置上。
2.地层柱状图的格式
地层柱状图应包括地层年代,地层名称、代号,柱状图(地层柱或岩性柱)、地层厚度、地层分层号,岩性描述等项目。
另外,根据图幅类型、工作目的、任务的不同,还可列出地层分布、化石名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产位置等栏目。
因此,表格各栏目的宽度应按内容多少而定。
地层柱的宽度一般为2—3cm 为宜,若地层厚度大时可适当加宽。
分层号一栏应自下而上统一编号。
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格式,参见图1。
3.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的方法与步骤
(1)整理该区地层资料
地层资料可通过搜集或实测而获得。
研究地层层位、厚度、岩性特征及其变化,作好并层和统一进行编号等工作。
(2)选取比例尺
根据工作的精度和地层总厚度,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再按工作任务定出应表示的内容栏目,在方格纸上设计表格宽度,画好图框、表格纵线和图头
(3)柱状图长度确定
据地层总厚度按比例尺截取柱状图的长度,再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逐层按累加厚度进行分层,并标注各单层厚度。
此时,应考虑到需省略、夸大与合并等地层的位置。
如果柱状图顶层为厚度较小的地层时(如第四系),为填写地层年代,可在该层上方适当地留空(见柱状图1第19层)。
图1 沙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图2 常见的岩性花纹与符号
在编绘图件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内容准确、布局合理、线条清楚、字体工整、图面清洁美观。
(4)接触关系确定
用规定符号在柱状图上表示各地层间不同类型的接触关系。
(5)花纹图案
用规定的花纹与符号(图2)在柱状图上逐层填注其岩性与化石。
标注岩浆岩时应注意侵入岩与喷出岩有所不同,前者按其产状绘于相应地层的边缘(如图1第1层),而后者则与一般地层接触关系画法相同(如图1,第10、15,16层所示)。
(6)标注与描述
标注地层年代、地层名称、地层代号、岩性描述等栏目。
岩性描述一栏要求简要地描述岩石特征,包括颜色、层厚、岩石名称、结构、构造和化石、矿产等。
(7)其他
标注图名与比例尺,置于图框正上方。
在图框右下方绘制责任表,注明资料来源、编图者姓名和编图日期等。
在图框左下方绘制工区位置图并表示各剖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