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华必修一文言文语段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以下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很多人)6、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欤?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7、以下分析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比照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
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①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辨.,止之也;倚魁②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板,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
②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到达B.意.亦有所止之与意:意思C.然而君子不辩.辩:辩论,辩驳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县:通“悬”,悬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良马”“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三单元(二十八)选择题1、《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答案:A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知人论世,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舒徐流畅;“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是逐渐沉咽;“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间歇停顿;“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激越雄壮。
故选A。
小提示:解答本题要正确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答案: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对偶。
B项,互文,说的是谈笑往来都是鸿儒,无白丁。
C项,夸张。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夕始觉有迁谪意B.江州司马青衫湿C.使快弹数曲D.妆成每被秋娘妒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能力。
A项,被动句,迁谪,被贬谪。
语意为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
[学生用书P84~P85]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衬,围绕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处,相交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舍:理趣,情怀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怀:触发感慨解析:选C。
“趣舍”是取舍、爱好的意思。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亦将有感于.斯文B.夫人之.相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D.修.禊事也况修.短随化解析:选C。
A项是的两个“于”前者表引出处所方位,意为“在”,后者表引出对象,意为“对”;B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是助词“的”;D项中的两个“修”前者译为“治”,后者译为“长”;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他”。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诗词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目录:第7课一、短歌行/曹操第8课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三、琵琶行/白居易第9课四、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课外古诗词诵读六、静女/《诗经·邶风》一、《短歌行》/曹操【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言现象: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契阔谈讌.:乌鹊南.飞:2、判断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参考答案】1、分析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契阔谈讌.:通假字,讌通宴乌鹊南.飞:词类活用,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2、判断特殊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脚著谢公屐:②列缺霹雳:③须行即骑访名山: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判断加点字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烟涛微.茫信.难求:②云霞明灭或..可睹:③势拔.五岳掩赤城:④湖月照.我影:⑤渌水荡漾清.猿啼:⑥身登青云梯.:⑦千岩万转....路不定:⑧迷花倚石忽.已暝:⑨熊咆龙吟殷.岩泉:⑩栗深林兮惊层.巅:⑪水澹澹兮生.烟:⑫青冥.浩荡不见底.:⑬日月照耀金银台.:⑭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⑮虎鼓瑟兮鸾回.车:⑯别君去.兮何时还: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⑱使我不得开..心颜:⑲语.天姥:⑳云青青兮欲雨.:㉑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㉒虎鼓.瑟兮鸾回车:㉓使我不得开心颜.:㉔对此欲倒东南..倾:㉕一夜.飞度镜湖月:㉖半壁..见海日:㉗空中..闻天鸡:㉘訇然中.开:㉙古来万事东.流水:㉚栗.深林兮惊层巅:㉛天姥连天向天横.:3、一词多义:青云青青兮欲雨:青冥浩荡不见底:来且放白鹿青崖间: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失向来之烟霞:古来万事东流水:之我欲因之梦吴越: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列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忽迷花倚石忽已暝:忽魂悸以魄动:君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别君去兮何时还:行世间行乐亦如此:须行即骑访名山:摧丘峦崩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开訇然中开:使我不得开心颜:云身登青云梯:云青青兮欲雨: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恍惊起而长嗟:4、判断文言句式: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一、解释下面句中的实词朝:1.朝服衣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于是入朝见威王5 .两朝开济老臣心 6.期年不听朝7.坐南朝北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 .鄙人不知忌讳4.孔子鄙其小器何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夫晋,何厌之有?3 .又何间焉 4.今日之事何如5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6.如太行王屋何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8.何(he)蓑何笠二、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3.翻译下面划线句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①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②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顾反:回来。
②知:是非判断能力。
1. 辍耕之陇上3.余之力尚足以入。
5.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二)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夫晋,何厌之有。
一、解释下列实词虚词 爱 3. 5. 6. 之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古之遗爱也(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2. 4. 7.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而不见,搔首躅躅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二、翻译下面划线语句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b苏教版必修文言文课文全译全练必修一劝学 2师说 6赤壁赋 12始得西山宴游记 18必修二六国论 22阿房宫赋 29念奴娇·赤壁怀古 3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7必修三离骚(节选) 39指南录后序 43五人墓碑记 49烛之武退秦师 55谏太宗十思疏 60廉颇蔺相如列传 65鸿门宴 73秋水(节选) 80非攻(节选) 82察今(节选) 84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 89寡人之于国也 93《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98蜀道难 103登高 105琵琶行 107锦瑟 110虞美人 112蝶恋花 114雨霖铃 116声声慢 118滕王阁序 120秋声赋 126必修五陈情表 131项脊轩志 136长亭送别 141报任安书 143渔父 150逍遥游 154兰亭集序 160劝学【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固基训练(一)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一、名言名句(10*1=10分)1.《论语·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3. 《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的经典妙句、中华民族的重要信条,讲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论语·阳货》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话概括了《诗经》这部书的四种作用。
二、选择题(5*3=15分)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6.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④君子博学..必有师..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9.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一、语段阅读(yuèd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发动 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雕刻 解析:选B 。
兴: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A.⎩⎪⎨⎪⎧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且焉.置土石 B.⎩⎪⎨⎪⎧ 无以.成江海学不可以.已 C.⎩⎪⎨⎪⎧ 锲而.舍之蟹六跪而.二螯 D.⎩⎪⎨⎪⎧用心躁也.使之然也. 解析:选D 。
都表判断。
A 项,语气助词;疑问代词,哪里。
B 项,用来……的;与“可〞构成双音节词“可以〞。
C 项,表承接的连词,就;表并列,和。
3.以下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哪一项( ) A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B .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开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比照,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比照论证,意在说明(shuōmíng)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解析:选C。
重在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4年高考语文必修一上第三单元(三十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故:原因B.池鱼思故.渊故:从前的C.一去.三十年去:离开官任D.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过去的答案: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一词多义设题,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C项,“去:离开官任”错误。
去:离开田园,做官。
故选C。
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曲中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把琵琶声喻为珠子落玉盘的清脆悦耳之声,为比喻修辞。
A.比喻。
把琵琶声喻为“急雨”“私语”。
B.比喻。
把琵琶声喻为裂帛的声音。
C.“江州司马”是以官职代白居易,为借代;自问自答,为设问。
D.比喻。
句意为琵琶声“就像银瓶突然迸裂,里面的水浆喷溅而出;又像铁骑冲出、刀枪撞击一样,是那样雄壮铿锵,激越昂扬”。
故选C。
3、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答案:D此题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考生须回顾常见修辞种类以及这些修辞的特点,再浏览选项,进行选择。
此题四个选项中涉及的修辞有夸张和比喻的修辞。
夸张就是对事物的数量、大小,对时间、空间,对事物的状态,进行特别地扩大、缩小、超前的修辞手法。
A项,“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山之高。
意思: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高中语文必修 1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说明:本练习观察的是必修教材文言文常有实词、虚词和句式。
请讲解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尔后结合教材的说明和课堂笔录,用红笔进行校订,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令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 ( )项羽曰:“沛.公居山东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 () 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能不语()。
”.良乃入,具 () 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何如()?”.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缄默,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何如?”张良曰:“请( )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善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 ) 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绝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 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必修一文言文语段练习一、《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A.求全责备B.有备无患C.德才兼备D.攻其不备2.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B.①⑤⑥C.③⑦⑧D.④⑤⑧3.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5.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二、《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余嘉其能行古道.2.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耻学于.师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从而师之D.师不必贤于弟子5.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6.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7.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赤壁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
2.下列各句“然”字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3.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举匏尊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6.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7.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8.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惟兄嫂是依D.渺渺兮予怀9. 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四、《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是“” 的第一篇。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穷.回溪B.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复前行,欲穷.其林不知日之.入C.醉则更相枕以.卧D.施施而.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不知而.不愠。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故为之文以志B.是岁,元和四年也C.凌万顷之茫然D.皆我有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二)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始指异之异:(2)外与天际际:(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特立:(4) 缘染溪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始.指异之B.莫得.遁隐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而莫得.其涯C.游于是乎.始D.是.岁,元和四年也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游于是.乎始3.与“数州之土壤”一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始指异之B.其高下之势C.故为之文以记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4.翻译(1)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寺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2)萦青缭百,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5.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参考答案:一、《劝学》1、C2、B3、A4、B5、略二、《师说》1、B2、A3、C4、B5、A6、B7、略三、《赤壁赋》1、B2、C3、C4、D5、C6、A7、C8、D9、略四、《始得西山宴游记》(一) 1.《始得西山宴游记》“永州八记”2.A 3.C 4. 略(二)1、异:以……为异际:交会特立:独特卓立缘:沿着2、D 3.B 4. 略 5.5第一层,总结西山的特点:高而独特;第二层,流露出作者的性情:与众不同,超世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