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文言文复习2019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5
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语文文言文学习课外知识积累,指教材外需要掌握的史地常识、文化常识等。
2019 届高考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指导复习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2)共其乏困通:,(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 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朝济而夕设版焉:(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2019-11-06必修一[教材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理解常有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写出以下通假字的本字,并解说其义《烛之武退秦师》(1)无能为也已通:,( 2)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考点知识稳固“矣”“供”“悦”“智”句末语气词供应快乐理智《荆轲刺秦王》(5)秦王必说见臣通:,(6)往而不反者通:,(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8)卒起不意通:,( 9)秦王方还柱走通:,《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11)距关,毋内诸侯通:,通:,“悦”“返”“震”“猝”“环”快乐害怕忽然绕“彩”“拒”“纳”彩色坚守采取()张良出,要项伯通:,(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14)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何厌之有:( 4)唯君图之:“邀”“背”“早”“隙”“座”邀请违反早早地隔膜,嫌怨座位有二心,附属二主渡河知足认真考虑《荆轲刺秦王》(5)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8)唯大王命之:(9)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1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对待赠予并列希望宽容、谅解身子向上起遭到《鸿门宴》()闻大王存心督过之:(13)卮酒安足辞:(1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5)旦日飨士卒:(16)鲰生说我曰:责怪推却预计、揣摩用酒肉款待来宾劝告 3. 解说以下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3456789。
高三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必修一)(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古之学者..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圣益.圣,愚益愚。
圣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人之所以..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专题02文言文知识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十二章》研读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食:动词,吃饭②敏:勤勉③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研读第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研读第三章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研读第五章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②齐:与......看齐。
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研读第六章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雍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
引申:性情太过直率就显得粗鲁,太过讲究礼仪就显得虚伪,性情礼仪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知识点总结汇编《劝学》⑴通假字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又”,再次;通“曝”,晒;通“煣”,使…弯曲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③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⑵重点实词①中:木直中绳——动词,符合,合乎②疾:声非加疾也——强,形容声音大③假:假舆马者——借助,利用④绝:而绝江河——横渡⑤致:而致千里——到达⑥兴:风雨兴焉——起⑦功:功在不舍——成绩,成功⑧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⑨用:用心一也——因为⑶文言虚词【而】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连词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连词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连词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关系连词⑷词类活用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用法,使……走得快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用法,使……弯曲⑸古今异义①劝学---劝---古:勉励、规劝;今:劝、劝戒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检查;今:参加、加入③声非加疾也---疾---古:强、洪亮;今:疾病、快④假舆马者---假---古:凭借、借助;今:不真⑤用心一也---用心---古:思想意识活动;今:读书用功⑥蟹六跪而二螯---跪---古:脚;今:跪下⑦虽有槁暴---虽---古:即使;今:虽然⑧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金子⑨而绝江河---绝---古:渡;今:断绝⑩輮以为轮---以为---古:把……做成;今:认为⑹特殊句式①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状语后置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师说》⑴通假字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讲授②或师焉,或不焉:通“否”,表否定⑵一词多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⑶文言虚词【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劝学》文学及文体常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须臾y u 舟楫j 1跬步ku 1 驽马n d 锲而不舍qi e 金石可镂I ou 骐骥j i 古今异义词: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绝江河而青于蓝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1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輮以为轮輮 通“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 通“又”。
暴 通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活用情况:知 通“智”,智慧。
生 通“性”,天赋,资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于:青,取之于蓝,而冃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对,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使之然也:代词,木。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而致千里一词多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判断句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