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知识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35
1、油棕是一种高产的多年生油料植物,单位面积年产油量远比其它植物油料高,是世界上单产最高的产油植物。
一公顷土地平均每年可生产3.5吨棕榈油和0.4吨棕仁油,其产油量是大豆8—10倍,是油菜籽的3—4倍。
油棕定植后3~4年开始结果,授粉6个月后,果实由紫青色转变为橙红色时开始成熟。
在气候适宜的地区,每月都有收获.中国海南岛因受气候影响,每年收获期为4~11月。
油棕果经过水煮、碾碎、榨取过程,可以从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
棕榈油分提是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构成油脂中各种甘三酯的熔点差异及溶解度的不同,把棕榈油分成固、液两部分。
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可以得到8度、12度、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
2、我国进口棕榈油销售范围:
1)、天津周边: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北部、山东东部、山西大部分、内蒙、东北部分地区、甘肃、陕西;棕榈油加工企业为获得较低的物流成本,基本上都建在港口附近,大型船舶停靠方便,向外运输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
2)、上海周边: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四川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棕榈油加工企业都选择临港工业发展模式,主要分布在张家港、泰兴、宁波等地区。
3)、广州周边:该地区棕榈油的销售区域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棕榈油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沿珠江入海口一带。
*********备注:在我国进口棕榈油中,24度棕榈油占进口总量的60%。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由油棕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
果肉和果仁分别产出棕榈油和棕榈仁油,传统概念上所言的棕榈油只包含前者。
棕榈油拥有超过五千年的食用历史,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消费量和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
棕榈油经过精炼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点的产品,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
例如,在烹饪过程中,棕榈油的抗氧化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适合用于高温烹调。
同时,棕榈油中含有天然的维生素E、A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益处。
在工业领域,棕榈油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许多工业制品的重要原料,如化妆品、洗涤剂、润滑剂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
此外,棕榈油在生物燃料产业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等环保能源。
从地域分布来看,东南亚和非洲是棕榈油的主要出产区,产量约占世界棕榈油总产量的88%,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尼日利亚是世界前三大生产国。
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加大对棕榈油产业的投资,在东南亚产业链上游开辟种植园区,这已经成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打破国际粮油巨头经营垄断的重要标志。
请注意,棕榈油的生产和使用可能涉及环境和社会问题,如热带雨林砍伐、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劳工权益等问题,因此在推广和应用棕榈油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
棕榈油知识简介,希望对这里的朋友有帮助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 )、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 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 、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 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棕榈油棕榈油是一种植物油,又名棕油。
原产地在西非,约有五千年的使用历史。
棕榈油提取自油棕的果实,是继大豆色拉油之后的第二大食用油,除此之外,棕油也被作为生物柴油使用,并具有其他工业用途。
由于棕榈油为饱和油脂,其对人体的健康安全性具有争议。
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Guineensis)的果皮中榨取出来的油脂,为不干性油,是植物油的一种。
棕榈油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中的比例超过30%,是世界用量领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
2004年后,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中国是棕榈油的完全进口国。
历史棕榈油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
1870年,棕榈树传入马来西亚,当时只是作为一种装饰植物,直到1917年才进行第一次的商业种植。
在20世纪六十年代,马来西亚为了减少对橡胶和咖啡的贸易依赖,开始大规模提高棕榈油的产量。
21世纪初,经过改良后的棕榈产品已经广泛在热带地区的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种植。
其中棕榈油产量高度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性质味道: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
性状:液体呈棕红色,常温下为白色半固体状态,可塑性好。
熔点:32~43℃。
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用途烹饪和食品制造1、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
2、由于棕榈油抗拒氧化,适合炎热的气候,而成为糕点和面包厂产品的良好佐料。
棕榈油知识简介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 )、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 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 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一、棕榈油概况棕榈油是世界油脂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它在世界油脂总产量的比例超过30%。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
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
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有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他油脂,可替代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大。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这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
标的:24度棕榈油(常见棕榈油包括毛棕榈油,24度棕榈油,33度棕榈油,44度棕榈油)产品用途:24度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饼干,泡面)的煮炸,44度主要用于肥皂,硬脂酸和甘油的制造。
主要消费集结地:天津港,山东日照港,防城港,张家港,宁波港,厦门港,广州港。
检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用棕榈油GB-T 15680-1995三、棕榈油的营养成分棕榈油含有50%的饱和脂肪,也被称为“饱和油脂”。
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
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
和其他食用植物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作为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棕榈油曾经被认为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但经过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为不同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的含量很少(仅占1%)。
棕榈油基础知识
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由棕榈果榨取而得。
棕榈油常见于亚洲
的烹饪中,也用于食品加工和化妆品中。
棕榈油具有许多特性和好处,同
时也有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面是有关棕榈油的详细知识,包括其生产、用途、环境影响和健康效益。
1.棕榈油的生产
棕榈油是从棕榈果中提炼出来的。
棕榈果树是一种多年生植物,一般
种植在热带地区。
它们可以长达30米,并且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生长20
年以上。
榨取棕榈油的过程包括收获棕榈果、破碎果实、榨油和精炼等步骤。
生产棕榈油的主要国家有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2.棕榈油的用途
棕榈油是全世界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它在亚洲烹饪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炒菜、炸鸡、烘烤食品和酱料等。
此外,棕榈油还被用于制造食品加工
产品,如面包、糕点、饼干、巧克力和冰淇淋等。
另外,棕榈油也是许多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常见成分。
3.棕榈油的环境影响
4.棕榈油的健康效益
为了减少棕榈油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一些国家和组织已开始提倡可持
续棕榈油的生产和消费。
可持续棕榈油的生产包括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购买认证
的可持续棕榈油产品来支持可持续发展。
此外,人们也可以选择其他替代
食用油,如橄榄油和大豆油等。
总结来说,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具有广泛的用途。
然而,其生产也带来了环境影响。
正确的棕榈油消费行为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获得其健康效益。
一、棕榈油简介1、棕榈油的分布和应用情况据资料表明,人类使用棕榈油的历史已超过5000年。
棕榈油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作为起酥油,用于饼干、蛋糕及面包的生产;可作为人造奶油,涂抹在蛋糕及其它食品上;还可作专用油脂,用于糖果及巧克力的生产;最为广泛的是作为煎炸油,在国外,与其它煎炸油相比,棕榈油是最受欢迎的。
实际上,在东南亚许多国家,棕榈油是大多数家庭使用的主要烹调油。
由于棕榈油在国内不生产,许多消费者不太了解其营养价值及用途,且棕榈油的工业用途较其它植物油脂广泛,故误以为棕榈油大多用在工业上,其实不然,全世界有90%的棕榈油用于食用,而只有10%的棕榈油用于油脂化工产品的生产。
工业用棕榈油和食用棕榈油的区别不在于油本身,而在于油的加工程度,加工程度高,其质量指标及卫生指标在适合人体食用的规定范围内,就属于食用油,否则就只能用于工业。
2、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其它所有的植物油一样,棕榈油不含胆固醇。
与其它的食用植物油相比,棕榈油的优势在于它有营养的脂肪酸组成,不饱和程度适中,不含亚麻酸而含生育酚。
生育酚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使得棕榈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在高温下不易氧化变质,也正是由于生育酚的存在,使得棕榈油具有抑制肿瘤扩展的作用。
据国外研究表明,棕榈油可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并对化学诱导的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40%,饱和脂肪酸含44%。
棕榈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A,高出一般植物油;它还是胡萝卜素最丰富的天然来源,其含量超过胡萝卜15倍。
番茄300倍。
常食棕榈油可降低胆固醇,还可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病,抑制癌症(尤其是乳腺癌)。
二、国内外棕榈油作为煎炸油的开发现状棕榈油及其产品的主要用途就是作为家庭和工业用的煎炸油,近几年来,在人们充分认识了棕榈油作为煎炸油的种种优点之后,棕榈油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在远东和欧洲一些国家消费量一直在增加。
1、在家庭煎炸油上的开发1.1 在热带国家的开发利用家庭厨房里的煎炸通常是在锅里放置一定量的油脂,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棕榈油知识从棕榈果(Oil Palm Fruit)的果肉和果仁榨出的原油经精炼、除臭和漂白后制成棕桐油产品是各种甘油脂的混合物。
作为油脂的一个种类,是比较完整的能量来源,它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饱和脂肪酸高,棕榈油所含的亚油酸适中,它不象其它氧化油样有反式脂肪酸异构体。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500—700ppm)和维生素E(500~800ppm),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在食品、化工、医药、轻工、纺织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比如可造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还可以生产化妆品、肥皂等,棕榈产品一般分为棕榈软脂(Palm olein )、棕榈油(Palm oil)、棕榈硬脂(Palm stearin)和棕榈仁油(Palm kernel oil)等,其中进口最常见的、最多的是前三种。
1 棕榈油产品理化指标透析在进口合同中,棕榈油系列产品所列合同指标都有水分和杂质、熔点、色泽、游离脂肪酸、碘价、密度等多项理化指标。
1.1 熔点所谓熔点是指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纯物质的熔点应该是一定的,而天然油脂是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熔点,仅有一定的温度范围。
棕桐油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成分比较复杂,并且还具有多晶型及导热性能等特点,因而对测试熔点的要求十分严格。
通过测定棕榈油产品的熔点,可以判断所检油的质量成分,对掺假检验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熔点随着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精炼之后的一般情况下,棕榈软脂的熔点为24℃max、棕榈油的熔点为33~39℃、棕榈硬脂的熔点为44℃min,棕榈仁油的熔点为25~30℃。
如果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所检的产品其熔点不在范围内,则可以判断此种油脂混有其它油,一般情况下。
棕榈油产品的熔点越低,其价格就越高,因此在价格上,棕榈软脂>棕榈油>棕榈硬脂。
我们通过不同的温度试验,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各种油的固体成分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表中可见棕榈软脂在25℃时已全无固体成分。
棕榈油品种简介棕榈油是由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得到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色拉油(RBD PKO)。
油棕果经榨取,可得到毛棕榈油。
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等后,可得到精炼棕榈油。
对精炼棕榈油进行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
目前,国内消费的棕榈油主要依靠进口,其中以24度精炼棕榈油为主,占进口总量的60%以上。
根据这种情况,大商所棕榈油交割质量标准规定交易标的为精炼棕榈油,熔点不超过24℃。
(一)棕榈油的特点1.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历史悠久棕榈油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
棕榈油的原产地在西非。
1870年,棕榈油传入马来西亚。
2.单产高、生产成本低油棕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及长年都有收成的农作物。
油棕的商业性生产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
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3.7吨毛棕榈油。
3.加工工艺简单、产品众多、用途广泛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业。
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
象其它食用油一样,棕榈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进健康。
4.棕榈油主产国集中棕榈油相对于其它油脂品种而言较为特殊,主要体现在世界的棕榈油生产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的棕榈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90%,而我国是棕榈油的完全进口国,进口的国家也主要来自于上述的两个国家5.全球产量最大的植物油随着世界对棕榈油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印度和欧盟对棕榈油的需求量明显递增,在需求增长的刺激下,世界棕榈油的生产量也不断上涨,过去10年棕榈油产量不断创下记录,但受到拉尼娜气象影响,2010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第一次出现零增长。
油棕树(棕榈油)的基本常识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
年平均温度24-27°C,年降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匀,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
年平均温度23°C以上,月平均温22-30°C的月份有7-8个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干旱期连续3-4个月的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但出现季节性产果。
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pH5-5.5的土壤最适于种植油棕。
满足以上生长条件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油棕的人工种植始于19世纪初,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对蜡烛和机械用润滑剂的使用创造了对棕榈油的大量需求,但起初棕榈油仅由原产地西非供应,产量较少而常常导致供不应求。
1848年,荷兰殖民者尝试性地将油棕引种到爪哇(印度尼西亚),自此油棕就在高温多雨的东南亚扎下了根。
1910年,英格兰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尔顿和银行家亨利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森达美公司,开始企业化种植棕榈树来压榨棕榈油。
油棕原产热带西非,是一种四季开花结果且长年都有收成的雌雄同株多年生油料作物。
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享有“世界油王”的美誉。
数据显示,每公顷土地产油量,棕榈树年平均产量为3.68 吨,油菜籽为0.59吨,葵花籽为0.42吨,大豆只有0.36吨。
棕榈油由棕榈果压榨而得,出油率在20%左右。
棕榈果生长在油棕树的大果串上,一棵油棕树一生可生产60-70个棕榈果串,每个果串约2000多个棕榈果,重量20-30kg。
棕榈果经水煮、碾碎、榨取等工艺后得到毛棕榈油;毛棕榈油经过精炼,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得到精炼棕榈油;再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分提,便得到我们最常用的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点的棕榈油。
每棵油棕树经济树龄在20-25年,产量随所处树龄结构的范围而有所差异。
在移栽前,油棕树一般需要16-18个月的育苗时间;移栽至种植园后,经过3-4年的生长油棕树开始结果,一开始果串重量仅10-15kg,随后逐年增加,最终稳定在20-30kg;7-14年后,油棕树进入产量高峰;15-18年后产量逐渐衰退;之后老化淘汰。
食用棕榈油是什么油
食用棕榈油是从棕榈仁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油。
它是一种常见油类,
在很多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流行的油类,并且广受欢迎。
棕榈油是一种冷压植物油,也叫做番猴桃油、石榴果油或者孟加拉油,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加工,更是烹饪家常菜中的必备油料。
棕榈油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脂肪酸不饱和油和脂肪酸饱和油。
脂
肪酸不饱和油含有较多的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它们是一种
优质膳食脂肪,因此被称为健康油,它们有助于血管健康、心脏健康、减肥、预防某些癌症,以及胆固醇水平的管理等。
脂肪酸饱和油则是
植物油中最丰富的脂肪酸饱和油,它们包含大量脂肪酸,其中主要成
分是棕榈油酸和一些其他成分,是非常实用的食用油。
因此,食用棕榈油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是改善健康的健康食品油,而
且只要能够控制其摄入,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心脏健康、良好血管及免
疫系统,而且具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和改善人体抗氧化功能的功效。
它
富含优质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脂肪酸类型也比较多,能够满足人体的
需求,是一种不错的均衡油类。
这种油的使用方法比较多,既可用于
烹饪烧烤,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油腻的食物,所以用于制造法式烹饪
的棕榈油也是相当流行的一种油种。
棕榈油—搜狗百科棕榈油又称棕油、棕皮油,由油棕果中果皮提取的油脂,为不干性油。
油棕果原产于非洲西海岸,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开始大量种植,到80年代东南亚的油棕面积和产量都已超过非洲。
20世纪20年代我国曾从马来西亚引种海南岛,后来台湾、云南、广西、福建、广东等省、区均有种植,但产量不多。
20世纪70年代以来,棕榈油产量是各种植物油脂中增长最快的,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食用油脂,在国际植物油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进口,进口量占世界棕榈油贸易量的15%以上。
油棕籽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
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的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
一般的马来西亚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4.5吨毛棕榈油。
棕榈油是植物油的一种,能部分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子油、猪油和牛油等。
由于棕榈油与各种油脂的相互关系,棕榈油的价格也是随着世界一般油脂价格的游走而浮动,同时,棕榈油价格的波动幅度也很大。
油棕树最早源自西非。
工业棕榈油是红色的,从棕榈树皮提取,而棕榈仁油是白色的,从里面的内核提取。
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生产过程是复杂的。
主要经过以下几个工序:除菌、提炼、漂白、除臭。
最后,我们送去存储之前得到了棕榈油和棕榈仁油。
棕榈树的种植始于19世纪初,那时英国工业革命创造对蜡烛制造和机械用润滑剂对棕榈油的需求。
刚开始棕榈油由西非农民供应,紧接着1848年荷兰殖民者把棕榈油种植带到爪哇。
1910年英格兰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尔顿和银行家亨利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森达美公司,种植棕榈树生产棕榈油。
棕榈油是世界用量领先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竞争对手,其他竞争对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仁油和橄榄油。
然而,2004年以来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总用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