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页
- 格式:pdf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32
第二十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美术鉴赏》第二十课的内容。
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前面十九课的内容学习了美术鉴赏的一些基础知识和鉴赏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所有的这些内容的学习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其中就涉及到了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古建筑的价值,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本课不单单是鉴赏美术作品,应该引发学生们去保护古建筑。
2、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我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学生,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做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或很少学习过美术知识。
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教材对于我校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难度,学生更谈不上什么兴趣。
但反过来说,学生很少上美术课,又是一个锲机,因为学生有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前面美术鉴赏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又鉴赏了很多的美术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高一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理解与联想能力,能够结合原有知识对作品进行解读。
涉及到本课内容《关注当今城市建设》,我校学生大部分住在农村,缺乏一些亲身的体会,这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价值。
使学生了解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并思考如何去协调这些矛盾。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勤于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关注古建筑保护,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空间,热爱生活。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课重点介绍古建筑的价值。
第二十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前置知识在进入本课内容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的前置知识。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指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过程。
城市建设涉及很多方面,例如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卫等等。
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美观性。
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保护是指对历史上留下来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的过程。
古建筑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建筑技术和美学的珍贵典范。
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保护历史文化,也是保护人类文明。
二、课程内容1. 历史文物和城市规划的冲突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性、可持续性和美观性,但在这个过程中,历史文物和古建筑有可能会被破坏或者被移除。
在城市建设中遇到历史文物和城市规划的冲突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要,寻找到一种平衡。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哪些历史文物和古建筑受到了破坏或者移除?•是否应该将所有历史文物和古建筑都保护起来,不随城市规划而变化?2. 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即城市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城市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环境保护:城市建设需要考虑到环境问题,例如空气质量、水质等等。
•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合理规划,不仅需要方便居民出行,也需要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
•能源利用:城市需要考虑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使用新能源等。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在你所在的城市,是否存在着交通拥堵和污染等问题?你如何认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3.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古建筑保护不仅可以保存历史文物,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不同时代的建筑技术和美学。
古建筑保护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古建筑的材料和结构需要考虑到其特殊性和稳定性,不能使用现代的材料和建筑技术进行修复。
•古建筑的保养和维护:古建筑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以保证其保存和使用的安全。
城市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古建筑保护一、城市发展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繁盛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希波丹姆(Hippodamus)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建筑物则是城市最基本的组成要素。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城市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载体,而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则成为记忆的载体。
城市间也开始变得各具特色,不仅仅因为自然、地理等因素,更多的还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我国现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全国各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进行城市建设,从政治中心到各省会,从大城市到小地方,并从东南沿海蔓延到中西部地区。
现代化成了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准,城市化成了我国建设的趋势。
每座城市的风格不再突出,代替独特文化与鲜明风格的是一味的现代化。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许多古老的传统建筑分布各地,对他们的保护成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近30年中,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使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被无情的摧毁,“建设性破坏”成为破坏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因素。
我国近代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上说过:“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可见,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对于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找寻和游览古城镇,热衷于看那些古建筑、古遗址。
这主要不是因为它们很美,而在于能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它反映着当时的历史,见证这我们民族的辉煌。
三、案例分析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赴清华大学请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一张军事地图上标明北平城内重要古建筑的位置,为的是万一和谈失败、解放军被迫攻城时,能够保护好千百年留存的文化遗产。
第二十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一一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85ec44e8-6eb9-11ec-bc56-7cb59b590d7d第二十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保护古建筑,并讨论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客观地说,这是我国许多城市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也是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方案。
(2)要点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历来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古建筑保护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因而在这两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古建筑的秩序价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三)难点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具有重要而丰富的层次。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有效地保护他们。
这是本课要阐述的古建筑保护的出发点和原则。
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二、教法:讲授、演示、讨论三、教具: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通过播放一部关于城市建设破坏文物古迹的电视纪录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古建筑的保护?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和发展与古建筑保护?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本节是本课程的指导部分。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存在矛盾,而古建筑保护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并说明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相关资料资料一:城市建设是不断发展的,完善基础设施,拆除危房,改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逐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把保护古建筑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存的古建筑,正确处理好旧城改造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对于承扬历史文化,彰显城市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城市建设开发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古建筑的“建设性破坏”。
勿庸置疑,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物之间存在矛盾。
“建设性破坏”是指,进行生产建设当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威胁甚至破坏了文物建筑。
文物是无价之宝,一旦毁坏就再也无法弥补,而且,它们也有直接的经济价值,与发展旅游关系极大。
因此,要强调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在搞好建设的同时保护好文物。
譬如,北京市修建二环路,建设德胜门立交桥,原计划拆除古城墙箭楼,幸得一些专家提出了保留建议,并且帮助建设部门出谋划策,最后得到了市政府的采纳。
虽然增加了一些项目投资,但保住了古建筑,综合考虑还是值得的。
此外城市建设中也有适得其反的案例。
譬如西安的历史名胜小雁塔旁,盖起了十几层的高楼,严重影响了古建筑周边环境的景观效果。
北京慕田峪长城建了索道缆车,原是为方便游客参观,结果景观却被破坏。
再有,在过去的古建保护活动中,各地都多少修复过一些名胜古迹,然而不掌握恰当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修复甚至会显得不伦不类,反而破坏了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因此保护古建筑也不可轻易草率地修复。
我们在城市建设当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并非是僵死的。
时代要向前发展,城市要有机更新,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要得到逐步提高,这就要求城市建设更新是必须的进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古建筑应当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法国于1962年颁布的关于以“保护区”的形式开展历史环境保护的法规《Loi Malraux》中提出,保护历史环境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城市的发展。
因此,对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利用应该结合起来,为保护区焕发生机提供多种途径,而不仅限于对历史遗产的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