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当今城市的建设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81 MB
- 文档页数:9
20 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一教学目标1 基本目标是了解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环境与古建筑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 关注城市建设与保护环境与古建筑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了解二者的关系;3 思考如何协调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即以城市建设与环境的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这对于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树立环保观念,其核心是学会认识古建筑价值。
2 教学难点:学习处理矛盾,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三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演法实例论证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具准备在多媒体辅助下,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在压缩了的时空里,穿梭于现代城建与古建筑之间,能强烈的感受到时代变迁和古建筑的现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生活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合肥),正快速的开发建设壮大,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大家是否留意身边依然存在的古建筑,你对这些古建筑有什么样的看法?点题:关注当今城市建设。
讲授新课:1 埃格特比设计的火车站前广场这个建筑物是19世纪铁路发展的象征,后者以巨大的弧形窗户在形式上与前者的三个拱顶相呼应。
在二战中,法兰克福火车站遭到破坏,后来按照原有形式进行了重修。
离这个火车站几个街区之外是一个主要的货运站,几条混乱的铁轨和一些装卸平台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面积。
埃格特的站前广场建筑与车站顶棚在结构上确实有其非常的历史价值。
但是,由于历史上规划的错误,将这样一个大的火车站引入城市内部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为节省城市用地,调整城市结构,法兰克福的这个车站被计划改为从地下20米处使用,站前广场的主体建筑依然保持原貌,并依然作为整个新车站的主入口。
车站的弧形顶棚也依然保留,只是在其下新建了一个商业街走廊一直通到地下铁路。
教案关于城市建筑教案标题:探索城市建筑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建筑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认识不同类型的城市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和文化等。
3. 探索城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对城市建筑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城市建筑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投影仪。
2. 城市建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白板、彩色笔和橡皮。
4. 建筑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
5. 学生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城市建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城市建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你最喜欢的城市建筑是什么?为什么?- 城市建筑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城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建筑的功能、形式和结构等。
2. 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城市建筑,如住宅、商业、文化、教育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和案例。
3. 探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考虑因素,如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
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城市建筑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2. 学生根据所选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这座建筑的功能是什么?- 它的设计特点和创新之处有哪些?- 它对城市和居民有什么影响?- 你对这座建筑有什么评价?设计与制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在小组,合作设计一座城市建筑模型。
2. 模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建筑的功能和用途。
- 建筑的外观和形式。
- 建筑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3. 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城市建筑模型,并在模型上标注设计理念和特点。
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城市建筑模型展示给其他小组。
2. 每个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模型进行评价,包括设计创意、材料运用、结构稳定性等方面。
3.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和展示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创新思维和设计原则的运用。
教学基本信息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提出: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
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
本课力求体现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上引导学生将鉴赏与体验相结合,以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胡同在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提高学生对于北京胡同的关注、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在课前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访考察了南锣鼓巷、烟袋斜街、菊儿胡同、雨儿胡同等胡同街巷,借助网络资源查找和收集相关材料。
学生用PPT展示和视频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并相互交流和分享了自己对于北京胡同保护现状的感受。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逐步提高了美术鉴赏力,同时也形成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本课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布置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功能,利用公益广告、照片、图片等,把学生代入问题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课堂讲授,利用QQ群,网络问卷等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辅助学生自主完成意义建构。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建筑欣赏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在前面三课中,学生对建筑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当今城市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
本课分为三部分:保护古建筑的原因、城市特色与古建筑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城市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其中,充分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是对其进行保护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城市建设主题探究教案安排一、引言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通过城市建设主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城市和社会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以城市建设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城市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二、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探究城市建设的意义-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具向幼儿展示不同城市景观,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城市建设的意义,如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
- 引导幼儿参观周边社区,观察周边环境和建筑,并讨论自己对城市建设的想法。
2. 认识城市建设的内容- 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城市建设的内容,如道路建设、建筑设计等。
- 安排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职业角色,如建筑师、环卫工人等,体验城市建设过程。
3. 认识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讨论城市建设对生活的影响,如良好的交通、环境保护等。
- 让幼儿通过故事、小组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城市建设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教学活动安排1. 观察社区建筑- 组织幼儿到社区附近进行观察,让他们用相机拍摄社区建筑,引导他们表达对建筑的感受。
2. 角色扮演游戏- 设置城市建设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城市建设相关角色,体验城市建设的乐趣。
3. 团队合作手工制作-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道路模型、建筑模型的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次城市建设主题的探究教学,幼儿可以增加对城市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主题探究教学,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我的观点和理解城市建设主题的探究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城市和社会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第20课,属于鉴赏课。
教学目标: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传统建筑文明,这些建筑强烈地反映着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时尚、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的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关系。
客观地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和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
因为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悠长的历史中开成了许多古都要镇,遍及全国各地,其中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是星罗棋布、无处不在,面临城市建设开发的过种中总是会涉及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难以避免会遇到古建筑的存留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
第二,这也是当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更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难点。
在教材中安排这些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教材历史的观念(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
分析课程内容结构: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导语,目的是引出课题,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本课的基础部分,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的相互关系。
具体又包含两部分内容、四个自然段。
第三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七个自然段。
第四部分是本课的总结部分,分两个自然段。
本课教学意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了解、研究城市的建设开发;二是了解为什么要对古建筑进行保护。
课程地位作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涉及到建筑鉴赏的有四课,即《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漫步中外园林艺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前面三课,第一课是介绍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对建筑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二课是中外建筑艺术的一个对比,了解中西方艺术的不同特点,第三课是介绍中外园林艺术,就从个体建筑到一个小的环境之中去了,第四课讲的是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城市发展引导中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兴趣和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城市环境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城市规划2. 城市规划的目的3.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4. 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城市的照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 这是哪座城市?2. 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3. 你喜欢这座城市的哪些方面?通过引入活动,激发学生对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部分: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请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参考资料中,找到相关的定义,进行讨论和总结。
第二部分:城市规划的目的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优美、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提供适宜居住、工作和休闲的条件。
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列举出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
第三部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城市需要规划?2. 如果没有城市规划,会有哪些问题出现?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
第四部分: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教师出示几个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例如: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上海的城市更新。
请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思考如何改善和发展城市。
四、教学总结教师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并激发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兴趣和思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去。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城市规划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关于该案例的报告。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重要性,培养其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也将能够关注和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去。
课题:《关注当今城市建设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美术鉴赏》模块第二十课内容,是继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欣赏建筑艺术的物质性和精神性后的一个内容,他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一种观念和意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社会生活,关注城市的变化,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作为一个公民该有的责任感。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课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本课的导语,引出了本课课题,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古建筑的保护;第二部分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阐明了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第三部分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第四部分是本课的总结部分。
【学生分析】在前面的鉴赏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古代宫殿建筑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学习,对建筑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当中,见到的都是高楼大厦,对中国的传统建筑,尤其是经典的古建筑有了解,但认识不够,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的关注。
本课对于学生是陌生的、却又是新鲜的,更是有着特定意义的。
通过正向引导,使学生对古建筑的开发和保护更加关注,更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文物古迹的价值,懂得保护身边的古建筑,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文物古迹的价值,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2.关注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关系;3.思考如何协调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图片导入,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等学习形式了解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
3.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探寻解决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问题的方法。
城市绿地建设教案:建设绿化城市,呼吸新鲜空气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城市绿地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城市绿地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一、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绿地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绿地作为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公园、林荫道、广场等绿地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能够促进水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改善人居环境:城市绿地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环境,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绿地中散步、运动、野餐等活动不仅有利健康,也能减轻心理压力。
3.促进城市发展:城市绿地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能够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生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城市绿地建设的现状虽然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识,但目前城市绿地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不够科学的情况,一些地方缺乏一定的绿地比例。
城市绿地的质量存在差异,很多地方的城市绿地也缺乏管理和维护。
此外,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也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等问题。
三、城市绿地建设的未来发展为了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质量和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规划,明确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和绿地的类型和布局,建设适合不同城市特点和发展阶段的绿地。
2.加强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制定完善的城市绿地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
加强城市绿地的维护,提高城市绿地的可持续性。
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改善城市环境的行动,培
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步骤
1. 引入话题
-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城市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他们
的兴趣和思考。
-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他们觉得城市环境应该如何改善。
2. 思辨讨论
-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 每个小组收集和整理他们的想法,并准备向全班展示。
3. 分享解决办法
- 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办法。
-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共同完善各组的解决方案。
4. 实施行动计划
- 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环境问题,并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来改善它。
- 行动计划可以包括倡议活动、宣传活动或实际行动。
5. 行动实施
- 学生按照行动计划开始实施,可以参与相关的社区活动、义工服务或其他相关活动。
- 学生可以记录他们的行动并分享给全班。
6. 总结与反思
- 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行动成果,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 全班一起思考他们的行动是否能够对改善城市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学资源
- 城市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
- 小组讨论记录表格
- 行动计划模板
教学评估
- 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展示
- 行动计划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 学生对改善城市环境的思考和反思。
什么是城楼、瓮城、箭楼、闸楼?
城楼——城门的标志,也叫城门楼,由城台、城楼和门洞三部分构成。
是建在城楼前的小城堡,与城楼左右墙体连为一体,其墙高、宽于城墙基本一致,平面形状呈方形、梯形或半圆形。
箭楼——防御最前沿,箭楼筑在瓮城上,位置和城楼相对,其下城台略
是以瓮城门洞为核心的建筑,三面都有箭
图二
图一
东城——东直门(图三):元代称崇仁门。
明代称为崇仁门,是过往运
图三图四
北城——德胜门(图五):军队凯旋时从此门入城,多走兵车。
德胜门也叫“修门”,有品德高尚之意,仁义之师要从此门出入,因此此门多出入兵车。
西直门(图六):元代称和义门。
标志是瓮城上有一块刻着水纹的石头,图五图六
图七图八
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的历史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整门。
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
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
1915拆除瓮城及闸楼。
现城楼、箭楼保存完好。
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你对这些古建筑什么样的看法?
你身边有依然存在的古建筑吗?你觉得是否该保护?
请同学看到投影仪上的四张张图片你,你们通过图片上的古建筑,你们想到
学生:金字塔——埃及埃菲尔铁塔——巴黎故宫——北京斗兽场——罗马
同学说得很对,我们由古建筑可以联想到一个城市,可以说古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签和象征。
我们再看一个城市建开发与古建筑保护比较成功的案例——巴黎
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名城,迄今仍保持着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
然而,巴黎城市建设在现代化进程
中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巴黎旧城在
几百年的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大量
宫殿、府邸、寺庙、教堂和其它公
共建筑,并由这些建筑形成了广场
但对高层建筑也加以限制,这在城市保护上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巴黎也同样面临世界特大城市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重视规划,重视文化传统,重视舆论,重视法制,这点很值得学习
精心保护文物古迹——苏州周庄双桥
对古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北京菊儿胡同
新建筑与历史环境相协调——法兰克福火车站
上面三个案例我们书中也有,老师这里就不细讲了。
我们现在来回一下这堂课讲了那些内容,首先,讲了北京城门的故事,在讲了梁陈方案,接着讲了古建筑的价值,古建筑与城市关系,还讲了一个巴黎城的建设方案,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中的三种方法。
同学如果对北京城的变迁和梁陈方案感兴趣的话,这里推荐一本书和一个纪录片,可以看一下。
书是王军的《城记》,纪录片《失乐园·梁陈方案》。
今天的课到这里,马上也期末,预祝同学们期末考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