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22 MB
- 文档页数:25
【教案2】4.1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和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四、教学过程·地球上的水资源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陆地和海洋。
并且海洋比陆地大得多。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而海洋占据了其中的70.8%,即3.61亿平方千米,剩余的1.49亿平方千米为陆地,其面积仅为地球表面积的29.2%,而陆地上又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层间也还有连续不断的地下水。
因此,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而我们人类居住的广袤大陆实际上不过是点缀在一片汪洋中的几个“岛屿”而已。
有人建议将地球改为“水球”不是没有道理。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太空上看地球·地球上的水总量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2亿亿吨。
由于盐份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
地球上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97.2%,极地冰山占2.15%,地下水占0.632%,湖泊与河流占0.017%,云中水蒸气占0.001%。
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
海水在阳光下蒸发,盐留在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形成云。
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凝结后降落到大地上。
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
地球上的淡水总量约为3.8亿亿吨,是地球总水量的2.8%。
然而,如此有限的淡水量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几种形式存在于陆地的冰川、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蒸汽中,其比例分布是:极地冰川占有地球淡水总量的75%,而这些淡水资源几乎无法利用;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带来诸多问题;河流和湖泊占地球淡水总量的0.6%,为230万亿吨,是陆地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大气中水蒸气量为地球淡水总量的0.03%,为13万亿吨,它以降雨的形式为陆地补充淡水。
《我们的水资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水资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的水资源》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化学与社会发展等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水资源的分布、污染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
在学习能力方面,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比较感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知道淡水资源的短缺。
(2)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3)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水资源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分布和短缺状况。
(2)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1)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和节约用水方法的探究。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我们的水资源》教学设计4.1 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水的存在;②水人类的关系;③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及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④水的污染与防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外表约70%被水覆盖〔了解〕。
2.能列举出生命、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的一些事实〔了解〕。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应用〕。
3.认识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和危害〔理解〕。
〔1〕能说出淡水资源现状。
〔2〕能够说明造成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危机日趋加剧的原因〔淡水储量少且分布不均、经济的开展、人口的增加、水的污染等〕 4.能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或做法〔应用〕。
〔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水资源调配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水资源、水污染的资料和事实,分析、整理、概括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的原因,提出缓解水资源危机、治理水污染措施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分析、归纳、交流、讨论等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及治理措施等的学习,增强学生节约用水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
2.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和建议,增强学身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思路】重点: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水的污染与防治关键:使水资源危机、水污染及危害的事实在学生思想中产生强烈的震撼本节教学的根本思路,从内容上看应是:水与人类的关系〔重要性〕→水资源现状〔短缺、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危害〕、原因→解决的措施课前需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水污染与防治等方面的资料、图片、事实等,包括世界的、国家的、所在城市、自己身边的。
本节是第四章的开章节,教学开始需引出章的题目。
【精选】科学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章第一课时《我们的水资源》重要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1 我们的水资源第1课时人类离不开水珍惜水资源水污染及其防治一、珍惜水资源1.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但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0.7%。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物质是H2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4.节约用水(1)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型器具(使用节水龙头),用水后拧紧水龙头。
(2)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5.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二、水污染及其防治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1 我们的水资源第2课时水的净化和纯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沉降:(1)自然沉淀法:利用不溶性物质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
(2)胶凝沉淀法: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2.过滤: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可以除去已沉淀下来的杂质,还可以除去质量较小但体积较大的固体颗粒,但对一些能溶于水的杂质无法除去。
3.吸附(物理变化):常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但需要注意:活性炭不能吸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果更好。
4.杀菌(化学变化):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
如漂白粉、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等。
《水资源》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匀,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水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现状。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与水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
3. 准备水资源的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介绍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 学生活动:观看与水资源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对水资源的认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布置与水资源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清晰地介绍了水资源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水资源的认知是否有明显提高,是否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校园节水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节水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知道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的学习,感受到水资源缺乏离我们并不远,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3)通过对水资源与文明的发源的关系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球-人类家园”的美好情感。
本课题主要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水资源保护,二是水的净化和纯化。
本课时介绍第一部分。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
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二、地球上的水总量1、极地冰川 3.河流和湖泊2、地下水 4.大气中水蒸气三、水污染及其种类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船舶的航行;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四、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污;工厂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标排放第四章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水的净化、纯化方法。
(2)了解硬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硬水的软化,及其与软水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1)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2)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3)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的学习,感受到水资源缺乏离我们并不远,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3)通过对水资源与文明的发源的关系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球-人类家园”的美好情感。
自来水厂用到的主要的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2)水的纯化:蒸馏法(3)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4)硬水及其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