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气波动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09
习 题 七7-1 如图所示,O S O S 21=。
若在O S 1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片,求O S 1与O S 2之间的光程差。
如果1S 和2S 是两个波长为λ的同相位的相干光源,求两光在O 点的相位差。
[解] O S 1与O S 2的几何路程相等 光程差为()e n 1-=δ 位相差为()e n 122-==∆λπδλπϕ7-2 一束绿光照射到两相距 0.6mm 的双缝上,在距双缝2.5m 处的屏上出现干涉条纹。
测得两相邻明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2.27mm ,试求入射光的波长。
[解] 由杨氏双缝干涉知,dD x λ=∆ 所以5448m 10448.55.21060.01027.2733=⨯=⨯⨯⨯=∆=---D xd λÅ7-3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21SS SS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S ,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
已知点P 处为第3级干涉明条纹,求1S 和2S 到点P 的光程差。
若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点P 为第4级干涉明条纹,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解] 1S 和2S 到P 点的光程差满足λλδ312==-=k r r 整个装置放置于液体中,1S 和2S 到P 点的光程差满足()λδ412=-=r r nλλ43=n 所以得到 33.134==n7-4 如习题7-1图所示,1S 和2S 是两个同相位的相干光源,它们发出波长λ=5000Å的光波,设O 是它们中垂线上的一点,在点1S 与点O 之间的插入一折射率n =1.50的薄玻璃,点O 恰为第4级明条纹的中心,求它的厚度e 。
[解] 在O 点是第4级明条纹的中心 光程差 λδ4=-=e ne所以 410414⨯=-=n e λÅ7-5 初位相相同的两相干光源产生的波长为6000Å的光波在空间某点P 相遇产生干涉,其几何路径之差为6102.1-⨯m 。
如果光线通过的介质分别为空气(11=n )、水(=2n 1.33)或松节油(=3n 1.50)时,点P 的干涉是加强还是减弱。
大气波动影响中高层大气的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大气波动影响中高层大气的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摘要:大气波动是指大气运动中发生的各种气象现象的波动变化。
中高层大气是大气垂直延伸的一个区域,对气候和天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大气波动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和演化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理论和模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大气波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
关键词:大气波动;中高层大气;理论分析;模拟研究 1. 引言大气波动是大气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逐渐变化,是天气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高层大气是指海平面以上10 km至30 km 的大气区域,对气候和天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研究大气波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理论分析大气波动的产生是由于大气中的各种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理论分析可以从理论模型出发,建立适当的方程组,对大气波动的产生机制进行分析。
通过对大气波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进行模拟,可以探讨大气波动在中高层大气中的传播和演化规律。
同时,结合实测资料,可以定量评估大气波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程度。
3. 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大气波动的传播和发展进行详细研究。
数值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的方法,能够模拟大气波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大气波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
同时,模拟研究还可以对大气波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4. 结果与讨论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我们得到了大气波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结果表明,大气波动在中高层大气中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演化性,其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大气波动的传播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因素、气候条件和大气组成等。
因此,在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大气波动的影响。
5. 结论本文从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两个方面,对大气波动对中高层大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