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波动学
- 格式:ppt
- 大小:14.16 MB
- 文档页数:157
《地球上的大气》课标解读及教材内容分析重庆市长寿中学张建国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要求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受热不均匀, 即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解释大气运动的基础理论──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说明不同形式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季风环流、城郊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形成过程。
重点讲述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大气水平运动(风)的三大作用力(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及其作用。
“运用图表”是条件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绘制、判读示意图与图表, 以及运用图表说明与解释问题的能力, 如用网络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的环节与过程, 利用原理示意图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 运用等压面图解释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大气水平运动等。
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 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重点要求,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落实气压带、风带是三圈环流的近地面表现,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基本要求, 通过绘制二分二至的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能很好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在夏至与冬至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上叠加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西岸的纬度分布, 则容易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这四种气候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因此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这一条件要求, 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而且直接提供了一种突破难点的学习方法。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 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 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2.大气的重要性:①保护地球,避免的碰撞。
②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③臭氧层防止的伤害④能成云致雨3.大气层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摄氏度4.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是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5.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是、。
6.是大气的底层,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7.大气层两极厚度约为千米,赤道约到千米8.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和的水汽固体杂质9.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10.对流层的成因:气温高的地方,空气,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从而形成空气的第二节气温1.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有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
2.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即当地空气的,是构成天气的要素。
3.我国常用的气温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左右,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5.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白色的里。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6.一般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摄氏度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最先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3.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气压计4.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即760毫米汞柱高。
所以1毫米汞柱约为帕5.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有:、、真空压缩保存袋、吸盘挂钩、拔火罐、离心式水泵等6.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
气压高的区域称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称区。
高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低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7.气压晴高雨低,冬高夏低。
8.人体对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9.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能力,大气压越高,溶解氧的能力越10.高原反应的原因:、1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随着气压升高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动力学第1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天气动力学》主要涵盖了《天气学原理》、《中国天气》及《动力气象学》三部分内容。
《天气学原理》和《中国天气》主要以天气学理论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并阐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以及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过程。
《动力气象学》在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础上,研究大气运动的动力过程、热力过程,从理论上探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演变的过程、规律和机理。
要求学生掌握系统掌握天气学和大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天气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和机理,并理解各理论、学说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并提高自己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第2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 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其物理意义2. 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掌握连续方程推导,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 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并理解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的特征5. 掌握Ro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和重要性6. 理解大尺度系统热力学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7. 了解P坐标系的优越性8. 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的概念9. 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10. 理解并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的含义、表达式、讨论及应用11. 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第二章气团与锋1.了解锋、锋面、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的原因2.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面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布3.了解马古列斯锋面坡度公式的物理意义4.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锋面附近要素场特征5.理解以密度一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锋面附近要素场特征6.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7.了解锋生、锋消概念及概况;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8.理解锋生、锋消的运动学特点9.了解锋生、锋消的动力学特点第三章气旋与反气旋1.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特征及分类2.理解绝对涡度、相对涡度和行星涡度概念、表达式、物理含义及含义2h H 3.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其位势高度变化表示4.掌握环流定理与涡度方程的物理意义;掌握大气中涡旋系统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5.理解位涡的概念,了解位涡方程的推导,了解“位涡思想”在天气学中的应用,会初步应用位涡守恒定律解释实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