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波动的不稳定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573.57 KB
- 文档页数:21
第5章新凯恩斯主义第5章新凯恩斯主义一、概述(一)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new—Keynesian theory兴起的原因能够较好解释和解决滞胀问题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和解决其他大量的经济问题;年轻一代凯恩斯主义者在反思原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基础上的学术工作。
主要代表人物:萨默斯、曼昆、斯蒂格利茨、阿克洛夫、斯彭斯、哈伯德、伯南克等代表作:曼昆、罗默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英文论文集)(二)新凯恩斯主义取代原凯恩斯主义的原因原凯恩斯主义在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下难以坚持凯恩斯原则:原凯恩斯主义缺乏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IS?aLM模型和菲利浦斯曲线在理论上不能解释滞胀原因,政策主张不能解决现实中的滞胀问题。
原凯恩斯主义重视需求的理论忽视了供给问题,尤其是劳动生产率问题。
这不仅造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体系中的空白,而且是美国经济在70、80年代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原凯恩斯主义鼓励消费,反对过度储蓄的主张受到普遍怀疑。
在其影响下,储蓄不再被看成是一种美德,浪费资源不再被视为一种不道德行为。
同时,这也是造成英美等国资本形成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对凯恩斯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在理论前提上,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市场非出清假设,批评自由主义的市场出清假设。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均衡状态,这是指在经济在受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物价是否能迅速回到均衡状态。
自由主义认为,市场能很快自行回到出清状态,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能迅速回到出清状态,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也有区别:后者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调整困难;而前者假定工资和物价存在粘性,它们不是不能调整,而是需要时日。
在分析方法上,否定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两分法。
两分法是指经济生活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没有关系,或只有微弱关系。
对古典两分法的态度,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是否有效问题,因为经济政策是通过改变名义变量而发挥作用的。
自由主义坚持古典两分法,实际上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凯恩斯主义否定古典两分法,则肯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第一章大气边界层2.假定在近地层中,雷诺应力Tzx为常数,混合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并且在下边界z=0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试求风随高度的分布。
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对①式积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已知由于湍流摩擦引起的边界层顶部的垂直速度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试推出正压大气中,由于湍流摩擦引起的二级环流对天气尺度涡旋的旋转减弱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公式。
(2)若湍流系数k=8m2/s,f=10-4s-1,涡旋顶部w=0的高度为10km,试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多少?解:(1)正压大气的涡度方程简化形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设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当z=H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对①积分∵f为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k=8m2/s f=10-4s-1H=10k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在某地测定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分布,得到如下结果,假定风速分布对数规律,试计算z0,u及T0(去卡曼常数为0.40)。
高度(m)7 2 0.30 0.04平均风速(m/s) 3.92 3.30 2.40 1.41解:引入对数坐标系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得出右表:则通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带入前两组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在定常、均匀的气流中,铅直方向处于静力平衡的空气质点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摩擦力的作用,假定后者与风速矢方向相反、大小成比例,试求风压场之间的关系,并作图说明。
第5章 非稳态问题的求解方法1.1 通用输运方程()()()()()t t f q Γv tφφρφρφφ,grad div div =++-=∂∂ ( 5-1 )5.1 显式Euler 方法考虑1D, 定速度,常物性,无源项的特例22xx u t ∂∂Γ+∂∂-=∂∂φρφφ ( 5-2 ) 时间向前,空间中心差分,得FD 与FV 相同形式代数方程()t x x u nin i n i n i n i nin i∆⎥⎦⎤⎢⎣⎡∆-+Γ+∆--+=-+-++21111122φφφρφφφφ( 5-3 ) 可写成()ni n i n i n i c d c d d 1112221-++⎪⎭⎫ ⎝⎛++⎪⎭⎫ ⎝⎛-+-=φφφφ ( 5-4 ) 其中()xtu c and x t d ∆∆=∆Γ∆=2ρ ( 5-5 ) d 表示时间步长与特征扩散时间()Γ∆/2ξρ的比。
后者代表一个扰动由于扩散通过∆x 一段距离所需时间。
c 表示时间步长与特性对流传递时间x u ∆/的比。
后者代表一个扰动由于对流通过∆x 一段距离所需时间。
c 成为Courant number, 为CFD 中一个关键的参数。
此格式为时间为1阶精度,空间为2阶精度。
方程(4)内的系数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是负值。
用矩阵表示:n n A φφ=+1 ( 5-6 )观察函数:()∑---=-=in i ni n n 211φφφφε( 5-7 )如果系数矩阵A 的本征值中有大于1,则ε随着n 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本征值全部小于1,则ε是递减的。
一般本征值很难求得,对于本特例,它的解可用复数形式表示ji n n j e ασφ= ( 5-8 )其中,α为波数,可取任意值。
∙ 无条件发散:φn 无条件随n 增加→|σ|>1 ∙无条件稳定:φn 无条件随n 降低→|σ|<1代入差分方程,得到本征值为:()αασsin 2cos 21c i d +1-+= ( 5-9 )考虑特殊情况,∙ 无扩散:d=0, →σ >0, 无条件发散,充分条件∙无对流:c=0, →当cos α= -1时,σ最大,→d<1/2,无条件收敛,充分条件从另一个稳定条件考虑,要求系数矩阵A 的所有系数为正,可得到类似稳定性条件:(充分条件)d c d 2and 5.0<<( 5-10 )第一个条件要求()Γ∆<∆22x t ρ ( 5-11 )表示,每当∆x 减少一半,时间步长需减少到1/4. 第二个条件要求2Pe or2<<Γ∆cell xu ρ ( 5-12 )这同前述的用1D 稳态对流/扩散问题的CDS 要求是一致的。
第五章题5-1:试绘制下列开环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 10G(s)H(s)(s 1)(0.2s 1)=++ (2) 25(s 1)G(s)H(s)(s 3)(s 2s 2)+=+++(3) 100G(s)H(s)(s 1)(s 3)(s 4)=+++ 题5-6:试绘制题5-1各开环传递函数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和半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1) 2221010122()()(1)(0.21)(1)(10.04)j G j H j j j ωωωωωωωω--==++++实频特性:)04.01)(1(210)(222ωωωω++-=P虚频特性:)04.01)(1(12)(22ωωωω++-=Q 相频特性:()arctan arctan 0.2ϕωωω=-- Nyqist 曲线:起点:0ω=(0)10P ⇒=,(0)0Q =,(0)0ϕ=终点:ω=∞()0P ⇒∞=,()0Q ∞=,()180ϕ∞=- 与虚轴交点:()0P ω= 2.236ω⇒=() 3.73Q ω⇒=- Nyqist 曲线如下:转折频率1:111T ω==;转折频率2:215T ω==对数幅频特性:()20lg ()20lg10L A ωω==-半对数相频特性:()arctan arctan 0.2ϕωωω=-- Bode 图如下:(2) 25(1)()()(3)(22)j G j H j j j ωωωωωω+=+-+ 222222225(3)(2)202(12)(9)[(2)4]j ωωωωωωωω+-+-+=+-+ 实频特性:]4)2)[(9(20)2)(3(5)(2222222ωωωωωωω+-++-+=P 虚频特性:]4)2)[(9()21(10)(22222ωωωωωω+-++-=Q相频特性:2()arctan arctan arctan 310.5ωωϕωωω=--- Nyqist 曲线:起点:0ω=5(0)6P ⇒=,(0)0Q =,(0)0ϕ=终点:ω=∞()0P ⇒∞=,()0Q ∞=,()180ϕ∞=-与虚轴交点:()0P ω= 2.09ω⇒=()0.66Q ω⇒=- Nyqist 曲线如下:225(1)0.83(1)()()(3)(22)(0.331)[(0.7)1]j j G j H j j j j j j ωωωωωωωωωω++==+-++++ 转折频率1:11 1.414T ω==;转折频率2:213T ω==对数幅频特性:5()20lg ()20lg 6L A ωω==+半对数相频特性:2()arctan arctanarctan310.5ωωϕωωω=---Bode 图如下:(3) 23222100100[128(19)]()()(1)(3)(4)(1)(3)(4)j G j H j j j j ωωωωωωωωωωω-+-==++++++实频特性:)4)(3)(1()812(100)(2222ωωωωω+++-=P虚频特性:)4)(3)(1()19(100)(2223ωωωωωω+++-=Q 相频特性:()arctan arctan 0.33arctan 0.25ϕωωωω=--- Nyqist 曲线:起点:0ω=(0)8.33P ⇒=,(0)0Q =,(0)0ϕ= 终点:ω=∞()0P ⇒∞=,()0Q ∞=,()270ϕ∞=- 与虚轴交点:()0P ω= 1.22ω⇒=() 4.77Q ω⇒=- 与实轴交点:()0Q ω= 4.36ω⇒=()0.71P ω⇒=- Nyqist 曲线如下:8.33()()(1)(0.331)(0.251)G j H j j j j ωωωωω=+++转折频率1:111T ω==;转折频率2:213T ω==;转折频率3:314T ω==对数幅频特性:()20lg ()18.4L A ωω==-半对数相频特性:()arctan arctan 0.33arctan 0.25ϕωωωω=--- Bode 图如下:题5-2:已知某一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4t 9t c(t)1 1.8e 0.8e --=-+试求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第五章稳定性分析第五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3.5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的概念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代数判据(⼀般情况,特殊情况,劳斯,赫尔维茨)劳斯判据的应⽤(确定稳定域判断稳定性,求系统的极点,设计系统中的参数3.3.5.1 稳定性的概念分析⼩球平衡点的稳定性定义:若线性控制系统在初始扰动的影响下,其过渡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并趋向于零,则称该系统为渐近稳定,简称稳定。
反之,若在初始扰动的影响下,系统的过渡过程随时间的推移⽽发散,则称该系统不稳定。
3.3.5.2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充要条件设系统的微分⽅程模型为: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是分析在扰动的作⽤下,当扰动消失后系统是否能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亦系统在作⽤下的性能,亦与系统的输⼊信号⽆关,只与系统的内部结构有关。
对上述微分⽅程描述的系统亦只与等式的左端有关,⽽与右端⽆关,亦: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下列齐次⽅程所决定:其稳定性可转化为上述齐次⽅程的解c(t)若则系统稳定,则系统不稳定。
分析齐次⽅程的解的特征。
由微分⽅程解的知识,上述⽅程对应的特征多项式为:设该⽅程有k个实根(i=1,2,…k)r对复根(i=1,2,…r)k+2r=n 且各根互异(具有相同的根时分析⽅法相同,推导稍繁琐)则上述齐次⽅程的⼀般解为:其中为常数,由式中的决定,分析可见:只有当时,否则。
注:只能是⼩于零,等于或⼤于均不⾏。
等于零的情况为临界稳定,属不稳定。
综: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iff)是:其特征⽅程式的所有根均为负实数或具有负的实部。
亦:特征⽅程的根均在根平⾯(复平⾯、s平⾯)的左半部。
亦:系统的极点位于根平⾯(复平⾯、s平⾯)的左半部。
从上⾯的充要条件可以看出:系统稳定性的判断只需计算上系统的极点,看其在s平⾯上的位置,勿需去计算齐次⽅程的解(当系统复杂时的计算可能很繁),勿需去计算系统的脉冲响应。
3.3.5.3 线性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设系统特征⽅程式中所有系数均为实数,并设(若,对特征⽅程两端乘(-1)),可以证明上述特征⽅程中所有系数均⼤于零(即)是该特征⽅程所有根在s平⾯的左半平⾯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