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_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3.82 KB
- 文档页数:2
精心整理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北京急救中心冯庚设计和制定现场伤情评估程序预案十分必要,科学的伤情评估程序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迅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甄别。
目前国)框图A.START检伤分类程序⒉八步检伤分类程序该法由本文作者在CESIRA检伤分类程序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因此亦称为改良CESIRA分类法。
该分类法原是CESIRA分类法是意大利灾难医学会制定的检伤流程,其原名称取自意大利文,CESIRA的英文含义是Consciousness (意识),ExternalProfusebleeding(严重外出血),Shock(休克),InsufficiencyofRespiration(呼吸障碍),Ruptureofbones(骨折)及AnotherPathology(其他情况)。
该程序是为非医务人员的第一线救助人员使用而设计的,由于使用者不是医生,所以它避开了判定"死亡"(黑色)的部份,以免在法律上引起争议。
本文作者在CESIRA分类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将分类程序分为7个步骤,增⑸有无休克:根据伤员情况(口唇、面色及肤色、血压、脉搏以及有无烦躁、出汗等)判断,有休克者归为红色,无休克者进入下一步骤;⑹有无呼吸异常及窒息表现:呼吸异常是指伤员有呼吸困难及呼吸形式改变(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的改变等),窒息则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障碍,如呼吸道异物堵塞、气胸、连枷胸等。
有呼吸异常及窒息者归为红色,按T1处理,呼吸正常者进入下一步骤;⑺有无长骨骨折:长骨骨折指肱骨、股骨等处的骨折,有则归为黄色,按T2处理,无骨折者则进入下一步骤;⑻有无其他情况:指伤员有无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异常情况,如头晕、腹痛、恶3.WallisLA,parisonofpediatricmajorincidentprimarytriagetools[J].EmergMedJ.2006Jun;23(6):475-8.。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程序北京急救中心冯庚设计和制定现场伤情评估程序预案十分必要,科学的伤情评估程序能够帮助急救人员在复杂的现场条件下有条不紊地工作,迅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甄别。
目前国际上有不少适合院前伤情评估程序,如START (SimpleTriageAndRapidTreatment)检伤分类法、SAVE (SecondaryAssessmentofVictimEndpoint)分类法、加拿大的Careflight分类法、英国的TriageSieveandSort分类法等,此外还有适用于儿童的JumpSTART 法【1】等。
但上述方法似乎都有不十分尽如人意的地方【2】【3】,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制定更加科学、实用的检伤分类程序。
本文仅介绍两种分类程序:⒈START检伤分类程序START检伤分类的名称取自其英文的头一个字母,其含义是简单评估和迅速提供治疗,该法为较常用的初级检伤分类程序,根据伤员呼吸次数、有无脉搏、意识情况(能否听从指令等)将其分为三类,然后分别给予紧急治疗及后送、延迟治疗及后送以及期待治疗及后送的对应措施,其基本步骤如下:框图A.START检伤分类程序⒉八步检伤分类程序该法由本文作者在CESIRA检伤分类程序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因此亦称为改良CESIRA分类法。
该分类法原是CESIRA分类法是意大利灾难医学会制定的检伤流程,其原名称取自意大利文,CESIRA的英文含义是Consciousness(意识),ExternalProfusebleeding(严重外出血),Shock(休克),InsufficiencyofRespiration(呼吸障碍),Ruptureofbones(骨折)及AnotherPathology(其他情况)。
该程序是为非医务人员的第一线救助人员使用而设计的,由于使用者不是医生,所以它避开了判定"死亡"(黑色)的部份,以免在法律上引起争议。
急救现场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当你走进一个急救现场,你会发现情况可能一片混乱。
大家都在忙着救助伤员,医护人员也在争分夺秒地处理各种伤情。
此时,急救现场检伤分类(Triage)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白了,它就是一种把伤员按照病情轻重进行排序的方式,好让救援工作更有条不紊。
下面,就来聊聊这四个等级的具体情况,看看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分辨伤情,像个专业的急救人员一样。
1. 红色标签:紧急优先处理好啦,咱们先从最紧急的情况开始说。
红色标签的伤员通常都是那些最需要立刻处理的病人。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是战场上的“重伤员”,每一秒钟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
伤员可能出现了大出血、呼吸困难、严重的骨折,或者其他威胁生命的状况。
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会像闪电一样赶到他们身边,快速施救。
你看,红色标签就像是给伤员套上的“急救VIP通行证”,让他们在救援队伍中排在最前面。
谁都知道,这种伤情拖得越久,风险越大,所以要赶紧动手处理才行。
2. 黄色标签:需要处理,但情况稳定接下来是黄色标签的伤员,这类伤员的状况相对稳定,但还是需要尽快处理。
你可以把黄色标签想象成伤员的“次级优先级”,这些人可能有骨折、重度瘀伤,或者伤情不至于危及生命,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也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伤员在这里就像是刚刚被按下的“暂停键”,他们需要的是稳定和及时的处理来避免伤情恶化。
医护人员会把他们分配到相对宽松的处理时段,但绝对不会忽视他们的需求。
就像在饭店里,红色标签是最先上菜的,而黄色标签就是稍后会到的菜,虽然没有红色那样急,但也得好好照顾。
3. 绿色标签:轻伤处理绿色标签的伤员情况就比较轻松了。
这类伤员通常伤势不重,不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比如,小擦伤、小划伤,或者是一些轻微的骨折。
可以说,他们是“待处理名单”中的“幸运儿”。
这些伤员在现场的优先级就较低,医护人员会在处理完红色和黄色标签的伤员后,才会有空来照顾他们。
就像是大家在宴会中,最后上的是甜点,虽然美味,但也不用太急着享用。
急救现场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哎呀,这可咋整啊!小明和小红在公园里玩耍,突然小明摔倒了,脸上破了个大口子,血流不止。
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急救现场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才能把小明救回来哦!我们来看看第一个等级:轻度伤害。
这种伤害程度较低,不需要太多的急救措施。
比如小明的脸部伤口,我们可以用纱布或者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伤口,然后用止血贴或者绷带包扎好,防止感染。
观察小明是否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如果有,需要安抚他,让他休息一下。
第二个等级:中度伤害。
这种伤害程度较高,需要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比如小明的手臂受伤,我们可以先用冰袋或者冷水冲洗伤口,减轻疼痛和肿胀。
然后用纱布或者绷带固定伤口,以免进一步恶化。
观察小明是否有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如果有,需要及时就医。
第三个等级:重度伤害。
这种伤害程度非常严重,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措施。
比如小明突然晕倒,没有呼吸和心跳,这时候我们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心脏重新跳动。
尽快将小明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第四个等级:特殊情况。
这种伤害程度比较特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比如小明被毒蛇咬伤,这时候我们需要迅速找到蛇咬痕迹的位置,用绳子或皮带将伤口上方(近心端)绑紧,防止毒液扩散。
然后尽快将小明送往医院进行抗毒血清治疗。
观察小明是否有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如果有,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学会急救现场检伤分类的四个等级,对于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记住啦,关键时刻要冷静应对,勇敢面对!加油!。
根据伤员的受伤部位,生命体征及出血量的多少来判断伤情的轻重。
一般可分为四类:
1.危重伤
此类损伤需立即急救,并在专人护送,严密观察其病情变化下,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其伤情范围包括:窒息、昏迷、休克、大出血,头、颈、胸、腹的严重损伤,脏器伤及大面积烧伤、溺水、触电、中毒。
2.重伤
指伤情暂不危及生命,可在现场处理后专人观察下送往医院救治者。
一般头部、胸部、颈部、腹部损伤及两处以上肢体骨折、肢体断离、大出血、骨盆骨折,均为重伤员。
有过昏迷、窒息的伤员为重伤员。
大面积烧伤、软组织伤,肢体严重挤压后肿胀均为重伤员。
3.轻伤
指伤情较轻,能行走。
或仅有一处骨折或软组织挫伤的伤员,经门诊或者手术处理即可回家休养而不要转送医院者。
如:皮肤割裂伤、擦挫伤、烧伤或烫伤面积不大者,关节脱位或一处肢体、肋骨骨折者。
4.死亡
指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均消失,瞳孔固定散大者。
患者痛苦,避免BPPV 的误诊、漏诊。
误诊提示:BPPV 在临床上较常见。
当患者以主诉头晕就诊时,社区医生应考虑到本病,结合辅助检查,变位性眼震试验,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尽早进行耳石复位。
从而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1冯智英,李颖.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1):86-88.2冯智英,李颖,季伟华,等.手法复位治疗垂体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变位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1):21-23,30.3刘向红,李广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60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8):4278-4279.4钟乃川.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再认识[J ].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1,15(12):531-533.(收稿日期:2011-11-12;修回日期:2012-02-10)(本文编辑:李晨)·急诊急救·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临床分析要点冯庚作者单位:100031北京市,北京急救中心【关键词】检伤分类;入院前急救;自然灾害;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 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72(2012)03-0897-02现场检伤分类和急诊室的检伤分类是有所区别的,院前急救时缺乏上级医生指导及专业团队协作,尤其对现场急救经验不足的检伤人员来说实施该项工作有时就很棘手,而检伤分类的质量和开展时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做不好将会造成更大损失,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因此,了解和掌握检伤分类的临床分析要点十分重要。
1了解哪些情况的伤员最需要得到优先抢救和尽快后送在群发伤的急救现场,诸多伤员的伤情参差不齐,大致可分为4类:即极重伤、重伤、次重伤和轻伤,其含义已在前面的文章中做过介绍。
在上述情况中,检伤人员首先需要将第一类伤员甄别出来,及时提供医学救助及迅速转送至医院,挽救伤员生命;其次需要将第二类伤员甄别出来,让这部分伤员得到及时的后续增援医务人员的治疗或尽快送至医院。
2了解可能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主要原因和潜在原因及临床对策导致伤员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第一类是严重的脏器损伤,如颅脑损伤、心肺损伤、大血管损伤等,这类伤员由于情况严重,救治十分棘手,多数伤员常死于受伤后1h 内;第二类伤员占大多数,其脏器损伤并不十分严重,但常死于其他的致命性原因,且死亡时间多在受伤后的数小时之内;第三类伤员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似乎安然无恙,但存在一些潜在性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的危险性逐渐增加,甚至导致死亡。
第一种情况属于伤情太重,而后两种情况如果经人为正确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死亡,因此,检伤人员必须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和相应的基本处理原则,具体如下。
2.1出血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提示病情危重,伤员需尽快得到止血和输血或手术,因此,对能现场止血的伤员(如肢体离断及破裂等)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对无法止血的伤员应争分夺秒地送至医院。
2.2呼吸障碍和缺氧是导致伤员现场死亡的常见原因,主要原因有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呼吸器官损伤造成的呼吸道出血、窒息,昏迷伤员的不良体位、反流的胃内容物等)、张力性气胸导致的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连枷胸、多发肋骨骨折导致的胸廓运动障碍、脑挫裂伤性呼吸中枢损伤导致的呼吸衰竭等,很多伤员因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呼吸支持而丧失生命。
因此,对这类伤员应及时解除致病原因(如对气胸伤员的胸腔减压等),同时实施呼吸支持、改善供氧;对无法实施呼吸支持者应尽快送至医院,途中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
2.3休克最常见的休克类型是失血性休克,但其他原因导致的休克也不容忽视,较常见的是疼痛导致的神经源性休克。
剧烈疼痛可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全身血管扩张,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发生晕厥及休克。
疾病导致的休克患者还能耐受相当一段时间,而创伤和失血性休克对于严重创伤伤员意味着什·798·么已经不言而喻。
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运送伤员途中,多由于搬运过程和送医院途中的拉扯、颠簸和晃动等原因,致使损伤和出血加重,同时可造成伤员剧烈疼痛,由此造成的休克和死亡不在少数。
对此急救人员应有足够的认识,在转运伤员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如妥善牢固包扎、固定,应用止痛药物,尽量避免颠簸等,以防止休克的发生和加重,进而减少死亡的发生率。
2.4存在潜在的致命威胁有些伤员的伤势并非十分严重,虽然在短时间内似乎没有生命危险,但由于损伤发生在一些重要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发生可怕的变化和进展,直至危及生命,多见于以下情况:2.4.1吸入热气导致的呼吸道烧伤、颌面部损伤或烧伤、颈部损伤或烧伤,伤员由于创面发生肿胀而很快导致窒息,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地送至医院。
2.4.2颅脑损伤,部分严重颅脑损伤伤员会现场死亡,而更多的伤员则在一定时间的晕厥或昏迷后恢复意识,但急救人员必须意识到,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颅脑损伤伤员的伤势不重或已经脱离危险,因为一些伤员存在着“中间清醒期”,清醒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病情的轻重及进展速度,病情越重、进展速度越快,清醒的时间越短,伤员很快再度发生意识障碍,进而发生昏迷。
中间清醒期的发病机制是,伤员脑部遭到暴力作用后发生意识丧失,然后通过机体的自我调整和修复,一些伤员的意识会随之恢复。
但部分伤员由于脑组织损伤而发生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肿,随着脑水肿或硬膜下血肿的加重,对伤员的脑组织产生挤压,而挤压的结果又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使伤员再度发生昏迷,进而危及生命。
中间清醒期常掩盖病情真相,麻痹急救人员,如果意识不到其严重性,未能及时将伤员送至医院,将延误伤员的治疗,进而导致死亡,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因此,对短暂意识丧失的伤员,无论其意识恢复与否,一律应尽快送至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2.4.3胸部钝挫伤,这类伤害可能产生严重的周围呼吸器官(胸壁、肺及支气管等)损伤,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伤员需要呼吸机支持才能挽救生命,故应争分夺秒地送至医院,如目的地医院在30min车程内,现场可不做任何救护,直接送至医院[1]。
3掌握最有价值伤员的主要判断依据创伤发生后伤员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和临床特征,哪些表现和临床特征对检伤人员甄别最有价值的伤员最有警示意义?具体如下。
3.1意识状态伤员的意识状态是反映其伤势最直观、最客观的特征之一,检查伤员有无意识障碍是判断伤情的重要内容。
意识障碍的程度与伤情呈正相关,轻者表现为烦躁、嗜睡、定向力不足,重者发生谵妄、昏睡甚至昏迷,部分伤员可有瞳孔改变(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
创伤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颅脑损伤,即创伤使形成和维持意识状态的中枢神经遭到破坏,其功能发生障碍或丧失;一类是颅外原因,由于严重创伤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或(和)严重缺氧,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
因此,只要伤员出现意识障碍则提示病情危重,需要使用红色标识。
3.2呼吸情况呼吸是首位生命体征,绝大多数情况下呼吸异常均提示病情严重。
伤员的呼吸情况也是反映其伤势最直观、最客观的特征之一,检查伤员的呼吸情况是甄别伤员情况的重要手段。
呼吸异常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伤员感到空气不够用,因而采用用力呼吸的情形或出现呼吸形式的改变,如呼吸频率异常(<10次/min、≥30次/min或呼吸停顿甚至停止)、呼吸深度异常(深大呼吸或浅表呼吸)及反常呼吸等(潮式呼吸、间停呼吸、下颌呼吸、端坐呼吸、点头呼吸等)。
呼吸异常的主要机制有3点:其一是颅脑损伤造成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其二是周围呼吸器官的损伤,包括肺脏及气管的损伤、胸壁组织(呼吸肌、肋骨、胸膜腔)的损伤、膈肌的损伤等;其三是呼吸道堵塞。
上述情况均可导致呼吸异常,提示伤员有生命危险,需使用红色标识。
呼吸异常的出现常伴有缺氧的表现,如口唇及皮肤紫绀或灰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此外,急救人员在检查伤员呼吸时特别要注意有无呼吸道异物堵塞特征(极度呼吸困难、发绀、窒息痛苦表情、V字手型、吸气三凹征、不能言语及咳嗽、颜面紫绀等)、张力性气胸特征(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气管移位、单侧胸壁肋间隙饱满、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为鼓音等),这些均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立即展开急救。
3.3出血情况有两个方面的情况能反映出伤员的出血程度,首先是直观检查,可从出血速度(渗出、流出还是喷出)、血液颜色(鲜红还是暗红)、流在地上的血迹大小以及衣物血迹浸润情况得知出血量的多少;其次是出血的间接推测,如伤员出现脉搏细速、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收缩压<100mm Hg或脉压<30mm Hg、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应判断为严重出血。
此外,腹部膨隆、肢体肿胀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量。
提请注意,机体对出血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故一旦患者发生低血压则说明其出血量已超过血容量的30%,且机体的代偿机制已经失效,提示情况十分紧急。
3.4重要部位受伤某些部位如头部、眼部、颌面部、颈部、胸腹部及脊柱外伤等,伤员虽无意识、呼吸及血压改变,但因其受伤部位及病情进展的可能性也应按黄色处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注意某些重要脏器的闭合性损伤,机体的代偿机制可能掩盖其病情,因此,应将这类伤员尽快送至医院。
参考文献1李春盛.急诊医学在灾难处置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6):565-566.(收稿日期:2011-09-18;修回日期:2011-12-13)(本文编辑:鹿飞飞)·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