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1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制儿科专业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儿童营养的基本概念和营养素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培养关爱儿童的情感。
教学内容:一、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 生长发育的定义2. 生长发育的阶段划分3.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4. 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二、儿童营养的基本概念1. 营养的定义2. 营养素的作用3. 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4. 常见营养缺乏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生长发育?生长发育对儿童健康有什么意义?二、讲授新课1. 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包括生长发育的定义、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强调生长发育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如何测量和评价儿童生长发育?2. 引入儿童营养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讲解儿童营养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的定义、营养素的作用、儿童营养需求的特点等。
2. 介绍常见营养缺乏病及其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例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让学生了解营养缺乏病的诊断和治疗。
2. 讨论如何预防和改善儿童营养不良。
四、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保证儿童获得充足的营养?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儿童营养的基本概念和营养缺乏病。
2. 强调营养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常见营养缺乏病,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授课题目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第几次课第1,2,3教学方法理论大课教学对象医学本科和儿科方向99级,00级,01级,02级学时40分x 3授课目的全面了解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本课重点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本课难点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教材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及参考资料 1.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Behrman RE, Kliegman RM and Jenson HB. Nelsontextbook of ed. Science Press, Harcourt Asia, .Saunders, 2001教具PPT教学程序详细见讲稿主要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时间分配):讲稿主要内容及安排备注(授课形式) 时间安排 (分钟)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PPT60[概述]了解 3、ANS 和APSGN 的概念含义; A. 为什么要讲急性肾炎,肾炎的发病率是泌尿系统第一位; B. 肾炎的临床表 现及高发年龄。
定义:免疫反应性疾病,四大临床表现; 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外数据比较。
[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 要求掌握 15病因:A 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途径:上呼吸道感染:A 组β溶血性链球菌12型多见,冬季多发;皮肤感染:A 组β溶血性链球菌49型多见,夏秋季多发。
A . 介绍两种不同感染途径的区别(图表); B . 简单回顾免疫系统的组成,介绍CIC 及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概念; C . 以图表形式详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介导损伤有关。
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致病原位免疫复合物(植入)致病细胞免疫:T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其他:活化补体、血管内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共同参与。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研究动态。
(2)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适用对象:儿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临床医生。
3.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学基本概念和发展(1) 儿科学的定义和范围(2)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3) 儿科学的研究动态2. 儿童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指标及其测量方法(3) 生长发育异常的诊断和处理3. 营养与喂养(1) 儿童营养需求和食物来源(2) 喂养方式和技巧(3) 营养不良和喂养困难的诊断和处理4. 儿童保健(1) 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策略(2)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接种(3)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管理5. 儿童常见疾病(1) 新生儿疾病(2) 呼吸系统疾病(3) 消化系统疾病(4) 心血管系统疾病(5) 神经系统疾病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表、动画和实例,生动展示儿科学知识。
2.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病房、门诊,参与临床操作和病例讨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科学热点问题和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团队协作表现。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
3. 实践能力评价:根据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诊断、治疗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儿科学教材。
2. 辅助资料:提供儿科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临床资源:充分利用医院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实践。
4. 师资队伍: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儿科学专家担任主讲教师。
授课教案(二)体格生长评价内容: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程度三个方面。
1、发育水平:是将小儿某一年龄时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如体重、身高、头围与参考人群值比较,即得到该小儿此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发育水平,但不能预示其生长趋势。
评价方法举例:(见多媒体)2、生长速度:是对小儿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身高、体重最常用)进行定期连续观察测量(纵向观察),即可得到该小儿体格发育指标的生长速度。
将其值再参照人群值比较,结果以正常、不增、下降、增长不足表示。
要求小儿定期连续检查,一般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检查一次,7-12月婴儿每2-3月检查一次。
评价方法举例:(见多媒体)3、匀称程度:是对体格发育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
体形匀称:表示体形发育的比例关系如身高的体重可以反映小儿是否过胖或过瘦。
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长)/身高(长)的比值可反映下肢发育状况。
可以筛查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坐高/身高大于正常值。
评价方法举例:(见多媒体)(二)体格评价的注意事项:1、使用规范的测量工具和统一的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2、定期纵向观察,出生到6个月每月一次,6个月到12个月每2~3个月一次,以了解儿童的生长趋势3、选择合适的参照人群4、体格测量的结果应与临床相结合。
总结:思考题:1、体格生长的常用评价指标有哪些?2、出生到青春期前儿童体格生长的规律是什么?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4、生长发育的普遍规律是什么?5、一小儿,3月时测身长60cm,5月时测身长也是61cm,请分析原因?授课教案第三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导入课程(1分钟):儿童的生长发育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格发育即体重、身高、头围等,另一方面是神经心理发育即儿童的智力、心理行为的发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儿童的父母除了关心儿童的体重、身高是否正常外,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关注儿童的智力、心理行为发育是否正常。
提问:怎样评价一个儿童的智力、心理行为发育是否正常? 神经心理发育概述:(1分钟)一、神经系统的发育:(13分钟)(利用多媒体图片及表格讲解)1、大脑的发育:胎儿期神经系统领先发育,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重医大小儿外科学教案17先天性肌性斜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儿外科学》第7章,详细内容围绕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2. 掌握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该疾病的关注。
2. 理论讲解:(1)病因:遗传、胎儿宫内位置异常、产伤等。
(2)病理生理:肌肉短缩、纤维化、血管神经受压。
(3)临床表现:头部倾斜、面部不对称、颈部肿块等。
(4)诊断: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等。
(5)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讲解诊断和治疗要点。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5. 实践操作:模拟手术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2.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与治疗。
2. 作业要求:结合病例,分析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预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献、书籍,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最新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
2. 实践操作:模拟手术操作。
3. 作业设计中的病例分析和治疗方案制定。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理解其发生机制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病理生理:(1)肌肉短缩:胸锁乳突肌短缩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病理改变,导致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不对称。
重医大小儿外科学教案17先天性肌性斜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儿外科学》第7章,具体内容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疗。
详细内容包括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2. 学会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3. 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重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临床病例,让学生思考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 理论讲解:(1)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2)诊断方法、鉴别诊断(3)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3. 实践操作:(1)观察模型,了解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解剖特点(2)分组讨论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讲解诊断和治疗要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六、板书设计1.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2. 诊断方法、鉴别诊断3. 治疗方案及手术时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2)列举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2. 答案:(1)病因:胎儿时期颈部肌肉损伤、产伤、遗传等。
病理生理:颈部肌肉纤维化、挛缩,导致头部偏斜。
临床表现:头部偏斜、颈部肌肉紧张、面部不对称等。
(2)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斜颈相鉴别。
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基本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技术。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造血系统疾病-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教师:于洁授课题目第几次课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时授课目的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第1,2,3 理论大课医学本科和儿科方向99级,00级,01级,02级 40分x 1 1. 了解胚胎期造血、造血干细胞概念及主要造血细胞发育调节因子; 2. 熟悉生后骨髓造血和骨髓外造血特点; 3. 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血象特点; 4. 熟悉血红蛋白种类及其变化特点。
1. 生后骨髓变化特点和骨髓外造血的意义 2. 生理性贫血的意义及原因;不同年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变化特点 3. 血红蛋白的种类及其随年龄所发生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 1.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Behrman RE, Kliegman RM and Jenson HB.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6th ed. Science Press, Harcourt Asia, W.B. Saunders, 2001 教具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时间分配):本课重点本课难点教材及参考资料 PPT 详细见讲稿主要内容及安排讲稿主要内容及安排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Development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and Anemia [概述] PPT 40 备注(授课形式)时间安排(分)1 1.小儿造血与成人不同的最大特征:造血A. 呈现RBC型态图片;在成人只是维持造血;而在胎儿和儿童则 B. 设问导入:RBC为代表的血是出于动态变化中的。
细胞在哪合成的?调节因子? C. 强调变化的规律 2.学习的目的: 1) 是了解造血细胞的生成器官及调解 2) 了解正常生理状态下的造血和血象的变化规律 3) 帮助理解疾病状态下的血液变化 [造血系统发育]: 1.造血器官的发育1)胎儿期造血中胚叶造血期(Mesoblastic Hematopoiesis )肝脏造血期(Hepatic Hematopoiesis)骨髓造血期(Myeloid Hematopoiesis )2)出生后造血(1)骨髓造血:介绍骨髓造血的时期及所生产的细胞;介绍红骨髓和黄骨髓的含义及变化;对于出生后不同时期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2)骨髓外造血:骨髓外造血的含义;小儿时期骨髓外造血明显的原因2.造血细胞的发育 Pluripotent Stem Cells: which are capable of both self-renewal and of clonal maturation intoall blood cell lineages. 要求熟悉理解12954 PROGENITOR CYTOKINES PRODUC CFU-GM CFU-Meg CFU-E G-CSF TPO EPO NUTROPHIL PLT RBC 31)粒细胞造血 GRANULOCYTOPOIESIS 2)红系造血 ERYTHROPOIESIS 3)血小板造血HROMBOPOIESIS[血象特点和血红蛋白]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1)不同年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范围2)生理性贫血的特点及原因要求掌握图片示外周血所包括血细胞种类强调EPO的作用是主要的175 3 53)网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的变化及意义2血红蛋白1)简介血红蛋白的结构及功能血红蛋白模式图帮助理解2)不同时期血红蛋白的种类及变化:强调通过表格讲解胎儿血红蛋白的特性、变化及意义;强调2岁后血红蛋白正常模式3.WBC的变化曲线图显示N/L的变化规律强调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年龄及要求掌握优势时期;以2岁小儿举例说明4.血小板和血容量变化 [贫血] 1.贫血的定义和分度 A reduction of the red blood cell volume o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below the range of values occurring in healthy persons 熟悉掌握 Age Newborn 1-4 mo 4-6 mo 6 mo-6 yr 6-14 yr Anemia Values < 145g/L < 90g/L < 100g/L < 110g/L < 120g/L Mild: Moderate: Severe: Extremelysevere:<30g/Anemia Degree 31832.贫血的临场表现3.贫血的分类1)形态学分类要求课后复习,并在见习时熟悉 Normal ranges MCV(fl)M CH(pg)(%)MCHC 80-94 28-32 32-38 >32 32-38 5 Macrocytic >94 Normocromic 80-94 28-32 32-38/Normocytic Microcytic <80 Hypochromic <80 /Microcytic <28 <28 32-28 < 32 2)病因分类红细胞生成减低溶血性贫血设血性贫血简单介绍并提及常见疾病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教师:刘恩梅授课题目第几次课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时授课目的肺炎第1,2,3理论大课医学本科00级,01级,02级40分x 3全面了解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几种特殊类型的肺炎本课重点本课难点教材及参考资料肺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特殊病原肺炎的临床特点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杨锡强主编,《儿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Behrman RE, Kliegman RM and Jenson HB. Nelson textbook ofpediatrics.16th ed. Science Press, Harcourt Asia, W.B. Saunders,2001教具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实时间分配):PPT详细见讲稿主要内容及安排讲稿主要内容及安排肺炎(Pneumonia)备注(授课形式)时间安排(分钟)120PPT[概述]1.肺炎的定义2.临床特点:强调肺炎五大典型临床表现3.流行病学情况:强调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位居引起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的首位[肺炎的分类]1.X线/病理分类2.病因分类:在病因分类中要强调病原体的变迁情形3.病程分类4.病情轻重分类5.肺炎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类5熟悉、了解强调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的办法,病因分类最好,但临床很难做到,最常常利用的分类办法是按照X线/病理分类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8婴幼儿最多见,所以以支气管肺炎为例讲解肺炎的病理生理、临床施展阐发、诊断与医治[病因]131.易感因素简要复习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功用的特性2.病原体例举常见引起支气管肺炎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强调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多见的病毒病原,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近年来耐药细菌和革兰阴性菌的增加趋势3.诱发因素气候、基础疾病举例说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易得肺炎、并且为重症、迁延不愈的肺炎[病理]了解3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光镜下可见肺泡壁水利用彩图表示肺炎肿,肺泡毛细血管充血,肺泡内充满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大体和显微镜下的纤维渗出物及细菌。
2024年重医大小儿外科学精彩教案17先天性肌性斜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小儿外科学》教材第四章颈部疾病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围绕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2. 学会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3. 了解并掌握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时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方法。
教学重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例,让学生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病因及病理生理;(2)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治疗原则及手术时机。
案。
4.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2. 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表现3.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4. 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原则5. 手术时机及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及病理生理;(2)列举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3)谈谈你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原则及手术时机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较好,但对手术时机及方法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方法;案;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涉及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原则及手术时机的理解。
一、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时机及方法1. 手术治疗时机:通常情况下,先天性肌性斜颈在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迅速的情况下,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