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案用纸(首页)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共—2_次课授课时间0209教案完成时0208重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2)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
可分为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和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平滑肌肥大)两种。
肥大常与增生并存。
5分钟(3)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可分为生理性(如青春期乳腺)、病理性(如乳腺增生性病)或代偿性(如钙血症引起的甲状腺增生)、内分泌性(如前列腺增生)等类型。
5分钟(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分配5分钟15分钟5分钟生,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
常见的类型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之间的化生等。
第二节组织和细胞的损伤组织和细胞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称为损伤。
损伤发生的原因即疾病发生的原因。
这些原因通过破坏细胞膜、损伤活性氧类物质、损伤细胞浆内高游离钙、引起缺氧、化学性细胞损伤及遗传物质变异等机制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的损伤。
轻度损伤主要引起变性(亚致死性损伤),严重损伤引起坏死。
(1)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下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主要包括:①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
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
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
病变器官肉眼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变淡。
②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称为脂肪变。
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
肝脂肪变的发生机制为肝细胞浆内脂肪酸增多;甘油三酯合成过多或脂蛋白、载脂蛋白减少使脂肪输出受阻。
医学院 基础医学 系 病理学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病理学教师及职称胡虎副教授授课内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学时数3学时授课方式 理论课上课学期2007-2008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 05级临床医学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变。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的形态特征。
熟悉动脉充血的概念。
栓子运行方向。
了解局部出血的原因和后果,梗死的原因。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双语教学用*注明)*1. 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 肝,肺淤血的概念。
3. 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栓塞的概念和栓子运行方向,血栓,栓塞及后果。
4. 梗死的概念,原因和病变。
20分钟35分钟35分钟35分钟15分钟重点1. 淤血的概念及肝,肺淤血的病理学特点。
2. 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3. 梗死的形态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血栓形成的参与步骤和形成条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专业词汇要求congestion, hyperemia, nutmeg liver, congestive liver cirrhosis, hemorrhage, thrombosis, prostacyclin, t-PA, embolism, anemic infarction, edema教具准备CAI课件、模型复习思考题1. 试述栓子的运行规律。
3. 试述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
要求自学内容出血的形态学。
教材及参考书1.李甘地 主编 来茂德 副主编:病理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2.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7th. ed. By Kumar-V, Cotran-R and Robbins-SL, Saunders Press,2003.London.教学网站网址教师授课课件:10.17.121.151/病理学网络学习课件: 10.17.121.151/病理学/病理解剖学备注授课详细教案(具体教学过程) 注解充血和淤血一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这是一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
2. 掌握使用实验仪器测量折射率和临界角的方法。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定律。
2. 全反射条件。
3. 折射率的测量方法。
4. 临界角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处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光的传播特性,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介绍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
二、实验原理1. 光的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全反射条件: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光具座2. 准直管3. 折射仪4. 望远镜5. 毛玻璃6. 比色片7. 计时器8.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调整光具座,使准直管与望远镜的光轴平行。
2. 将比色片插入折射仪,观察望远镜中的像。
3. 记录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和像的位置。
4. 重复步骤3,改变入射角,记录数据。
5. 计算折射率和临界角。
6. 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误差。
五、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与原理。
2. 实验仪器与器材。
3. 实验步骤与数据记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 实验误差分析。
六、课堂小结1. 回顾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
2. 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强调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七、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思考如何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教学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原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概述
消化、吸收的概念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也有自己的特点:
1 •静息膜电位2•慢波电位又称为基本电节律
3 •动作电位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胃肠的神经支配包括内在神经系统(intrin sic nervous system 和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两大部分
(一)内在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包括两大神经丛,即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二)外来神经系统
胃肠外来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二)胃肠激素的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2•调节其他激素释放
3 •营养作用
(三)脑一肠肽的概念第三节胃内消化
胃粘膜是一个复杂的分泌器官,含有三种筲状外分泌腺和多种内分泌细胞。
胃的外分泌腺主要有三种,
①贲门腺
②泌酸腺
③幽门腺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 .盐酸
2•胃蛋白酶原
3 .粘液和碳酸氢盐
4.内因子以上各种成份的作用40分钟40分钟。
重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第____ 次课授课时间03.1 教案完成时03.1重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滋养层细胞疾病(gestati 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一、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 )又称水泡样胎块。
东南亚常见,约5 0 0〜8 0 0次妊娠中有一次〜。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肉眼观:宫腔内绒毛高度水肿,半透明水泡状,内含清亮液体,有蒂连成串,似葡萄状。
镜下:1•绒毛高度水肿;2•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3•滋养层细胞增生伴有轻度异型性。
临床病理:妊娠4~5个月听不到胎心、无胎动,尿HCG 水平显著增高,不规则流血。
预后较好,刮宫后随访2年,5~20%转变为侵袭性葡萄胎,V2.5%恶变为绒癌。
侵袭性葡萄胎(invasiva hydatidiform mole) 主要特点:1.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2.滋养叶细胞显著增生,分化不良;3.可发生血道转移;4..预后较好。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为滋养叶上皮恶性肿瘤,常与与妊娠有关,生育年龄妇女多,30岁以下多,极少数为绝经后(可能为隐匿的滋养叶细胞增殖。
病理变化肉眼观一子宫腔内结节状肿块,侵入深肌层甚至浆膜层,伴出血坏死。
镜下---滋养叶细胞巢团状、条索状生长,异型性明显;肿瘤本身无间质、血管;无绒毛结构。
扩散:⑴直接曼延;⑵转移一经血道转移至肺、阴道、脑等处。
第四节乳腺癌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
常发生于50岁左右妇女,20岁以前很少见。
病因尚未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2553020 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