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一)关键词】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
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4~69岁。
术前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其中伴胆总管扩张者14例(胆总管内径>8mm),胆总管内单发结石16例,2~3枚结石4例。
结石最大径1.2cm。
术前伴轻度黄疸者8例。
全部病例术前无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病史。
1.2手术方法剖腹后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首先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断端结扎。
然后游离胆囊管,使其长度足够手术操作时,于胆囊管近胆囊颈部切开其前壁(不切开胆总管),用弯血管钳及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不包括胆囊管内径过细或已闭塞者)。
用外径5mm的纤维胆道镜(OLYMPUSP—20)经胆囊管伸入至胆总管内观察,并用网篮套取结石;待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后,用手在胆总管外辅助使胆道镜前端弯曲部伸入肝总管内探查,以排除术中小结石上漂至肝总管内。
拔除胆道镜后,于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作者曾施行12例胆管造影,结果均阴性),以进一步确诊已取净结石,并明确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
2结果本组全部痊愈出院。
开腹手术者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
16例随访6~8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
手术记录: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肠吻合术
术前及术后诊断:
患者,男性,52岁,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入院。
胆道造影及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
手术方式:
本次手术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胆肠吻合术。
首先,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将胆肠进行吻合。
麻醉方式:
本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手术经过: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腹部作切口,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
在取石过程中,发现结石较大,且数量较多,取出困难。
为避免损伤胆管壁,医生采用碎石器械将大块结石破碎成小块,逐一取出。
然后对胆总管进行整形,使胆肠吻合更加容易。
最后将胆肠进行吻合,缝合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1.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次日可以恢复肠道蠕动和进食;
2.在医师的指导下早期活动和预防性的抗感染;
3.在1~3周后需要循序渐进的运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术后1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肝功、血常规、腹部B超等检查;
5.术后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
6.如果有黄疸、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0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2岁,平均45.9岁;原发性胆总管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7例,均无肝内胆管结石;病史3月~2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右上腹反复发作性疼痛。
经B超、CT或ERCP造影检查提示胆管扩张,胆总管直径在1.2~2.0 cm,平均1.55 cm。
2 手术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建立CO2气腹,仰卧头高脚低位,腹部4个穿孔的位置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相同。
切除胆囊,在胆囊管与肝总管交汇处的胆总管下方,用细长穿刺针穿刺胆总管抽吸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胆总管壁缝一牵引线,助手用钳提起牵引线,用腹腔镜专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总管前壁,以剪刀扩大切口至1.0~1.5 cm,首先钳取胆总管切口附近结石,取出后,再以WOLF 纤维胆道镜,经剑突下锥孔进镜观察胆总管近、远端管腔,以专用取石网篮取结石,如遇较大结石,可撤出胆道镜,插入Fogarty气囊导管,气囊充气后向外拉取结石。
取净结石后经胆道镜冲洗孔冲洗胆总管,同时用胆道镜仔细全面检查胆总管及可视范围内肝总管和左右肝管,其中7例患者胆总管炎症反应轻,可明确看到乳头部开口正常、通畅,选择行胆总管一期缝合,间断缝合4~5针,在镜下打结,3例因胆总管炎性反应较重,乳头部水肿,胆汁流出欠通畅,将修剪好的T型管置入胆总管内,间断缝合2~3针,在镜下打结,向T型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观察无漏液后,10例病人均于温氏孔处置胶管引流。
分别于术后3~6天拔管出院。
3 讨论腹腔镜外科成为了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外科急症,有10%~15%的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管结石,其中,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约占7.3%。
以往由于受腹腔镜手术技巧限制,对于术前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者,多数会选择开腹胆管探查;对于LC术中发现的合并胆总管结石,常需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手术,该法安全可靠,但失去了微创外科的优点。
手术记录姓名:*** ***姓名***,性别男,年龄65岁,病室[病室],床号[床号]。
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术前诊断:1.术中诊断: 1.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手术指导者:[手术指导者]手术者:[手术者] 助手:[助手]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麻醉者]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5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保护切口,断扎肝圆韧带,探查见:肝、胃、小肠未见占位,肝脏质地、色泽正常,胆囊13X5 X4cm大小,内触及1枚小结石,胆囊水肿,胆囊三角处炎性粘连。
1.胆囊切除:于近肝缘切开胆囊浆肌层,将胆囊自胆囊床完整分离,胆囊床与肝脏间多发交通血管,分别离断、缝扎,至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予切断、结扎,胆囊管近端缝合加强,胆囊移去留病理。
2.胆总管切开:探查胆总管明显增粗,直径达2.0cm,暴露肝十二指肠韧带,于胆总管前壁作二牵引线,针穿抽出胆汁证实后切开胆总管长约1.5cm,见壁厚约2mm,远端取出质硬结石1枚,直径0.7cm,黑色质硬,考虑为胆囊内结石挤压入胆总管,胆道取石钳探查左右肝内胆管未取出结石,胆总管取出多发黄色泥沙样结石及粘稠黄白色脓样胆汁,应用8#尿管冲洗胆总管下段。
3.26号T型管置入胆总管内,4-0可吸收线连续缝闭胆总管切口,注射生理盐水检查无漏出。
于Winslow孔处置一引流管(体内长约15cm),右上腹另戳口引出固定,T型管于切口上方另戳口引出固定(体内长约13cm)。
4.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胆囊床置止血纱布及生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出血不多,术后至外ICU,清醒后回病房,抗感染、止血、补液等处理。
手术记录姓名:*** ***术者签名:[术者签名]记录者:[记录者]日期:[日期]。
姓名:性别:男年龄:76岁病区:外科病区
手术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术前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3.肝囊肿
术中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3.肠粘连4.肝硬化5.肝囊肿
手术名称:肠粘连松解术+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
手术者:助手:手术护士:
手术经过:
切除取出,丝线做牵引,
色结石大小1x0.8cm大小。
向上、下分别探查胆总管,注入水后观察开闭蠕动良好,未见明显狭窄及肿瘤压迫。
16号尿管插入胆总管及左右肝管,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未见结石冲出。
16#导尿管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未见残留结石冲出。
探查左右肝管及胆总管下段通畅,置22#“T"管,T管放置妥当后,对T管两侧的胆总管壁以3-0可吸收线缝合胆总管壁全层。
胆管缝合后,反复以20ML生理盐水经T管注入胆管内,无水漏出。
络合碘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及吸净,无菌纱布擦干。
于文氏孔放置
已引流管经右侧腹部戳一孔引出接无菌引流袋并固定。
T管经右侧腹部另戳一孔引出接无菌袋并固定。
确认无出血,清点纱布及器械无误后,依次缝合切口。
无菌纱布包扎,标本送病人家属过目后送病检,术毕。
手术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未输血。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清醒。
拔管后护送病人回病房。
医师签名:。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手 术 记 录姓名:杨秀萍 住院号数:706776- 1 -日 期:2009年7月31日1pm---3:30pm 术前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术后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手术名称: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手术人员:主 刀:吴晓健 二助手:黄鹏 洗手护士:钟彬一助手:吴松 三助手:李玉玲 麻 醉 师:刘新伟麻醉方式:全麻麻醉效果:好 更改麻醉情况:无手术记录: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肋缘下切口,长约10cm ,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
术中探查见胃、小肠无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无结节,胆囊充血水肿较明显,约9X5X4cm 大小,胆囊壁稍厚,约0.4cm 。
胆囊内可扪及结石1枚约1.0cm 。
胆总管扩张约1.8cm ,内可扪1.5cm 大小结石1枚,未见其他病灶。
拟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术 距离肝0.5cm 处切开胆囊浆膜层,钝性剥离胆囊至颈部,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清楚后,分别予结扎切断,逆行切除胆囊。
分离暴露胆总管及肝总管, 5号空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于胆总管前壁做二牵引线,切开胆总管约2cm ,内有大量墨绿色胆汁涌出,吸尽,运用取石钳和取石勺于胆总管下段取出1.5cm 大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左右肝管也取出泥沙样结石。
6号尿管插入胆总管和左右肝管,生理盐水冲洗残余泥沙样结石,后在运用胆纤镜胆道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内,镜证实胆总管下端和左右肝管通畅未见残余结石。
置22#“T ”管,缝合胆总管切口,试水证实胆总管缝合良好,无漏水,胆总管下端通畅。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记录
1、平卧,气管全麻,消毒铺巾。
2、于脐上做弧形小切口,以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气体成15mmHg气腹。
3、拔出气腹针,以10mm套管针(Trocar)穿刺腹腔,拔出内芯,插入腹腔镜,探查见戳口无出血、腹内脏器未见损伤,如术中所见。
4、腹腔镜明视下再作三个套管针(Trocar)穿刺,右侧二个置抓钳,分别抓住胆囊底及胆囊哈德曼斯袋,剑突下置各种器械操作。
改头高脚底左侧卧位,术中所见:胆囊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胆囊大小约4cmx8cm,壁厚约0.5cm,轻度充血水肿,腔内张力较高,胆囊三角解剖清晰,胆总管可见增粗,直径约1.5cm,其他正常。
5、把胆囊底牵向右上方,显露胆囊三角,钝性解剖胆囊三角,胆囊动脉近端生物夹夹闭,暂时不切断胆囊管。
6、确定胆总管位置后用剪刀纵向剪开胆总管约0.5cm,用电凝钩延长切口,吸引胆汁,取石钳取出结石,高压冲洗胆道,证实无结石后,将一枚20号T形管短臂置入胆总管,3-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锁边)缝合。
7、将T形管长臂长臂引出腹腔外,注入盐水,证实缝合口无渗漏后,注入造影剂,证实肝胆管内无结石,造影剂顺利通过十二指肠。
8、自颈部向底部剥离胆囊,在完全剥离前冲洗胆囊床并止血。
9、取出胆囊,Winslows孔处留置J-P负压引流管,拔出套管,固定引流管,术毕。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炎Choledocholithiasis ,Cholecystitis术后诊断:胆总管结石,胆囊炎Choledocholithiasis ,Cholecystitis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术中胆道造影Open cholecystectomy,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T-tube drainage, intraoperativecholangraphy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胆囊4*9cm,内未见结石。
胆囊三角解剖清楚,胆总管扩张约 1.5cm,切开胆总管见2*1.2cm结石一枚。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肋缘下切口,长约10cm,逐层进腹,探查腹腔,见胆囊常大,胆总管扩张,拟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
3.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沿胆囊两侧切开胆囊浆膜,由胆囊底部游离胆囊至胆囊颈部,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和Winslow孔,钝性分离,找到胆囊管,在胆囊管后上方分离出胆囊动脉,近胆囊壁处切断胆囊动脉,距胆总管0.5cm 处切断胆囊管,近端双重结扎。
移去胆囊后胆囊床彻底止血。
4.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游离胆总管前壁,细针试穿胆总管,抽得脓性胆汁,送培养,后切开胆总管前壁约3cm,用取石钳取出多枚结石,大小约2*1.2cm后,用F-10号导尿管和金属探子,探查发现胆总管下端通畅。
5.将T管置于胆总管内缝合胆管切口,经T形管行胆道造影,发现肝内外胆管结构清楚,胆总管下端通畅,未见结石影,十二指肠显影明显。
6.冲洗腹腔,确切止血,置一200ml负压引流球于网膜孔处,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7.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15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记录:。
胆囊胆管结石取石手术记录手术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日期:时间:主诉:腹痛伴恶心、呕吐数日现病史:患者自述近期出现上腹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疼痛加重时伴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患者未曾有类似的腹痛发作,但其家族中有胆囊结石的病史。
既往病史:患者过去未患有任何严重疾病,无手术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面色苍白,偏瘦。
生命体征:体温 36.8°C,脉搏 82次/分钟,血压 120/78 mmHg。
腹部检查:腹部平坦,轻度压痛于右上腹,Murphy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
肝功能:ALT、AST正常,总胆红素正常,直接胆红素正常。
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轻度升高。
腹部超声:显示胆囊内多个胆固醇结石,最大直径1.2cm,胆总管扩张。
诊断:胆囊胆管结石手术方案:1. 术前准备:术前禁食禁水8小时;解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合作意愿。
2. 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由麻醉科医生决策。
3. 体位:仰卧位,将患者双上肢横放于体侧,下肢自然伸直。
4. 消毒铺巾:行全腹消毒,于脐部放置消毒铺巾,外缘平齐于髂嵴上线。
(具体操作细节请参看相关消毒铺巾操作规范)5. 切口及进路:于右上腹部作2.5cm切口,沿白线张开皮肤与皮下组织。
切开腱膜后,沿外斜肌纤维间接进入腹腔。
6. 腹腔探查:小肠逆时针移置于患者右上腹,于胃窦处作暂时性交叉吊带。
胆囊显露于腹腔。
仔细检查胆囊,确认胆管与胆囊结石存在。
7. 取石术:行胆囊胆管结石取石手术,取至少3颗胆固醇结石。
8. 引流:术毕于胆囊床部置入胆囊引流管。
9. 造瘘:如需造瘘,根据患者病情实施。
手术所见:见胆囊胆管结石,最大结石直径1.2cm。
术后处理:1. 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疼痛评分、引流液性状等。
2. 术后第1天进行胃肠功能恢复观察,如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3. 术后第1天开始水分摄入,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4. 术后第2天若患者情况稳定,可进行病房转入。
胆管结石切除手术记录手术名称:胆管结石切除术患者:XXX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前言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患者诊断为胆管结石,并决定行胆管结石切除术。
本文将详细记录该手术的过程和相关观察结果。
二、术前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按照手术室的规范进行了消毒、换床单、注射使用的工具灭菌等常规操作。
患者处于仰卧位,全身麻醉。
医生、护士、麻醉师配合默契,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三、手术过程1. 切口医生在患者腹部右上腹部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最后进入腹腔。
2. 检查医生通过腹腔镜插入腹腔,对腹腔内和胆管内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发现胆管内有多颗结石,直径约为1-2cm。
3. 解剖医生进行了胆管的解剖,准确确认了胆管的位置和大小,以便进一步的操作。
4. 结石切除医生使用胆管镊子和超声波碎石器将胆管内的结石逐一取出。
在取出每颗结石后,医生仔细检查胆管是否有其他结石残留。
5. 扩张为了便于手术操作,医生通过胆囊切口对胆管进行了适当的扩张。
6. 结束医生确认胆管内没有结石残留后,将胆管连接到肠道,修复胆管的解剖结构。
四、术后恢复1. 完善止血和引流术后,医生做好了止血和胆汁引流的处理,保证胆汁能够顺畅排出,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2. 缝合医生使用可吸收缝线对腹肌、皮下组织和皮肤进行缝合。
3. 观察患者进入恢复室,经过密切观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稳定。
五、术后观察术后,患者需要进一步观察以下情况:- 伤口愈合情况: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情况。
- 胆汁引流情况:胆汁引流量、颜色等变化。
- 术后疼痛: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疼痛管理措施。
六、术后处理术后第二天,患者进行了胆道造影检查,确认胆管通畅,并且没有结石残留。
根据术后观察结果和检查结果,医生决定对患者进行出院,继续规范的术后护理。
七、结语胆管结石切除术是一项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本文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及术后观察,旨在提供一份准确、全面的手术记录。
术前讨论记录姓名:*** 住院号:***讨论日期: [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地点:医生办公室。
讨论内容:[请选择]:患者[选择年纪]男性,本次因“上腹部间断性疼痛不适3月余,加重1月。
”入院。
查体:腹部平坦,对称,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Murphy氏征阳性,腹部无包块,肝脾肾未触及,腹部呈鼓音,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肾区无叩击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明确。
胆总管结石保守治疗无效,可反复发作胆管炎症,较大结石可造成胆总管梗阻,引起黄疸。
较小结石向下排出过程中,有诱发胆源性胰腺炎可能。
该患者手术指征明确,相关辅助检查已完善,无手术禁忌,准备行手术治疗。
***主治医师:病人病史明确,CT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病人腹痛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1.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创伤较大,费用低;2.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创伤较小,费用稍高;3.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二期行ERCP+EST取石术,需分两次手术,费用高,治疗周期长。
术前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其选择行第2种手术方式。
术前各项检查未见手术禁忌症。
围手术期需注意控制血糖、血压。
术前各项检查未见手术禁忌症。
***主任医师:同意此病人的诊断,胆石症反复发作影响病人的生活,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中注意精细操作,在切除胆囊时,避免损伤肝总管,进腹后可首先确定胆总管位置;胆总管切开1cm,胆道镜探查尽量取出结石,但需避免取石时间过长,若短时间不能取净,可术术前讨论记录姓名:*** 住院号:***后6周再次行经窦道取石术,各项检查未见手术禁忌症。
术前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替安,于术前0.5-2小时内使用,术后48小时内停用。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胆总管里有石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就好像水管里卡了个大疙瘩,水都流不畅快啦!这时候就得靠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来解决啦。
医生呢,先得在病人肚子上划拉一刀,这就好比是打开一个神秘的大门。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划一刀就行的哦,得找对地方,精准得很呢!然后啊,就开始一点点找胆总管,就像在一堆杂物里找宝贝一样,得仔细着点儿。
找到胆总管后,小心翼翼地切开它,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呀,轻不得重不得的。
接着呢,就是把石头给弄出来啦。
这石头啊,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还奇形怪状的,就跟河里的鹅卵石似的。
医生得用各种工具,把这些“捣蛋鬼”一个一个地揪出来,这过程可不比从沙子里捡豆子容易呀!弄出来后,还得检查检查,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再之后呢,胆总管也不能就那么敞着呀,还得给缝上。
这缝针也有讲究呢,得缝得密密实实的,不能让胆汁漏出来呀。
这就好像补衣服一样,得补得结结实实的,不然一穿就又破啦。
等都弄好了,医生再把肚子给缝上,这手术就算大功告成啦。
不过这可不是结束哦,术后的护理也很重要呢。
病人得好好休息,就像汽车跑完长途得保养一样。
家属也得精心照顾,给病人补充营养,让身体快点恢复元气。
你说这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不是很神奇呀?医生就像个神奇的魔术师,能把胆总管里的石头变没啦!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技术呢。
虽然手术过程听着有点吓人,但这都是为了把病治好呀。
咱得相信医生的技术,他们可是专业的呢!只要好好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重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所以呀,别害怕,有病咱就治,没啥大不了的!。
日期:2009年7月31日1pm---3:30pm
术前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术后诊断:1.胆总管结石2.胆管炎3.胆囊结石4.原发性高血压
手术名称: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手术人员:主刀:吴晓健二助手:黄鹏洗手护士:钟彬
一助手:吴松三助手:李玉玲麻醉师:刘新伟
麻醉方式:全麻
麻醉效果:好更改麻醉情况:无
手术记录:
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取右侧肋缘下切口,长约10cm,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进腹。
术中探查见胃、小肠无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无结节,胆囊充血水肿较明显,约9X5X4cm大小,胆囊壁稍厚,约0.4cm。
胆囊内可扪及结石1枚约1.0cm。
胆总管扩张约1.8cm,内可扪1.5cm大小结石1枚,未见其他病灶。
拟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距离肝0.5cm处切开胆囊浆膜层,钝性剥离胆囊至颈部,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清楚后,分别予结扎切断,逆行切除胆囊。
分离暴露胆总管及肝总管, 5号空针穿刺抽出胆汁证实为胆总管后,于胆总管前壁做二牵引线,切开胆总管约2cm,内有大量墨绿色胆汁涌出,吸尽,运用取石钳和取石勺于胆总管下段取出1.5cm大小结石和泥沙样结石,左右肝管也取出泥沙样结石。
6号尿管插入胆总管和左右肝管,生理盐水冲洗残余泥沙样结石,后在运用胆纤镜胆道顺利通过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内,镜证实胆总管下端和左右肝管通畅未见残余结石。
置22#“T”管,缝合胆总管切口,试水证实胆总管缝合良好,无漏水,胆总管下端通畅。
冲洗胆囊床、胆囊三角,检查术区无活动性出血及胆汁渗出,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于温氏孔,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手术过程中麻醉满意,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术后病人回ICU,术后胆囊送病检,结石交患者家属保管,予以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