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二院聚桂醇硬化治疗效果介入应用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9
聚桂醇是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常用于医学领域作为可降解的缓释载体。
硬化治疗技术则是一种应用于医学和牙科领域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牙齿或骨骼组织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有关聚桂醇与硬化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详细解释:
聚桂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 可降解植入物:聚桂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常用于制备可降解的植入物,如缓释药物载体、修复组织的支架等。
2. 药物缓释系统:将药物与聚桂醇复合制成微球或纳米颗粒,用于制备药物缓释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
3. 修复组织支架:聚桂醇也可以应用于修复组织的支架材料,支持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在骨科和组织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硬化治疗技术在医学和牙科领域的应用
1. 牙科充填材料:硬化治疗技术常应用于牙科中,用于填充龋齿或修复牙齿,通过光固化技术使充填材料迅速硬化,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
2. 骨折固定器:在骨科手术中,硬化治疗技术也可用于固定骨折,通过光固化技术固定内部支架或修复材料,加快骨折愈合过程。
3. 组织粘接和修复:在外科手术中,硬化治疗技术可用于组织粘接和修复,使组织粘合更牢固、更快速。
临床应用前景
聚桂醇与硬化治疗技术的结合,有望在医学和牙科领域带来更多创新的临床治疗方法。
例如,利用聚桂醇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结合硬化治疗技术实现局部药物的精准释放,可以为肿瘤治疗、慢性疾病治疗等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聚桂醇与硬化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望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创新突破。
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索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方法依治疗方法不同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的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抽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手术的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手术3个月后,实验组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不仅具有传统手术治疗效果,而且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痛苦轻,术后即可下地行走,术后复发率低,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泡沫硬化剂;聚桂醇;下肢静脉曲张[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140-01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生率逐渐增长的外科疾病,过去临床上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不断探索,研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即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的治疗方法[1]。
该方法以微创、简单的优点,最先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使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随即该治疗方法在我国临床全面推广[2]。
从2010年开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技术在中国各大医院慢慢普及,并且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3]。
为进一步探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效果,抽取60例在我院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一期仅行单侧下肢手术;②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为中重度患者;③患者活动后有下肢酸痛乏力的不适症状;④在多普勒彩色超声显像仪器内可见大隐静脉中重度反流,深静脉正常;⑤患者有局部麻醉的意愿或不适合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⑥患者无严重的下肢静脉溃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0例。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研究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是一种治疗ⅡⅢ度内痔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通过结肠镜直接对痔疮进行聚桂醇硬化注射,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将对该方法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参考。
Ⅰ.引言内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便血、肛门瘙痒、肿块感等。
传统的内痔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激光治疗、内痔结扎术、内痔软化剂注射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等问题。
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内痔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
Ⅱ.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的原理及方法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是一种经结肠镜直接对痔疮进行聚桂醇硬化注射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聚桂醇的硬化作用,使痔疮组织发生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患者在术前应进行全面的排便准备,以保证结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术前还应完善相关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2. 麻醉:术中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一般情况下,局部麻醉即可满足手术需求。
3. 结肠镜检查:医生通过结肠镜对患者的肠道进行检查,确定痔疮的位置、大小、数量等情况。
4. 聚桂醇硬化注射:确定痔疮后,医生将聚桂醇注射到痔疮组织中,使其发生硬化坏死。
5.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合理饮食,定期复查。
以上就是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方法。
下面将对该方法的疗效进行探讨。
1. 临床观察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对ⅡⅢ度内痔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降低复发率。
一项有关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过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的患者,其痔疮明显减小或消失,且术后病情稳定,复发率较低。
2. 安全性评价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
该方法通过结肠镜直接对痔疮进行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开放性切割,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轻。
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聚桂醇对下肢静脉曲张进行临床治疗的分析。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讨论研究,入选的患者共70例,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并抽剥术的方式,观察组在治疗上采用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方式,随后进行治疗结果的分析。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在下地行走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上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后,在随访中我们得知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2.8%,对照组则为1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对下肢静脉曲张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复发率,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了患者的信赖。
【关键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曲张;出血量;复发率【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05-02下肢静脉曲张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从临床表现上看多有下肢酸胀、色素沉淀、瘙痒甚至是溃疡的问题。
从治疗的主要形式上看,有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并抽剥术,但是这种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恢复速度慢,受到了质疑。
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成为新的治疗方式,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讨论研究,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讨论研究,入选的患者共70例,分为两组治疗,每组35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51例,患者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10.2)岁。
与此同时,排除了主干静脉功能不全以及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选择与分组,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法和观察效果。
结果显示,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较少出现并发症。
随访显示,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论部分对治疗疗效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总结了研究成果。
展望未来,建议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该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内痔、ⅡⅢ度、治疗效果、并发症、随访、疗效分析、结论、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痔是指发生在直肠黏膜下或黏膜下及肛管上段黏膜下的静脉丛。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内痔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存在着疗效不佳、复发率高、创伤大等问题。
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痔组织周围注射聚桂醇,使其硬化,从而达到止血、减压、缩小病变的效果。
该方法创伤小、疗效显著,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的关注和应用。
目前对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和指南。
有必要进行一项系统的研究,评价该治疗方法在治疗ⅡⅢ度内痔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该方法对内痔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具体地,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评估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症状改善的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操作简便性、病人耐受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在内痔治疗上的差异,为内痔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内痔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结肠镜下聚桂醇注射液在内痔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在内痔治疗中,经由结肠镜下采用聚桂醇注射液行硬化注射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例内痔,经结肠镜下采用聚桂醇注射液行硬化注射的相关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愈率为86.67%(26/30);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10/30)。
结论:在内痔治疗中,经由结肠镜下采用聚桂醇注射液行硬化注射疗效确切,但必须加强术后复发情况和并发症的监测,及时对症干预,以便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内痔;结肠镜下;聚桂醇注射液【中图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1-0049-02内痔注射法是当前内痔治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而根据不同的药物药理,其可分为坏死枯脱类药物和硬化萎缩类药物,考虑到前一种治疗方法术后极易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故临床多以内痔硬化注射疗法为主。
我院在内痔治疗中,通过结肠镜下运用聚桂醇注射液行硬化治疗,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0月共接诊内痔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34~84岁,平均年龄为(65.58±10.47)岁。
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发现有内痔,且具备了以下几项条件:(1)每次大便后肛门有明显的不适感或者对工作生活带来较大影响;(2)出现短则数天,长则10年的便血史。
所有患者均对治疗充分了解后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1.2.1材料:奥林巴斯CF-H260结肠镜;COOK公司的硬化剂注射针。
1.2.2治疗方法:(1)采用软式结肠镜行内痔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
对患者进行常规肠道清洁,取左侧卧位,肠镜头端安装透明帽,对内痔情况进行观察。
术者对内痔的具体位置、程度进行评估,对活检孔的进出针角度进行灵活控制,在穿刺痔核时通常会有明显的落空感,对药液进行推注,往往需要保持平稳且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阻力。
聚桂醇注射液在内痔硬化注射诊疗中的应用评价目的为观察和评价国产聚桂醇注射液内痔硬化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年间入住我院26例痔疮患者(内痔3例,混合痔23例)给予每个内痔分别作内痔本体稍上方和内痔本体隆起最高点两点注射聚桂醇治疗。
结果26例痔疮患者全部治愈,无1例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
结论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痔疮疗效确切,具有近远期疗效好、痛苦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
标签:聚桂醇注射液;内痔;硬化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国产新型非油脂性硬化剂[1],在临床现已得到广泛应用,2013年3月~11月我们将其用于26例痔疮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痔疮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4~60岁,平均42岁。
病程3个月~40年,平均5年。
内痔3例,混合痔23例;临床分期[2]情况:Ⅰ期(肛门镜直视下可在齿线上见到痔核,但大便时不脱出肛门外)2,例,Ⅱ期(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但可自行回纳)3例,Ⅲ期(大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纳)21例。
部分患者合并有外痔,肛乳头肥大。
1.2方法1.2.1药物聚桂醇注射液(化学名:聚氧乙烯月桂醇醚,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2.2术前准备患者术晨禁食,术前清洁灌肠。
1.2.3治疗步骤患者取截石位(或左侧卧位),碘伏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和肛管直肠,铺无菌洞巾;对于单纯Ⅰ-Ⅲ期内痔采用局麻,混合痔采用腰麻;扩肛,确定痔核分布及数目,将3、7、11点位较大母痔外痔部分做一V型切口,剥离其皮下静脉丛向上剥离至齿线上0.1cm用血管钳钳夹内痔部分7号双线结扎剪去部分痔核组织,切口间保留足够(0.5cm)对剩余内痔和松弛粘膜进行聚桂醇注射液注射,对较小混合痔外痔部分的皮下静脉丛进行剥离,内痔部分直接注射。
合并肛乳头肥大的患者先切除上述病变。
1.2.4注射方法用带5号细长针头5ml注射器抽取聚桂醇注射液原液,暴露较突出痔核,分别于内痔痔核本体稍上方及内痔本体中心隆起部位表面用5ml 注射器抽取,以5号长针头斜刺进针,遇肌性抵抗感后退针,注射时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注入1~2ml药聚桂醇注射液原液,每处注射量以以痔体漫肿呈灰白色水泡状隆起,血管纹理清晰为标准。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瘙痒、钝痛乏力、酸胀不适、色素沉着等临床中常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虽然疗效不错,但对患者损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风险较高[1]。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升,聚桂醇硬化剂逐渐应用于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对患者损伤小,可最大程度将静脉转化为纤维索条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聚桂醇硬化剂辅助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11月收治的8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对照组41例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2~68岁,平均(47±4)岁;左侧15例,右侧22例,双侧4例。
研究组41例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21~66岁,平均(47±4)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双侧5例。
2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行切口于患侧腹股沟卵圆窝处,令各大隐静脉根部分支逐一显露离断后行高位结扎,使用剥离器由近至远沿大隐静脉推进,将其剥离后给予常规结扎。
术后对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研究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操作同对照组。
高位结扎后取头皮针软管将聚桂醇硬化剂(聚桂醇原液与二氧化碳比例为1颐4)快速推注按术前事先标注的标记区,每个穿刺点注入1.5~2.5m L,每点相距3~5cm。
术后对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3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2组患者疗效采用B超检测,术后3d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浅静脉全部闭塞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浅静脉多数闭塞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B超检测仍可见大量血流为无效[2]。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2h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VAS 评分[3]范围0~10分,分值与疼痛呈反比。
新型泡沫硬化剂聚桂醇的临床应用摘要针对泡沫硬化剂聚桂醇在欧美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其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本文探讨了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和止血药的作用机理和安全性,综述了其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内痔、囊肿性疾病、血管瘤以及作为止血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并分别指明了聚桂醇在治疗上述疾病时的用法用量,为我国开展聚桂醇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安全性;安全用量聚桂醇(Lauromacrogol)又名乙氧硬化醇、聚多卡醇,是目前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硬化药物,主要应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血管瘤、内痔、囊肿性疾病等的硬化治疗。
1936年聚桂醇首次被引入德国市场用作麻醉剂,1963年Henschel发现血管内注射高浓度的聚桂醇可引起血管壁的刺激作用,其在对上市后的聚桂醇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聚桂醇的硬化治疗效果[1],1967起聚桂醇被用作硬化剂。
聚桂醇的安全性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2],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用于硬化治疗的药物,并已经在其他欧洲国家应用。
美国FDA也于2010年3月批准聚桂醇上市。
我国2008年开始了聚桂醇的临床应用,现主要用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
随着国内外医学的发展,聚桂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泡沫硬化剂,其临床应用将愈加广泛,并日益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重视。
1. 作用机制1.1 硬化作用机制静脉血管旁、血管腔内局部注射聚桂醇后,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粘附于注射部位血管内,继而产生炎性病和组织纤维化,纤维化条索代替病理性血管,导致病理性血管永久闭塞,从而达到硬化目的。
囊肿腔内注射聚桂醇后,聚桂醇清洁囊肿内壁的同时破坏内膜细胞,发生粘连,继而纤维化,闭塞囊腔,达到硬化治疗目的。
由于其起泡作用,主要用于泡沫硬化治疗。
1.2 聚桂醇作为止血药的作用机制聚桂醇在曲张静脉旁注射后能使曲张静脉周围形成一层厚的纤维化组织,加强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内血流速率及压力,闭塞血管以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达到止血目的;静脉内注射聚桂醇后,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阻塞血管,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聚桂醇与硬化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详解聚桂醇(Polycaprolactone)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
硬化治疗技术是一种利用聚桂醇等材料修复血管内膜损伤的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聚桂醇与硬化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情况:1. 硬化治疗技术概述:硬化治疗技术,又称为内膜硬化治疗技术(Endovascular Sclerosis),是一种通过在血管内引入硬化剂物质来加固和堵塞异常扩张的血管或血管瘤。
在硬化治疗中,聚桂醇作为一种常用的硬化剂被广泛应用。
2. 应用范围:硬化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等,通过向异常血管内注射聚桂醇等硬化剂,使其硬化、闭塞,达到治疗目的。
- 血管瘤:如血管海绵瘤、血管瘤等,通过硬化剂的引入,使瘤腔内形成血栓,实现血管瘤闭塞,达到治疗效果。
- 静脉曲张: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促使静脉壁黏连、硬化,达到减压和改善症状的目的。
3. 操作步骤:硬化治疗通常通过经皮穿刺或导管插入的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麻醉和消毒: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治疗部位进行消毒。
- 引入导管:在治疗部位插入导管,导引至需要进行硬化治疗的位置。
- 注射硬化剂:通过导管将聚桂醇等硬化剂直接注射到异常血管或血管瘤内。
- 观察效果:注射硬化剂后,观察血管内的变化情况,确保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结束治疗:治疗完成后,拔出导管,对穿刺口进行处理。
4. 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硬化治疗技术在病人的血管畸形、血管瘤和静脉曲张等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聚桂醇作为硬化剂,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促进血管内膜的闭塞和修复。
然而,在使用硬化治疗技术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不同的病症,要根据临床指南和专业意见来判断是否适合应用硬化治疗。
- 注意操作技巧:硬化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确保正确而安全地操作。
- 预防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出血、血栓形成等,需要及时处理和预防。
介入硬化剂聚桂醇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谭建福;艾婷;赵云;周军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13(16)29
【摘要】聚桂醇是一种新型泡沫硬化剂,其应用与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临床应用上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聚桂醇在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曲张、痔、囊肿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聚桂醇在硬化
和止血方面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聚桂醇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影响因素
和并发症等尚需深入研究.
【总页数】3页(P3509-3511)
【作者】谭建福;艾婷;赵云;周军
【作者单位】443002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医学院;443002湖北省宜昌市,三峡
大学医学院;443002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医学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64.32
【相关文献】
1.聚桂醇与无水乙醇硬化剂超声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J], 陆萍
2.聚桂醇对肝肾囊肿患者进行超声介入注射硬化剂治疗的效果 [J], 董江峰
3.博来霉素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联合介入治疗头颈部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效果观察[J], 徐睆;田雨;郭雪松
4.在超声介入下注入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
效果分析 [J], 李红玲
5.介入超声下聚桂醇硬化剂对肝囊肿患者肝功能与安全性的影响 [J], 张虹;彭波;罗和生;张昌欨;黄光润;龙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发展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其中,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我院_____年_____月至_____年_____月期间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_____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等确诊,并排除合并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及对聚桂醇注射液过敏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_____例。
观察组中,男_____例,女_____例;年龄_____岁至_____岁,平均年龄(_____±_____)岁;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_____例,酒精性肝病_____例,其他_____例。
对照组中,男_____例,女_____例;年龄_____岁至_____岁,平均年龄(_____±_____)岁;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_____例,酒精性肝病_____例,其他_____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应用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并给予补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
治疗前,患者禁食 6 至 8 小时,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
治疗时,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胃镜直视下,确定食管静脉曲张的部位、程度和范围。
选择曲张静脉的起始部位或最明显部位作为注射点,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每点注射_____ml 至_____ml)进行多点注射,每次注射间隔_____cm 至_____cm,直至曲张静脉变硬、变白。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流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有其明显的优点:(1)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只要遵守无菌操作、熟练静脉穿刺技术即可。
(2)创伤小、出血少。
操作时只需在曲张静脉上做节段性穿刺、注射,患者的痛苦远比手术轻微。
(3)损伤隐神经及淋巴管机率明显下降。
(4)住院时间短,甚至可以不住院,不影响日常工作。
(5)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6)可以反复治疗。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适应证:(1)局部静脉曲张,尤其是术后复发或残留的曲张静脉。
(2)作为手术的辅助疗法。
(3)用于要求美观、不愿意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禁忌证:(1)妊娠妇女,卧床患者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压迫困难的肥胖者。
(2)严重淤积性皮炎或伴感染者。
(3)严重结缔组织病患者。
(4)血液高凝状态者。
(5)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
材料:清洁工作台1张□一次性无菌治疗碗2个□1%聚桂醇(中国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1支□5ml注射器1支□10ml注射器2支□0.9生理盐水10ml1支□一次性无菌静脉输液针1支□三通器1个□自备创口贴5—10个□弹力袜1双□泡沫硬化剂配制方法:1%聚桂醇(中国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与空气以1∶4的比例混合制成泡沫硬化剂,现配现用(Tessari法)。
(两支空针分别装2 ml药液及8 ml空气经三通器混合制成10 ml泡沫硬化剂,现用现配,配好后为乳白色微细泡沫剂)治疗步骤:1、体位选择:患者取站立位,如血管充盈明显容易静脉穿刺则平卧位。
2、可直视或扪及曲张的浅静脉,计划好要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6~8个穿刺点。
3、局部消毒后,用5 ml注射器抽吸3ml生理盐水,注射针尖进入拟注射的静脉内,回抽有血即表示穿刺静脉成功。
4、即使用配制好的泡沫硬化剂进行泡沫硬化剂静脉注射,每点注射2~3ml泡沫硬化剂。
5、推注时可见原曲张静脉的颜色消失。
6、拔出针头后立刻用纱布块局部压迫。
7、所有穿刺点推注完毕后,立刻用弹力袜加压包扎,抬高60°持续15分钟。
聚桂醇注射液说明书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聚桂醇注射液【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聚桂醇。
化学名称: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分子式:C12H25(OCH2CH2)n OH(【适应症】用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急诊止血及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
【规格】10 ml:100mg【用法用量】曲张静脉活动出血时:采用环绕出血点 + 出血点处直接注射技术止血;一个出血点局部用 10 ml 左右,最大剂量不超过 15 ml曲张静脉硬化治疗:采用单纯静脉内注射硬化技术时,每次注射 2-4 个点,每点注射剂量 3-15 ml。
采用静脉旁——内联合注射硬化技术时,以静脉旁注射为主,从距食管齿状线 1-2 cm 处开始逆行性硬化治疗,静脉旁粘膜下多点注射,每点注射量以注射局部出现灰白色隆起为标准,通常用量不超过 1 ml,静脉内注射每点 1-2 ml;一次硬化治疗总剂量通常不超过 35 ml。
曲张静脉活动出血止血后,其它可见曲张静脉采用静脉旁-静脉内联合注射技术硬化治疗,止血和硬化治疗的总剂量通常不超过 35 ml。
曲张静脉系统硬化治疗应尽早完成:首次治疗后与第二次治疗间隔不超过一周,以后每周一次,直到可见曲张静脉完全消失。
【不良反应】治疗期,可出现暂时胸痛、吞咽困难;也可出现食管局部溃疡、组织坏死(有时伴出血)或发生穿孔、胸腔积液以及术后低热等;偶见暂时性虚脱、头晕、呼吸困难、胸闷、恶心、视力障碍、局部感觉损害和金属味觉。
【禁忌】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以下情况根据病情而定:.急性严重心脏病,如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可进行硬化疗法..发热..急性肺部疾病包括呼吸困难时(如支气管哮喘).【注意事项】.切记勿注入动脉血管。
..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作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国外报道,在妊娠头 3 月和妊娠 36 周后禁用【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作者:王予屏叶娟梁红谭小飞吴永娟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研究硬化剂聚桂醇对于肝肾囊肿进行介入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所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选择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1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配合无水乙醇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硬化剂聚桂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2%(39/41),对照组为78.05%(32/41),观察组织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硬化剂聚桂醇;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082-01肾囊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病情在治疗时以介入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当前临床在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通常选择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进行应用,但无水乙醇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良状况,容易对患者的肝肾产生潜在的损害,限制了无水乙醇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1]。
近年来,开始有研究选择聚桂醇进行治疗,并将其作为新型的硬化剂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针对于此进行研究,分析硬化剂聚桂醇在肝肾囊肿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并采用无水乙醇进行对照,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肝肾囊肿患者,选择82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为41例。
观察组患者当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45.2±1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3.8±1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