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济学中的系数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136.30 KB
- 文档页数:5
经济学必学的十大系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其核心是通过研究和分析各种经济指标和系数来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和问题所在。
而对于经济学学习者来说,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系数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经济学必学的十大系数。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段时间内居民消费品价格变化的指标。
CPI 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总收入除以总人口后得到的平均值。
人均收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所占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
五、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失业率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情况和经济运行的状况。
六、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程度。
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决策产生影响。
七、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的存在意味着财政状况不佳,需要通过借款或增加税收来弥补赤字。
八、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
贸易逆差则相反,即进口超过出口。
贸易顺差/逆差的变化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
九、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有的外汇资产,包括外币现金、存款和外汇证券等。
外汇储备的变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新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1.房价指数:房价指数是衡量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通常基于一些特定地区或整个国家的平均房价数据,并将其与过去的价格进行比较。
房价指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和稳定性。
2.房屋销售额:房屋销售额是指一些时间段内整个市场上所有房屋的总销售金额。
它可以显示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活跃程度和交易量。
房屋销售额的波动可以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变化。
3.住宅销售价格:住宅销售价格是指一些时间段内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一些地区或整个国家的住房市场的价格水平。
住宅销售价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市场对房屋价值的认可程度。
4.房屋出售数量:房屋出售数量是指一些时间段内住宅的总出售数量。
这个指标可以显示出市场上的供应量,供需关系对房价的影响以及市场的潜在波动。
5.建筑许可证颁发数量:建筑许可证颁发数量是指一些时间段内颁发的建筑项目许可证的数量。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市场上新建住宅和商业房地产的投资活动。
建筑许可证数量的增长通常与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的提高相关。
6.市场库存量:市场库存量是指一些时间段内市场上尚未销售的房屋数量。
这个指标可以显示出市场供需的平衡情况。
当库存量过高时,可能会导致价格下降;而库存量过低则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7.房屋贷款利率:房屋贷款利率是指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所需要支付给贷款机构的利息。
房屋贷款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购买力和人们购买房屋的能力。
较低的利率通常会刺激房地产市场。
8.地产投资:地产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投入资金。
地产投资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对房地产市场的看好和投资活动的增加。
房地产投资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活动和投资环境的变化。
以上是最新房地产统计指标的一些解释。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情况,以及市场的热度和稳定性。
这些指标的数据分析和监测对政府、投资者和购房者等各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房地产统计学名词及指标详解引言房地产统计学是研究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各种与房地产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为房地产市场的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依据。
房地产统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名词和指标,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和指标进行详细解释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房地产市场。
1. GFA(Gross Floor Area)总建筑面积GFA是指一栋建筑物所有楼层的总面积,包括地下室、室内空间、公共设施等。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GFA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建筑物的规模和价值。
GFA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表示。
2. FAR(Floor Area Ratio)容积率FAR是指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用于衡量一个地块上可建造的总建筑面积。
FAR越高,表示在该地块上可以建造更多的建筑物。
FAR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通常由政府部门制定和管理。
3. 房价指数房价指数是通过衡量房地产市场上房屋价格的变化情况,反映房价水平的综合指标。
房价指数的计算方法各地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考虑房屋成交价格、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
房价指数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4.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包括房地产)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上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房价可能会下降;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过剩的情况,房价可能会上升。
供求关系是房地产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
5. 住宅销售均价住宅销售均价是指某一地区或时间段内所有住宅销售价格的平均值。
住宅销售均价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反映了该地区或时间段内住宅市场的价格水平。
住宅销售均价的变化可以帮助决策者判断市场的热度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6. 供应量供应量是指某一地区或时间段内可供出售的房地产数量。
供应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
供应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市场的供给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控和管理措施。
出价系数1.05-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简要概括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本文的主题是"出价系数1.05",即关于出价系数为1.05的相关内容。
出价系数作为市场竞价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确定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具有关键影响。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包括本文的概述、目的和总结。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与出价系数1.05相关的要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结论部分,将对正文中的要点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出价系数1.05的研究和分析,深入探讨其对市场竞价活动的影响,并为读者提供有关出价系数的有效应用方法和策略。
通过全面了解和把握出价系数的相关要点,读者将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商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提高竞争力和市场效益。
总结起来,本文将围绕出价系数1.05展开讨论,通过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于出价系数的定义、重要性及应用进行全面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对与出价系数相关的要点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2. 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对于整篇长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相关概述。
在本篇文章中,引言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介绍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出价系数1.05的概念,以及它与相关领域的关联性。
通过这些信息,读者可以对出价系数1.05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对于一个复杂的主题,良好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思路展开。
本文将在正文部分详细探讨出价系数1.05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影响和作用。
恩格尔系数。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衡量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恩格尔系数通过计算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来衡量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水平。
该指标通常用于研究不同家庭或不同国家之间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恩格尔系数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恩格尔在20世纪初提出,其最初的研究对象是食品消费支出。
随后,恩格尔系数逐渐被应用于衡量其他消费支出领域,如住房、教育、医疗和交通等。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可以根据家庭调查数据或国家统计数据进行估算。
通过分析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结构是否存在差异。
较低的恩格尔系数通常意味着家庭在非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消费支出较高,即家庭生活水平较好。
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则反映出家庭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需求上的消费支出,表明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恩格尔系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恩格尔系数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异;在微观经济研究中,它可以用于分析家庭收入分配状况、家庭消费决策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
本文将在引言部分对恩格尔系数的概念进行介绍,然后详细阐述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最后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恩格尔系数的深入探讨,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家庭消费结构的现状和趋势,为经济发展和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恩格尔系数的背景和重要性,指出恩格尔系数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说明本文将从概述、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展开,以提供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给读者。
在目的部分,可以明确指出本文的目的是探究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方法、意义和应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展望。
正文部分分为2.1、2.2和2.3三个小节。
5房地产楼盘销售系数定价系数定价31></a>.1拟定价格系数分为:景观系数(30分)、朝向系数(20分)、安静度系数(20分)、房型系数(10分)、私密性系数(10分)、楼型系数(10分)、层差系数(10分)七个因素,括号里的分值为满分分值,分值总和为100分。
系数分值其实并没有硬性的统一标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项目会有差异。
总的来说,对客户选择影响越大的因素,占的分值应该越高。
例如在xxxx,景观资源特别突出,景观系数占的分值比康城就要高,满分为32分。
类似的,如果某项目的景观差异性不大,朝向则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值也应该相应增加。
为了衡量各单位得分的公平性,我们在系数中还设有加/减分的调整项目。
以下分别加以说明3.1.1 景观系数景观因素一直是买家最注重的因素之一,以xx为例,景观因素所占满分分值为30(30%)。
xx 存在多个园林组团,花园跨度间隔由30米至70米不等,还存在部分望小区外远景的单位。
所以根据各单位景观朝向以及厅房景观条件,将景观评分定为五个等级:70米园林(30分)、40-50米园林(26分)、30米左右园林(22分)、开扬远景(20分)、望小区道路(16分)。
3.1.2朝向系数朝向也是决定单位居住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客户会认为东南朝向的采光、日照、通风均是最为理想,而西向、西北、西南单位则较难接受。
xx的朝向因素满分为20分(20%),其中包括条件分2分。
东南向的单位给予18分,南向、东向、东北、西南、北向、西向、西北依次递减。
另外根据康城楼栋分布情况,还设置了加/减分,即东向单边单位加2分,西向单边单位减2分。
3.1.3安静度系数地处市区的项目往往都受到周边路网的噪音影响,xx四周环路,噪音影响较较为严重,故安静度所占分值为20分(20%),即处于中心花园内排可获满分,中心花园外排可获15分,靠近大观路5-7分,靠近广园路5-7分,靠近环城高速7-10分。
如何解释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自变量系数系数的意义是什么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自变量系数是指模型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
它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方向。
在解释自变量系数的意义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系数的数值、符号以及经济学意义。
首先,系数的数值表示自变量单位变动对因变量的影响。
如果自变量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反之,若绝对值较小,则说明影响较小。
例如,在销售量与广告支出相关的模型中,如果广告支出的系数为0.8,那么每增加1单位的广告支出,销售量平均增加0.8单位。
其次,系数的符号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方向。
如果系数为正,说明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因变量的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如果系数为负,说明自变量的增加会导致因变量的减少,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例如,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相关的模型中,通货膨胀率的系数为-0.2,这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
最后,需要考虑自变量系数的经济学意义。
系数的经济学意义是指对于给定的经济背景和研究问题,系数所代表的自变量的解释。
例如,在考虑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决策模型中,教育水平的系数为0.5,这意味着每增加1年的教育水平,薪资平均增加0.5个单位。
这样的结果可以被解释为教育水平对薪资水平的正向影响,即教育水平越高,薪资水平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系数的意义是基于所建立的具体模型和采用的数据样本而言的。
在不同模型和数据环境下,系数的解释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释自变量系数时,需要考虑模型背景和数据特征,并结合经济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模型中的自变量系数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方向。
通过解释系数的数值、符号和经济学意义,我们可以理解自变量对模型结果的解释和预测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际应用和政策意义。
我们要计算一个房屋的系数,这个系数为1.333。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系数是如何得出的。
房屋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房屋某一特性与标准值之间关系的数值。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只有一个系数值,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或标准值。
因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给定的系数值进行计算。
假设房屋的面积为A 平方米,那么房屋的某一特性值(比如:光照、通风等)
为:
特性值= A × 1.333
这里,我们假设特性值与面积成正比,所以直接使用给定的系数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为:特性值是133.3。
所以,对于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房屋,其特性值为:133.3。
基尼系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嘿,朋友!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人们来来往往,有的在忙着做生意,有的在悠闲地散步。
小镇上的居民们生活各异,有的住大宅子,开豪车,有的则只能租住在小房子里,为了生计奔波。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请出一个神奇的“工具”——基尼系数,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小镇的经济公平情况。
那什么是基尼系数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把尺子,用来衡量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财富分配是否公平。
比如说,在这个小镇上,如果只有几个人超级富有,而大多数人都很贫穷,那么基尼系数就会很高,这意味着财富分配很不均衡。
相反,如果大家的财富水平都差不多,基尼系数就会比较低,说明财富分配相对公平。
咱们来假设一下,小镇上有三户人家。
第一户,张大爷家,开着大工厂,家里豪车好几辆,别墅好几栋。
第二户,李大哥家,普通上班族,有个小房子,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第三户,王奶奶家,靠着微薄的养老金生活,房子破旧,生活拮据。
如果张大爷家富得流油,李大哥家勉强小康,王奶奶家还在贫困线挣扎,那这基尼系数能小得了吗?这基尼系数在经济学里的作用可大着呢!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得靠它来判断是不是得采取点措施,让财富分配更合理。
就好比医生看病,基尼系数就是那个“诊断报告”,告诉政府经济“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
企业在做决策的时候,也会瞅瞅基尼系数。
如果一个地方基尼系数太高,大家兜里钱差距太大,那企业就得考虑产品定位了。
高端奢侈品可能在富人多的地方好卖,但在基尼系数低、大家都差不多的地方,可能就得主打实惠实用的产品啦。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了解基尼系数也不是毫无用处。
你想想,要是你准备去一个新的地方工作生活,提前了解一下那里的基尼系数,心里不就有个底儿了?知道那里的财富分配情况,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也能更清晰呀。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基尼系数就那么准吗?当然不是啦!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就像你用尺子量东西,尺子本身也可能有误差呀。
而且,基尼系数只看财富的分配,可没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教育、医疗这些资源的分配。
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
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
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
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
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
基尼系数是界于0-1之间的数值,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不均等程度越高;当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
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
例如:依据全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出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88年为
0.23,2000年为0.32,说明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较平均;1988年以后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已经开始拉开,到2000年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2003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39,离国际上0.4的警戒线仅一步之遥。
到了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6。
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
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纳瑟姆曲线
名称来源
世界城市化发展有一个共同规律----这就是著名的“纳瑟姆曲线”,它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M.Northam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定义
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二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到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
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
我国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4年的42%,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高速成长期。
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0%。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拐点出现在1996年,依据纳瑟姆曲线预测第二个拐点将出现在2018年。
城市发展“纳瑟姆曲线”规律显示,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
2001年和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分别是37.65%和39.1%,已经达到世界发展中国家1998年38%的城市化平均水平。
这说明我国的城市化正在从初级阶段向加速阶段转化。
管理学理论及效应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10、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11、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