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肾病诊疗指南(2024版)
- 格式:docx
- 大小:37.48 KB
- 文档页数:6
慢性肾病2024年疾病控制指南(全文)1. 引言慢性肾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数十亿人。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高血压、贫血、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等症状。
为了提高全球慢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水平,降低疾病负担,本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疾病控制策略。
2. 诊断与评估2.1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诊断慢性肾病的关键环节,可以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功能以及尿路感染等情况。
应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包括尿蛋白、尿糖、尿沉渣等指标的检测。
2.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矿物质和骨代谢状况。
主要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红蛋白、电解质(如钠、钾、钙、磷等)、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的检测。
2.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肾脏形态、结构及功能。
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2.4 肾活检对于疑似病因不明的慢性肾病,肾活检是必要的诊断手段。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类型、程度和病因。
3. 治疗策略3.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以下药物:(1)降压药物:如ACEI(ACE抑制剂)、ARB(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等,以降低血压和保护肾脏功能。
(2)贫血治疗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类似物等,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3)矿物质和骨代谢调节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以纠正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4)血脂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等,以降低血脂水平。
(5)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利尿剂等,以治疗并发症和改善症状。
3.2 非药物治疗(1)饮食调整:低蛋白、低盐、低钾、高热量、高钙、高维生素D的饮食。
(2)生活方式改变: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
(3)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并发症管理4.1 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慢性肾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应积极控制血压。
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中国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六版)
指南简介
本文档为中国肾病防治指南的第六版,修订于2024年。
旨在提供简单、无法律争议的策略,以帮助医务人员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病。
目标
- 提供最新的肾病防治策略和指导
- 增强医务人员对肾病的认知和理解
- 促进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提高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主要内容
1. 肾病分类和诊断
- 详细介绍各种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
- 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 肾病预防和控制
-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对肾病预防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 提供针对不同人群的肾病预防措施,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
3. 肾病治疗和管理
- 介绍不同肾病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肾透析、肾移植等
-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4. 肾病并发症防治
- 详细介绍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如贫血、骨代谢异常等
- 提供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建议和指导
5. 肾病患者的生活指导
- 提供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 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结论
中国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六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简单、无法律争议的肾病防治策略和指导。
通过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
并关注并发症防治和患者的生活指导,我们可以提高肾病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后。
慢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2024版)1. 引言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持续的肾脏功能损害,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2024年全球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此,提高对慢性肾病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治疗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慢性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指南,以助于临床医生、药师及相关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2. 慢性肾病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病史对于诊断慢性肾病至关重要,应包括:- 肾脏病史:如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 全身性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 autoimmune disease 等;- 药物及毒物暴露史: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家族史:如家族性肾病综合征等。
2.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 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腹部:有无肿块、触痛等;- 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等。
2.3 实验室检查慢性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 尿液检查:蛋白尿、血尿、白细胞、红细胞等;- 血液检查:血肌酐、血尿素氮、电解质、贫血指标等;- 肾脏生物标志物: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小球损伤标志物等。
2.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肾脏大小、形态及尿路情况,主要包括:- 超声检查:常规首选,可评估肾脏大小、结构及血流情况;-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肾结石、肾肿瘤等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肾脏结构及功能具有较高分辨率。
3. 慢性肾病的治疗3.1 药物治疗慢性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降压药物: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降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等;- 贫血治疗药物: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等;- 骨代谢调节药物: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等;- 肾脏保护药物:ACEI、ARB、碳酸氢钠等。
肾脏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临床诊疗指南(20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肾脏移植受者HUA的发病率为25%~84%,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影响因素包括高龄、男性、免疫抑制剂、利尿剂、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下降、遗传基因、代谢综合征、移植前透析时间和移植前HUA等。
HUA不仅可影响移植肾功能,导致尿酸性肾病,还增加了痛风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是影响移植受者和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HUA的诊治在不断进展,还存在众多争议,针对肾脏移植受者何时开始启动降尿酸治疗,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 UA)控制的目标值,是否需要长期进行降尿酸治疗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专家通过全面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明确推荐强度,形成《肾脏移植受者高尿酸血症诊疗指南》。
一、指南形成方法本指南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 Registra tion f or T ran sPAREnc y,PREPAR E)上以中英双语注脏注册号:PREPARE-04CN157 �指南范围及临床问题的确定:首先通过指南专家会议对临床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选择出本指南拟解决的10个临床问题,涉及肾脏移植受者HUA和痛风的临床诊治两大方面。
证据检索与筛选:评价小组针对最终纳入的临床问题和结局指标,按照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 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 and outcome, PICO)的原则对其进行解构,并根据解构的问题检索:M E DLINE (Pub M ed入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主要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网状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HUA/痛风领域的相关指南。
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录一、前言 (1)二、疾病特点、分期和分型 (2)(一)慢性肾脏病定义及分期 (2)(二)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和分型 (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4)(一)食物多样,分期选配 (5)(二)能量充足,体重合理,谷物适宜,主食优化 (6)(三)蛋白适量,合理摄入鱼禽豆蛋奶肉 (7)(四)蔬菜充足,水果适量 (8)(五)少盐控油,限磷控钾 (9)(六)适量饮水,量出为入 (10)(七)合理选择食药物质,调补有道 (10)(八)合理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改善营养状况 (11)(九)规律进餐,限制饮酒,适度运动 (12)(十)定期监测,强化自我管理 (13)附录1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食物选择 (15)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 (20)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26)一、东北地区 (27)二、西北地区 (32)三、华北地区 (38)四、华东地区 (43)五、华中地区 (48)六、西南地区 (53)七、华南地区 (58)附录4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方举例 (63)附录5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分期营养管理原则 (66)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一、前言慢性肾脏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2018~2019年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8.2%,成人慢性肾脏病人群高达8200万;中国透析人群登记数据库显示,2022年底我国接受透析的人口数已超过100万。
慢性肾脏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诊疗过程复杂,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的健康,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支出。
因此,慢性肾脏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高饱和脂肪酸、高嘌呤、高盐摄入等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有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尿酸血症也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有效和重要手段之一,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进行膳食干预可明显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进入透析时间;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在透析和合理药物治疗时,采用膳食干预可减少透析次数、预防营养不良,延长透析寿命。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高血压临床诊疗指南》(2024)要点1 指南形成方法2 流行病学和发病率3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类及测量方法3.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床问题1:中国肾脏移植受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1:推荐我国肾脏移植受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1a)。
推荐意见说明:3.2 高血压的分类临床问题2:中国肾脏移植受者中高血压患者如何按照血压水平分类?推荐意见2:推荐我国肾脏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1级、2级、3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六大类(细分为八个次类)(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
推荐意见说明:3.3 肾脏移植受者的血压测量方法临床问题3:肾脏移植术后的血压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如何选择?推荐意见3:推荐肾脏移植术后采用标准化诊室血压测量获取的血压值指导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4:推荐肾脏移植术后采用经过标准化方案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4:肾脏移植术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过程中,高血压诊断和管理的依据是什么?推荐意见5:推荐肾脏移植受者进行重复多次的标准化诊室血压测量,明确高血压诊断(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6:肾脏移植术后高血压的诊断可依据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如有条件可优先选择动态血压监测(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7:推荐肾脏移植受者采用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作为标准化诊室血压测量的补充,用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8:对于肾脏移植受者高血压管理,推荐首选家庭血压监测;若条件不允许,推荐根据诊室血压测量结合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管理(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1b)。
2024急性肾损伤的肾脏替代治疗最新指南建议肾脏替代治疗(RRT) 是急性肾损伤(AKI) 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AKI 患者理想的RRT 治疗模式是缓慢、温和地清除毒素,调节容量平衡,避免血液动力学的显著波动,尽可能模拟人体肾脏生理过程。
关于AKI 的肾脏替代治疗,《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主要提出了以下推荐意见。
AKI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维护1. 对于拟行RRT 的AKI 患者,建议由专科医师介入,对当前病情、RRT 的方案进行系统性评估,制定完善的血管通路计划(1C)。
2. 置管前需超声评估拟置管部位的血管条件,推荐右侧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作为优先选择的置管部位,不推荐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 (1A) 。
体质指数(BMI)>28.4 kg/m²的患者,建议颈内静脉作为首选的导管置管部位。
BMI<24.0 kg/m²的患者,建议股静脉作为首选的导管置管部位(2B) 。
对于明确患有烈性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推荐股静脉作为首选的导管置管部位(1C)。
3. 对于预期RRT 时间<1 个月的患者,推荐使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 作为血管通路;对于预期RRT时间>3个月,或有长期RRT 需要的患者,推荐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 作为血管通路或及时将NCC 更换为TCC(1A)。
4. 推荐正常成年患者使用周径10~12 Fr 的双腔NCC 或周径11~14 Fr的双腔TCC 作为RRT 的血管通路(1B)。
5. 推荐在无菌操作室或者手术室,心电监护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1A); 对于ICU 内的AKI 患者,建议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床边置管(2B)。
6. 推荐在超声定位或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在置管完成后行胸部或腹部摄片明确导管尖端位置(1A)。
7. 推荐每次血液净化治疗前对导管穿刺部位及TCC 的外口进行护理,并在每次治疗结束后使用恰当的封管液进行封管(1A); 推荐使用10 mg/ml 以上浓度的普通肝素溶液或4%~30%枸橼酸溶液作为封管液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1B)。
2024版《慢性肾脏病诊治新策略》正式公布前言慢性肾脏病(CKD)是我国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为了提高CKD 的诊疗水平,推动我国CKD防治事业的发展,我国专家团队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慢性肾脏病诊治新策略》。
新策略概述1. 早期筛查与诊断- 提倡定期筛查:建议对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老年人等)进行定期筛查,以早期发现CKD。
- 加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如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排泄率等,为CKD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2. 疾病分期与评估- 细化疾病分期:根据e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将CKD分为5期,以更好地指导治疗。
- 多维度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维度信息,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3. 治疗策略- 生活方式干预:强调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
- 药物治疗:优化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治疗方案,以减轻肾脏负担。
- 慢性肾脏病特定治疗:如鱼油、α-酮酸等药物的使用,以保护肾功能。
4. 并发症的防治-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病情进展。
- 防治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贫血、骨质疏松等,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康复与护理- 肾脏康复:包括肾脏功能康复、心理康复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
- 专业护理:加强对患者家庭护理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
新策略的实施与推广- 加强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策略的培训,提高其对CKD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 政策支持与保障: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提高CKD诊治水平。
- 公众宣传与倡导: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CKD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结语《慢性肾脏病诊治新策略》的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CKD防治事业迈向新的阶段。
我们期待这一新策略能为广大CKD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也为我国CKD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KDIGO肾小球疾病指南中狼疮肾炎的诊疗2024近两年来,肾小球疾病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然而这些进展尚未被纳入于2023年发布的KDIGO肾小球疾病指南中。
为了更新指南内容,KDOQI的专家们于2023年6月对每一种疾病都进行了评论与建议,这些评论和建议不仅涵盖了KD1GO指南中的原有指导意见,还新增了一些内容,以反映领域中的新进展。
同时,专家们还针对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狼疮肾炎1N的诊断较为简单,但其治疗较为复杂,本章节分为1N的诊断、S1E的治疗、I/II型1N治疗、ΠI∕IV型1N治疗、IV型1N治疗、V型1N治疗以及特殊情况。
01诊断专家建议:专家基本同意关于狼疮肾炎诊断流程的建议(图1)。
然而,在蛋白尿和肾活检关系方面有不同看法。
既往研究表明,在尿蛋白肌好比(UPCR)<1g∕g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1E)患者中,92%患者的肾活检结果为1N o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4h蛋白尿<0.5g和0.25g的S1E患者中,分别有85%和75%患者的肾活检结果显示为1N,分型为III型、IV型或I∏∕iv型。
因此,专家建议,应对S1E疾病活动较高人群,如持续性血尿患者进行肾活检,而非仅关注UPCR或24h蛋白尿水平。
Patientwithsystemic1upuserythematosus图1狼疮肾炎诊断流程图02、S1E治疗KDIGO指南建议:①S1E患者,包括1N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否则应使用羟氯噗等抗疟药进行治疗(IC)。
专家建议:抗疟药可减少S1E的发作风险且对肾脏有益。
推荐起始剂量为6∙5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mg∕d o维持剂量为4~5mg∕kg,建议最大剂量为5mg∕kg∕d oKDIGO指南建议:②所有S1E或1N患者均需要考虑各种辅助疗法,以减轻并发症。
专家建议:由于S1E患者会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因此患者极易发生感染、寄生虫寄生等并发症。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远期系统并发症临床诊疗指南》(2024)要点1 指南形成方法2 肾脏移植受者血液系统并发症临床问题1:肾脏移植受者贫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1:推荐关注肾脏移植受者贫血,治疗前首先明确其危险因素,包括移植肾功能减退、部分免疫抑制药使用、细小(微小)病毒感染、铁缺乏等(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a)。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2:肾脏移植受者贫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推荐意见2:推荐肾脏移植受者首先查明贫血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推荐强度A,证据等级1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3:肾脏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红细胞增多症(PTE)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3:相对非移植人群,肾脏移植受者更易发生PTE,其危险因素主要有男性、保留原肾(移植前红细胞生成充足)、肾动脉狭窄(原肾或移植肾)、年龄小、移植前透析、免疫抑制药等药物应用等,建议综合评定PTE的各项危险因素,有助于明确诊断(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4:肾脏移植受者PTE的治疗目标及方法有哪些?推荐意见4:建议肾脏移植受者PTE的治疗目标为维持红细胞比容持续<0.45,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以降低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5:建议肾脏移植受者PTE首先针对病因治疗,初始治疗一般选择ACEI/ARB药物,若无效,则选用氨茶碱、5-羟色胺Ⅱ型受体拮抗剂(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6:若肾脏移植受者PTE需短时间内迅速降低红细胞比容,建议间断性静脉放血疗法(推荐强度C,证据等级4)。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5: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危险因素有哪些?推荐意见7:建议关注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其危险因素包括免疫抑制药引起的骨髓抑制(硫唑嘌呤、MPA、环磷酰胺等)、抗胸腺球蛋白、病毒感染、抗生素药物使用(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推荐意见说明:临床问题6: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如何治疗?推荐意见8:建议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治临床问题6: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如何治疗?推荐意见8:建议肾脏移植受者白细胞减少症治疗时,首先明确并去除病因,同时补充不足、刺激生长、防范感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推荐强度B,证据等级2b)。
中国肾病诊疗指南(2024版)
前言
本指南根据我国肾脏病防治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肾脏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肾脏病专科医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诊疗规范,旨在提高我国肾脏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录
1. 概述
2. 诊断方法
3. 慢性肾病
4. 急性肾损伤
5. 慢性肾衰竭
6. 常见肾小球疾病
7. 常见肾实质疾病
8. 儿童肾病
9. 老年肾病
10. 肾病综合征
11. 治疗原则
12. 药物治疗
13. 中医治疗
14. 护理与康复
15. 预防与调养
16. 研究进展与展望
1. 概述
肾病是指影响肾脏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等部位的病变。
我国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2. 诊断方法
肾病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肾活检等。
其中,肾活检是确诊肾脏疾病类型的重要手段。
3. 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CKD)是指持续损害肾脏功能的一种疾病。
根据我国CK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CKD患病率为10.8%。
4.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AKI)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失衡和全身炎症反应。
5.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CRF)是慢性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表现为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产物潴留和全身多系统受累。
6. 常见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包括IgA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7. 常见肾实质疾病
肾实质疾病包括肾炎、肾病、肾肿瘤等。
8. 儿童肾病
儿童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9. 老年肾病
老年肾病是指老年人发生的肾脏疾病,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
10.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
11. 治疗原则
肾病治疗原则为:控制原发病,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
缓疾病进展,防止并发症。
1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降脂、抗凝、免疫抑制等。
1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14. 护理与康复
护理与康复措施包括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心理支持等。
15. 预防与调养
预防与调养措施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避免接触肾脏有害因素等。
16. 研究进展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肾病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新型药物研发、基因治疗、肾脏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谨防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