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484.00 KB
- 文档页数:48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
传统观念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与其他感觉现象一样,是由单纯的神经元功能改变引起的。
但是胶质细胞对疼痛具有放大作用这一发现改变了传统观念。
自从1994年Garrison等将胶质细胞与疼痛联系起来,有些不能用“神经元模式”解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现象如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的无损伤痛,超越病损部位的超领域触痛,病损部位对侧正常组织出现的镜像痛逐渐找到合理的解释。
随着研究的深入,充分的证据显示脊髓胶质细胞激活是病理性疼痛发生和持续的关键因素。
胶质细胞激活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强大“驱动力”。
这一发现不仅使我们能更好地解释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为研制以胶质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神经元的改变疼痛的传导路径一直被认为由简单的神经元链构成。
感觉神经将从身体获得的疼痛信息传递至脊髓的背角神经根,再由背角神经根将信息传递到大脑。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过程中发现慢性疼痛与神经元功能的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 1 ]。
疼痛神经元自发传递神经冲动引起致痛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元的钙通道发生改变增加细胞的兴奋性。
通过对控制神经元高兴奋性的抗惊厥药物(如加他喷丁和卡马西平)的研究发现,此类药物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使用加他喷丁的患者平均每3. 7~4. 1人中只有一人的疼痛可减轻50%[ 2 ],使用卡马西平也同样不理想。
所以认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神经元的确发生很多可塑性改变,但这不是人类慢性疼痛的病理基础。
据研究显示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活性改变作出反应参与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 3 ]。
2胶质细胞激活与致痛因素有研究表明,神经性疼痛刺激能激活胶质细胞,这些刺激包括皮下炎症,皮下免疫反应,周围神经损伤,脊神经横断,脊髓损伤,脊髓免疫激活[ 4 ]。
而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同时也能影响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例如长期使用吗啡治疗的病人体内胶质细胞活性标志物明显增多[ 5 ]。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定义:疼痛是伴有实质性或潜在性组织损伤而引起的一种不愉快感觉或精神体验。
疼痛的分类:1、按照疼痛的持续时间分:(1)急性疼痛(2)慢性疼痛小于3个月3-6月或更长经常有组织损伤损伤修复后疼痛仍存在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神经系统无明显改变损伤修复后疼痛消失多不属于保护性机制是机体保护功能机体健康下降2、按照病理生理学角度分:(1)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或功能障碍所致的疼痛(CNS和PNS)。
周围性(PN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术后神经病变、创伤后神经痛。
中枢性(CNS):卒中后神经痛,分烧灼感、麻刺感、对刺激觉或温度觉的超敏反应。
(2)伤害感受性疼痛: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肌肉、骨骼、皮肤或内脏)如:炎性疼痛;骨折后肢体、疼痛;骨关节炎的关节痛;术后内脏痛。
疼痛的描述为锐痛及搏动样跳痛。
(3)混合性疼痛:即PNS、CNS并存。
如:腰背神经根痛所致疼痛;颈神经根痛;癌痛;腕骨综合征。
流行病学不同情况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发病率:20-40%,DM患者有DM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50岁以上感染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治愈后3个月,25-50%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高达20%行乳腺切除的患者术后神经痛;1/3肿瘤患者患有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或不伴有伤害感觉性疼痛);7%腰背痛患者可能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
常见病因1、外周性:(1)创伤、手术、神经卡压、截肢(2)代谢性紊乱:DM、尿毒症(3)感染性:带状疱疹、HIV(4)中毒性:化疗、饮酒(5)血管病性:SLE、结节性动脉炎(6)营养障碍性:叶酸、维生素缺乏(7)肿瘤:转移灶、浸润灶2、中枢性:卒中、脊髓损害、多发硬化、肿瘤。
发病机制:1、外周机制:细胞膜兴奋性增高(异常放电)及外周敏化。
2、中枢性机制:细胞膜兴奋性增高(异常放电)及外周敏化。
上扬现象中枢敏化去神经超敏现象正常抑制作用缺失症状/体征:自发性疼痛;感觉异常;痛觉异常;痛觉超敏;痛觉敏感;对任一疼痛刺激产生的延迟性异常疼痛反应和体征。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并重点关注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定义、特点、病因、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持续性疼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和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方法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干预等。
仍然存在一部分患者对治疗难以满意或疗效不佳的情况,这也使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与特点,病因与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取得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2. 正文2.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与特点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疼痛症状,主要由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引起。
其特点包括疼痛的持续性、严重性和刺痛感,通常出现在患者的肌肉、骨骼和神经部位。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特点也包括疼痛的部位明显和特异性,且通常伴随着其他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如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它通常是由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而引起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痉挛药和抗癫痫药等。
1. 镇痛药阿片类药物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之一。
例如吗啡、哌替啶等。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2. 抗抑郁药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这类药物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3. 抗癫痫药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可以通过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这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比较稳定,对一些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物理疗法包括电疗、热疗、冷疗和按摩等。
1. 电疗电疗是通过电刺激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的方法。
常用的电疗包括经皮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和脑电刺激等。
这些电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2. 热疗和冷疗热疗和冷疗可以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减轻肌肉紧张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
热疗和冷疗通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 按摩按摩可以通过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对于一些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摩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三、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通过在神经节或神经干上注射麻醉药物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的方法。
常用的神经阻滞治疗包括硬膜外神经阻滞、脑脊液阻滞和神经节阻滞等。
神经阻滞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并且疗效较为稳定。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的病理性改变引起的疼痛,可以是单一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节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所引起。
其特点是疼痛反应超过了临床疾病所能说明的范围,并且常常伴随着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以及情感障碍,这种疼痛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功能。
目前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药物治疗是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其中,口服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抗痉挛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疼痛症状。
此外,局部应用的外用贴片、凝胶、喷雾等也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近年来,局部应用的外用制剂逐渐被重视,临床研究发现,局部应用的药物能够减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缩短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也就是说,局部应用的外用制剂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
但是在药物治疗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会增加患者的药物负担、副作用等问题。
物理治疗是另一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方法,通常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和针灸等。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进行诊断,然后采用不同的物理手段进行治疗。
例如,针灸和按摩能够刺激神经末梢,改善神经营养和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电疗则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和肌肉,改善神经营养和代谢,减轻疼痛。
在物理治疗中,疗效因人而异,需要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手术治疗也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窄,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适应症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射频消融等。
其中,射频消融是比较新的技术,它能够准确皮下神经或者神经根的位置,实施短效的、高温度消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但是,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对医生操作技术和临床经验的要求也非常高。
总体而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异常引起的疼痛症状,常见于神经根损伤、
带状疱疹、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其机制复杂,临床症状不一,很难找到一种通用的有效治疗方法。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
展和临床实践的积累,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正在取得显著的进展。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对于由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寻
找抗病毒药物治疗疼痛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椎管狭窄和脊髓损伤等引起的
疼痛,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还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因为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和
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疼痛感受。
康复训练
则可以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疼痛耐受力。
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在不断取得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具体
情况是不同的,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
机制,并发展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