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德国 南非 零矿难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中波广播发射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手册》介绍【作者】庄涛【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索书号】 ISBN 978-7-5112—6624-8【字数】 488千字(427页)【馆藏地点】样本书库【定价】 120元内容简介《中波广播发射台理论基础与实践技术手册》一书,是专门为中波广播发射台站值机员、技术人员编写的一本实用书籍,目的是为提高中波发射台值机员的业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技术培训、职业技术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
本书内容涵盖了中波广播发射台值机员及技术管理人员应知应会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全书共十二个章节,分别是:广播发展简史、中波广播理论综述、中波发射台概况、电工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的操作、信号源系统、DAM全固态数字调制中波发射机、PDM中波发射机的原理与维修、天馈线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配电系统、发射台技术防护,以及发射台理论知识要点总结、中波发射台技术能手竞赛试题精选和中波专业术语名词解释等四个附录。
本书特点抛去了繁杂的理论赘述和计算公式,以分类、特点、方法为基本内容;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以够用为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便于查询。
内容既有初级值机员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又有高级值机员应具备的解决复杂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更加符合中波台各层次值机员的认知水平,特别适合做中波台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本书有配套教学PPT课件,需另购)。
作者简介庄涛,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工作,有三十多年的基础电器维修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一九九八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潢川中波台工作,从事中波技术维护工作,先后发表过二十多篇中波发射相关技术论文。
自主研发或创新的DX系列全固态中波发射机故障查询系统、多路循环监听控制器、中波发射台信号源系统的整合等项目曾分获河南省广播电影电影电视局科技创新一、二、三等奖。
本书配套教学PPT课件为了配合中波值机员培训,本书各章节都有配套教学PPT课件,PPT课件的特点是清新、生动、信息量大,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投影仪实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彻底改变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的教学模式。
国外煤矿安全之鉴誓向“零死亡”迈进俄罗斯最大煤矿之一拉斯帕德斯卡亚一处矿井本月8日晚发生爆炸,至今已有66人丧生,另有24人下落不明。
此外,爆炸还造成至少99人受伤。
而就在上月5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座地下煤矿也发生爆炸,29名矿工遇难,为美国过去40年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起矿难。
煤矿安全从来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每年都会有许多生命因之消逝。
即便如此,人类在煤矿开采上也积累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目前,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等国已经实现了“煤矿开采零死亡”。
在煤炭占国内生产能源1/3的美国,煤矿安全水平甚至比从事渔业、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还要高。
美国三板斧打击矿难作为世界主要产煤大国之一,美国也曾经历过安全状况恶化、伤亡事故严重的年代。
煤矿安全专家估计,自从有煤矿以来,美国大约20万矿工被事故吞噬了生命。
20世纪前30年,美国煤矿每年平均事故死亡2000多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伤亡人数才迅速减少,2000年死亡40人。
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生产指标百万吨死亡率来看,美国的这一指标已下降到0.035左右。
从总的历史趋势看,美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在100多年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死亡率甚至比渔业、农业、建筑业和零售业还要低。
1、矿工有权要求安全调查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历史性的《联邦煤矿健康与安全法》。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项详细地规定煤矿安全监督及惩罚办法的法律。
根据这项法律,联邦政府成立了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主动出击检查。
一旦发现安全违规问题,即对煤矿罚款。
如果证明严重违规属于有意为之或明知故犯,矿主就有可能遭到刑事起诉。
这项法律还将监督权直接授予矿工,规定矿工有权要求政府派人调查安全问题。
而检查未完成之前,如果问题的确严重,煤矿工会有权阻止矿工下井。
2、持之以恒的矿工培训在美国,对煤矿工人和矿主的培训主要由矿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下属的全国矿业安全与健康学会负责,这个学会在每个财政年都举办短期集中安全讲习班,各课程一般为期几天,针对的是联邦安全检查人员、各州检查人员以及矿主、矿业公司人员等。
用户指南©Copyright 2018 HP Development Company, L.P.Windows 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和/或其他国家/地区的注册商标或商标。
本文档中包含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随 HP 产品和服务附带的明确有限保修声明中阐明了此类产品和服务的全部保修服务。
本文档中的任何内容均不应理解为构成任何额外保证。
HP 对本文档中出现的技术错误、编辑错误或遗漏之处不承担责任。
第一版:2018 年 5 月文档部件号:L31166-AA1目录1 使用入门 (1)下载软件 (1)打开软件 (1)2 使用软件 (2)鼠标菜单 (2)灯光 (2)静态模式 (2)动画模式 (2)DPI 模式 (3)宏 (3)创建宏 (3)编辑宏 (4)分配宏 (4)设置 (4)3 使用按键 (5)4 辅助功能 (6)辅助功能 (6)查找所需技术工具 (6)惠普承诺 (6)国际无障碍专业人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ccessibility Professionals,IAAP) (6)查找最佳的辅助技术 (7)评估您的需求 (7)HP PC 和平板电脑产品的辅助功能 (7)标准和法规 (8)标准 (8)指令 376 – EN 301 549 (8)Web 内容无障碍指南 (WCAG) (8)法规和规定 (8)美国 (8)《21 世纪通信和视频无障碍法案》(CVAA) (9)iii加拿大 (9)欧洲 (9)英国 (9)澳大利亚 (9)全球 (10)相关无障碍资源和链接 (10)组织 (10)教育机构 (10)其他残障资源 (10)HP 链接 (11)联系支持部门 (11)iv1使用入门下载软件注:该软件可能预安装在部分计算机上。
该软件需要 Windows®10 操作系统(64 位),1709 或更高版本。
Windows 7 操作系统用户可以使用按键配置鼠标。
2015年2月2日是加拿大佩马斯特矿难70周年纪念日。
这次矿难共造成16人遇难。
莫名断裂的钢丝绳谁会知道矿工赫克托在1945年2月的一个早晨,和同事进入佩马斯特矿5号井的罐笼时,正在想什么呢?那是一个星期五。
也许那天晚上,赫克托会去跳舞或看场冰球比赛。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赫克托的心没有完全放在那天的工作上。
赫克托是一名年轻的矿工。
同行的另一名矿工,一个老家伙,给了他一个友好的微笑,并问他为什么没有带矿灯。
赫克托只好从罐笼上下来,去灯室取灯,从而错过了他原本要乘坐的那趟罐笼。
但这个错误,救了他一命。
罐笼开始向矿井深处下降。
当时,罐笼上层有8人,下层有8人。
上午7点55分,罐笼以每分钟1200英尺的速度下降。
突然,钢丝绳断了。
罐笼变成了自由落体,掉到了井底,成了一堆钢铁的残骸。
16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这起事故是加拿大豪猪营地区历史上的第二大矿难。
最严重的一起发生在1928年2月,有39人在霍林格煤矿大火中死亡。
起初,人们并没有找到佩马斯特矿难中钢丝绳断裂的确切原因。
这种钢丝绳是佩马斯特煤矿1941年3月购买的,一直保存在干燥的地方,于1942年8月投入使用。
官方记录显示,钢丝绳被定期润滑和检测。
加拿大矿业部官员表示,直径1英寸的钢丝绳的抗断裂强度应有10.2万磅,相当于能承重51吨。
可当时罐笼里的矿工加设备总重量只有1.17万磅,还不到6吨。
事故发生时,罐笼已从地面运行到地下1050英尺的位置,已是当天上午第三次运行了。
罐笼操作员杜克夏尔后来证实,罐笼下降过程中,在接近负900英尺水平时,钢丝绳开始松动,有种快要断裂的感觉。
令人费解的是,钢丝绳断裂是在罐笼外发生的,断裂后,大约25英尺长的绳子掉回到了罐笼里。
在负1575英尺工作面的矿工,看到了这个出事的罐笼,它正加速朝下方坠落,尘土飞扬,有时还可以看到火花。
三名矿上的工作人员从梯子上下到负2000英尺的工作面,其中两名开始寻找生还者,而机械师埃德加继续沿着人行巷道走到竖井底部——靠近负2575英尺的工作面。
矿难——国外是如何治理的作者:本报记者杨秀峰编…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第25期总第524期)点击数: 312 更新时间:2010-4-6 10:46:52编者按:矿难,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词。
其实,矿难并非人间绝症。
世界上有些国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零或接近零。
澳大利亚从2003年开始,就达到了零死亡;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等国也都相继实现了煤矿开采零死亡。
他们是怎么做的?据俄新社报道,俄西伯利亚克麦罗沃州“乌里扬诺夫斯克”煤矿瓦斯爆炸,造成108人死亡。
图为2007年3月20日,一辆载着救援人员的汽车抵达俄罗斯煤矿爆炸事故现场。
新华社“乌里扬诺夫斯克”煤矿2006年1月2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阿普舒尔县萨戈煤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2名矿工遇难。
吕明响摄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153人据新华社山西3月28日电记者从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了解到,经进一步核查,初步确认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有153人被困井下。
被困人员多为山西、河北、湖南、贵州四省籍农民工。
据介绍,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已赶到现场指挥抢险救援,要求全力组织抢救,加快排水进度,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
现场抢险救援工作正紧张进行。
3月28日13时4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初步判断为小窑老空水。
河南伊川爆炸煤矿为违规生产所致据新华社郑州4月1日电记者从河南省安监局了解到,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伊川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为停产整顿煤矿,属违规生产。
该矿2009年5月1日曾发生瓦斯突出事故。
3月31日19时20分,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半坡乡白窑村的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截至4月1日3时10分,已确定2人在事故中死亡,1人受伤。
有29名被困人员被成功解救,下井人数尚不确定。
封面故事"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2019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盘点Array本文盘点了土耳其空前大矿难、墨西哥圣胡安尼克大爆炸、史上最严重的特内里费空难以及意大利塞维索化学爆炸污染等不同种类的事故,分析了事故出现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危害,虽然上述事故已过去多年,但造成的惨剧依然可警醒世人: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小疏忽也能酿成大灾难。
土耳其空前大矿难2014年5月13日,位于土耳其西部马尼萨省索马地区的一处煤矿发生爆炸起火事故。
事故发生时,正好是矿井交接班的时间,当时共有787名矿工在井下作业,事故造成301人死亡,这也是土耳其伤亡最惨重的矿难。
事后调查认为,配电器故障致使井下发生爆炸起火。
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不断往矿井里输氧,但仍有大量矿工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
据媒体报道,幸存者对矿井内的惨状描述令人心碎:得知无法获救只能等着被烧死时,许多旷工陷入绝望,有的拼命用头撞墙,有的试图用皮带上吊自杀……幸存者阿里夫·杜度向媒体讲述了当时的状况,那时正与准备下班的工友顺着井道向上走,当他们觉察到有毒气时,一名工友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另一名工友也晕在地上动弹不得。
眼看身边的工友接二连三晕倒,烟雾越来越浓,他和其他矿工使出浑身力气跑向不远处的氧气瓶,但奔跑耗去了太多体力,加之吸入过多毒气而晕倒,好在他够幸运,被救援人员及时发现,捡回了一条命。
而很多人就没有他这么走运了,现场数以百计矿工家属在矿井边煎熬地等待亲人的消息。
有等儿子回来的母亲,有等丈夫回来的妻子,有等父亲回来的孩子……塞娜·伊什比尔是一名被困矿工的母亲,她焦急而痛苦地说:“从中午就一直等待我的儿子……现在还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他的消息。
”在救援人员找到的遗体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被发现时握着彼此的手,紧紧依偎在一起,据他们的亲人介绍,这对兄弟从出生后就形影不离,甚至婚礼都是在同一天举办的。
悲痛欲绝的家人埋葬了他们的遗体,亲人十分愤怒,认为政府和煤矿没有重视安全问题,导致亲人离去。
世界10大最严重矿难世界各地的采矿史都是一段漫长的血泪史。
下面将由店铺盘点近百年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严重矿难。
1.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莫蒙加矿难(1907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矿难。
1907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莫蒙加煤矿发生爆炸,造成362人死亡。
据事后统计,死亡人数可能超过500人。
1907年12月6日,6号和8号矿井发生爆炸,爆炸所引发的震动在八英里之外地区都能感受到。
这次矿难大多数遇难者多为来自意大利、波兰、土耳其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在fairman煤炭公司工作的移民。
本次矿难使250名妇女成为寡妇,1000个孩子成为孤儿。
救援人员也因为爆炸所产生的有毒气体而深受影响。
这次矿难使美国国会下定决心立法干预,之后所制定的安全标准越来越高。
2.英国威尔士矿难(1913年)本次矿难共造成439人死亡。
1913年10月14日大约上午8点10分,威尔士的Senghenydd煤矿有可能是因为瓦斯煤粉爆炸,导致439名人员死亡,虽然当时连妇女和儿童也参与到救援当中,但是本次矿难仅有18人幸存。
这是英国历史上最要命的一次严重矿难。
这是威尔士煤矿区从1850年到1930年期间一连串倒霉的灾难中最惨重的矿难。
1894年6月25日,阿尔比恩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90人死亡。
1934年9月22日,266名人员,在威尔士北部雷克塞姆的格雷斯福德煤矿灾难中丧生。
1878年9月11日,259名人员在威尔士亲王煤矿的爆炸中遇难。
3.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矿难(1972年)1972年6月6日在罗德西亚西北部的Wankie煤矿发生甲烷气体爆炸,这是非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之一。
遇难工人来自非洲各地,包括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
数百人因爆炸当场死亡,但其他人被困活活闷死。
经过四天的救援努力,矿山官员决定封闭煤矿,停止寻找生命和遇难者尸体,总共造成427人死亡。
4.印度丹巴镇矿难(1965年)1965年5月28日,印度丹巴镇(Dhanbad)附近的格里德利(Ghori Dhori)煤矿发生爆炸,造成375人死亡。
英国零矿难:看看外国如何防矿难吴睿鸫:从英国煤矿的零死亡谈起据新华社最新消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遇难人数升至104人,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每逢矿难,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媒体舆论,都纷纷拿出“药方”,来医治我国带血的煤矿。
可是,矿难仍频,让人审丑疲劳。
基于此,我们不妨放宽视野,把目光转向国外———英国的国家煤炭博物馆资料室。
资料室里珍藏着令国内煤矿汗颜的一组数据:19世纪60年代,英国每年每200名煤矿矿工中有1人死亡;20世纪初,每600人中有1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每1000人中有1人死亡。
问及英国煤矿现在的安全情况,恰好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一位老矿工说:“现在,英国煤矿每年死亡的矿工人数为零。
2005年为零,2004年为零,2003年为零,2002年为零……(据《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1月25日)在国内矿难频频发生的情况下,我的直觉判断矿难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在一个西方国家———英国,已连续多年矿工死亡人数为零,这种结果不能让人由衷感叹和佩服。
英国煤矿为何多年“零死亡”,绝不是偶然现象,因为它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机制。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实行严格的煤矿经理管理责任制。
根据英国的煤矿安全规定,煤矿经理必须有煤矿井下工作经历,必须通过安全和相关知识考试。
如果因忽略安全法规而造成人员伤亡,矿长可能被逮捕入狱。
曾经有一位煤矿经理就因为值班期间在家中聚会醉酒被告上法庭,最后入狱服刑。
其二,严密的监管制度。
英国的全国煤矿委员会还制定了完整的“巡视员”制度。
每个煤矿都有一名政府安全巡视员对安全法规的落实等进行监管。
政府还向矿区派遣环境巡视员,后者对所在矿区煤矿的粉尘、排水、噪音、矸石以及交通进行管理。
一旦巡视员认为某一煤矿有潜在的安全问题,或对矿区的环境造成危害,他们有权勒令煤矿停业整顿。
第三,充分发挥公众监督。
一些民间机构对煤矿的监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一个公司每年出版一本《英国煤矿指南》,详细描述英国煤矿的现状,还专门把政府负责安全和环境的部门和官员的名字、电话等一一列出,以便公众有效“监管”。
反观我们国内,上至国务院下到基层单位,不是不重视矿厂安全———安监部门升格了,安全生产投入加大了,而政策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红头文件接连下发,安监总局局长的眼睛紧盯着各地的煤矿整治,不断怒斥和质问黑心矿主,可惊天矿难,却屡屡发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不妨从英国煤矿“零死亡率”管理制度中,来查找国内矿厂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完善国内极其脆弱的管理体系。
否则,换来的只能是安全工作的一纸空文和矿难悲剧的频频上演。
李勇点评治理矿难频发可借鉴美国经验事件23日上午,国务院调查组针对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瓦斯事故召开首次全体会议。
据新华网报道,任此次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的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根据对黑龙江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现场初步分析,事发矿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是一起责任事故。
调查组:黑龙江新兴煤矿瓦斯爆炸是一起责任事故中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称,该矿采掘布置不合理,井下管理管理和劳动组织混乱,采掘工作面各处多达30多个,夜班下井人数500多人,白班超过1000多人,表现出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李勇作如下李勇:矿难发生以后,及时的弄清矿难原因,总结血的教训,追究相关责任人十分必要,但是应该从更高的制度层面来解决问题,同为产煤大国的美国,它治理煤矿矿难的经验,或许给我们一些启示。
美国现在的采矿业,它的死亡率是排在各行业死亡率前十名之外,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行业,但是在100年以前,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也是矿难频发,每年的死亡人数都达到1000以上,最厉害的一次是1902年在西弗吉尼亚的矿难死了326人。
美国用什么方法治理矿难频发呢?他主要运用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严刑峻法,用铁腕来抓安全生产,1977年出台的《联邦矿业安全与健康法案》,对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追究非常严厉,联邦政府动则就受到联邦政府的刑事追诉。
第二点是制度上防止利益同盟的形成,煤矿安全与卫生办公室这是主管全国煤矿安全的,它是一个联邦的机构,下设办公室派驻各地,与矿主没有关系,与各州各地都没有从属关系。
而且规定,在某个地方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派驻当地的安全检察员是不能参加调查的。
第三点,就是发挥工会的作用,大概是在19世纪末,他们的两个矿业工会,最后变成一个全国性的矿业工会,它的弹劾能力特别强,他有自己的安全员,发现了矿井下有安全隐患,他可以阻止矿工下井,而且他可以在赔偿问题上替矿工做主,单个的矿工在矿主面前绝对是弱势群体,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这都是一个道理,因为资本家他有钱。
这个工会的作用很大,第一可以安全方面提前堵住漏洞,因为人对自己的安全是最关注的,而且工人对自己的主业是最熟悉的,所以工会是很重要的,第二是他在跟矿主谈判的时候他的能力非常强,他有舆论的、法律的各方面的手段,弄不好矿主不但要赔钱,而且要身败名裂。
德国咋就没矿难呢笔者今年初访问过德国北部的伊本布伦煤矿。
伊本布伦煤矿是一个无烟煤矿,有矿工两千多人,每年生产170万吨高级无烟煤。
这里有欧洲最深的矿井,深入地下将近1500米。
与国内的矿山不时传出令人揪心的消息相比,德国的煤矿却鲜有事故发生。
伊本布伦煤矿是其一个缩影。
笔者感到,在欧洲大陆最深处的井下之行,像是一次闲庭信步。
下井之前,安全装备的穿戴就花了将近10分钟。
矿工服、安全帽、探照灯、氧气袋,一个都不能少,最后每个人还要在腰间皮带上扣上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发射器。
陪同的阿豪斯先生解释,发射器的信号跟总部控制中心相连,矿工在地下出现危险的时候,控制中心会立即知道他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并立即采取措施。
笔者酝酿很久的想法———拍摄德国井下工作的场景———落了空。
矿山的安全控制人员说,为了保障安全,电池未经过严密的安全检查不能进入井下。
他说,只有德国最高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才可以发放这种许可,但是核查的时间会长达数周。
进入到深深的井下,笔者首先看到了宽敞坚固的巷道。
巷道壁由密密麻麻的粗钢条和水泥层固定。
巷道两侧每隔10米左右装有日光灯,能见度很高。
阿豪斯介绍说,矿山安全监测人员随时在井下检查。
在巷道每隔一段距离,就装有记录安全检查结果的公告牌。
上面有当天检测的瓦斯浓度等数据,后面有安检人员的签名。
就在笔者跟矿山陪同人员下井的同时,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士一同进入井下。
笔者一打听,原来她是德国国家安全生产检查部门的,这次是来进行一次预先没有通知的安全检查。
阿豪斯说,这种检查不定期进行。
除了矿山自身以及德国国家安全生产部门检查之外,德国煤矿安全生产检查还有一道保险。
那就是,矿工们投保的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也有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会不定期派员到井下进行巡查。
如果矿山的安全生产措施有不足,他们会提出改进意见。
瓦斯爆炸制造了国内的许多矿难,然而在德国的煤矿里,这种带着灾难意味的气体,不仅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反倒被利用了起来。
在巷道的一处,笔者看到几个矿工正在操作一个瓦斯吸收装置。
他们介绍说,这个装置延伸到了煤层深处300米的地方,要用4天的时间把附近区域的瓦斯吸收干净,之后才可以开始采煤。
阿豪斯说,所有瓦斯通过巨大的管道通向地表。
95%的瓦斯能被有效利用。
阿豪斯说,万一发生瓦斯爆炸,矿工随身携带的氧气袋就会派上用场。
另外,在巷道的每隔25米处,还有数量充足的强氧气呼吸装置。
阿豪斯介绍了巷道内的灭火装备。
除了常规的灭火器之外,在巷道的顶端,每隔数10米还悬挂着许多装满水的塑料篮状物体。
阿豪斯说,万一发生爆炸引起火灾的时候,这些装置会被击碎,储存的水会帮助阻止火势蔓延。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矿山装有一个因安全数据超标而会自动断电的系统。
比如,瓦斯浓度警戒线为1.5%,当浓度到了这一警戒线时,所有矿山的用电会自动脱闸,工作中断。
不仅瓦斯超标会如此,就是井下新鲜空气浓度不达标,系统也会自动“罢工”。
地下跟地面监控中心保持着畅通的联系。
走在巷道里,不时清晰听到从监控中心传来的指令。
在监控中心参观时发现,所有监控人员的眼睛都没有离开过面前的电脑或者是电视屏幕。
阿豪斯说,地下发生事故的时候,矿山通讯系统会立即把情况报告到监控中心,所有相关的处理人员都会迅速赶到现场。
阿豪斯说,这里没有不经系统培训就进入矿山工作的矿工。
所有矿工都必须经过至少3年的矿业学校以及矿山实际工作的培训。
在正式成为矿山职工之前,必须通过矿山组织的集中的安全生产培训。
在工作中,他们还要定期进行培训。
长期没有安全事故的矿工还会获得相应的工资增长。
种种措施,使得矿工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矿山经理斯奇格蒂先生说,在伊本布伦煤矿里,“安全”两个字是“大写”的。
这个煤矿最近一次大事故发生在5年前,有1名矿工死亡,但原因只是自己操作不当。
充分的安全保障,也让伊本布伦煤矿的工人们没有安全的顾虑。
笔者跟井下的矿工攀谈时,感觉到他们轻松的心态。
问他们是否感到井下工作不安全,他们的回答一概都是否定。
这里的矿工们福利也很好,比如,矿山要每年出钱给矿工们做全身体检。
(综述:南非矿山安全管理值得借鉴综述:南非矿山安全管理值得借鉴新华社记者李建民世界著名的矿业大国南非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曾经历过严峻的矿山安全形势,当时每年矿井事故死亡人数都在千人以上。
通过长期的严格依法治理安全隐患和大量采用科技手段提高矿山安保水平,如今南非在矿山安全管理、安全设备技术开发、矿井救援、瓦斯抑爆、百万吨死亡率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1987年南非组织专家对煤矿矿难的性质、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了控制煤矿事故发生的措施:一是对煤矿安全管理立法,依法管理煤矿安全;二是建立煤矿瓦斯治理实验室,对煤矿瓦斯进行研究和探索,加大瓦斯监控力度,制订治理瓦斯的规程和措施,强制煤矿企业严格执行;三是强化煤矿矿工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遵章守纪的意识;四是加大对煤矿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开采技术,大幅度提高煤矿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尽量减少井下从业人员;五是提高死亡人员的补偿标准,使矿主意识到发生事故赔不起。
南非煤矿事故死亡一人,补偿标准30万兰特,当时币值相当于我国人民币45万元左右。
目前南非矿井开采深度接近5000米,在开采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生命保障系统和地下矿石处理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矿山救援体系、救援装备系统、矿用安全器材的设计与材料运用等均居世界先进水平。
南非在矿山安全设备的研制上也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南非研制的高精度瓦斯分析仪、被困人员定位仪、井下救援通讯系统以及阻燃气体灭火系统、井下紧急呼吸机、便携式自救器等一系列矿井安全及救援产品均获国际上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