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市域总体综合规划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807.50 KB
- 文档页数:72
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正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地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围海造地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式。
慈溪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作为一个沿海城市,该地区也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地问题,慈溪市政府制定了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围海造地来拓展城市用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规划目标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土地资源短缺问题,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其次,规划方案还将重点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更多的居住和休闲空间,为市民创造宜居的生活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加强对海岸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围海造地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二、技术实施方案1.工程设计在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采用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确保围海造地工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查研究和模拟分析,确定工程所需的防波堤、土方挖填等关键参数和尺寸。
工程设计还将充分考虑海岸线变化、水深等自然条件,为围海造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生态保护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将采用一系列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围填海过程中,将尽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减少水体污染,确保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还将建设相应的生态绿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围海造地需要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中将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
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为围海造地后的城市发展提供完备的支撑条件。
此外,规划方案还将考虑到交通流量和人口规模的增长趋势,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三、实施进程慈溪围海造地规划方案的实施将分阶段进行。
首先,进行前期的勘测和方案设计。
其次,进行围海造地工程的实施,包括土方填筑、护岸工程等。
最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恢复工作,确保围海造地后的城市能够正常运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一、前言为落实和深化《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塑造高水平的城市形象,并通过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特制定慈溪市中心城区1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法定图则)。
慈溪市是杭州湾地区新兴的中等城市之一,在区域城镇体系中是宁波大都市的发展重点;总体规划将慈溪市确定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工商名城,宁波大都市北部中心城市。
随着杭州湾大通道的打通,慈溪将会成为连接上海和宁波的节点和枢纽。
从规划发展看,沪、杭、甬对慈溪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慈溪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也会加大,必将带动城市传统产业升级与城市开放度的增强。
目前,慈溪在建成区内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用地功能进一步优化,更符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城市演变形态来看,市区由最初1平方公里的旧城,沿慈甬路蔓延生长,继而向纵深拓展,形成由中心向外扩张的圈层形态。
而原来的核心,即传统的旧城商业中心城区由于设施落后,承载能力下降,已日渐衰落,为了重塑中心城区形象,现正在对旧城中心按照CBD(中央商务区)的模式进行改建;而慈甬路作为商贸街的确立,使它成为城市的核心发展轴之一;同时新城大道沿线公共建筑的形成,使它成为城市的另一发展轴。
市区现状建成区范围内农村人口约占城市人口的一半,造成新建城市居住区较完整,而农居无序发展的局面,土地利用率较低,形成众多城中村,严重影响到城市的面貌。
对大量的农居点进行改建,引导村庄建设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制约之中。
市区水网密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现有的峙山、乌山、教场山、龙头山、虎屿山等山体也可成为城市绿化与景观的构成要素。
正在进行的“城河治理”与“山体还绿”工程将为塑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条件。
另外,已建的虞波广场、新世纪广场、寺山文化广场等城市形象精品工程,也创造出一定的环境景观基础。
本次规划编制以法定形式出现,试求通过一定法定程序和过程,加强规划编制、管理更加公开、科学、规范,将操作性层面中得指令性内容,通过法定程序达成各方共识并确定下来,为规划成果提供了实施保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
法定文本目录第一条规划目的 (1)第二条规划依据 (1)第三条规划范围 (2)第四条规划成果 (2)第五条规划期限 (2)第六条法律效力 (2)第七条其他规定 (3)第二章总体定位、控制规模和功能布局结构 (3)第八条总体定位 (3)第九条规划目标 (3)第十条控制规模 (4)第十一条功能布局结构 (4)第三章控制单元规划 (4)第十二条控制原则 (4)第十三条单元划分及编码 (4)第十四条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 (5)第十五条控制要求 (5)第四章用地规划 (5)第十六条居住用地 (5)第十七条公共设施用地 (6)第十八条道路广场用地 (7)第十九条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7)第二十条绿地 (8)第五章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 (8)第二十一条地块划分原则 (8)第二十二条地块指标控制 (8)第二十三条地块控制图则 (9)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9)第二十四条规划原则 (9)第二十五条规划要求 (10)第七章地块开发控制 (10)第二十六条地块的强制性内容 (10)第二十七条建筑间距 (11)第二十八条建筑退让 (11)第二十九条建筑高度控制 (11)第八章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 (12)第三十条规划原则 (12)第三十一条绿地系统规划 (12)第三十二条广场空间规划 (13)第三十三条河道水系规划 (13)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13)第三十四条道路功能分级 (13)第三十五条轨道交通 (14)第三十六条交通设施 (14)第十章城市设计导引 (15)第三十七条城市设计目标 (15)第三十八条公共开放空间 (15)第三十九条建筑风格 (15)第四十条建筑体量 (15)第四十一条建筑色彩 (16)第四十二条建筑高度 (16)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7)第四十四条给水工程规划 (17)第四十五条污水工程规划 (17)第四十六条雨水工程规划 (17)第四十七条电力工程规划 (17)第四十八条电信工程规划 (18)第四十九条燃气工程规划 (18)第五十条热力工程规划 (19)第五十一条环卫工程规划 (19)第五十二条综合管线平面布置 (19)第五十三条综合管线竖向布置 (20)第五十四条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0)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0)第五十五条防洪规划 (20)第五十六条消防规划 (20)第五十七条人防规划 (21)第五十八条抗震防灾规划 (21)第十三章“五线”控制 (21)第五十九条红线控制 (22)第六十条绿线控制 (22)第六十一条蓝线控制 (22)第六十二条黄线控制 (22)第六十三条紫线控制 (22)第十四章地下空间规划 (23)第六十四条规划原则 (23)第六十五条地下空间布局 (23)附录名词解释 (24)附表1:城市用地分类代码表 (25)附表2: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31)附表3:控制单元内容一览表 (33)附表4:规划用地统计表 (33)附表5:规划公共设施一览表 (34)附表6: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表 (34)附表7:规划公园绿地一览表 (35)附表8:规划广场一览表 (35)附表9:主要河流及绿带控制一览表 (35)附表10:规划道路一览表 (35)附表11:规划社会停车场一览表 (36)附表12: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表 (36)附表13:规划市政公用设施一览表 (37)附表14:道路红线控制一览表 (3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贯彻慈溪市总体发展诉求,科学合理的指导新潮塘区块的开发建设,更好的满足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慈溪市新潮塘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慈溪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一、规划背景慈溪市地处浙东沿海,东靠宁波,西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位于杭州湾大桥南岸,是沪、杭、甬金三角“桥头堡”。
慈溪是一个典型的围垦城市,329国道以北,市域70%以上的面积,都由围涂而成,有“唐涂宋地”之称。
慈溪又是一个移民城市,往上追溯,慈溪人都是随着围涂造地,由外地迁入。
慈溪还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是陶瓷输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
独特的历史孕育了慈溪“围垦、移民、青瓷”三大地域文化,唐涂宋地、倚山向北围垦形成的城市格局客观上形成了水网城市的地域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增强,经济总量名列浙江省前茅,是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余慈中心城的规划和建设❑杭甬高铁余慈中心站即将开通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猛,原有交通系统难以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持续快速变化的要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改善中心城市交通状况,同时应对慈溪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慈溪市规划局委托同济大学编制《慈溪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规划范围东到寺马线、南至南三环、西到余慈大道、北至三塘横江,区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构筑一个“安全舒适、低碳生态、智能高效、多元可靠”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将慈溪创建成低碳之城、畅达之城、智慧之城、人本之城,打造百强县先进行列。
三、规划思路与市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年限一致,规划基年:2010年;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
在“三个整合”、“两个优先”、“两个引导”、“两个管理”和“一个创造”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慈溪市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
四、规划方案研究1. 居民出行调查分析(1)人均出行次数2010年慈溪市中心城市居民出行调查,调查户数为7932户,调查6岁以上居民共16089人,其中男女比例为1.12:1,总人数平均出行次数为2.65次/日,出行率达到94%。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背景与目的随着区域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性交通改变,慈东片区成为慈溪市域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发展区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片区需要整合发展,城镇发展格局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为了落实•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从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特编制本规划。
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划依据1. 规划范围包括龙山镇、范市镇和三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东南与宁波镇海区毗邻,西与掌起镇接壤,东北临杭州湾,总面积为112.80km2(注:此数据为统计部门数据,电子图实测为142.78km2)。
2.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村镇规划标准‣(GB 50118-93);(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7)•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9)•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11)•慈溪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12)•慈溪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2004);(13)•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14)•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报告‣(2003);(15)•慈溪市交通发展规划‣(2005);(16)•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2002);(17)•慈溪市电网2004-2010年发展规划‣(2005);(18)•慈溪市村庄布点规划‣(2004);(19)•慈东工业区块和龙山镇总体规划‣(2005);(20)•范市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1)•三北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2)•慈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3)•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2005);(24)•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5)•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06);(26)•慈溪市“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7)•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28)•宁波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4);(29)•慈溪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05);(30)•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2004);(3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文件等。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背景与目的随着区域宏观发展背景和区域性交通改变,慈东片区成为慈溪市域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发展区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片区需要整合发展,城镇发展格局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为了落实•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从区域整合优化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加快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特编制本规划。
划线部分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与规划依据1. 规划范围包括龙山镇、范市镇和三北镇的行政区划范围,东南与宁波镇海区毗邻,西与掌起镇接壤,东北临杭州湾,总面积为112.80km2(注:此数据为统计部门数据,电子图实测为142.78km2)。
2.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村镇规划标准‣(GB 50118-93);(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6)•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7)•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1992);(8)•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9)•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11)•慈溪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12)•慈溪市城镇供水水源规划‣(2004);(13)•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14)•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报告‣(2003);(15)•慈溪市交通发展规划‣(2005);(16)•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2002);(17)•慈溪市电网2004-2010年发展规划‣(2005);(18)•慈溪市村庄布点规划‣(2004);(19)•慈东工业区块和龙山镇总体规划‣(2005);(20)•范市镇城镇总体规划‣(2006);(21)•三北镇城镇总体规划‣(2002);(22)•慈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3)•慈溪市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初步设计‣(2005);(24)•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5)•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06);(26)•慈溪市“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7)•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28)•宁波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4);(29)•慈溪市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2005);(30)•余慈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2004);(31)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文件等。
慈溪市“十五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十五五”是我市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深化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窗口期、人口格局制约发展凸显期、生态环境改善共识期、城市功能完善提升期。
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更好地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本规划是对“十五五”时期我市重大建设项目作出的总体部署,是政府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各类资源要素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建设主要成效1.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新型工业化增势强劲。
“十四五”期间,“4+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1.1%提高到37.6%。
滨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全球首条石墨烯产业化生产线落户投产,海尔(慈溪)家电产业园入驻滨海经济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首批专业园。
周巷镇北现代工业集群区和观海卫智能家电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大市场、大平台、大项目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形成以—2 —CBD为中心,城北、城东、城西品形而立的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麦德龙、银泰城等大型商贸企业相继入驻,“月光经济”、“拇指经济”兴起。
商品市场物流园区、e点电子商务园、鸣鹤风景区、上林湖青瓷文化产业园四大服务业平台建设初有成效。
周巷新城南部综合广场、观海卫新城综合体、慈东龙湖商业综合体等商业综合体和区域性现代物流项目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特色显现。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打造现代农业开发区主平台,通过全面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基本形成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蜂)5大主导产业和出口蔬菜、生猪、杨梅、葡萄、南美白对虾5大规模超2亿的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建有省级园区10个,宁波市级园区25个,慈溪市级园区10个;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农业综合区、新型业态农业先行区和低碳农业实验区的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占地10万余亩的市级现代农业开发区,已引进泰国正大等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15家,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以上、产业投入9亿元,形成农作物生产能力5.6万亩。
溪市中心城区慈轻纺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一、规划前言新一轮总体规划已于2002年编制完成,为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对轻纺村地块的规划意图,加快对该地块开发进程,慈溪市规划局委托我院对该地块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轻纺村地块位于市区东部,是市区居民通过高速连接线往上海、宁波方向出行的一个交通节点,位置比较特殊,而该地块现状为轻纺村、番禺村等几个村庄村宅集聚地,地块内有一灶江、大塘江和界堰路江三条主要河流,企业数家,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城中村。
本次规划充分考虑到该地块属城中村的现实情况,试图通过地块指标的控制、道路的贯通、沿河景观的整饬,营造一种既利于城中村的改造、保留原居民生活习性、又利于地块商业化运作、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规划控制和引导模式。
规划当中以一灶江为界分为东部以低层建筑为主的区域,西部以多层建筑为主的区域。
东部主要解决拆迁安置和村民自行建房等问题,西部主要解决商业化运作问题,便于政府在地块改造中有多种形式选择,实现其灵活性。
在指标控制上,以低层建筑为主的东部容积率指标控制在1.0左右,顺应了政府试图通过政府引导,村民群体、开发商共同开发地块的想法,降低了开发门槛和一刀切带来的改造难度,利于实现三赢效果。
同时,为强化原居民沿河生活习性,规划当中充分利用大塘江、界堰路江水景,结合绿地广场,塑造带形滨水空间,成为居民休憩场所,原有生活空间和习性不因城市化而泯灭。
人性化空间的实现,是在使特有文化延续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㈠规划区位及范围本规划用地南临329国道,北界开发大道,东至杭甬高速连接线,西抵东三环路。
㈡规划面积总用地面积约为119.1ha。
㈢自然条件整个地形为平地,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除规划区东北侧区域内有部分农田及空地外,其余均为建成区。
另外,在规划区内部有一灶江、大塘江和界堰路江三条主要河流。
- 1 -溪市中心城区慈轻纺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㈣现状问题1、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以农居用地为主,在该用地当中穿插有工业用地、耕地和市政设施用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后慈溪市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建立起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空间结构,顺利实施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开发,特编制本次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坚持以土地使用为控制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重视编制工作的整体性与延续性,指标数据定量的科学性,指标的规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协调发挥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6、《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慈溪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研究》;8、《慈溪市骨干河网总体规划》;9、国家相关规范及慈溪市和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第四条规划区内规划人口约6487人。
第五条规划范围和期限本规划用地南临宗汉大道,北界宗兴路,东至西二环路,西抵鸣山路江,总用地面积约为51.34h a。
本规划期限:2006-2011年第六条本规划由文本、图则、说明三部分内容组成,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文本与图则具有法律效力,且两者不可分割,说明则是对文本、图则作进一步解释。
第七条慈溪市中心城区金轮北侧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文本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本规划由慈溪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用地布局及规划控制原则、要求第八条用地布局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地块区位条件、自然环境等特点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充分考虑交通、地形等和水文地质条件,统筹规划。
2、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考虑人的不同需求和居民的居住生活习俗,协调居住区与绿地系统、河湖水系,营造生活便利、富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力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和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