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中学校园生物资源调查研究教学设计.doc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5篇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二、教学重点: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四、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
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二)致癌因子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
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三)癌症的防止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中学生物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比较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4.知道变异也是生物体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
体会变异的神奇与奇妙。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作出合理解释。
2.了解变异有两种,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生命观念:通过分组调查实践,学会调查的方法,并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尊重环境的理念。
2. 科学思维:(1)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活动方案,并学会做调查记录。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3. 态度责任:在调查实施中,关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渗透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对校园绿化提合理化建议的探究,唤起热爱生命、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尊重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周边环境的生物,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对生物调查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课题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即以学校植物园中的植物为重点调查对象,通过学生的亲身实地考察,实现教学目标。
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环节:讨论怎样进行调查→制定可行的调查活动方案→实施调查活动过程→调查活动汇报和评价。
四、课前准备(1)材料准备:调查表,笔,卷尺,望远镜,放大镜,照相机,摄像机,温度计,湿度计,动植物检索简表等用具。
(2)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各组小组长,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等。
五、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回顾上节学习的生物特征的知识,然后呈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生朗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七年级生物学习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能够对常见生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生物的分类方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用途等进行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
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
2. 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3. 学习生物的分类方法:教师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学生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4.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对给定的生物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生物进行分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估学生对生物分类方法的应用能力。
3. 分析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分类的过程。
2. 邀请生物学家或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领域的了解。
3. 开展生物知识竞赛或科普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1. 生物图文资料:用于展示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实例。
生物初中调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调查。
2.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调查方法的学习:如何制定调查计划、如何进行样本选择、如何记录数据等。
2. 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认识校园中的常见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生态特点等。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如何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调查方法,了解调查的基本步骤。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植物进行调查。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目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 实地调查: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所观察植物的名称、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等信息。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植物多样性。
5. 成果展示:每组学生汇报调查成果,分享调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调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调查报告的质量:调查内容是否全面、数据是否准确、分析是否合理等。
2. 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团队合作精神、实践操作能力、环保意识等。
3. 学生对调查活动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学生是否提高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实地调查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掌握调查方法。
2. 在数据处理与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5. 教师在总结与反思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收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调查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校园实践——植物调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本课程安排了绿色校园实践活动——植物调查。
该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算学校内,开展对于校园里种植的植物进行调查,把自然、社区、学校的资源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一、活动目标1.了解植物的命名规则、形态特征和分类方法。
2.掌握植物调查步骤、方法和技巧。
3.通过实地实践,了解植物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增强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活动具体操作1.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植物调查。
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花色、花形、果实等特征,描述植物的外部形态,并记录下调查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2.学生将记录好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编制植物调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调查地点和时间、植物名称、形态特征描述、图片、生态特点和适生环境等内容。
3.开展知识讲解。
老师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植物分类、生长环境、生态特点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知识讲解的相结合,掌握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4.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手绘。
在校园内挑选好植物进行手绘,可用铅笔、素描笔等方法进行绘制。
通过绘画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植物的外部形态,并记录植物的精细特征,激发学生对于绘画的爱好。
三、教学内容1.植物的分类方法。
植物的分类主要分为种、属、系、门等,通过不同的特征基础上进行划分。
种:植物演化为一个个具有独特的个体,对于植物生命的研究中主要考虑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
属:属是种的下一级分类单位,是一组具有相同或相近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植物。
系:系统分类学上的一等分类单位,可以揭示生物之间更为广泛的亲缘关系。
门:植物界,对于植物界的分类,主要是从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考虑。
2.植物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特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适时的生长环境和备好的水分、营养等条件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基础。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学会使用简单的调查方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3.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1.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简单的生物调查2.如何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实验、观察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是有什么意义的。
2.通过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0分钟)1.把学生分成小组,以班级周边为选题,安排一次调查活动。
2.让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环境,记录下周边出现的各种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等。
3.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记录到调查表中。
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调查表上记录的数据,总结各类生物在周边环境中的种类和数量。
2.分析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食物链、共生关系等。
3.讨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总结(5分钟)1.整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周边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的平衡。
2.帮助学生理解并传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节课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简单的调查方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享调查结果以及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作业以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并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分析报告。
初中生物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目标:了解校园内常见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校园内常见植物的观察与描述
3.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4. 植物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讲解植物的重要性及保护植物的必要性。
2. 引入课题,告知学生将进行校园植物调查。
二、植物分类和特征的介绍
1.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不同植物的特征。
三、校园内常见植物的观察与描述
1. 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并记录所见植物的外观特征、生长环境等。
2. 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观察到的植物并发表观点。
四、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适应性
1. 讨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2. 分析校园内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
五、植物的保护与环境保护
1. 讲解植物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内的植物,并制定相关计划。
六、总结与评价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植物的认识和保护。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促进校园绿化和保护植物。
作业:完成植物调查表格,写一篇关于校园植物保护的小议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对校园内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对环
境保护的意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能力,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打下基础。
七年级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1教师寄语:勤观察,多调查,增知识,拓视野!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及分工合作能力。
学习难点: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___。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2)分组:__________人为一个调查小组。
(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记录(请特别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里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归类(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生物的归类方法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种生物,其中植物()种,动物()种,其他生物()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_______和______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文成中学校园生物资源调查研究教学设计
浙江省文成中学吴丽媛胡伟民李向阳郑慰萍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文成中学现有的校园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校园生物资源的具体分布进行系统的了解,并对校园未来的绿化和生物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行设想。
(2)了解当今校园生物资源的最佳配置情况,对文成中学今后校园的生物资源配置情况提出初步的构想。
(3)了解和体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标本的采集、分类和制作,掌握调查、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报告。
(4)学习利用各种方法包括检索表的利用和各种资料的查阅和收集。
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品德方面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及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走入社会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预备知识
基本具备对动植物资源的兴趣和电脑操作的基本知识。
研究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的学习,Internet的使用方法学习;
2、动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学习;
3、标本的采集、分类和制作;
4、对校园生物资源配置情况的研究;对校园生物资源的配置提出合理性建议和初步的构想。
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法、资料法、成果展示法;围绕本课题,学会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分析归纳、
实践验证等研究方法。
研究资料
1、由教师选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向课题组提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资料源。
1、《动物学》
2、《植物学》
3、《植物检索表》
4、《动物志》和《植物志》
5、《文成县志》
6、《生物》字典
7、/subject
8、/teacher/subedu/biology
9、/jx/pkj.htm
10、
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
一、问题情境阶段(第1周一第6周)
(一)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第1—2周)
目标:1、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
2、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3、了解开展课题研究中所需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学习Internet网的上网指
导等的有关知识。
学习方法:以开设讲座和教会学生能独立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
(二)指导确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第3—4周)
目标:主要成员协商,确定本课题实施的初步方案
学习内容:学生制定本课题实施的研究方法、内容要求、研究的各阶段及具体人员的分工,然后与教师共同论证和审定课题。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物分类学的有关知识,根据生物分类确立子课题并确立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和具体人员的分工。
(第5—6周)
二、实践体验阶段(第6周至第18周)
(一)标本的采集(第6—第15周)
教学目标:
1、采集中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在采集和破坏之间的区别。
2、加强安全教育。
3、明确课题的管理。
4、了解标本的采集方法。
教学建议:
1、介绍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2、介绍基本的安全常识及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
3、学生讨论协商标本采集中的工具的准备。
4、介绍学生课题活动中的管理方法。
(二)标本的制作(第6—第15周)
教学目标:
1、标本的制作方法;
2、标本制作过程中所需的药品,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教学建议:
1、介绍标本制作的方法;
2、学生协商讨论标本制作中所需的工具及药品;
(三)标本的命名和分类(第6—第15周)
目标:1、标本的命名和分类知识;
2、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命名和分类标本
教学建议:
1、标本命名的有关基础知识的学习;
2、学习检索表的使用;
(四)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第16—第20周)
学习目标:
1、学生调查记录,并整理各类资料。
2、指导学生分析、处理和使用各类相关资料。
3、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各小组汇总有关标本及资料各小组组长定时向课题组老师汇报活动进展情况。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予以指导。
3、和学生一起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并共同总结得失。
4、加强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五)结题报告前的准备工作(第21周)
学习目标
1、了解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2、了解结题时所需资料。
3、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
学习内容:
1、讲座《如何撰写结题报告》。
2、确定结题报告的框架及所需资料。
3、确定结题时的分工。
4、学习处理信息的方法,并处理信息。
(六)撰写结题报告(第22周)
学习目标:
1、掌握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习内容:
1、撰写结题报告,制作多媒体课件。
2、修改结题报告。
3、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三、表达和交流阶段(假期3周)
(一)结题
学习目标:
1、学会进行结题活动,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2、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答辩能力。
学习内容:
1、完成结题报告,课件的制作和展示,
2、邀请专家到场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解答专家提问。
(二)总结和评价
学习目标
学会对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和评价。
学习内容:
1、学生总结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2、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总评。
2001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