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实验教程9
- 格式:ppt
- 大小:992.50 KB
- 文档页数:2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姓名教师编号学年学期第一学期大学教务处制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 理工科各专业2005 2006.9.10 学生年级: 学期: 2006-2007第一期任课教师: 郭松涛编写时间:课程承担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第1,~讲,4学时,,内容教案内容学时分配章节课堂教学 1. 标题,实验第,章计算机系统基础2.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 ,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组成,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掌握微机硬件各部分的特点作用3. 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的概述1.1.1 计算机的发展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1.3 计算机的分类第1讲: 1.1.4 计算机的应用1.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1,1.21.2.1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1.2.2 计算机的构成原理第2讲: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3.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2,1.31.3.2 计算机软件系统1.3.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4. 重点难点,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计算机的构成原理 ,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5. 知识深化和拓宽 , 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最新发展、最新外部设备使用的简介 , 当今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介绍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理论讲解,实例教学, 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冯.若依曼原理的理解, 数制的表示和相互转换,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7. 板书设计多媒体教学,使用PowerPoint文稿展示工具。
多媒体教学文件:,. 课程简介及教学参考书.ppt (33张幻灯片),. 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ppt (共127张幻灯片) 参考书部分幻灯片:参考书部分幻灯片:教学内容部分幻灯片:思考题和习题 8.1(教材习题,:1)题 , 4)题(1,3题必做) 课外作业 2(计算机等级考试样题练习(实验教程附录)第3讲,2学时,,内容 教案内容 学时分配 章节课堂教学 1(标题,实验第,章信息的表示2(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 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 理解原码、反码、补码表示 , 理解定点数、浮点数、媒体信息的表示方法, 掌握数制的表示及二、八、十、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 掌握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编码及编码类别, 掌握二进制运算方法和逻辑运算方法, 理解计算机指令及指令系统3(教学内容2.1 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2.1.1 数制及其转换2.1.2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1.3 常见的信息编码,,, 2.2 计算机运算基础2.2.1 算术运算基础2.2.2 逻辑运算基础2.3 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2.3.1 机器指令2.3.2 指令系统4(重点难点, 数制及其转换,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算术运算基础, 逻辑运算基础, 计算机的指令和指令系统5(知识深化和拓宽 , 介绍当今流行CPU的多线程、超线程指令处理过程的特点,今后发展的方向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以实例教学,如:进制转换、码制、二进制运算、等举例讲解,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强调程序、指令和程序流程(通过图形,比喻)板书设计 7(多媒体教学,使用PowerPoint文稿展示工具。
多媒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信息传递和学习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影响。
实验设备:计算机、显示器、音响设备实验过程:1. 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参与者。
实验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习。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材料相同,内容为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文字、图片和音频。
3. 实验组使用计算机和显示器展示学习材料,通过观看图片和文字的同时,听取相应的音频解释。
4. 对照组使用课本展示学习材料,参与者通过阅读文字和观看图片来学习。
5. 学习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分别进行知识测试和记忆回溯。
6. 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参与者的测试成绩和记忆回溯结果。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知识测试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在记忆回溯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能够回忆起更多的学习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讨论与分析:1.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同时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2.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效果,增强学习材料的吸引力和记忆效果。
3. 多媒体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结论:多媒体技术在学习和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有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实验延伸:基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多媒体技术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具体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1. 多媒体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材料,例如视频、动画、交互式游戏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合特定学科和学习内容的多媒体形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序号:82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多媒体信息基础选课课号:学生所在学院: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总成绩:任课教师:实验中心名称: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部实验一 MPC系统配置设计姓名:学号:实验时间: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MPC硬件系统的构成 2、掌握MPC软件系统的构成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协调配置二、实验内容:a) 说明设计主题、思路、实现的策略、设计分析;b) 按照教程上所讲的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特征、实现功能,在网络上找出对应的部件和软件;c) 根据比较分析各个部件及软件,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操三、作步骤:第一步 MPC硬件信息搜索第二步 MPC软件信息搜索第三步功能比较分析第四步硬件配置设计第五步软件配置设计第六步配置设计的功能说明MPC硬件配置表(低端)配置设计说明(一):这种配置算是很低端了,但是也高于书上的MPC 4.0标准。
3000多一点就能买到。
这个配置能支持CD DVD的读取与刻录,麦克风音频的输入。
硬件上能支持硬解高清,cpu也能支持一般的视频编辑,而文字,图片,音频文件编辑更不在话下。
由于是低端就没考虑扫描仪,电视卡之类的设备。
多媒体的获取重要靠互联网。
MPC软件配置表(低端)配置设计说明(二):主要考虑易用性,注重于多媒体文件的回放和软件的执行流畅度,编辑功能不强。
MPC硬件配置表(高端)配置设计说明(三):在满足多媒体信息的一般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支持超级动画、电视电影特技处理;突出支持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突出支持多媒体信息时显示的层次感支持快速处理多媒体信息时的动能供给;突出支持处理多媒体信息是的良好散热性。
MPC软件配置表(高端)配置设计说明(四):为处理各种多媒体对象提供较全面、完整的功能;为处理后的各种多媒体结果提供尽可能完美的展现平台。
设计者:实验二PowerPoint 处理多媒体姓名:学号:实验时间:成绩:一、实验目的:合理地在幻灯片中插入和播放动画和多媒体视频文件,通过训练掌握PowerPoint XP处理动画和视频方面的几项基本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音频处理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姓名祝雅睿学号1120060306 日期2013.11 地点机房成绩教师欧广宇1、实验要求(1)利用Easy CD-DA Extractor 软件将音乐CD转换成wav音频文件,文件名取song-1.wav。
(2)将song-1.wav的采样频率转换成22,050Hz/8bit,并以“song-2.wav”为名字进行保存。
(3)利用GOLDWA VE软件对song-2.wav进行以下处理。
①将音乐首空白去掉。
②只保留乐曲第1乐段,其余删除,并在第1乐段的尾部进行淡出处理。
③保存音频文件,文件名为“song-3.wav”。
2.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Easy CD-DA Extractor 软件GOLDW A VE软件Windows 7参考:清华大学出版多媒体技术教程3.实验内容(1)利用Easy CD-DA Extractor 软件将音乐CD转换成wav音频文件,文件名取song-1.wav。
首先将一首歌曲导入:(“情歌”)然后,将他转换成wav音频格式,保存为song1.wav:(2)将song1.wav的采样频率转换成22,050Hz/8bit,并以“song2.wav”为名字进行保存:(3)利用GOLDWA VE软件对song2.wav进行以下处理。
①将音乐首空白去掉。
去掉首空白之后:②只保留乐曲第1乐段,其余删除,并在第1乐段的尾部进行淡出处理。
②保存音频文件,文件名为“song3.wav”。
4.实验结论学会使用Easy CD-DA Extractor 软件和GOLDW A VE软件,会基本的音频处理。
附件。
第1章计算机基本知识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2.B3.A4.B5.A6.A7.B8.C9.B 10.A11.D 12.C 13.B 14.C 15.D16.D 17.A 18.D 19.A 20.C21.C 22.A 23.B 24.D 25.A26.A 27.A 28.C 29.D 30.C31.A 32.D 33.D 34.C 35.B36.C 37.B 38.B 39C 40.C41.D 42.D 43.B 44.D 45.B46.B 47.D 48.C 49.D 50.B51.B 52.A 53.A 54.D 55.C56.C 57.A 58.C 59.C 60.C61.A 62.C 63.C 64.A 65.C66.D 67.D 68.D 69.B 70.D71.D 72.A 73.B 74.D 75.C二、填空题1.机器语言2. 30、10、20 ,3. 123 ,4. 173 ,5. 7B6. 655367. ASCII码8. 09. 二进制 10. 100011111. CD-ROM 12. 控制器和运算器13. 地址14. 8 15. 216. CPU管理17. ROM 18. CTRL 19. SHIFT 20. 内存21. 64000B 22. B9FAH 23.20000H三、判断题1. 错2.对3.对4.错5.错6. 对7. 错8.错9.错 10. 对11. 错 12. 对 13. 错 14. 错 15. 对16. 对 17. 错 18. 错 19. 对 20. 对21. 错 22. 对 23. 错 24. 对 25对26. 错 27. 对 28. 错 29. 错 30. 错31. 错 32. 错 33. 对 34. 错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C6.C7.A8.B9.A 10.C11.D 12.C 13.C 14.A 15.C16.C 17.A 18.C 19.A 20.A21.D 22.A 23.D 24.D 25.C26.C 27.A 28.C 29.B 30.C31.B 32.B 33.D 34.A 35.B36.C 37.B 38.A 39.D 40.C41.D 42.B 43.B 44.A 45.C46.B 47.A 48.B 49.A 50.B51.B 52.D 53.A 54.C 55.C56.D 57.C 58.A 59.D 60.D二、填空题1.帮助2.关闭窗口3.标题栏4. 125.对象链接与嵌入6. Alt+E7.省略8.属性9. Ctrl 10. ALT三、判断题1.×2.×3.√4.×5.√6.√7.×8.√9.√ 10.×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第3章word2003实验测试题答案选择题:1. C2. B3.A4. C5.B6. A7.B8.D9.D 10.A11.C 12.D 13.C 14.D 15.D16.D 17.C 18.A 19.C 20.A21.A 22.C 23.B 24.D 25.A26.B 27.D 28.B 29.B 30.B31.A 32.A 33.B 34.B 35.D36.D 37.D 38.B 39.D 40.D41.D 42.A 43.B 44.C 45.D填空题:1、保存,另存为,另存为2、段落区分符3、doc4、dot5、文件6、ctrl+v7、ctrl+A8、159、对象,插入,页码10、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11、虚线,ctrl+enter12、alt判断题:1.N2.N3.Y4.Y5.N6.N7.N8.N9.N10.Y11.Y12.N13.Y14.N15.Y16.N第4章Excel2003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2.A3.C4.D5.C6.D7.C8.A9.D 10.A11.D 12.D 13.B 14.C 15.D16.B 17.A 18.B 19.A 20.B二、填空题1. 工作簿2. 65536×256 ; 13. 5月7日4. 77.75. 建立副本6. C9:E9单元格区域中最大的数7. 插入8. C2:E7 D3:F99. F1110. 分类11. 字段12. 自动筛选三、判断题1.对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错9.错 10.错11.错 12.对第5章 PowerPoint 2003 操作测试题答案㈠、选择题1. D2. C3. A4. B5. C6. C7. A8. B9. C 10. C 11. B 12. A 13. D 14. A 15. D ㈡、填空题1. 内容提示向导2. 大纲视图3. 格式4. 只读5. 关闭6. PPS7. 对象8. 289. 占位符10. 文本框11.幻灯片从文件12. 按字13. Ctrl+C 14. 超级链接15. F5键㈢、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第6章计算机网络测试题答案选择题:1.B2.C3.C4.C5.C6.A7.B8.D9.B 10.B11.B 12.B 13.A 14.A填空题:1、协议2、LAN3、路由器4、TCP/IP5、193.129.253.856、HTTP7、1288、传输控制协议9、gov10、WEB WORLD WILDE判断题:1、N2、Y3、N4、Y5、N6、N7、N第7章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D, 4D, 5D, 6A, 7B, 8B ,9B,10B, 11A, 12D, 13A, 14A, 15A, 16A, 17A一、填空题1、ADC和DAC2、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3、扫描仪4、Windows5、Mic6、插入文件、混入文件7、录音格式8、有损压缩、无损压缩9、压缩比、速度二、判断题1对 2对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8错 9对 10对 11错 12错第8章 Access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D2.C3.D4.A5.A6.D7.C8.B9.B 10.B11.D 12.A 13.A 14.B 15.A 16.B 17.D 18.B 19.D 20.B21.A 22.C 23.C二、填空题1.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2.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3.mdb4.删除5.数字、日期/时间、货币、是/否、超级链接6.主键7.508.无重复9.表的设计视图10.Group By11.Count12.#13.列标题14.更新查询15.数据表视图16.在设计视图中创建17.设计网格18.选择三、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对7.错8.对9.对 10.对11.错 12.错 13.对。
《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多媒体技术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制作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工具,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掌握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压缩和存储技术。
(3)熟悉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
(4)掌握常用多媒体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如 Adobe Photoshop、Premiere、Audition 等。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音频和视频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2)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如电子相册、动画短片、音频节目等。
(3)具备一定的多媒体项目策划和管理能力,能够团队协作完成多媒体项目。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不断适应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三、课程内容1、多媒体技术基础(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多媒体数据的表示和压缩技术,如 JPEG、MPEG 等。
(4)多媒体数据的存储技术,如光盘存储、硬盘存储等。
2、图像处理技术(1)图像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表示。
(2)图像的获取和输入设备,如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3)图像的编辑和处理,如裁剪、调整色彩、添加特效等,使用Adobe Photoshop 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4)图像的输出和打印技术。
3、音频处理技术(1)音频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表示。
(2)音频的获取和输入设备,如麦克风、录音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