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5.50 KB
- 文档页数:7
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报告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技术。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娱乐、广告等。
本实验旨在探索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评估其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设计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场景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互动式的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多媒体投影仪和一个触摸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和视频,以便更好地向学生解释和演示数学概念。
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我们开发了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解决各种数学题目。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确实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动画和视频来演示数学概念,这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和音频,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通过设计互动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数学游戏中,学生需要通过触摸屏解决各种数学题目,这样的互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组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这表明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讨论与展望尽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但我们也要注意其局限性。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设备和软件支持,这可能会增加教育成本。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处理和存储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实验选择了《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实验操作,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多媒体技术原理和方法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2. 掌握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编辑和加工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
4. 提高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多媒体素材采集(1)实验目的:了解多媒体素材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2)实验步骤:①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素材;② 使用麦克风录制音频素材;③ 使用摄像机录制视频素材。
2. 多媒体素材编辑(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多媒体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验步骤:① 使用Photoshop编辑图片素材,进行图像处理、特效添加等操作;② 使用Audacity编辑音频素材,进行音频剪辑、降噪、混音等操作;③ 使用Premiere编辑视频素材,进行视频剪辑、特效添加、音频与视频同步等操作。
3. 多媒体作品制作(1)实验目的:提高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能力。
(2)实验步骤:① 设计多媒体作品的主题和风格;② 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工具;③ 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编辑和加工处理;④ 将素材整合到多媒体作品中,完成作品的创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完成3个多媒体作品,分别为图片作品、音频作品和视频作品。
作品内容分别为:风景照片、音乐作品和视频短片。
2. 实验分析(1)图片作品:通过Photoshop编辑,对风景照片进行了裁剪、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操作,使图片更加美观。
同时,添加了特效,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2)音频作品:通过Audacity编辑,对音乐素材进行了剪辑、降噪、混音等操作,使音乐作品更具专业效果。
(3)视频作品:通过Premiere编辑,对视频素材进行了剪辑、特效添加、音频与视频同步等操作,使视频短片更具观赏性。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集成在一起,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存储、传输和展示的一种技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我们开展了此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3. 熟悉多媒体文件格式及其特点;4. 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制作。
三、实验内容1.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1)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实验步骤:① 打开Microsoft Word,创建一个新的文档;② 输入文字内容,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格式;③ 添加图片、表格等元素,调整其位置和大小;④ 保存文档。
(2)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实验步骤:① 打开Photoshop,创建一个新的图像文件;② 使用各种工具对图像进行编辑,如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③ 使用图层功能对图像进行合成;④ 保存图像文件。
(3)音频处理软件(如Audacity)实验步骤:① 打开Audacity,导入音频文件;② 使用各种工具对音频进行编辑,如剪切、复制、粘贴、添加效果等;③ 保存音频文件。
(4)视频处理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实验步骤:① 打开Adobe Premiere Pro,导入视频文件;② 使用各种工具对视频进行剪辑、调整画面、添加转场效果等;③ 保存视频文件。
2. 多媒体文件格式及特点(1)文本格式:如TXT、DOC等,适用于文字内容的存储和传输;(2)图像格式:如JPG、PNG等,适用于图像内容的存储和传输;(3)音频格式:如MP3、WAV等,适用于音频内容的存储和传输;(4)视频格式:如AVI、MP4等,适用于视频内容的存储和传输。
3. 多媒体作品制作(1)设计多媒体作品主题和内容;(2)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3)收集和整理所需素材;(4)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多媒体作品制作;(5)对作品进行测试和修改,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多媒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信息传递和学习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影响。
实验设备:计算机、显示器、音响设备实验过程:1. 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参与者。
实验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习。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材料相同,内容为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文字、图片和音频。
3. 实验组使用计算机和显示器展示学习材料,通过观看图片和文字的同时,听取相应的音频解释。
4. 对照组使用课本展示学习材料,参与者通过阅读文字和观看图片来学习。
5. 学习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分别进行知识测试和记忆回溯。
6. 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参与者的测试成绩和记忆回溯结果。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知识测试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在记忆回溯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能够回忆起更多的学习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讨论与分析:1.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同时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2.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效果,增强学习材料的吸引力和记忆效果。
3. 多媒体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结论:多媒体技术在学习和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有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实验延伸:基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多媒体技术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具体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1. 多媒体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材料,例如视频、动画、交互式游戏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合特定学科和学习内容的多媒体形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实训报告(一)引言概述:多媒体技术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多媒体技术实训的过程、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以便于读者了解该实训课程的目标、方法和成果。
正文内容:1. 实训过程a) 实训目标分析本节主要对实训目标进行分析,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等。
b) 实训环境搭建本节将介绍实训所需的硬件软件环境的搭建过程,包括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c) 实训内容与计划本节将详细介绍实际实训的内容和计划,包括实验项目的选择和划分、实训时间的安排等。
d) 实训方法与指导本节将探讨实验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作业指导等。
e) 实训过程总结本节将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等。
2. 实验设计与实施a) 实验设计原则本节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原则,包括实验的目的、步骤、要求和评价指标等。
b) 实验项目选择本节将详细介绍选取的多媒体技术实验项目,包括图像处理、音视频编码、虚拟现实等方面。
c) 实验过程步骤本节将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算法设计、编程实现等。
d) 实验数据分析本节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e) 实验评价与改进本节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3. 实验结果分析a) 实验结果展示本节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包括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果图、音视频编码的压缩比率等。
b) 实验数据对比本节将对不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c) 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本节将分析实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和算法等。
d) 实验结果讨论与解释本节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e) 实验结论本节将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和发现,以便于读者对多媒体技术实训的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元素进行集成和处理的一种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教育、娱乐、广告等。
本实验旨在探究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深入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操作。
3.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广告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和优势。
三、实验过程1. 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摄像头、音响、投影仪等。
2. 实验操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多媒体元素的集成和处理,包括文字编辑、图像处理、声音录制等。
3.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和比较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多媒体效果,评估其优劣和适用场景。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文字编辑: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可以实现字体、颜色、大小等多种样式的选择和调整。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广告领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炫目的文字广告,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 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编辑、修饰和合成,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表现力。
在娱乐领域,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于电影特效的制作,创造出逼真的虚拟世界。
在广告领域,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合成和处理,制作出吸引人眼球的广告海报。
3. 声音录制: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声音的录制、剪辑和混音,提供更加丰富和逼真的音频体验。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语音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在娱乐领域,多媒体技术可以用于音乐制作和声音效果的设计,提供更加出色的音乐体验。
4. 视频处理:多媒体技术可以对视频进行编辑、剪辑和特效处理,提高视频的质量和观赏性。
在教育领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视频,直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序号:82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多媒体信息基础选课课号:学生所在学院:年级/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总成绩:任课教师:实验中心名称:信息科学与技术教学部实验一 MPC系统配置设计姓名:学号:实验时间:成绩:一、实验目的:1、掌握MPC硬件系统的构成 2、掌握MPC软件系统的构成 3、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协调配置二、实验内容:a) 说明设计主题、思路、实现的策略、设计分析;b) 按照教程上所讲的计算机各个部件的特征、实现功能,在网络上找出对应的部件和软件;c) 根据比较分析各个部件及软件,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操三、作步骤:第一步 MPC硬件信息搜索第二步 MPC软件信息搜索第三步功能比较分析第四步硬件配置设计第五步软件配置设计第六步配置设计的功能说明MPC硬件配置表(低端)配置设计说明(一):这种配置算是很低端了,但是也高于书上的MPC 4.0标准。
3000多一点就能买到。
这个配置能支持CD DVD的读取与刻录,麦克风音频的输入。
硬件上能支持硬解高清,cpu也能支持一般的视频编辑,而文字,图片,音频文件编辑更不在话下。
由于是低端就没考虑扫描仪,电视卡之类的设备。
多媒体的获取重要靠互联网。
MPC软件配置表(低端)配置设计说明(二):主要考虑易用性,注重于多媒体文件的回放和软件的执行流畅度,编辑功能不强。
MPC硬件配置表(高端)配置设计说明(三):在满足多媒体信息的一般处理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支持超级动画、电视电影特技处理;突出支持多媒体信息的处理速度和;突出支持多媒体信息时显示的层次感支持快速处理多媒体信息时的动能供给;突出支持处理多媒体信息是的良好散热性。
MPC软件配置表(高端)配置设计说明(四):为处理各种多媒体对象提供较全面、完整的功能;为处理后的各种多媒体结果提供尽可能完美的展现平台。
设计者:实验二PowerPoint 处理多媒体姓名:学号:实验时间:成绩:一、实验目的:合理地在幻灯片中插入和播放动画和多媒体视频文件,通过训练掌握PowerPoint XP处理动画和视频方面的几项基本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媒体技术》实验一: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姓名:教师:张敏完成日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声音、图像、视频媒体信息的的数字化理解;2.通过相关软件熟悉常见的音频、图像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1.高档微机:MPC(附带耳机和麦克风)2.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XP3.音频处理软件:Cool Edit4.编程工具:Matlab7.0实验过程:(一)、音频处理1、音频的采集使用Cool Edit录制声音。
新建一个声音文件,选择合适的声音声音格式(22050Hz、16位、单声道)单击左下方的红色按钮即可开始录音。
2、音频降噪在波形文件中选中噪音段波形,然后选择“效果(T)——噪音消除——降噪器”,出现如图所示窗口。
单击噪音采样,然后关闭窗口,选中整段的波形文件,重新打开降噪窗口,单击确定即可完成降噪工作。
3、添加混响效果选中菜单栏中的“效果(T)——常用效果器——混响”,出现如下的窗口。
在此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效果(T)——常用效果器”中选择其他效果进行添加。
4、录音与伴奏混缩将录制好的音频文件与伴奏在多轨编辑窗口中进行音轨混缩,制作合成的音频文件,并储存为MP3格式。
(二)、基于Matlab的图像分析1、彩色图像处理利用matlab提供的图像文件读取函数imread()可以将图像文件读取到相应的矩阵中,便于对图像的处理。
接着可以分别利用matlab提供的彩色图像处理的一些函数将图像不同颜色通道的分量进行提取、加强等。
处理结果可有显示函数imshow显示。
彩色图像读取x=imread('1.JPG') %读入图像imshow(x) %显示图像彩色图像分通道显示x_r=x(:,:,1); %红色分道x_g=x(:,:,2); %绿色分道x_b=x(:,:,3); %蓝色分道imshow(x_r)imshow(x_g)imshow(x_b)彩色图像绿色通道颜色加强并显示x_gg=x_g+100; %绿色分道加强100y(:,:,1)=x_r;y(:,:,2)=x_gg;y(:,:,3)=x_b;subplot(1,2,1),imshow(x); %显示原图像Subplot(1,2,2),imshow(y) %显示加强后的图像2、图像二值化Matlab中提供了大量的图像信息处理的函数,包括将彩色图像灰度化,灰度图像二值化,获取灰度图像的灰度值直方图等。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掌握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等。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3. 图像处理软件:OpenCV4. 音频处理软件:PyAudio5. 视频处理软件:FFmpeg三、实验内容1. 图像处理(1)图像读取与显示使用OpenCV库读取图像文件,并使用imshow函数显示图像。
(2)图像滤波对图像进行高斯滤波、均值滤波和锐化处理,观察滤波效果。
(3)图像边缘检测使用Canny算法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观察边缘效果。
(4)图像形态学操作对图像进行腐蚀、膨胀、开运算和闭运算等形态学操作,观察形态学效果。
2. 音频处理(1)音频播放与录制使用PyAudio库播放和录制音频文件。
(2)音频信号处理对音频信号进行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等处理,观察滤波效果。
(3)音频信号转换将音频信号从PCM格式转换为WAV格式,并观察转换效果。
3. 视频处理(1)视频读取与显示使用FFmpeg库读取视频文件,并使用imshow函数显示视频帧。
(2)视频帧提取从视频中提取连续帧,观察帧间差异。
(3)视频帧处理对视频帧进行灰度化、二值化、腐蚀、膨胀等处理,观察处理效果。
(4)视频编码与解码将视频编码为H.264格式,并解码为原始视频格式,观察编码和解码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图像处理实验结果(1)读取并显示图像成功读取图像文件,并使用imshow函数显示图像。
(2)图像滤波通过高斯滤波、均值滤波和锐化处理,图像质量得到改善。
(3)图像边缘检测使用Canny算法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成功提取图像边缘。
(4)图像形态学操作通过腐蚀、膨胀、开运算和闭运算等形态学操作,成功实现图像形态学变换。
2. 音频处理实验结果(1)音频播放与录制成功播放和录制音频文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引言: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各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和传递的技术手段。
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界面,其中包括文字、图像和音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的应用。
实验步骤:1. 设计网页布局:首先,在网页中使用HTML语言编写基本框架,并设置网页的标题、背景颜色等基本属性。
2. 添加文字元素:在网页中添加文字元素,可以通过HTML标签来设置文字的大小、颜色、对齐方式等。
3. 插入图像:使用HTML标签在网页中插入图像,可以通过设置图像的路径、宽度、高度等属性来实现。
4. 添加音频:使用HTML5标签来添加音频元素,可以通过设置音频的路径、自动播放属性等来自定义音频的播放方式。
5. 设计交互效果:通过使用CSS样式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可以对网页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样式设置和交互效果的设计,例如鼠标悬停效果、点击事件等。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我们成功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多媒体网页界面。
在网页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来展示文字,插入了各种图像来展示不同的图片内容,并添加了背景音乐来搭配网页的整体氛围。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操作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网页设计、广告制作、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不同媒体之间的集成与交互,使信息的传递更加生动有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做出贡献。
多媒体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音频实验(一)
实验时间: 2011 年 3 月 29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数字音频指标对所生成声音文件音质的影响。
2、掌握音频播放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和特殊效果处理。
4、了解不同编码算法对音质的影响。
5、比较 wave 文件与 midi 文件在格式、容量及声音效果上的不同。
二、实验内容
一.COOLEDIT录制原声
二.声音文件的录制与比较:
1、使用声音编辑工具录制 30 秒的音乐文件,分别采用如下表给出的技术指标,生成两个 wave 文件,记录文件数据量,比较其声音的视听效果。
文件名采样率(KHz)量化位(bit)声道数数据量视听效果
11.0258单108kb 次
44.116双 1.69M 好
2、试听几个 midi 文件(自己选定),记录其文件名、数据量、播放时间,并比较其与 wave 文件不同的声音效果。
文件名数据量播放时间
世界名曲联奏93.9kb 4:33
莫斯科舞曲36.9kb 1:49
圆舞曲15.5kb 1:13
midi文件与wave文件比较
比较项目Midi文件Wave文件
文件内容世界名曲联奏44
占用空间93.9kb 1.69M
影响因素采样速率,音频采样大小频道
听觉效果次好
3、使用较高档声卡如 Sound Blaster 或其他音频编辑软件,完成如下内容的实验:
(1)将采用双声道、22.05KHz采样率、16bit量化位所录制的 wave 文件用“特殊效果”菜单中的转换格式功能转化为单声道、11KHz采样率、8bit 量化位的文件。
记录文件数据量,比较源文件及变化后文件的声音效果。
项目源文件转换后文件
文件名11-1 44
数据量108kb 1.69M
声音效果次好
(2)将录制的44KHz、16bit、双声道的 PCM 格式的 wave 文件用三种不同的压缩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记录文件数据量,比较压缩后声音效果。
压缩格式数据量声音效果
PCM 1.69M 次
MP3157KB 好
WMA211KB 中等
三、心得体会
面对陌生的软件COOLEDIT,并不知道怎么使用,跟随着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的实现功能,录制声音以及声音的合成,并且比较同一声音不同格式的声音效果。
使得对该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经过老师的一些讲解才能够很好的完成作业。
实验二数字音频实验(二)
实验时间: 2011 年 4 月 12 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与掌握使用COOLEDIT对声音文件处理的基本使用方法。
2、了解降噪处理、高音激励、压限处理、混响处理、混缩合成等声音处理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3、采用降噪处理等声音处理技术对原始声音文件进行优化处理
二、实验内容
一.COOLEDIT 降噪实现
1.点击左下方的波形水平放大按钮放大波形,以找出一段适合用来作噪声采样波形。
2.点鼠标左键拖动,直至高亮区完全覆盖所选的那一段波形。
3.右单击高亮区选“复制为新的”,将此段波形抽离出来。
4.打开“效果--噪声消除--降噪器”准备进行噪声采样。
5.进行噪声采样:降噪器中的参数按默认数值即可。
6.保存采样结果。
7.关闭降噪器及这段波形。
8.回到处于波形編辑界面的人声文件,打开降噪器,加载之前保存的噪声采样进行降噪处理,点确定降噪前,可先点预览试听一下降噪后的效果。
9、将squirrel.wav 拷入自己的目录,进行编辑处理:将文件中的噪声、杂音和多余的声音除去,编辑成音频文件。
三、实验结果
成功制成音频文件。
四、心得体会
在实验一的时候对COOLEDIT有了基本的了解,结合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方式方法对声音进行降噪处理,虽然在实验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细节问题,因为在降噪器中的参数设置不同得到不同的降噪音频,过分的降噪也会使声音变形,非专业人士很难做到完美的境界,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还是完成了实验要求,得到了理想的降噪音频。
实验三数字图像实验(一)
实验时间: 2011 年 4 月 26 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指标,掌握色彩空间、图像分辨率、图像深度、图像文件格式与图像的显示效果、文件容量的关系。
2、了解和掌握数字图像压缩的概念,观察不同的压缩比对图像的影响。
3、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 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图层与选择区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Photoshop 简介
这个部分主要是介绍Photoshop的界面其中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公共栏、
图像区、调板、调板窗、状态栏。
并介绍这些部分中的内容。
介绍了可伸缩调板和工具栏中的一些简单的操作步骤。
(二)使用Photoshop 进行图像处理 1、 图像的基本变换练习
在 Photoshop 中打开练习图,记录其技术参数:文件格式、文件容量,图像尺寸( pixel 和 cm)、分辨率、色彩模式等。
文件容量:61.3KB 图像尺寸:456 472 宽 5.79cm 高 5.99cm 格式:JPEG 色彩模式:RGB
分辨率:200像素/英寸
对该图像重采样,要求采样后的图像分辨率为 150 dpi ,图像尺寸为250*250 pixel 。
色彩模式分别变换成灰度、Indexed 和 RGB 模式,按(Windows) BMP 格式分别保存成不同名称的图像文件;重新打开之并观察变换后的显示效果,并记录各个文件的容量。
把重采样后所保存的 RGB 模式图按 JPEG 格式保存,设压缩因子分别为 0、3、6、8,记录压缩后文件的容量,并观察压缩后图像显示效果。
文件名 色彩模式 文件容量 灰度.bmp 灰度 35.5KB Indexed.bmp Indexed 35.5KB RGB.bmp
RGB
103KB
文件名压缩因子文件容量
RGB0.jpg 0 35.2KB
RGB3.jpg 3 37.4KB
RGB6.jpg 6 40.3KB
RGB8.jpg 8 42.4KB
2、图像处理练习
A选择区的应用与图层的生成:利用选取范围的工具定义所选图像的前景(对象),重新定义一张白色图纸,尺寸为250*250 pixel (或根据选择的图像大小定),将已选取的图像前景作为一个新图层保存在新图纸内,存为ABC.psd。
根据需要,调整前景对象的效果。
原图ma.jpg
文件容量:12.1KB
图像尺寸:255 264
格式:JPEG
色彩模式:RGB
分辨率:72
三、心得体会
由于以前接触过Photoshop这个图像编辑软件,并且对它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本次实验做起来相对比较的轻松,photoshop对图片编辑的强大功能可以让图片实现不同的效果,不同格式和不同色彩模式都会对图片色彩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压缩比下的图片,压缩因子越小,文件容量越小。
实验四数字图像实验(二)
实验时间: 2011 年 5 月 10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图像中色彩的确定及选取方法,掌握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概念及调整方法,掌握色彩填充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在掌握图像处理基本概念和 Photoshop 基本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数
字图像作一些基本的编辑处理。
二、实验内容
1、图像编辑技巧
原图
文件容量:35K
图像尺寸:300 225
jpg格式;
色采模式:3RGB
分辩率:72dpi
效果一
用魔棒选区天空,然后用渐变
将天空改变为由蓝到白的渐
变
效果二
涂抹工具的使用效果
效果三
滤镜和渐变的结合效果
三、心得体会
这个实验是对图像的综合处理,需要知道怎么使用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并且知道它们的用途,以及通过对多个工具的使用来达到对图像处理的目的,同时photoshop强大的图层和通道功能,能将图像进行各种变化,本次实验的关键是对各种处理图像的工具的综合使用,由于有些工具作用不太记得,在处理图像过程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去重新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因此,多对图像进行处理,是了解photoshop,和熟练掌握的基本要求。
在以后学习中将会多加练习,达到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