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4
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报告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报告一、引言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技术。
在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娱乐、广告等。
本实验旨在探索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评估其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设计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场景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互动式的教学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多媒体投影仪和一个触摸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和视频,以便更好地向学生解释和演示数学概念。
其次,我们还设计了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例如,我们开发了一个数学游戏,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解决各种数学题目。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确实有很大的潜力。
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动画和视频来演示数学概念,这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片和音频,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通过设计互动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数学游戏中,学生需要通过触摸屏解决各种数学题目,这样的互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实验对比,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组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这表明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讨论与展望尽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但我们也要注意其局限性。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应的设备和软件支持,这可能会增加教育成本。
多媒体实验报告实验一数字音频实验(一)实验时间: 2011 年 3 月 29 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不同数字音频指标对所生成声音文件音质的影响。
2、掌握音频播放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对声音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和特殊效果处理。
4、了解不同编码算法对音质的影响。
5、比较 wave 文件与 midi 文件在格式、容量及声音效果上的不同。
二、实验内容一.COOLEDIT录制原声二.声音文件的录制与比较:1、使用声音编辑工具录制 30 秒的音乐文件,分别采用如下表给出的技术指标,生成两个 wave 文件,记录文件数据量,比较其声音的视听效果。
文件名采样率(KHz)量化位(bit)声道数数据量视听效果11.0258单108kb 次44.116双 1.69M 好2、试听几个 midi 文件(自己选定),记录其文件名、数据量、播放时间,并比较其与 wave 文件不同的声音效果。
文件名数据量播放时间世界名曲联奏93.9kb 4:33莫斯科舞曲36.9kb 1:49圆舞曲15.5kb 1:13midi文件与wave文件比较比较项目Midi文件Wave文件文件内容世界名曲联奏44占用空间93.9kb 1.69M影响因素采样速率,音频采样大小频道听觉效果次好3、使用较高档声卡如 Sound Blaster 或其他音频编辑软件,完成如下内容的实验:(1)将采用双声道、22.05KHz采样率、16bit量化位所录制的 wave 文件用“特殊效果”菜单中的转换格式功能转化为单声道、11KHz采样率、8bit 量化位的文件。
记录文件数据量,比较源文件及变化后文件的声音效果。
项目源文件转换后文件文件名11-1 44数据量108kb 1.69M声音效果次好(2)将录制的44KHz、16bit、双声道的 PCM 格式的 wave 文件用三种不同的压缩编码算法进行压缩,记录文件数据量,比较压缩后声音效果。
压缩格式数据量声音效果PCM 1.69M 次MP3157KB 好WMA211KB 中等三、心得体会面对陌生的软件COOLEDIT,并不知道怎么使用,跟随着实验指导书,一步一步的实现功能,录制声音以及声音的合成,并且比较同一声音不同格式的声音效果。
多媒体技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多媒体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方法;3.通过实验探索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二、实验内容1.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的学习2.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例的了解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项目设计三、实验步骤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教育、娱乐、广告等;3.根据学习的多媒体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选择一个项目进行设计;4.设计项目的整体框架,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展示等环节;6.对项目进行测试和评估,收集用户反馈意见;7.根据测试结果及用户反馈调整项目设计并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应用项目。
该项目包括了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两个模块,旨在帮助用户学习英语单词。
在语音识别模块中,我们使用了语音识别技术将用户的语音转换为文本,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英语单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单词的识别和学习。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目前的语音识别技术在识别准确度和响应速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噪音环境和口音识别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图像识别模块中,我们使用了图像识别技术将用户输入的图片与数据库中的单词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单词的学习和查找。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目前的图像识别技术在图像识别精度和处理速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复杂场景下的识别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多媒体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广告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学习和娱乐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多媒体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准确度、响应速度、噪音干扰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还学到了项目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收集、设计实施、测试评估等。
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十分有前景和发展潜力的技术,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创新。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多媒体技术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多媒体创作。
实验设备与材料:1. 一台个人电脑2. 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Adobe Premiere Pro、Adobe Photoshop等)3. 影音资料(可从网络下载或自行制作)实验原理及步骤:1. 多媒体技术概述- 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 探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 了解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 学习如何导入、编辑和处理音频、视频和图像素材。
- 掌握多媒体特效的添加与调整方法。
3. 多媒体创作实践- 设计一份制作计划,选择一主题进行多媒体创作。
- 收集所需素材,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处理。
- 导入素材到多媒体软件中,进行排版和剪辑。
- 添加多媒体特效,调整素材的音视频效果。
- 生成最终的多媒体作品。
4. 多媒体作品展示与评价- 对所创作的多媒体作品进行展示。
- 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 所有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实验提示与注意事项:1. 在进行多媒体创作前,先明确创作主题和目标受众。
2. 在素材的选择和编辑上,要注意版权问题。
3. 切勿滥用多媒体特效,保持作品的简洁和易读性。
4. 在多媒体作品展示中,要理性对待他人的评价与建议。
5. 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可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掌握了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进行简单的多媒体创作,并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沟通和展示。
同时,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提升了多媒体创作的能力和审美素养。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在本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实验中,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成功运用多媒体制作工具进行了简单的多媒体创作。
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是指在计算机领域中用于处理、存储、传输和展示多种类型媒体内容的技术。
这些媒体内容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娱乐、广告等。
首先,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多媒体技术有着广泛的定义,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将不同类型的媒体内容集成在一起,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信息传递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是媒体数据的处理,包括音视频的采集、编码、压缩、存储和传输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如摄像机、音频设备、图像编辑软件等。
其次,多媒体技术需要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技术支持。
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应用算法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中,数字信号处理被广泛应用于音频和视频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以及对图像和视频进行处理和增强。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技术,如数据压缩算法、图像处理算法、音频处理算法等。
另外,了解多媒体数据的编码和压缩格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编码和压缩是将多媒体数据转换为更紧凑和高效的格式,以减少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需求。
常见的编码和压缩格式包括JPEG、MPEG、AAC等。
学习这些格式的特点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媒体技术。
此外,对多媒体设备和系统的了解也是多媒体技术基础的一部分。
多媒体设备包括摄像机、音频设备、显示设备等,而多媒体系统包括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系统。
了解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它们,实现高质量的多媒体内容制作和展示。
总之,多媒体技术基础是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通过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支持,以及了解多媒体数据的编码和压缩格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更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媒体内容。
在继续探讨多媒体技术基础的相关内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多媒体的组成部分。
多媒体内容通常由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组成。
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报告(ps)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验报告(ps)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其实验方法,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1.设备:计算机、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显示屏等多媒体设备。
2.软件:Photoshop、Premiere、Audacity等多媒体软件。
三、实验内容1.图像处理实验1.1 图像采集1.2 图像编辑与处理1.3 图像合成与融合2.音频处理实验2.1 音频采集2.2 音频编辑与处理2.3 音频合成与混音3.视频处理实验3.1 视频采集3.2 视频编辑与处理3.3 视频剪辑与合成四、实验步骤1.图像处理实验1.1 图像采集:使用摄像头或导入图像文件进行图像采集。
1.2 图像编辑与处理: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图像编辑、调色、滤镜等处理。
1.3 图像合成与融合:将多个图像合成为一个图像,或将图像与其他媒体进行融合。
2.音频处理实验2.1 音频采集:使用麦克风或导入音频文件进行音频采集。
2.2 音频编辑与处理:使用Audacity等软件进行音频剪辑、音频特效处理等。
2.3 音频合成与混音:将多个音频合成为一个音频,或将音频与其他媒体进行混音。
3.视频处理实验3.1 视频采集:使用摄像头或导入视频文件进行视频采集。
3.2 视频编辑与处理:使用Premiere等软件进行视频剪辑、视频特效处理等。
3.3 视频剪辑与合成:将多个视频剪辑成一个视频,或将视频与其他媒体进行合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图像处理实验结果分析1.1 图像采集结果展示1.2 图像编辑与处理结果展示1.3 图像合成与融合结果展示2.音频处理实验结果分析2.1 音频采集结果展示2.2 音频编辑与处理结果展示2.3 音频合成与混音结果展示3.视频处理实验结果分析3.1 视频采集结果展示3.2 视频编辑与处理结果展示3.3 视频剪辑与合成结果展示六、实验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其实验方法,在图像、音频和视频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判断题1.多媒体技术具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 T )2.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 T )3.WMA和MP3格式的音频文件都不适合在网络上在线播放。
( F )4.计算机科学中的图形和图像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 T )5.在相同的条件下,矢量图所占的空间比位图小。
( T )6.一般来说可以把静止的图片称为视频。
( F )7. gif图片只有有限的色彩,不如jpg格式的图片的色彩丰富。
( T )8.所有文件扩展名为.A VI的文件使用的视频压缩标准都相同。
( F )9.ASF、RM、RMVB、或WMV格式的文件都是流媒体文件。
( T )10.Flash、Photoshop、3D Studio MAX 和Maya都是三维动画制作软件。
( F )11.GoldWave、Ulead Video Studio(会声会影)和Premiere都是视频编辑软件。
( F )12.色彩深度是指图像中像素的数量。
( F )13.图像分辨率的单位是dpi。
( T )14.Photoshop中HSB模式中H,S,B分别代表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 T )15.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模式时,Photoshop 会扔掉原图像中所有的彩色颜色信息,而只保留像素的灰度级。
( T )16.Photoshop中锐化会使图更加清晰。
( T )17.Photoshop中曲线(Curves)色彩调整命令可提供最精确的调整。
( T )18.在Photoshop中文字图层不经过删格化就可以直接进行滤镜命令的操作。
(F)19.在Photoshop中规则选框工具包括: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单行选框工具和单列选框工具。
(T)二、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视频压缩标准?A、MPEG-1标准B、MPEG-2标准C、MPEG-4标准D、MPEG-7标准2.一台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可以包括?A、光盘驱动器B、视频卡C、音频卡D、图形加速卡3.下列哪些属于声音文件格式?A、wavB、mp3C、wmaD、jpgE、midi4.下列哪些属于图像文件格式?A、bmpB、gifC、aviD、jpgE、png5.下列哪些属于动态图像文件格式?A、aviB、rmvbC、aviD、asfE、mpg6.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包括哪些步骤。
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通过实践掌握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概念2.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3.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多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1.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2.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四、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展示多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首先,通过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概念,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是指将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技术手段。
2. 原理和组成部分接着,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包括媒体数据的获取、压缩和存储;媒体数据的解码和播放;多媒体数据的交互和控制等。
3. 技巧和方法实践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例如,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如Adobe Photoshop、Adobe Premiere Pro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编辑和制作。
4. 应用案例分析最后,通过展示多媒体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娱乐、广告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
七、教学评估与反馈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和实际操作练习的方式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多媒体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籍2.多媒体制作软件:Adobe Photoshop、Adobe Premiere Pro等九、教学延伸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推荐相关的专业书籍和网上教程,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多媒体技术的专业水平。
实验十五音频编辑与电影制作学号:姓名:成绩:学院(系):专业:班级:一、实验要求1.上机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整个实验内容。
2.上机实验后,请完成实验步骤部分的填写。
3.上机实验后,将完成后的作品文件及本实验内容从裁剪线处剪下交给任课教师。
二、实验目的1.掌握Cool Edit Pro的基本操作。
2.掌握声音录制方法以及声音剪辑、去噪声、添加特效的方法。
3.熟悉多轨音频合成方法。
4.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制作电影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自己选题制作一个简短的电影,内容可以是配乐诗朗诵、新闻报道、旅游风景线、娱乐新天地等等。
1.根据选题从网络或自备图片中收集、整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作为电影的视频画面。
收集音乐(可以是MIDI或流行歌曲),作为解说词的背景音乐。
2.制作旁白音频。
需录制解说词作为影片旁白,编辑修饰录音,再将背景音乐合成在一起。
3.将图片和音频合成在一起,并添加画面切换特效以及片头、片尾字幕,完成电影制作。
四、实验步骤1.收集图片及视频资料。
可使用搜索引擎从网络上搜索。
Windows Movie Maker可导入的图片文件类型主要有.bmp、.emf、.gif、.jpeg、.jpg、.png、.tif、.wmf等,视频文件主要有.asf、.avi、.mpeg、.mpg、.wm 、.wmv等。
只选取可导入的文件类型。
【填写】已经收集到的文件如下:(列出文件名及扩展文件名,文件的KB数)2.整理图片资料。
每张图片的尺寸大小要相近,分辨率不要太高,达到96ppi左右就可以了。
对于太大的图片可使用Photoshop进行裁剪或调整图像文件大小。
3.收集背景音乐文件。
Windows Movie Maker可导入音频文件主要有.au、 .mp2、.mp3、.mpa、.wav、.wma,不支持MIDI文件,若要使用MIDI文件作背景音乐,需要转录成上述可导入的文件格式。
【填写】已经收集到的文件如下:(列出文件名及扩展文件名,文件的KB数)4.使用Cool Edit Pro录制语音解说词。
尽管在Windows Movie Maker中也可以直接通过添加旁白方式加入语音,但不便于对录音作处理,更不能与背景音乐合成,只能将背景音乐和语音一起录制。
【填写】录音的主要步骤及录音长度、保存的文件名:5.对语音去噪声、裁剪、添加混响效果。
【填写】主要操作步骤:6.在多轨窗口中选择不同的音轨导入背景音乐和语音,进行音量调整,背景音乐添加淡入淡出效果。
【填写】背景音乐文件名及添加淡入淡出效果的步骤:7.以MP3文件格式保存音频文件。
【填写】文件名:8.在Windows Movie Maker中新建项目,并将收集好的图片、视频文件以及制作好的音频文件导入到“收藏”中,准备制作电影。
【填写】导入各类文件的方法:9.在“显示时间线”窗口中将音频文件拖到“音频/音乐”线中适当位置,并调整音量大小。
【填写】添加音频的调整音量的方法:10.按照内容播放的顺序,将图片和视频从“收藏”窗口中依次拖放到“显示情节提要”窗口的相应位置,布置视频画面的播放顺序和延长时间。
使音频和画面长度对应。
【填写】操作步骤:11.给画面和视频过渡添加效果,调整每个画面的延长时间。
演示播放效果并作进一步的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填写】操作步骤:12.保存电影文件。
【填写】影片文件名及文件大小:1.Cool Edit Pro的基本操作。
(1)Cool Edit Pro 2.0具备了声音录制、音频编辑、特效处理、混音合成等多种功能。
其界面分为单轨窗口和多轨窗口两大部分,在单轨窗口中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录音、抓取音频(从CD、VCD碟片抓取)、生成音频、拼接音频、混叠音频、编辑音频、音频特效处理;在多轨窗口中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导入音频、调整音轨、动态效果、混合保存。
单轨窗口和多轨窗口的切换可以按F12键或单击窗口左上角的切换按钮。
(2)单轨窗口单轨窗口的主要界面是波形显示编辑区和操作、显示面板。
如图所示。
◆在波形显示编辑区将以波谱图形方式显示音频波形,供操作者做播放监听、声道切换、选取、编辑等各种操作。
在波形显示区中有一条垂直的黄色虚线,称为播放线(波形编辑的插入线位置)。
◆音量电平指示条指示出当前播放的音频音量变化情况。
指示条若到达右端位置,则对应的波形已经过载,会产生削波,引起声音失真。
单轨操作菜单主要包括以下10个选项:File(文件)、Edit(编辑)、View(查看)、Effects(效果)、Generate(生成)、Analyze(分析)、Favorites(特效)、Options(选项)、Windows(窗口)、Help(帮助)。
File菜单下有19个选项,完成音频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等操作,以及抓取CD、VCD上音频等操作,并可设置批文件自动处理。
Edit菜单下有24个选项,完成波形的选取、剪切、复制、粘贴、混合、删除、零点、节奏等基本编辑操作。
Effects菜单下有10个选项,完成音频的一般处理和特效处理。
Generate菜单下有4个选项,能生成一些规则的声音。
在单轨操作中要着重掌握这四个菜单项下的操作,通过这些菜单项几乎能完成波形的所有操作。
(3)多轨窗口在多轨窗口中可将各个音频文件安排在不同的音轨中进行合成,支持128个音轨。
一般将一个波形文件单独放置到一个音轨中,也可以用鼠标将某音轨中的波形拖到另一个波形文件后面,使两个波形合并到同一个音轨中。
按住鼠标右键拖动音频可调整其播放时间。
多轨显示区下面的一排面板与单轨窗口中的面板基本相同,但多出一个节拍控制面板,它用来控制系统自带的节拍器的设置和启停。
每个音轨左边都有一个音轨控制台,用来控制该音轨的有关操作,显示音轨的属性。
在音轨的左上方有三个按钮“Vol”、“EQ”和“Bus”,单击它们后,控制台上的按钮及项目会有所改变。
在音轨名称框中单击可以给音轨命名;音量调节的dB值会在“显示音量”框中的“V”后;相位调节值会在“显示相位”框中显示,左移显示“L”开头,右移显示“R”开头;平衡器中调节高频、中频、低频的调节值会在“高频平衡”、“中频平衡”、“低频平衡”三个框中显示出来;“FX”按钮可以打开动态效果器链接窗口;“R”按钮为录音状态按钮;按下“S”按钮仅播放当前音轨的音频;按下“M”按钮当前轨静音(不播放)。
后面的三个按钮在多轨录音、编辑、试听时非常有用。
多轨操作菜单主要包括以下7个选项:File(文件)、Edit(编辑)、View(查看)、Insert (插入)、Effects(效果)、Options(选项)、Help(帮助)。
File菜单下有15个选项,完成多轨任务(Session)文件的创建、打开、保存、关闭等操作。
Edit菜单下有30个选项,完成对各音轨的编辑调整操作和音轨合成操作。
Insert菜单下有6个选项,完成各类音频素材的插入,对已插入到多轨任务中的音频文件,系统会自动添加到Insert菜单中,方便后面的操作。
Effects菜单下有3个选项,完成音轨合成的效果处理。
(4)几个主要面板操作面板用于控制音频的录音、播放。
缩放面板用于对波形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放大和缩小。
时间显示面板以“分:秒”方式显示波形插入线的位置。
当播放音频时,在此面板中将显示当前播放位置。
长度显示面板中上行显示波形选区的开始位置、结束位置以及选区的长度;下行显示窗口中能看到的波形的开始位置、结束位置和显示长度。
单击这六个显示框,都可以输入有关的数值;尤其是在上一行的三个框输入数值,可精确选择波形区域。
在多轨窗口中多增加了一个节拍控制面板,用它能够控制节拍器的设置和启停。
(5)获取音频◆抓取CD上的音频,选择“File/Extract Audio from CD…”菜单项,在对话框中的“Source Selection”选区,可以选择两种抓取音频的方法。
“Track (Min:Sec:Frame)”以曲目为单位来抓取,可以一次选取多个;“Time(Min:Sec:Frame)”以时间为单位来抓取,可以选择抓取的开始时间点和总时间长度,也可以选择只抓取某首歌曲的某个部分。
在“Source Selection”选区中选择“Time(Min:Sec:Frame)”,再在“Start”框中输入起始位置,在“Length”框中输入抓取长度,单击“OK”即可。
输入的数值为整数,表示乐曲中的帧数,一般75帧对应1秒钟。
◆选择“File/Extract Audio from Video…”菜单抓取VCD上的音频。
◆用麦克风录制一段语音。
①选择“Options/Windows Recording Mixer…”菜单项,在弹出的“Recording Control”对话框进行设置。
②选择“选项/属性”菜单项,打开“属性”对话框。
③在“调整音量”区中选择“录音”单选项;在“显示下列音量控制”列表中选择“Microphone”;此列表中列出了多种录音设备,需要的话可多选几项。
④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⑤在Microphone设备下的“选择(S)”框前单击打勾,其音量滑动杆用来调节麦克风的音量,可控制录音音量。
⑥选择“File/New…”菜单项,打开“New Waveform”对话框。
根据录音用途可选择语音的采样频率(Sample Rate)、声道(Channels)、采样深度(Resolution)。
单纯用途的语音采样频率一般可设置22050、单声道Mono、8-bit或16-bit的采样深度。
要与音乐合成的语音采样频率可设置44100、立体声(Stereo)、16-bit的采样深度。
⑦单击操作面板上的录音按钮,开始录音。
若录制音量过低或过高,可在Windows的“录音控制”窗口中调整麦克风的音量。
要避免音量过低或过载。
音频过载将会受到超过标准增益范围内的损坏,产生声音的失真。
过载将产生严重的削波现象,这是由于电平达到饱和后,超过峰值以上的部分被削去。
录制完成后按停止按钮或再按一次录音按钮可停止录音。
(6)编辑音频◆选择波形:在做波形剪切、拼接等操作前,需要先选择波形。
◆剪切波形:选择要裁剪的波形后,按删除键Delete即可。
◆粘贴、拼接波形:对选中的波形执行“Edit/Copy”菜单命令或按Ctrl+C键,可将其复制到剪贴板中。
若剪贴板中已复制有波形,执行菜单命令“Edit/Paste”或按Ctrl+V键,剪贴板中的波形将粘贴到波形插入线的位置,相当于将剪贴板中的波形插入到当前位置。
◆降低噪音:选中刚刚录的一段纯噪音进行“采样”。
选择“Effects/Noise Reduction/ Noise Reduction…”菜单项,打开“Noise Reduction”对话框,单击“Get Profile from Selection ”按钮,系统开始从选择的波形中采集噪音样本,并将结果显示在图形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