醌类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104.01 KB
- 文档页数:8
醌类化合物的名词解释醌类化合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多个相连的醌基团。
醌基团由两个相连的氧原子和两个相连的芳香环组成。
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界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1. 醌的基本结构醌是由一个芳香环上的一个碳原子和两个相连的氧原子构成的功能团。
它常见的结构有1,2-醌、1,4-醌和1,3-醌等。
醌基团中的两个氧原子通过一个碳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这种特殊的结构赋予了醌类化合物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2. 醌类化合物的种类醌类化合物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化合物,其中一些是天然产物,如维生素K和叶绿素等。
另一些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如染料和药物等。
醌类化合物可以根据芳香环的位置和功能团的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芳香环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1,2-醌、1,4-醌和1,3-醌等。
根据功能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硝基醌、羟基醌和甲醇醌等。
3.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醌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因此在医药和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些醌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能,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醌类化合物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被应用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一些醌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活性,对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治疗具有潜力。
4. 醌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醌类化合物在医药、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某些醌类化合物被用作药物的活性成分,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醌类化合物还可以作为染料和颜料,用于染纺织品、制造油墨和颜料等。
5. 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天然产物提取、化学合成和生物转化等途径得到。
天然产物提取法通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有机溶剂提取含有醌类化合物的植物或动物组织。
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醌类化合物,根据不同的醌类化合物结构,采用不同的反应路径和合成策略。
生物转化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将特定底物转化为醌类化合物。
第五章醌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quinonoid)是一类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的重要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该类化合物分子中有不饱和环几二酮的结构,或潜在的不饱和环己二酮。
醌类化合物一般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种类别,四种类别中以蒽醌及其衍生物最为多见。
蒽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多与糖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少数游离以苷元存在。
蒽醌结构上最常见的取代基是羟基,其次是羧基、羟甲基、甲基、甲氧基等。
醌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如高等植物的蓼科、茜草科、鼠李科、唇形科、豆科等,低等植物地衣和菌类中也有醌类化合物的存在。
该类化合物是大黄、虎杖、番泻叶、丹参、芦荟、紫草等药材的有效成分。
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乙酸-丙二酸途径。
醌类化合物有导泻、抗菌、利尿、止血、抗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导泄作用和抗菌作用显著。
如番泻叶、大黄药材中的导泻成分均为二蒽酮类衍生物。
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其中大黄酸在体外低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茜草药材的止血成分是多种羟基蒽醌类物质。
有些蒽醌类化合物对小鼠黑色素瘤、大鼠乳癌及艾氏腹水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某些蒽醌类成分还具有抗真菌活性等等。
第一节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一、苯醌类(200字)苯醌化合物(benzoquinones)分为邻苯醌和对苯醌。
邻苯醌因结构中两个羰基间斥力大而不稳定,所以天然存在的多为对苯醌的衍生物。
O OO对苯醌 邻苯醌天然存在的苯醌类物质多为黄色或橙色的结晶。
如中草药凤眼草果实中的2,6-二甲氧基苯醌是黄色结晶,有抗菌活性。
白花酸藤果和木桂花果实中信筒子醌有驱绦虫的活性,是橙红色块状结晶。
OOMe MeO O OH O H (C H 2)10CH 3 O O MeO MeO MeH []102,6-二甲氧基苯醌 信筒子醌 辅酶Q10泛醌类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界。
对苯醌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被还原为对氢醌,后者不稳定很容易被重新氧化成对苯醌。
醌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醌基(-C=O-C=O-)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醌基,可以通过不同的取代基和官能团进行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醌类化合物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苯醌、萘醌和蒽醌。
苯醌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常用于染料和药物合成。
萘醌和蒽醌是具有强烈颜色的化合物,常用于染料和小分子电子材料的合成。
醌类化合物具有许多特点和性质。
首先,它们是具有共振稳定性的分子,醌基上的羰基和烯醇氧化态之间可以进行共振转移,使得分子更加稳定。
其次,醌类化合物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还原反应和环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取代基的选择来实现,从而得到不同的产物。
最后,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对某些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医药化学和农药研究中也有应用。
醌类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有机合成中,由于它们的共振稳定性和多样的反应性质,可以作为重要的中间体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例如,醌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引入不同的官能团,从而制备出具有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其次,在染料和颜料工业中,醌类化合物的丰富颜色和强度使其成为非常理想的染料和颜料原料。
此外,醌类化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小分子电子材料,如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
总之,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醌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共振稳定性和多样的反应性质,在有机合成、染料和小分子电子材料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随着对这类化合物性质的深入研究,醌类化合物将会有更多的新应用被发现。
第九章醌类化合物§ 9.1 结构§ 9.2物理性质§ 9.3 酸性§ 9.4 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9.5 提取§ 9.6 分离§ 9.7 大黄§ 9.1结构苯醌萘醌菲醌蒽醌9.1.1苯醌类对苯醌:邻苯醌:结构式实例:见书9.1.2萘醌自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α-萘醌(1,4-萘醌,对醌)从结构上考虑可以另有β(1,2-萘醌,邻醌)及amphi(2,6-萘醌)]举例:维生素K1等。
识别 @@9.1.3菲醌天然成分:邻醌:丹参醌Ⅰ丹参醌ⅡA丹参醌ⅡB对醌: 丹参新醌(甲乙丙)9.1.4蒽醌类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程度的产物。
9.1.4.1单蒽核类蒽醌衍生物(游离或成苷;其中的酚OH或COOH多以成盐形式存在)1 分类 @@大黄素型:羟基: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例如大黄酸等。
茜草素型:羟基: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例如茜草素等。
大黄素型结构平面对称,可翻转,R1、R2可互换位置。
酸性由强至弱:-COOH 1个β-OH (2个α-OH+1个CH2-OH) 2个α-OH大黄酸 > 大黄素 > 芦荟大黄素 > 大黄酚、默写结构 @@大黄素甲醚梯度萃取所用碱液: @@ 5% NaHCO3 5% Na2CO3 0.5% NaOH(或KOH) 1-5% NaOH2.衍生物(还原产物)[H] [H] 互变蒽醌氧化蒽酚蒽酚蒽酮 [O] [O](易氧化,天然少见)结构式见书 NP.146 识别 @@9.1.4.2双蒽核类1. 二蒽酮类衍生物两分子蒽酮相互结合而成例:番泻苷A、B、C、D(大黄及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成分)见书 NP.148 写出区别点: @@A – CB – A D -- C番泻苷A是由二分子的大黄酸蒽酮葡萄糖苷经C10—C10ˊ结合而成,在肠内该C10—C10ˊ键断裂后,产生致泻成分单分子大黄酸蒽酮。
2. 二蒽醌类等其它二聚物(略)结合位置? 不是C10—C10ˊ9.1.4.3蒽醌苷类的主要苷键1. 大部分为氧苷例如:大黄素-1-O-β-D-葡萄苷(单蒽核蒽醌苷类)番泻苷A、B、C、D(二蒽酮苷类)2. 个别为碳苷类 @@(很难被水解,因为C原子上无共享电子对,不易质子化)例如:芦荟苷系蒽酮碳苷(糖做为侧链经C-C键直接与蒽环连接),为芦荟致泻的主要成分。
§9.2 物理性质1.颜色:颜色酚OH助色团 @@无色:没有有色:有,引入色深:越多,色越深,黄-橙-棕红-紫红2.升华等特性:游离醌类多具有升华性(区别苷类)小分子苯醌及萘醌并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
及时小结3.溶解性:苷元与苷有显著差异,基本符合一般规律。
特殊性:其苷类在热水中可溶,冷水中溶解度降低。
??及时小结§9.3 酸性1. 酸性强弱顺序及pH 梯度萃取提问酸性由强至弱的排列顺序:α-OH –COOH β-OH ??一个 含两个或更多的 一个 含两个或更多的含 –COOH > 含两个或 > 含一个β-OH > 含两个或 > 含一个α-OH更多的β-OH 更多的α-OH萃取用碱水:5%NaHCO 3 5%Na 2CO 3 1%NaOH 5%NaOH(或KOH)2. 根据结构式,能够分析其酸性强弱、排序、并选择萃取所需的碱液练习: @@大黄酚等5种成分N P147 茜草素等3种成分 NP147 另4种成分NP153P. 179怎样确定pH 条件:一般规律 文献 预试§9.4 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看书 P. 150 – 152 记忆重点§9.5 提取9.5.1一般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NP.152提取方法适用成分1 有机溶剂提取一般亲脂醌类适用(常用氯仿、苯等)2 碱溶酸沉带酚OH的醌类3 水蒸汽蒸馏小分子量的苯醌、萘醌练习:分离上述醌类混合物 ( ) 试写出流程图9.5.2蒽醌类的提取方法注意事项:先酸化后用有机溶剂抽提, 因植物体内的酚OH、COOH常以成盐形式存在,成盐之醌类难溶于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1.苷类提取水提: 热水提取法碱水提取法 ( 碱溶酸沉法 )醇提: 得到 ( 苷 + 苷元 )2.苷元提取醇提亲脂溶剂提取§9.6 分离9.6.1 分离游离羟基蒽醌(总苷元细分) NP.1521.pH梯度萃取法题型2. 层析法层析法思路:亲脂性成分亲水性吸附剂(1)选氧化铝 (—)因酚OH多,会致化学吸附。
亲脂性成分硅胶 (+)磷酸氢钙 (+)吸附强弱顺序:酸性强的 > 酸性弱的(2)含酚OH、且数目不一者选聚酰胺层析( NP. 28 -- 29 )吸附强度参照常规:与酚OH的位置及数目有关9.6.2 分离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分离苷与苷元)方法:亲脂溶剂抽提法例如,氯仿抽提原理:苷元可溶,苷不溶注意事项:先酸化后抽提(前文已述)举例:波希鼠李皮或中提取分离上述苷与苷元主要步骤:见二版1.HOAc酸化,风干3抽提(分离出苷元及其它游离蒽醌衍生物)2.残渣风干, EtOH热浸,(提出总蒽醌苷)3.碱沉酸溶, 与其它非酸性成分分离(初步精制):碱沉: 酚OH或COOH与碱成盐,难溶乙醇, 滤出 (杂质留于滤液 ),酸溶: 沉淀酸化溶于乙醇 (杂质留于残渣 )。
4.减压蒸干醇溶液, 用 iso-PrOH 重结晶:得精制总蒽醌苷类9.6.3 总蒽醌苷类的精制、分离 NP.154 四精制:1.铅盐法:沉淀: 蒽醌苷类滤液: 碱性、中性杂质悬浮水中, 通入H2S脱铅浓缩水液苷类沉淀。
2.溶剂法(n-BuOH萃取法):分离水溶性杂质(强亲水性成分、小分子成分)分离:层析法1.聚酰胺层析:酚OH数目、位置不同,形成氢键的能力不同2.葡聚糖凝胶法: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例如:@@试判断层析流出先后顺序:蒽醌二葡萄糖苷蒽醌单糖苷二蒽酮苷(番泻苷A、B、C、D)游离苷元二蒽酮苷(番泻苷A、B、C、D)(最先洗脱)蒽醌二葡萄糖苷蒽醌单糖苷游离苷元(最后洗脱)§9.7 大黄(常用中药作用广泛效果较好)9.7.1主要成分及其化学结构羟基蒽醌衍生物(5种成分)总量约为2—5%,其中游离型仅占约1/10—1/5,大部分成苷。
另含鞣质10—30%,具止泻作用(与蒽苷泻下作用恰恰相反)鞣质: 又称单宁, 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能沉淀蛋白质,可用于鞣皮(致密、柔韧、不易腐败、难以透水)收敛止泻涩?9.7.2酸性:强弱不同,见前述。
9.7.3提取分离鉴定方法“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专业实验实验九提取:两相水解提取方法(保护苷元)大黄50g,破碎(成小块,装250ml 圆底烧瓶)加20% H2SO4 (V/V) 50ml,拌匀,浸润加CHCl3 125ml水浴回流 3.5小时冷却(冷凝装置不拆,撤加热,换冷水浴)过滤除渣(2 –3层纱布),滤液收于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氯仿液,水洗(50ml)至pH 4—5,备下步分离用分离:氯仿总提取液(含总苷元)题型 @@)碱水液)滤液沉淀干燥氯仿层回收滤液沉淀溶剂大黄酸粗品干燥残渣(含-COOH)含大黄酚、大黄素粗品大黄素甲醚)(含一个β-OH)干燥 (仅含2个α-OH)芦荟(2个α-OH+1个CH2-OH)鉴定:纸层析层析用滤纸,卷筒,(伸开复原)点样,展开剂:水饱和的甲苯显色:醋酸镁乙醇溶液见图谱:1总苷元2萃取出的3份样品9.7.4生物活性大黄游离蒽醌:抗菌苷元大黄蒽苷:泻下大黄鞣质:止泻(与蒽苷泻下相反)泻下机理:苷具保护作用,经消化道到大肠后再分解:酶或细菌苷苷元(刺激大肠)肠蠕动↑泻下分解泻下活性由强至弱:二蒽酮苷(番泻苷A最强) >蒽醌苷(其中大黄酸苷最强)>游离蒽醌生用泻下炒炭止泻止血。
检测:蒽衍生物总量下降为原量的1/3,鞣质较稳定。
复习题(本节)要求:1.掌握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分类,能够写出其基本母核、结构式及其定位符号;据结构式能够写出其大小类别。
了解重点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默写大黄蒽醌5个苷元的结构式 @@2.熟悉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升华性、溶解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酸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3.掌握醌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简述游离醌类的常用提取方法、原理、及其适用范围。
3种练习:分离9.5.1中的3类醌类的混合物试写出流程图简述蒽醌类的常用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4.掌握醌类化合物的一般分离方法(总苷元细分 // 总苷元与总苷的分离)简述:分离游离羟基蒽醌的常用分离方法,并举例说明主要步骤、或层析洗脱顺序等。
分离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分离苷与苷元)的常用方法、主要步骤、及其原理、目的。
请举出实例(波希鼠里皮及番泻叶)。
5.总蒽醌苷类的精制、分离(总苷精制和细分)简述蒽醌苷类的精制方法、分离方法以及有关原理、目的。
2 + 2试选择适宜的层析方法分离下述成分,并判断其洗脱顺序: 选择方法蒽醌二葡萄糖苷(重点掌握)判断顺序蒽醌单糖苷二蒽酮苷(番泻苷A、B、C、D)游离苷元6.熟悉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反应名称 +阳性成分 // 共性 + 个性)看书 NP. 150 – 152记忆重点各章复习要求类似: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检识主线 + 笔记纲目重点(强调)加20% H2SO4(V/V) 50ml,拌匀,浸润加CHCl3 125ml 水浴回流 3.5小时冷却(冷凝装置不拆,撤加热,换冷水浴)过滤除渣(2 –3层纱布),滤液收于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氯仿液,水洗(50ml)至pH 4—5,备下步分离用分离:题型 @@)滤液沉淀干燥氯仿层回收滤液沉淀溶剂大黄酸粗品干燥残渣(含-COOH) (含大黄酚、大黄素粗品沉淀大黄素甲醚) (含一个β-OH) 干燥 (仅含2个α-OH)题型@@芦荟大黄素粗品据结构式写出分离流程 (2个α-OH+1个CH2-OH)鉴定:纸层析层析用滤纸,卷筒,(伸开复原)点样,展开剂:水饱和的甲苯显色:醋酸镁乙醇溶液见图谱:1总苷元2萃取出的3份样品9.7.4生物活性大黄游离蒽醌:(抗菌)苷元大黄蒽苷:(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