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93.50 KB
- 文档页数:22
溶解现象 可溶与不可溶 不溶物质:如细沙石
可溶物质 形成 溶液 定义
特征:均匀的、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 溶质
溶剂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剂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速率越快
固体溶质的形状: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溶解的速率快
是否搅拌:搅拌时溶质的溶解速率快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吸热:如NH4NO3
放热:如NaOH 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7.1 溶解与乳化
一、相关知识回顾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2、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新知必备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到___________物质中所形成的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叫溶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叫做溶质。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__________是溶质,__________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做___________。但当其他液体和水相互溶解时,通常都习惯把_______看作溶剂,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水是重要的溶剂,但却不是唯一的溶剂,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液体溶剂,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____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由___________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5、乳浊液不稳定,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浊液___________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__,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
6、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_______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
三、双基自测
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2. 小红经常帮妈妈洗碗,如果碗里有油,洗的最干净的方法是( )
A.只用冷水洗 B.只用热水洗 C.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D.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并用净水漂洗
3、 食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医用酒精中,酒精与水的质量比是3:1,该医用酒精中的溶剂是_________。
4、 “加速”蔗糖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一种“化学冰袋”特别适合在野外应用,利用的是硝酸铵溶解时的_______现象。
6、小明在做饭时不慎将豆油滴在衣服上,他发现用洗衣粉和汽油都能将其洗去,请问:用两种方法洗去豆油的原理相同吗?为什么?
四、知识结构
参考答案:
二、1、一种或一种以上;分散;另一种;均匀;稳定;混合物。2、能溶解其他物质;被溶解;固体、气体;液体;溶剂;溶质;水;水溶液;酒精;汽油。3、是否搅拌;溶剂温度;固体的形状。4、小液滴;小颗粒。5、稳定;乳化剂;乳化作用。
6、温度;吸;硝酸铵;放;氢氧化钠固体。
三、1、B 2、D 3、食盐;水。4、加热、搅拌、蔗糖颗粒小 5、吸热
6.【点拨】洗衣粉是一种乳化剂,用洗衣粉洗油污时,分子的亲油端溶入油污中,另一亲水端仍留在水里,因而在油和水的界面上,整整齐齐的排成一圈单分子层,把油污团团围住。经过搓洗、振荡、翻滚等洗涤操作,使衣物干净。用汽油洗油污时,是将豆油溶于汽油中,形成豆油的汽油溶液,所以使衣物干净。
【答案】不相同;原因略。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KNO3溶液[Ba(NO3)2] 加入适量硫酸钾溶液,过滤
B Na2CO3溶液(NaCl) 加入适量的碳酸银
C CuO(C) 在空气中灼烧
D MnO2(KClO3)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分裂变成了原子
B.“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D.等质量的氧气比液氧体积大,说明气体比液体的分子间隔大
3.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CuO→Cu(OH)2→CuCl2
B.Mg→MgO→MgCI2 C.C→CO→CO2
D.NaOH→NaCl→NaNO3
4.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5.汉黄岑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岑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岑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岑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汉黄岑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C.汉黄岑素属于有机物
D.汉黄岑素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6.用微观认识宏观是学习化学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由分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硝酸钾由离子构成,可见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中的一种微粒构成
B.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C.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了
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2倍,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是2:1
7.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氧气分子的是
A.2O2 B.O2 C.2O D.2O2-
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9.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铁、镁
B.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C.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10.取一定量的Al、Fe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C.滤渣中一定有Al
D.滤液中一定没有Fe(NO3)2
11.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中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与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酒精、氧气
B.水、氨气
C.硝酸银溶液、氯化氢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12.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C.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D.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银粉漆(铝粉)”涂在铁栏杆表面防锈
1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OH溶液和Ca(OH)2溶液的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阳离子不同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都有氢元素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
B.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可节能减排
C.通过燃烧实验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D.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消防员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春天来到,百花争艳,鲜花妆点了我们身边的世界,绚丽了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的玫瑰花更是惹人喜爱,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的化学式(C10H12O2)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丁香油酚是由______种元素组成的,一个丁香油酚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②丁香油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16.4g丁香油酚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
④“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睛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______。
17.现有①稀盐酸;②小苏打;③熟石灰;④石墨;⑤纯碱;⑥铜,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
(2)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学好、用好它们。按要求从氢气、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______;
②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
③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______;
④一种不易挥发的酸______;
⑤一种可作化肥的盐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