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误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1.57 KB
- 文档页数:2
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电生理分析
魏大愚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1989(010)006
【摘要】我们采用无创伤性经食道左房刺激法对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其中平静心电图出现Δ波6例,隐匿性预激3例.9例均测到旁路不应期为590~250mS(348±104mS),6例测到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为350~
180mS(265±57mS).诱发出顺向折返型心动过速3例,其旁路不应期均长于房室结不应期;逆向折返型心动过速1例,其旁路不应期短于房室结不应期.我们认为折返方向与不应期有关.本文证明经食道左心房调搏可发现预激综合征的大部分临床电生理现象,尤其对部分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有重要诊断价值.它也是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一个有效方法.
【总页数】4页(P342-345)
【作者】魏大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70.4
【相关文献】
1.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后预激波情况分析 [J], 路永平;于阿信;陈腾;宋歌;周云洁;于东贤
2.儿童及青年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J], 钱炜春;张丰富;丁竞竞;贾海波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脏电生理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J], 谷震;孙玉清
4.预激综合征的心脏电生理30例临床分析 [J], 朱华江
5.20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 [J], 王萱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①PR 间期短(<0.12s );②QRS 初始粗钝、时限增宽(PJ 间期正常);③继发性ST-T 改变。
临床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已为大家熟知。
上述心电图改变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现已明确典型预激综合征的QRS 波群是激动经旁路和正路下传心室形成的单源性心室融合波,从理论上讲只要形成心室融合波,就会影响终末向量。
但预激综合征对终末向量的影响一直未引起重视,甚可引起误判;对以终末向量改变为主要表现的预激综合征常被漏诊。
为引起临床重视,现结合两例曾被漏、误诊的病例分析讨论如下。
·心电图精读·(15)预激综合征QRS 波终末向量的心电图分析刘仁光【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向量[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09)05-379-04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121001)图1例1患者心电图A.窦性心律心电图(无预激表现);B.心动过速心电图,与之对照可见图A ,QRS 终末向量发生改变(箭头指示);C.消融后心电图(QRS 与B 图相同),第3组心搏为消融靶点起搏图,示图A 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下传有关;D.消融前窦性心律靶点图,靶点V 波早于希氏束,几乎与体表最早QRS 波群起点同时出现,提示旁路几乎与正路同时将激动传入心室临床心电图分析例1患者男、61岁。
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11年,当地医院以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转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术前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PR间期0.14s;QRS波初始无粗钝,除V1导联R/S>1外,余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
诱发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B)示:窄QRS心动过速(V1导联R/S<1);V1、I、aVR导联QRS波后均可见P’波,RP’间期>80ms;V1和aVR导联P波直立,I导联P 波倒置,符合左侧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
20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分析王萱鸣【摘要】目的研究预激综合征(WPW)伴心房颤动(Af)的机制与室性心动过速(VT)的关系,提出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的方法 .方法对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均记录到窦性心律,显示典型预激图形.Af阵发性发作时QRS波呈快速增宽且宽窄不等,部分QRS波起始处可见到δ波,显示WPW伴Af.心室率170~230 bpm,其中11例为170~190 bpm,7例为190~210 bpm,2例为210~230 bpm.有8例患者记录到房室折返心动过速(AVRT),其中6例为前向折返性,2例为逆向折返性.结论 WPW伴快速心室率的Af 最严重的结果是演变成VT与心室颤动,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WPW伴快速心室率Af的患者应尽快尽早给予治疗,使Af时心室率减慢并转为窦性心律.【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6(011)033【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作者】王萱鸣【作者单位】200231 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WPW伴Af常伴快速心室率, 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 诱发VT。
本文通过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分析, 研究WPW伴Af的机制, 提出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6月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0例WPW伴Af患者, 均经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 其中男12例, 女8例, 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0±8.1)岁。
20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史, 最长10年, 最短2年, 平均发作史(6.0±1.6)年。
1.2 方法通过对20例WPW伴Af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20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均记录到窦性心律, 显示典型预激图形。
兰Q旦垦盟垒生Q!里垦垒垦旦鱼些量坠垦g里Q g垒垦望!Q塑鱼兰堕f兰Q!Q21吐!竺盟Q:三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误诊分析牟延光鲍庆秋刘同祥335论著【摘要】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 PⅣ)误诊的原因。
方法选择发生误诊的w Pw患者65例作回顾性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结果发生误诊的w P w中A型柏例、B型25例,基础心律P波消失者20例。
因Q R S波群波形变化发生误诊37例,因继发性sr—T改变而发生误诊23例,存在房性早搏时发生误诊5例。
结论A型较B型w Pw易发生误诊,w Pw所致Q R S波群变化是误诊的曩常见原因,尤其在P波消失的情况下。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误诊【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明40(2010)19彤JD335JD2 T he i nV e s t i gat i on f or pa t i ent s w i t h pr ee xci t at i ons yndr om e w h0w er e耐sm agnosed by el ect r ocar I l i ogr amM U Y an—gI l肌g B A O Q iI l g—qiu U U T ong一】【i蚰g【A1嘲瑚m】obj ect l w T o i删e6t i gat e tl地冲a啪f or m i8di a印∞i8i II p出ent8w it l l pme耻i t出锄8y】讪伽e.M劬ods The eI咖砌ogram ch峨矧8t i c骶m i nv∞石删ed r el瑚pe砸vdy i I I65pat i en乜w i n l p蹴黜i砌∞By】越舢e w h o 啪弛m is di a印08ed聃oⅡ埘di8e啪.删乜A m∞g65pad朗协,加p“en协a珏&涮疵h t),】pe A pre既ci诅妇s),II-d咖e,25pa矗eI I t s缸f曲t ed w it ll t ype B pr∞xci洲∞8yI l d舢e.P w日嘲w e咒not fo蚰d i Il20p鲥en协.37pal ient8w em m i8di a gno∞dbec邮e0f t Il e啪rpIIol ogi cal d哪驴80f Q I玛,23p鲥蜘惦眦m i8di a妒ed b∞蛐e0f t l圮8∞onda r y ch舭增∞i n s T—T,蚰d5p砸en协w i t h a试d瞰瑚)噶tok w啪M i8di咿∞ed.C0nd吲on‰pari II g w i t h t ype B p脱谢洲帆8),ndrom e,t y】Pe A pr嗽cit860n8yI妇e i8pm r圮t o be m i8di a印∞ed.The田orphol ogi cal c l l a r Ige8《Q RS dI坨t o ve nt d饥-hr pr eexci伽硼m ay bc m e pr i nci pa lr螂∞,p枷c捌y i II t h∞e p蕊e曲w h舶e P w av髓are i n商8t ent.【K ey啪r凼】Pr e甑ci t at i∞B yndr o啪Ek眈唧I r di呵锄M i8di咿瑚i s体表心电图(E C G)是预激综合征(W PW)最主要的诊断方法,8波及P—R间期缩短是典型W PW 的最主要特征。
《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要点预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心电图上的预激现象。
《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旨在指导基层医生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预激综合征患者,以下是指南的要点。
1.预激综合征的诊断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表现。
正常情况下,心脏传导通过房室结进入心室,形成P-R间期。
而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上会出现delta波,即心室正相传导延迟,表现为QRS波群的R波前出现直上斜坡。
必要时可以结合Holter监测、负荷试验和电生理检查来辅助诊断。
2.预激综合征的分类预激综合征可以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预激综合征。
一度预激综合征患者仅有delta波,二度预激综合征则伴有房室传导障碍,表现为delta波在部分QRS波群上出现。
三度预激综合征则是房室交界区完全阻滞。
3.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预激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还可以出现短暂晕厥、心绞痛和心衰等症状。
4.预激综合征的治疗治疗预激综合征的目的是预防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对于无症状和稳定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主动干预。
对于有症状或患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频消融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射频消融术使房室旁路不再传导。
5.预激综合征的并发症和预后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增加了猝死的风险。
预激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并发症,并且与心室恶性心律失常的证据无关。
6.预激综合征的随访和管理治疗后的预激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疗效并发现复发或新发的心律失常。
并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症状加重、晕厥、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以上就是《预激综合征基层诊疗指南》的要点。
早期识别和治疗预激综合征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基层医生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并降低患者的风险。
・论 著・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误诊分析
牟延光 鲍庆秋 刘同祥
【摘要】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W P W )误诊的原因。
方法 选择发生误诊的W P W 患者65例作回顾性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结果 发生误诊的W P W 中A 型40例、B 型25例,基础心律P 波消失者20例。
因QRS 波群波形变化发生误诊37例,因继发性ST -T 改变而发生误诊23例,存在房性早搏时发生误诊5例。
结论 A 型较B 型
W P W 易发生误诊,W P W 所致QRS 波群变化是误诊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在P 波消失的情况下。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 误诊
【中图分类号】 R540141;R541.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0740(2010)1920520335202
作者单位: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
The i n vesti ga ti on for pa ti en ts w ith preexc it a ti on
syndro m e who were m isd i a gnosed by electrocard i ogram
MU Yan -guang BAO Q ing -qiu L I U Tong -xiang
【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 on f or m is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 reexcitati on syndr ome . M eth 2
ods The electr ocardi ogra m characteristic were investigated retr os pectively in 65patients with p reexcitati on syndr ome who were m isdiagnosed as other disease. Results Among 65patients,40patients affected with type A p reexcitati on syn 2dr ome,25patients affected with type B p reexcitati on syndr ome .P waveswere not found in 20patients .37patientswere m is 2diagnosed because of the mor phol ogical changes of QRS,23patientswere m isdiagnosed because of the secondary changes in ST -T,and 5patients with atrial extrasyst ole were M isdiagnosed . Conclusi on Comparing with type B p reexcitati on syndr ome ,type A p reexcitati on syndr ome is p r one t o be m isdiagnosed .The mor phol ogical changes of QRS due t o ventricu 2lar p reexcitati on may be the p rinci pal reas on,particularly in those patients whose P waves are inexistent .
【Key words 】 Preexcitati on syndr ome Electr ocardi ogra m M isdiagnosis
体表心电图(ECG )是预激综合征(W P W )最主
要的诊断方法,δ波及P -R 间期缩短是典型W P W 的最主要特征。
当预激程度小而δ波不显著及P 波消失等情况下,W P W 所引起的ECG 改变常使经验不足的医生发生误诊。
本文旨在探讨W P W 的误诊原因,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00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发
生误诊的W P W 者共65例,男性39例、女性26例,
年龄15~82岁。
1.2 方法 依据多次ECG 检查、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或心内电生理检查最终确诊W P W 。
所有ECG 资料均由固定专业人员进行分析。
2 结果
发生误诊的W P W 中A 型40例、B 型25例,20例基础心律P 波消失(16例为心房颤动,4例为心
房扑动)。
因QRS 波形变化发生误诊37例,因继发
性ST -T 改变发生误诊23例,存在房性早搏时发生误诊5例。
具体误诊情况见表1。
表1 A 型和B 型W P W 误诊情况 例误诊情况A 型B 型左室肥厚或高电压136右心室肥大80右束支阻滞60左束支阻滞04高血钾02心肌缺血85陈旧性心肌梗死04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1房性早搏误诊为交接性早搏10房性早搏误诊为室性早搏
2
2
3 讨论
W P W常引起QRS-ST-T变化,缺乏经验的临床医师对此认识不足可发生误诊,尤其在远离旁道(AP)的激动点经AP与正道前传时间差距不大,心室预激程度较小,δ波不显著时。
本组发现A型W P W发生误诊率高于B型者,可能与左侧AP远离窦房结,预激程度小,δ波不明显有关。
QRS波形变化是W P W发生误诊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在基础心律P波消失时。
这与P波消失, P-R间期、P-J间期这两个对W P W诊断有用指标无法应用有关。
W P W引起QRS波群增高易误诊心室肥大或高电压,A型、B型W P W均可导致左胸导联R波幅增加。
相对而言,A型者因δ波更小更易误诊为左室肥大或高电压,亦可引起右胸导联R波幅增加而误诊为右室肥大,而B型W P W则否。
W P W可使QRS波中部及终末粗钝、V1导联呈rSr′型而酷似束支阻滞(BBB),又可掩盖BBB。
A型者可误诊为右束支阻滞,B型者易误诊为左束支阻滞。
本文结果亦如此。
W P W时负向δ波可酷似心肌梗死(M I),本文中误诊M I者多为B型W P W,与B型W P W产生负向δ波使右胸导联、下壁导联QRS波群呈QS、Q r、或W型有关[1]。
但是否B型较A型W P W更易产生类似M I的图形,本文病例较少,尚不能肯定。
W P W并M I、BBB的诊断与鉴别可依据病史、症状、血清酶学检查及特征性ST-T演变,最可靠依据是用物理、药物或食管心房调搏消除δ波[2]。
继发性ST-T改变为W P W发生误诊的另一常见原因,当W P W引起ST段压低及T波倒置,尤其同时伴有非特异性胸痛症状时,易误诊为心肌缺血甚至非ST段抬高型M I;继发性T波高尖时,易误诊为高血钾。
当W P W合并房性早搏时,心房起搏点若距离AP较近,P-R间期进一步缩短,QRS波进一步增宽,甚至与P′波重叠,易误诊为室性早搏;心房下部起源的房性早搏,因AP存在,P′-R间期<0.12s,易误诊为交接性早搏,但交接性早搏时δ波常消失[3],有助于鉴别。
充分认识W P W的ECG特点,是避免发生误诊的有效方法,必要时应用食管ECG及心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参考文献
1 张守德,李志仙,杨红磊,等.心室预激误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实用心电学杂志,2006,15(5):370
2 刘仁光.预激综合征临床心电图诊断有关问题.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43~48
3 胡大一,郭继鸿.中国心律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24~130
(收稿:2010206217)
・心电问答・
过早搏动的发生机理主要有哪几种?
过早搏动的发生机理主要有如下四种。
①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短暂性增高:这可能是由于基本心律中某次兴奋改变了异位起搏点的舒张期除极坡度,并降低了其阈电位的结果;或是由于在病理状态下,心肌快反应纤维变成慢反应纤维,因而自律性增高所致。
②折返激动。
③并行收缩。
④产生后电位和振荡电位:心肌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中或复极以后,膜电位出现平坡或振荡,一旦达到或超过阈电位,便可引起一次过早搏动。
分析过早搏动的心电图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分析过早搏动的心电图时,除注意过早搏动出现的时间、形态、偶联间期、代偿间歇、频发性还是偶发性、单源性还是多源性等外,尚需注意以下三点。
①是否有舒张晚期的过早搏动。
因为此类过早搏动较易被漏诊。
②如提早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有明显的P波,则必须分析各P-R间期间的关系,以判断过早搏动发生的部位是房性、交接性还是室性;还应注意T波的形态,看是否有P′波重叠于其中。
③过早搏动后的窦性心律是否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