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和处理方式对4种豆科绿肥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6
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豆苗生长需要什么条件1、水培豆苗:根据试验可知,培养温度越高,培养所需的时间越短,但最适幼苗培养的温度为18-20°C,而豌豆种子以在8°C下处理48h的发芽率最高,豆苗生长的整齐度和鲜度也最高。
2、田间种植豆苗:豆苗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发芽期温度一般要求在3-5°C,幼苗期适于-4°C到5°C的温度下生长,开花期的适温则为15-20°C。
一、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1、水培豆苗(1)不同培养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根据相关试验可知:培养温度越高,培养所需的时间越短(以80%以上的幼苗长至12-14cm时采收为依据)。
不过,幼苗生物量并不会因为培养时间的缩短而减少,其中在18-20°C下培养12天幼苗的鲜重与干重较高,而培养温度在25°C或以上时,大部分种子虽发芽,但种胚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腐烂,大多不能形成完整的幼苗,这表明幼苗培养的温度以18-20°C为宜。
(2)低温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经过不同的低温处理,豌豆种子的发芽率会有较大的差异。
其中以在8°C下处理48h的发芽率最高,其次是8°C以下分别处理12h、36h、60h和4°C下处理48h的发芽率较高,而在0°C以下,发芽率会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3)低温处理对幼苗整齐度和鲜重的影响幼苗的整齐度,以在8°C下处理48h,然后在18-20°C下培养,幼苗的高度较一致。
幼苗的鲜重,以在8°C下处理48h的种子,其幼苗单株鲜重最高。
总的结论:无论是整齐度,还是鲜重,均以8°C下处理48h为宜。
2、田间种植豆苗豆苗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发芽期一般要求温度在3-5°C;幼苗期可在-4°C到5°C的温度下生长,茎蔓生长时温度若低于-4°C则会遭受冻害;开花期适温一般为15-20°C,否则不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长。
9温度对4种秋眠型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刘皓玥1,2,张晓萌1,2,杜玉贤1,2,王丽宏1,2(1.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071001;2.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实验室071001)摘要:以4个秋眠型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不同温度下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
结果表明:中苜1号在种子15℃、25℃和30℃均适宜萌发,发芽率80%以上;敖汉品种在3个温度下发芽率显著低于其3他个品种。
草原2号,中草3号在温度25℃和30℃种子萌发效果最理想。
关键词:温度;苜蓿;秋眠型;种子萌发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又称苜蓿,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
苜蓿在我国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
苜蓿品种类型,对温度、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是决定苜蓿播种出苗的主要因素,我国苜蓿主要种植在水分亏缺、雨养旱作为主的北方地区和盐碱地相对严重的黄淮海平原农区,播种出苗与建植已经成为影响苜蓿标准化栽培管理应用的主要因素。
种子萌发期是苜蓿生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影响到种子本身的播种品质和生长,同时也可能影响到种子下一代的正常生长发育。
温度、光照、水分是种子萌发的主要影响因素[1-3],其中播种时候温度条件决定种子萌发速度和出苗率,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不利于种子的萌发[4-5]。
研究表明,在光照、温度、水等生态因子都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状态,种子才能完成萌发[3,5,6,7]。
本研究以华北地区苜蓿主栽品种中苜1号、敖汉、草原2号、中草3号4个秋眠型苜蓿种子为材料,探讨温度条件对苜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苜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苜蓿种子,品种为中苜1号、敖汉、草原2号,中草3号,品种主要适应区域及基本情况介绍见表1,参照《苜蓿秋眠性分级评定》(GB/T37069-2018)[8],4个品种均为秋眠型苜蓿品种。
1.2试验方法1.2.1试验设计发芽试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试验设计3个处理:白天温度15℃、25℃和30℃(夜间15℃,L/D=14光照/10h 黑暗,湿度为60%),每个处理各设3次重复。
不同种子处理技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优化不同种子处理技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优化种子处理是种子生产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能、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提高种子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常见的种子处理技术包括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生物处理等。
不同的处理技术对种子的影响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种子萌发效果。
化学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种子处理技术。
在化学处理中,常用的处理剂包括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剂等。
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杀灭种子表面的细菌和病毒,防止病害的发生;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营养剂可以为种子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其抗逆性能。
但是,化学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量使用化学处理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其次,化学处理剂可能会对种子本身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物理处理是另一种常见的种子处理技术。
在物理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磁场处理、超声波处理和高压处理等。
磁场处理可以改善种子的萌发速度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超声波处理可以破坏种子表面的细胞壁,促进种子吸水和萌发;高压处理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但是,物理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物理处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其次,物理处理可能会对种子造成损伤,降低其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生物处理是一种新兴的种子处理技术。
在生物处理中,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菌剂涂覆、激素处理和基因改良等。
菌剂涂覆可以增加种子表面的有益菌群,促进种子吸水和萌发;激素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基因改良可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能,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但是,生物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生物处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其次,生物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并且可能会引起一些伦理问题。
不同温度处理对籽瓜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影响石河子农学院王思林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兰州大片籽瓜种子,种子放在24、30、35、40、45℃的不同水温中,分别浸种6、12、18、24小时后取出,用玻板直立发芽法。
从置床即日起,定时观察记载种子的发芽情况,发芽48小时量取根长(包括下胚轴),第五天计算发芽率及活力指数。
2.结果分析2.1不同水温处理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处理前、后的种子发芽率。
从表中看出,未经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极低,介于35~50%之间。
种子在五种不同水温条件下浸种,分别处理6、12、18、24小时后发芽,除45℃水温处理18和24小时的发芽率低于对照外,其它水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平均为90.9%,提高50.5%.这说明播前浸种能明显地提高籽瓜种子的发芽率。
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浸种时间条件下,浸种的水温不同,种子发芽率的差异较为明显。
如浸种6小时的24、50、35、40℃的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上开的趋势,分别为90%、98.8%、92.5%、98.8%,然而45℃的发芽率却明显下降,仅为曲.8%,虽然高于对照,但比上述几种温度处理平均降低6.8%,而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大大降低。
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45℃已濒于处理温度的上限,高于45℃水温会对籽瓜种子造成伤害。
2.2不同水温处理对种子活力影响在一定浸种时间条件下,不同水温处理后的种子活力也随着水温升高而明显增加。
如浸种12小时30℃与24℃的相比,种子平均根长增加2.60厘米,发芽指数提高12.7写,故用这两个数值计算出来的活力指数提高26.7%,可这两种温度的发芽率相比,前文已述,仅提高1.3%,当水温升到35℃,根长增加4.22厘米,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提高11.4%和32.4%,可发芽率却完全相等,均为96.3%;当水雄升到40℃时,根长增加明显减短,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略有增长,发芽率明显降低.由此说明,活力指数比发芽率更能体现不同水温处理后的种子活力水平。
高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高温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气候现象,经常会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高温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
一、高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高温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第一个方面是发芽速度。
许多研究表明,当种子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其发芽速度会明显加快。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促进种子内部的代谢活动,提升酶的活性,加速水分吸收和胚芽伸长,从而导致发芽速度的增加。
其次,高温对种子发芽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高温可以促进种子的早期发芽,但过高的温度则可能对种子的生存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引发种子的脱水和细胞膜的脱溶,导致细胞的死亡和发芽的失败。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种子的发芽率可能会下降。
二、高温对种子发芽机制的影响高温对种子发芽机制的影响主要涉及种子活化和生理调控两个方面。
1. 种子活化受高温的影响高温能够促进种子内部的物质代谢,活化休眠种子或启动休眠种子的发芽过程。
在高温条件下,种子内部的内源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如赤霉素(GA)、脱落酸(ABA)等。
这些内源激素的变化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发芽速率。
此外,高温还可刺激种子表面的化学物质的释放,引发种子外部的化学物质传导,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芽。
2. 生理调控受高温的影响高温会引发一系列生理适应机制,以减轻温度对种子发芽的不利影响。
常见的生理适应机制包括抗氧化系统的激活、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清除。
这些机制的激活能够降低高温对种子细胞膜的破坏程度,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从而保证种子发芽的顺利进行。
三、高温对不同植物种子的影响变化不同植物种子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种子对高温具有较好的适应力,如仙人掌、沙漠植物等,在极端高温环境下仍能正常发芽。
但是,对于一些温带或寒带植物的种子来说,高温则可能成为发芽的限制因素。
这是因为这些种子在长期低温条件下经历休眠或处于休眠状态,高温能够打破种子休眠状态,但过高的温度则会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研究引言:种子发芽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加深我们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实验步骤:1.选取相同大小和品质的豌豆种子,清洗干净并风干备用。
2.准备10个花盆,并在每个花盆中均匀放置10颗豌豆种子。
3.分别将这10个花盆放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如10℃、20℃、30℃、40℃、50℃等。
4.每天固定时间拍照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直至全部种子发芽或者7天后结束实验。
5.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0℃下,豌豆种子发芽率较低,发芽时间较长。
2.20℃下,豌豆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时间适中。
3.30℃下,豌豆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
4.40℃及以上温度下,豌豆种子的发芽率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
讨论: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可以从细胞活动和酶的活性两方面来解释。
较低的温度下,细胞活动缓慢,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种子的发芽。
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细胞活动和酶的活性达到最佳状态,促进了种子的发芽。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细胞膜受损,细胞活动和酶的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导致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甚至死亡。
结论:温度对种子发芽有明显的影响。
在实验中,30℃的温度下豌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
然而,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植物的特性来确定最佳的发芽温度,以提高植物的种植效率。
展望:本实验仅以豌豆为例,下一步可以选择其他植物种子进行类似的实验研究,以更全面了解温度对不同植物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植物种植和栽培。
参考文献:1. Smith, J.M. et al. (2018).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seed germination rate in common beans (Phaseolus vulgaris).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67, 22-27.2. Li, R. et al. (2019).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storage dura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vigor of soyb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57(3), 204-211.3. Zhang, H. et al. (2020).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cclim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of two endemic alpine legumes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Ecology and Evolution, 10(12), 5602-5612.注:本文仅为参考范文,具体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不同环境温度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环境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不同作物来讲,适宜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讨论不同环境温度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一、低温环境对作物的影响低温环境通常包括寒冷的气候和夜间低温。
在低温环境下,作物的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
这是因为低温环境下,作物的光合作用会被抑制,导致作物无法充分利用光能。
除此之外,低温环境下,土壤和水分的吸收也会受到抑制,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高温环境对作物的影响高温环境通常包括炎热的气候和夏季高温。
在高温环境下,作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但是由于过度蒸发,土壤和水分的吸收也会减少,导致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下降。
如果作物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会出现因光合作用受阻而导致的叶片发黄、干枯、生长受限等现象,从而减少产量。
三、适宜温度下作物的生长在适宜的温度下,作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同时产量也最高。
不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
例如,大部分室温环境下的果蔬作物,如番茄、黄瓜、茄子等,其适宜温度范围在15℃~25℃之间。
而草地和禾本科植物的适宜温度范围则更广,可以在5℃~30℃之间。
适宜的温度不仅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作物抗病虫害和获得更好的产量。
四、如何调节环境温度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都会有所不同。
因此,适当地调节环境温度对于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在寒冷的环境中,可以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作物覆盖,以提高环境温度。
在炎热的环境中,则需要对作物进行浇水和阴凉遮挡,以维持作物环境的湿度和通风状态。
此外,以追求高产量为目标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企业,通常会使用温室技术,以室内气候调节方式来获得更稳定和更高的产量。
结语从这篇文章里,我们了解到了低、高温度环境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也明白了作物最适宜温度范围的概念。
要提高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确保作物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如何调节环境温度、使用温室技术以及培养作物有关的降低病虫害的措施,也是提高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措施。
不同温度梯度对4种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马展,王爱波*(商丘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河南商丘476113)筛选适宜草坪草种子萌发的温度,有助于指导草坪草成功建坪。
以高羊茅()、草地早熟禾()、一年生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为试验材料,4个温度梯度代表近5年内商丘市每年每个月的日平均最高温和最低温,检测其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揭示4种草坪草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
结果显示: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种子在30℃/20℃条件下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最低,而在20℃/10℃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最高,而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15℃/5℃和20℃/10℃下较高而在30℃/20℃下最低。
因此,如利用种子繁殖法对这4种草坪草进行建坪,需在本地温度较低的月份即4月播种最好。
4种草坪草种子均在低温下相对于高温下萌发较好,可能与其本身均为冷型草坪草的特性有关。
草坪草;温度;萌发率;萌发速率熟禾(.)、一年生早熟禾.)和多年生黑麦草(.)的种子,试验于商丘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实验室进行。
1.2试验方法将4种草坪草种子分别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中25粒,各4个重复,置于4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8天。
温度梯度设置为30℃/20℃、25℃/15℃、20℃/10℃和15℃/5℃(12h/12h ),光周期设置为每天12h 光照(100μmol/m 2·s ,400~700nm ,白炽灯光)。
4个温度梯度代表近5年内商丘市每年每个月的日平均最高温和最低温,即:30℃/20℃(6月中旬~8月中旬),25℃/15℃(5月~6月中旬和8月中旬~9月),20℃/10℃(4月和10月),15℃/5℃(3月和11月),12月、1月和2月由于温度过低,且伴随降雪,不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因此这3个月的日平均温度均未应用在温度梯度的设置中[4]。
以胚根伸出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
每24h 统计1次光照(每天12h 光照)下萌发的种子数目,并将萌发的种子移出培养皿,必要时给培养皿补加一定蒸馏水。
西岛表业学板 2018年31卷3期592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 f A gricultural SciencesVol. 31No. 3文章编号:l 〇〇l -4829(2018)3 -0592 -06 D O I :10. 16213/j . c n k i . s c ja s .2018. 3.029不同温度和处理方式对4种豆科绿肥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杨春霞,丁华平,许木果,赵志平*(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666100)摘要:【目的】探明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4种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缩短绿肥的出苗 时间。
【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种子的发芽特征,分析温度、处理方 式对4种绿肥发芽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绿肥发芽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
【结果】4种绿肥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温度变化的反 应一致,均随处理水温的升高而提高。
卵叶山蚂蝗的发芽势、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提高一直上升,90 t 处理最高;距瓣豆、白花灰 叶豆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75 T 处理最高,三尖叶猪屎豆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则呈下降趋势,60 T 处理最高。
不同处 理方式对绿肥发芽的影响不一致,卵叶山蚂蝗和距瓣豆的发芽速度为自然冷却 > 马上倒掉>冷水骤冷,三尖叶猪屎豆为冷水骤冷 >马上倒掉> 自然冷却,白花灰叶豆为自然冷却 > 冷水骤冷> 马上倒掉。
4种绿肥种子的发芽指数、萌发持续时间相差很大。
三 尖叶猪屎豆和距瓣豆仅4 d 、7 d 就完成萌发,白花灰叶豆、卵叶山蚂蝗则需要17、25 d 。
【结论】卵叶山蚂蝗的最佳发芽温度为90白花灰叶豆为85距瓣豆为75三尖叶猪屎豆为60卵叶山蚂蝗和距瓣豆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加热水直至自然冷却,三尖叶猪屎豆为加热水搅拌后直接倒掉,白花灰叶豆为加热水搅拌倒掉再加冷水骤冷。
关键词:豆科绿肥;处理温度;处理方式;发芽特征中图分类号:S 158文献标识码:A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Treating Methods onSeed Germination of 4 Kinds of Mulch Green ManureY A N G C hun-xia, D IN G H ua-ping, X U M u-guo, ZH A O Z hi-pin g *(Y u nn a 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 Yunnan Jinghong 666100 , C hina)A bstract :【Objective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fin d out the optim um temperature and treating methods to short seedling time for germ ination seeds of green manure. 4 kinds o f green manure were Desmodium ovalifolium W a ll, Centrosema pubescensB e n th , Crotalavia ana-groides H. B. K and Tephrosia Candida D C .【M ethod 】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treating methods on 4 kinds of green manure werestudied by observing their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rmination ra te , energy, index and p ro c e s s.【R esult 】 The germination energy, ra te , and index of green manure were consistent w ith temperature change. W ith the increase of tem perature, Germ ination energy and rates ofDesmodium ovalifolium W all increased, and Tephrosia Candida DC and 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increased firs 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Crotalavia anagroides H. B. K decreased. The influence of treating methods on the germination o f green manure was different. Germinationspeed of Desmodium ovalifolium W all and 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were hot water cooling naturally > pouring away hot water im m ediately > pouring away hot water then adding cold water im m ediately, w hile Crotalavia anagroides H. B. K was the opposite. Germination speed ofTephrosia Candida DC was hot water cooling naturally > pouring away hot water then adding cold water im m ediately > pouring away hot water immediately. The germination index and duration tim e of green manure seeds varied greatly. The germination of Crotalavia anagroides H. B. K and 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needed 4 days and 7 days, b ut Tephrosia Candida DC and Desmodium ovalifolium W all needed 17 days and 25 d a y s.【C onclusion 】 The optim um germination temperatures of different green manure were as fo llo w s: 90forcwaZ-ifolium W a ll, 85 for Tephrosia Candida D C , 75 for Centrosema pubescens B e n th , 60 for Crotalavia anagroides H. B. K. Heating water treatment u n til natural cooling was optim um for Desmodiumovalifolium W a ll and 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 The optimumeffect was observed for Tephrosia Candida DC when it was treated by temporary hot water then added cold water, w hile temporary hot water treatment then poured away im m ediately was optimum for Crotalavia anagroides H. B. K.K ey w ords : M ulch green manure ; Temperature ; Treating收稿日期=2016-12-20基金项目: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2006K F Z X -18,2013D C 013);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作者简介:杨春霞(1979 -),女,云南弥渡人,硕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热区土壤与植物营养,E -m a il: chunxiayang. S tudent@sina. com, * 为通讯作者,E -m ail:zhaozhipingl008@sina. com 。
3期杨春霞等:不同温度和处理方式对4种豆科绿肥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593 methods;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豆科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富含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丰富;每利用 1000 k g绿肥,等于投入尿素11. 39 kg,普钙3.56 kg,氯化钾8.68 kg[1]。
同时豆科绿肥大多具有根 瘤,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增加土壤氮素营养,每 年固氮量占全球生物固氮量的65 %以上[2]。
农业 部发布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 应充分利用冬闲田、果茶园推广种植绿肥。
绿肥覆 盖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化肥减施增效技 术,具有改良土壤、提升地力、防止水土流失、补充有 机肥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优点,且管理粗 放、见效快。
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作为优良的热带豆科绿肥,被广泛的应用 于橡胶园、果园以及高速路边坡覆盖[34]。
它们用 途广泛,除具备覆盖、绿肥功能外,卵叶山蚂蝗、距瓣 豆还可作为饲料[7_8],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也 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研究意义】豆科绿肥种 子普遍存在硬实现象,直播后出苗慢、杂草先于绿肥 萌发,出苗不整齐、覆盖效果差,导致绿肥竞争不过 杂草,增加管理成本,因此播种前需进行适当的预处 理。
【前人研究进展】高温烫种具有经济、简便、效 果好等优点,是常用的硬实种子处理方法[9]。
种子 萌发生理是作物栽培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w_11],针对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 豆的精准种子前处理方法,以及种子萌发特征的研 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的切入点】目前生产上对绿 肥种子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长随意性大、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