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式钢球磨制粉系统的优化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75
火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优化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火电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火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则是火电厂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火电厂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对中储式制粉系统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储式制粉系统是火电厂燃煤发电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燃煤磨成粉状,以满足锅炉的燃烧需求。
随着社会对环保和能源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设备选型、运行参数和维护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探讨。
一、设备选型在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中,设备选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考虑的是选用合适的制粉设备。
不同规模的火电厂和不同种类的燃煤对制粉设备都有不同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辊压式磨煤机、破碎式磨煤机、风冲式磨煤机等多种类型的磨煤机中的一种来进行制粉。
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燃煤的特性、生产能力、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等因素,选择性能稳定、能耗低的设备。
其次是要选用合适的输送设备。
输送设备对于中储式制粉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皮带输送机和斗式提升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火电厂的要求,可以考虑选择全封闭式皮带输送机和螺旋输送机等节能、环保的输送设备。
中储式制粉系统中的除尘设备也至关重要。
由于煤粉在制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给环境和工人的健康带来威胁。
在选型时要选择高效的除尘设备,如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保。
二、运行参数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还需要关注运行参数的合理调整。
首先要控制合理的煤粉粒度。
煤粉的粒度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燃烧效率,过细或者过粗的煤粉都会导致锅炉效率低下。
在制粉过程中要控制合理的煤粉粒度,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
其次是要合理控制制粉系统的风量。
风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煤粉的输送和分级过程,过大或者过小的风量都会导致系统的能耗增加和设备的损耗加剧。
在运行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艺要求,合理控制制粉系统的风量。
中储式制粉系统试验及优化调整摘要:中储式制粉系统是锅炉系统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其试验的开展以及调整过程的优化,则能够实现系统的更好应用,促使锅炉使用质量的提升。
本文就某热电部的锅炉进行系统分析,并探索更好的优化调整策略。
关键词:中储式制粉系统;试验;优化调整1、设备概况黑龙江某热电公司1#、2#锅炉为武汉锅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WGZ670/13.7—19型超高压力、自然循环、倒U形布置、单汽包、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配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尾部竖井为双烟道、挡板调温、管式空气预热器、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全悬吊、高强螺栓连接的全钢构架。
现阶段,两台磨煤机制粉出力处于比较低迷状态之中,设计阶段其出力是37t/h,磨煤机制粉的应用出力则与之不同,1#磨煤机制粉出力是25.4t/h,2#磨煤机制粉出力只有19.7t/h。
制粉工作开展过程中,电能的消耗处于偏高状态,1#磨煤机制粉系统耗电是30.66kWh/t,2#磨煤机制粉系统耗电是32.08kWh/t。
1#磨煤机制粉系统煤粉细度R90是22.8%,2#磨煤机制粉系统煤粉细度R90是8.8%;1#磨煤机制粉系统煤粉细度R200是5.2%,2#磨煤机制粉系统煤粉细度R200是0.4%,由此可以得出,1#磨煤机制粉系统煤粉细度R200处于比较高的状态之中,而2#磨煤机制粉系统煤粉细度R90则处于比较低迷状态之中。
2、中储式制粉系统试验2.1最佳通风量试验现阶段,为了避免中储式制粉系统出现积粉闪爆情况,需要调整一次风压与再循环风门至比较较好状态之中,这样能够提高排粉机电流,避免出现排粉机电流较低情况。
这就需要最佳通风量试验的开展,对不同的风压与再循环风门开度进行查找,这样能够保证锅炉运行处于安全状态之中,与此同时还能够对制粉电能消耗的最佳通风量起到一定的减少作用。
2.2煤粉细度调整试验通过试验了解到当前1#磨制粉系统成粉的R200仅仅是5.2%,所生产出来的煤粉比较粗糙,会对煤粉的燃尽率产生一定影响,进而降低整个锅炉的使用效率;2#磨制粉系统成粉的R90只有8.8%,所生产出来的煤粉比较细腻,致使粗细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明显超出相关标准,分离出许多质量合格的煤粉,并将分离处的合格煤粉输送至回粉管,致使循环倍率处于偏高状态之中,显著降低制粉出力。
火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优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火力发电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
而储式制粉系统作为火电厂燃煤供给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优化对于保证火力发电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燃煤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压力控制、仓底均化、配煤精度及冲击波谐振等方面,探讨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
一、压力控制优化储式制粉系统中压力控制优化是关键,主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于高温高压管路进行有效隔离,防止介质互混。
2.采用智能调压系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控制,保证系统压力稳定。
3.加强集控系统的监控和调度,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仓底均化优化1.首先需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仓体结构,最大程度保证煤料在仓内的自流性和移动性。
2.合理设置振动器和过流板,在运行过程中定期清理,保证煤料的流动畅通。
3.在仓底安装搅拌器,利用自重作用,金字塔型煤料得到均匀成堆,从而保证供给搅拌式煤粉机的煤料体积稳定。
三、配煤精度优化1.建立良好的煤场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形煤种类、粒度、灰份等参数的配比,提高配煤精度。
2.提高自动化程度,在煤场内安装煤堆称重系统和液位测量系统,大幅提高了配煤的准确性和速度。
3.检测设备的精度调整,控制仪表故障排查和定期维修工作,保证在线检测仪的正常性能和准确性。
四、冲击波谐振优化针对部分储式制粉系统在操作中出现的冲击波谐振现象,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将仓与传送系统之间的直管段缩短,减少波动。
2.采用高质量的储煤仓建设,仓体及其支架结构强度足够,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和储存在仓内煤的沉积压力。
3.合理安装散煤管,增加空气动力学设备,提高气体的流动均匀性和阻尼。
综上所述,采用以上措施可以改善储式制粉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提高储式制粉系统的运行效率,优化火电厂燃煤供给的效果。
火电厂中储式球磨机制粉系统的优化控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火电厂是我国能源基础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产生燃煤、燃气等热能,再通过蒸汽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为我国电力供应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火电厂中燃煤发电的流程中,磨煤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磨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站的效率、经济性和环保性。
目前火电厂中的磨煤系统多采用储式球磨机来实现粉煤的磨制,但由于燃煤的品种和特性不同、工况的变化等因素,磨煤系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性,如果不对其进行优化控制,则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效率低、设备损耗大、粉煤质量差等。
因此,对于磨煤系统的优化控制已成为了学术界和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选取火电厂中常用的储式球磨机来开展磨煤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旨在实现磨煤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控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展火电厂中储式球磨机的优化控制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储式球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其磨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2. 对火电厂中储式球磨机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分析其系统稳定性、磨煤效率和质量等指标,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3. 基于采集的实际数据和理论分析,探索磨煤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包括控制算法、控制参数优化以及故障诊断和预测等方面;4. 在实际的火电厂中开展实地试验,验证优化控制策略的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总结。
三、研究内容1. 储式球磨机的研究(1)储式球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煤粉颗粒特性的分析和研究(3)影响磨煤效率的关键参数研究2. 磨煤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1)磨煤过程中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包括煤粉产量、煤粉质量、电功率、电流、转速等指标的监控(2)煤磨系统中的过程变量、状态变量等数据的分析和统计(3)煤粉品质参数的计算和分析3. 磨煤系统的优化控制(1)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2)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和应用(3)故障诊断和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4. 磨煤系统的实验验证和效果评估(1)优化控制策略在实际火电厂中的应用(2)优化控制策略对磨煤系统效率、品质等指标的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基于储式球磨机,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探讨磨煤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帮助火电厂改进现有的磨煤系统,提高其磨煤效率、品质和可控性,从而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燃料消耗量,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
火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优化火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是火电厂燃煤发电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为了提高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性能和效率,需要进行系统优化,以满足火电厂对于粉煤供给的需求,提高制粉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能耗和排放,增加粉煤的利用率。
本文将从输送系统、破碎系统、粉煤仓储系统和分级系统等方面进行中储式制粉系统的优化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输送系统优化1. 由于中储式制粉系统输送过程中存在煤堆积、粉煤漏风、跑偏等问题,导致系统堵塞、故障率高,需要对输送系统进行优化改进。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 优化输送管道布局,增加支撑和导向装置,防止煤堆积和跑偏现象的发生。
3. 定期清理输送管道和检查输送设备,确保输送系统畅通无阻。
4. 优化输送系统风量和风压控制,提高粉煤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破碎系统优化1.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破碎系统是将原始煤块破碎成适合制粉的颗粒大小,破碎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需要对破碎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2. 采用先进的破碎设备和技术,提高破碎的效率和粉煤的均质性。
3. 加强对破碎设备的运行维护,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控制破碎系统的出料粒度和质量,确保满足制粉系统的生产要求。
三、粉煤仓储系统优化1. 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粉煤仓储系统是存放和分配粉煤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粉煤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保障至关重要。
需要对粉煤仓储系统进行优化改进,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2. 定期清理和维护粉煤仓储设备,防止结块和积灰等问题的发生。
3. 控制粉煤的堆放质量和密度,避免发生粉煤流动不畅的现象。
4. 加强对粉煤仓储系统的温湿度监测和控制,保证粉煤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五、其他优化措施1. 加强对中储式制粉系统的生产数据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存在的问题。
2. 优化中储式制粉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某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燃烧优化调整针对某采用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一直存在的锅炉效率偏低、炉膛出口NOX偏高、主再热汽温偏低等问题,制定了燃烧调整方向,通过制粉系统优化及燃烧优化调整,锅炉各项指标均有好转。
建议此类型锅炉要特别重视制粉系统维持最佳通风量运行、制粉系统的漏风治理,低NOX改造要设法消除三次风的不利影响。
标签:钢球磨;燃烧调整;三次风0 引言某电厂锅炉采用钢球磨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一直存在锅炉效率偏低、炉膛出口NOX偏高、主再热汽温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对此类型锅炉的燃烧调整思路和具体调整方案。
1 设备概述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制造的HG—420/13.7—YM3型超高压、自然循环煤粉炉。
该锅炉采用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
配用两套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的制粉系统,制粉乏气作为三次风送入炉膛。
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制粉系统存在的问题总结(1)甲、乙制粉系统通风量分别为126654.72m3/h、111072.55 m3/h。
制粉系统通风量偏大。
(2)甲、乙侧制粉系统再循环开度都较小,分别为12.6%、15.2%。
这导致排粉机出口乏气大部分通过三次风进入炉膛。
(3)甲、乙排粉机效率分别为63.21%、54.72%。
排粉机效率较低。
2.2 锅炉热效率偏低炉效为89.27%,较设计值低很多。
原因一是低负荷时锅炉氧量偏高,二是飞灰含碳量偏高。
2.3 锅炉NOx排放量偏大120MW、100MW、75MW三个负荷下的NOX含量分别为358.87 mg/m3、485.19 mg/m3、517.97 mg/m3。
2.4 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主、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比设计值偏低23℃、62℃。
3 燃烧调整方向的确定3.1 制粉系统调整(1)飞灰和大渣的含碳量较大,要保证入炉煤的完全燃烧,制粉系统应该保持较细的煤粉细度。
制粉系统阻力不增加太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煤粉细度。
中储式制粉系统优化分析
1制粉系统设备简介
邹平高新铝电第一热电厂每台锅炉配2套中储式制粉系统,采用南宁重型机械厂DTM250/390型低速筒式磨煤机,武汉鼓风机厂M9-19-11NO.19D90型排粉机,轴向型粗粉
分离器及防爆型细粉分离器。
2
制粉系统能量分析
工作原理:原煤仓内原煤由给煤机输送到磨煤机入口,随磨煤机的转动进入其内部,干燥剂由热风和再循环风组成,在磨煤机内对原煤进行干燥,并将一定范围内的煤粉经木块分离器带到粗粉分离器,在粗粉分离器将不符合要求的煤粉颗粒分离出来,再经回粉管送至磨煤机入口进行重新磨制,合格煤粉则送到细粉分离器进行气粉分离,并把煤粉收集到煤粉仓,
乏气作为三次风送到炉膛。
能量分析:制粉系统可分为磨煤系统和通风系统,其动力来源为磨煤机电动机和排粉机电动机,根据制粉能耗学说,不同的制粉过程完成相同的制粉任务,耗能应该相等,而很明显钢球磨制粉系统制粉电耗高于其它系统(比中速磨高1倍以上),则必然除了转移到煤上的能量外,还有相当多的能量转移到了其它方面。
对于磨煤系统,钢球在与衬板、钢球、煤的碰撞过程中吸收能量,造成钢球损耗;钢球和煤打击滚筒衬板时,衬板螺丝松动、筒体变形、端盖破裂都是通过衬板的能量泄漏造成的;筒体的振动传向空气成为噪声等。
对于通风系统,气粉混合物在与其流经的格栅、磨煤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管道等摩擦产生热量和设备损耗,从而吸收能量。
以上两系统中吸收的能量,不仅造成了制粉电耗的升高,而且还引起了噪声高、振动大、设备损耗、金属损耗等各方面的负作用。
3制粉系统运行优化目标
在能够制出合格煤粉的前提下,降低电耗、噪声,将系统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
转化成系统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