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文-《中药化学》习题集
- 格式:doc
- 大小:342.50 KB
- 文档页数:26
中药化学题——北京中医药⼤学精品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有效成分2.⽆效成分3.有效部位4.有效部位群5.单体6.phytochemistry7.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问答题1.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有何作⽤?2.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有何作⽤?3.举例说明有效成分和⽆效成分的关系。
第⼆章中药化学成分的⼀般研究⽅法⼀、选择题(⼀)A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糖类 B.氨基酸 C.苷类 D.油脂 E.蛋⽩质2.⽤⽔蒸⽓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蜡 B.挥发油 C.氨基酸 D.苷类 E.⽣物碱盐3.⽤60%以上浓度的⼄醇作为溶剂,不能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A.苷类 B.油脂 C.多糖类 D.单糖类 E.挥发油4.利⽤分⼦筛作⽤进⾏化合物分离的⾊谱是()A.硅胶柱⾊谱 B.离⼦交换⾊谱 C.凝胶过滤⾊谱 D.⼤孔树脂⾊谱E.纸⾊谱5.可以确定化合物分⼦量的波谱技术是()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E.旋光光谱(⼆)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组若⼲题均对应同⼀组5个备选答案,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也可不选⽤)A.查尔酮类化合物B.甾类化合物C.⽊脂素类与⾹⾖素类化合物D.⽣物碱类化合物E.醌类化合物1.由复合途径⽣成的是()2.由甲戊⼆羟酸途径⽣成的是()3.由莽草酸途径⽣成的是()4.由氨基酸途径⽣成的是()5.由⼄酸-丙⼆酸途径⽣成的是()A.吸附⾊谱B.排阻⾊谱C.离⼦交换⾊谱D.⼤孔树脂⾊谱E.分配⾊谱6.纤维素⽤于()7.⼆⼄基氨⼄基纤维素⽤于()8.羟丙基葡聚糖凝胶⽤于()9.硅胶常⽤于()10.聚酚胺⽤于()A.l H-NMR谱B.l3C-NMR谱C.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D.异核多量⼦相关谱E.异核多键相关谱11.DEPT属于()12.HMBC属于()13.HMQC属于()14.INEPT属于()15.NOE属于()(三)C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2019年高考化学分项汇编--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1.【2019新课标1卷】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AD.1.0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A【答案】B【解析】分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
点睛:选项D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2.【2019新课标2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24g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B.100L1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D.密闭容器中,2olSo2和1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4个氢原子分析;D.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判断。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
3.【2019新课标3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g镁与27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ol重水与1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ol乙烷和1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需要先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或组成的情况,再结合题目说明进行计算。
中药化学简答题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一)溶剂法针对中药所含有效成分及共存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将有效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需要掌握4个方面的问题:1.常用溶剂及性质常用溶剂包括石油醚、苯、乙醚(Et2O)、氯仿(CHCl3)、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依次由小渐大。
其中排在正丁醇以前的溶剂与水混合后能够分层,可用于从水溶液中萃取化学成分,而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后不分层。
另外象氯仿比水重、乙醚沸点低等一些基本知识,需要知道。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中药化学成分因分子结构的不同会表现不同的极性。
化合物极性的大小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
一般而言,中药成分的分子越小,取代基的极性越强,极性基团的数目越多,则该成分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
如何判断某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极性相对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的“相似”指的是极性相似,即所用溶剂的极性要与所提取成分的极性相似。
一般,亲脂性强的溶剂,如石油醚,可提取亲脂性强的中药成分,如油脂、挥发油、游离甾体和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可提取游离生物碱、有机酸及黄酮苷元、香豆素苷元等中等极性化合物;丙酮或乙醇、甲醇可提取苷类、生物碱盐、鞣质等极性化合物;水可提取氨基酸、糖等水溶性成分。
4.提取方法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
其中浸渍法和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
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
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
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第一卷试题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化合物的结并指出属何种类型(10×1分)。
1. 2. 3. 4.5. 6. 7.麻黄碱8. 9. 10.二、最佳选择题(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5×2分)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A.乙醇 B.乙醚C.氯仿 D.乙酸乙酯 E.丙酮2.从中药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时不能用()A.丙酮B.乙醚C.苯D.氯仿E.乙酸乙酯3.可溶于水的成分是()A.苷类B.树脂C. 挥发油D.生物碱E.油脂4.属于二次代谢产物的是()A.叶绿素B.蛋白质C.黄酮类D.脂类E.核酸5.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类型是()A.蜡B.挥发油C.氨基酸D.苷类E.生物6.水溶性最强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黄酮B.花色素C.二氢黄酮D.查耳酮E.异黄酮7.碱性最强的生物碱类型为()A.酰胺生物碱B.叔胺生物碱C.仲胺生物碱D.季铵生物碱E.两性生物碱8.从植物中提取鞣质类成分,最常用的溶剂是()A.乙醚B.苯C.含水丙酮D.水E. 甲醇9.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利用二者()A. 在水中溶解度不同B.在乙醇中溶解度不同C.在氯仿中溶解度不同D.在苯中溶解度不同E. 在乙醚中溶解度不同10.可用于区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的反应是()A.三氯化锑反应 B.三氯乙酸反应 C.碱性苦味酸反应D.10%硫酸反应E.K—K反应11.目前对皂苷的分离,效能最高的色谱是()A.吸附色谱B.分配色谱C.大孔树脂色谱D.凝胶色谱E.HPLC12. 最难被酸水解的是()A.氮苷B.碳苷C.氧苷中的双糖苷D.氧苷中的单糖苷E.硫苷13. 属于环烯醚萜苷的性质是()A.易被酸水解B.苷键稳定不易水解C.苷元不易氧化聚合D.苷元与氨基酸不反应E.与Sheer试剂不反应14. 在水溶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A.蛋白质B.多肽C.多糖D.酶E.鞣质15. 可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A.Kedde反应B.乙酐-浓硫酸反应C.三氯化锑D.K-K反应E.Vitali反应三、简答题(5×4分)。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 中药化学是一门( ),主要运用()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的学科。
2.中药方剂各组成药味的有效成分之间通过配伍最有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是()的改变,从而对()产生相应的影响。
3.对中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也总结出一些初步规律。
如以辛味药为例,辛味药含()成分者最多,其次是()。
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B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 ):?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 固定相是( )B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 )?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 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 )A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 适用于下列( )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 B )的分离, 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B )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判断题1. 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2. 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3. 利用13C-NMR的门控去偶谱, 可以测定13C-1H的偶合数。
4. 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 达到分离, 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解释下列名词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AB-MS、HR-MS综合题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能基本分离,提取分离流程如下,根据题意进行填空:水提液强酸型树脂通过液被吸附物质强碱性树脂 1 . NH4OH2. 强碱性树脂通过液被吸附物质( ) 稀碱液通过液被吸附物( ) 用HCl洗( ) (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填空题1.中药化学成分大多属于(),按其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和()。
中药化学1998年(总分42.5, 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1.C3位羟基结合型的甾体化合物能被碱水解的多数属于•A.强心甙类•B.甾体皂甙类•C.蟾毒类•D.甾醇甙类•E.蜕皮激素类SSS_SIMPLE_SINA B C D E2.下列类型化合物中,大多数具香味的是•A.黄酮甙元•B.蒽醌甙元•C.香豆素甙元•D.三萜皂甙元•E.甾体皂甙元SSS_SIMPLE_SINA B C D E3.具有妊娠引产作用的化合物是•A.猪苓多糖•B.昆布素•C.香菇多糖•D.天门冬素•E.天花粉蛋白SSS_SIMPLE_SINA B C D E4.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多数以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其原因是•A.结构中具有半缩醛羟基•B.结构中具有环状半缩醛羟基•C.结构中具有缩醛羟基•D.结构中具有环状缩醛羟基•E.结构中具有烯醚键羟基SSS_SIMPLE_SINA B C D E5.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Et2O•B.EtOAC•C.CHCl3•D.n-BuOH•E.MEOHSSS_SIMPLE_SINA B C D E6.分离3,5,7,2',4'-五羟基黄酮和3,5,7,3',4'-五羟基黄酮,可选用的方法是•A.水-乙醚液液萃取法•B.pH梯度法•C.硼酸络合法•D.碱溶酸沉淀法•E.SE.phADExG层析法SSS_SIMPLE_SINA B C D E7.木脂素的基本结构特征是•A.单分子对羟基桂皮醇衍生物•B.二分子C6-C3缩合•C.多分子C6-C3缩合•D.四分子C6-C3缩合•E.三分子C6-C3缩合SSS_SIMPLE_SINA B C D E8.用AgNO3-硅胶柱层析法分离α-细辛醚(a)、β-细辛醚(b)、欧细辛醚(c),最先洗脱和最后洗脱的分别为•A.b与a•B.c与a•C.b与c•D.c与b•E.a与cSSS_SIMPLE_SINA B C D E9.检查苦杏仁中氰甙常用的试剂是•A.三氯化铁试剂•B.茚三酮试剂•C.吉伯试剂•D.苦味酸-碳酸钠试剂•E.重氮化试剂SSS_SIMPLE_SINA B C D E10.某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有两个吸收带,带Ⅰ在312nm,带Ⅱ在276nm,带Ⅱ强度比带Ⅰ强得多,该化合物是•A.木犀草素•B.7,4'-二羟基二氢黄酮•C.槲皮素•D.4'-羟基查耳酮•E.芦丁SSS_SIMPLE_SINA B C D E11.分段沉淀法分离皂甙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皂甙•A.难溶于乙醇的性质•B.易溶于甲醇的性质•C.极性差异•D.难溶于石油醚的性质•E.酸性强弱不同SSS_SIMPLE_SINA B C D E12.含下列生物碱的中药酸水提取液,用氯仿萃取,可萃出的生物碱是•A.苦参碱•B.氧化苦参碱•C.秋水仙碱•D.麻黄碱•E.山莨菪碱SSS_SIMPLE_SINA B C D E13.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的是•A.小檗碱•B.麻黄碱•C.番木鳖碱•D.新番木鳖碱•E.秋水仙碱SSS_SIMPLE_SINA B C D E14.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A.在一个苯环的β位•B.在二个苯环的β位•C.在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D.在二个苯环的α或β位•E.在醌环上SSS_SIMPLE_SINA B C D E15.去乙酰毛花洋地黄甙丙(商品名为西地兰)的甙元结构为•A.洋地黄毒甙元•B.羟基洋地黄毒甙元•C.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双羟基洋地黄毒甙元•E.吉他洛甙元SSS_SIMPLE_SINA B C D E16.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E.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小SSS_SIMPLE_SINA B C D E17.根据甙原子分类,属于C-甙的是•A.山慈菇甙•B.黑芥子甙•C.巴豆甙•D.芦荟甙•E.毛茛甙SSS_SIMPLE_SINA B C D E18.区别胆汁酸类与强心甾烯类成分,不能用•A.Kedde反应•B.Raymand反应•C.Legal反应•D.Liebermann-Burchard反应•E.Baljet反应SSS_SIMPLE_SINA B C D E19.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A.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B.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C.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D.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E.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SSS_SIMPLE_SINA B C D E20.甲型和乙型强心甙结构主要区别点是•A.不饱和内酯环不同•B.精链连接位置不同•C.A/B环稠合方式不同•D.内酯环的构型不同•E.内酯环的位置不同SSS_SIMPLE_SINA B C D E二、B型题是一组试题(2至4个)公用一组A、B、C、D、E五个备选。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1总论A 型题1.00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不包括A.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B.发掘祖国药学遗产C.中成药的鉴定D寻找和扩大新药源E.研究中药质量与疗效的关系1.002“本草学”的主要含义是指A.研究草药的学科B.古代的药学 C.古代收载草药的书籍D.古今研究中药的学科E.中药学1.003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证类本草》 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1.004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本草原始》D.《本草经集注》E.《证类本草》1.005最早提出火试和对光照视鉴别药材方法的本草著作是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D.唐慎微的《证类本草》E.陈嘉谟的《本草蒙筌》1.006中国最早的一部具药典性质的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蒙筌》1.007首次出现图文鉴定中药方法的本草是A.《本草纲目拾遗》B.《植物名实图考》C.《图经本草》D.神农本草经》E.《新修本草》1.008《图经本草》的作者是A.苏敬 B.苏颂 C.苏轼 D.苏恭 E.苏辙1.009我国现存最早的且最完整的本草是A.《证类本草》B.《神农本草经》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衍义》1.010记载药物最多、科学性最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本草著作是A.《证类本草》B.《植物名实图考》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神农本草经》1.011古代侧重于药材性状鉴别的专著是A.《植物名实图考》B.《本草蒙筌》C.《本草衍义》D.《本草原始》E.《图经本草》1.012本草书中,最著名的收载药用植物的专著是A.《救荒本草》B.《植物名实图考》C.《图经本草》D.《神农本草经》E.《本草纲目》1.013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A.属名+种名(种加词)B.属名+种名+命名人姓氏C.药用部位名(第一格+药名(第二格)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E.药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第一格)1.014Rhizoma Coptidis的组成是A. 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B.属名(名词第一格)+形容词(第二格)C .属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 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E.以上都不是1.015Semen Armeniacae Amarum的组成是A.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二格)B.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C.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种名(名词第二格)D.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种名(名词第二格)+形容词(第一格)E.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一格)+属名(名词第二格)+药用部位名(名词第二格)1.016“四大南药”是指A.肉桂、益智、砂仁、槟榔 B.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天 C.肉桂、益智、砂仁、蛤蚧D.莪术、槟榔、砂仁、巴戟天E.白豆蔻、益智、砂仁、蛤蚧1.017“四大怀药”包括A.怀牛膝、地黄、山药、菊花B.怀牛膝、地黄、山药、红花C.怀牛膝、地黄、山药、芫花D.怀牛膝、地黄、山药、金银花E.怀牛膝、玄参、天花粉、菊花1.018下列除哪一项外,各科药用植物均在一百种以上A.石竹科、天南星科、禾本科B.伞形科、百合科、豆科C.毛莨科、大戟科、蔷薇科D.萝摩科、唇形科、茜草科E.玄参科、兰科、菊科1.019下列哪味药材久贮有效成分会自然分解,失去其药效A.紫萁贯从 B.绵马贯从 C.狗脊贯从 D.荚果蕨贯众 E.峨嵋蕨贯众1.020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药材易干裂,水分含量过多易霉变,通常认为安全水分含量为A.12~14%B.4~6%C.8~11%D.2~3%E.6~7%1.021下列除哪项外,产地加工时均需经过发汗处理A.厚朴B.杜仲C.玄参D.白芷E.续断1.022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温度是A.40℃B.75℃以下C.60℃以下D.80℃以下E.90℃以下1.02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常变化A.厚朴经“发汗”内表面呈紫棕色B.天麻蒸透后断面呈角质状C.山药熏硫后表面变白D.胆矾风化变白E.苍术久置后断面“起霜”1.024一般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A.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B.花将开放或正盛开的时期C.花开放至凋谢时期D.果实成熟期E.种子成熟期1.025中药染有下列哪种害虫后,短期内即发霉变质,且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或传播多种疾病A.药谷盗 B.米象 C.螨 D.谷蛾 E.谷螟1.026下列哪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首次收载了中药材及中药成方制剂A.1953年版B.1963年版C.1977年版D.1995年版E.2000年版1.027原植(动)物的鉴定的目的是A.确定其中药的名称B.确定其药用部位C.确定其中药拉丁名D.确定其生物种的学名E.确定其中医处方用名1.028有一植物的根皮、茎、叶、果实等部位分别都是常用中药,此植物是A.菘蓝B.枸杞C.肉桂D.桑E.益母草1.029燃烧时有松香气的是A.雄黄B.艾片C.琥珀D.血竭E.沉香1.030取粉末少量撒入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色残渣者为A.沉香B.降香C.乳香D.安息香E.麝香1.031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的是A.血竭B.海金砂C.青黛D.艾片E.琥珀1.032入水后,水被染成黄色的是:A.竹黄B.苏木C.乳香D.血竭E.番红花1.033非异型维管束所形成的性状特征是A.车轮纹B.同心环纹C.星点D.云绵花纹E.罗盘纹1.034用水合氯醛试液加热透化装片后,可观察A.淀粉粒B.多糖颗粒C.菊糖D.草酸钙结晶E.橙皮苷结晶1.035制成解离组织片主要目的是A.使淀粉粒溶解B.使草酸钙结晶溶解C.使细胞壁的中间层溶解D.使色素物质溶解E.使脂肪油溶解1.036能使显微特征中的碳酸钙晶体溶解,产生气泡,而不能使草酸钙晶体溶解的试剂是A.稀醋酸B.稀盐酸C.20%硫酸D.稀碱液E.以上都不是1.037下列除哪项外,均含晶纤维A黄连 B.甘草 C.苦楝皮 D.黄柏 E.石菖蒲1.038观察荧光时,若无特别说明,通常使用的紫外光波长为A.254nmB.365nmC.265nmD.3650nmE.2540o A1.039某些含有较多草酸钙或碳酸钙结晶药材为了控制无机杂质限量,尤其应当测定A.总灰分B.生理灰分C.炽灼残渣D.酸不溶性灰分E.以上都不是1.040目前在中药的真伪鉴别中应用广泛,简便易行的色谱方法是A.纸色谱B.薄层色谱C.气相色谱D.高效液相色谱E.吸附柱色谱1.041测定中药中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含量最常选用的仪器是A.高效液相色谱仪B.气质联用仪C.气相色谱仪D.薄层扫描仪E.红外光谱仪1.042目前,灵敏度和准确性高,能用于绝大多数有机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是A.气相层析法B.薄层扫描法C.紫外光谱法D.高效液相层析法E.原子吸收光谱仪1.043《中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有甲、乙二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用乙法测定A.薄荷B.丁香C.干姜D.当归E.白豆蔻1.044《中国药典》规定水分测定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下列哪种药材适合于甲苯法A.儿茶 B.薄荷 C.马钱子 D.番红花 E.红花1.045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药组织粉末进行显微测量时,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是A. cmB. mmC. μmD. nmE. o A1.046在显微观察中,要区别脂肪油滴和挥发油滴时,应加的试剂是A.50%甘油B.水合氯醛试液C.50%乙醇D.90%乙醇E.苏丹Ⅲ试液1.047要确证纤维素细胞壁,应加下列哪种试液A.间苯三酚、浓盐酸B.苏丹Ⅲ试液C. 氯化锌碘试液D.三氯化铁试液E.水合氯醛试液1.048制备一般显微鉴定所用粉末的细度,一般要求过《中国药典》几号筛A.三号筛(孔径355±13μm)B. 四号筛(孔径250±6.6μm)C. 五号筛(孔径180±7.6μm)D. 六号筛(孔径150±6.6μm)E. 七号筛(孔径125±5.8μm)1.049在植物组织细胞中的小类球状物,遇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遇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此球状物是A.淀粉粒B.挥发油滴C.糊粉粒D.菊糖E.粘液质1.050观察粉末中淀粉粒的形状,最适合的装片方法是A.乙醇装片B.水合氯醛透化装片C.稀碘液装片D.水装片E.5%KOH装片1.051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含有分枝状石细胞A.厚朴B.黄柏C.虎杖D.黄芩E.北豆根1.052《中国药典》规定,在进行化学定性鉴别时,所用试液的“滴”,系指在20℃时1ml水相当于A.10滴 B.5滴 C.20滴 D.30滴 E.12滴1.053测定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常用的酸是A.稀H2SO4B.稀HCLC.稀HNO3D.稀醋酸E.浓H2SO41.054某药材粉末少许加1%NaOH液显红色,再加10%的盐酸后又恢复原色,说明其含有A.糖类B.黄酮类C.蒽醌类D.生物碱类E.皂苷类1.055遇碘液呈蓝紫色的多糖是A.菊糖B.淀粉C.树胶D.纤维素E.粘液质1.056不能用苦味酸钠反应检查是否含有氰苷的药材是A.苦杏仁B.桃仁C.垂盆草D.枇杷仁E.郁李仁1.057某混和粉末,镜检主要特征如下:石细胞类圆形,金黄色;花粉粒圆球形,具三个萌发孔;鳞叶表皮组织碎片的细胞壁弯曲;腺毛头部由10多个细胞组成。
选择题(一)单选题A型题1。
生物碱主要分布在:A.双子叶植物B.单子叶植物C.被子植物D.裸子植物E.低等植物2。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吲哚类B。
吡啶类 C.喹啉类 D.萜类E。
吡咯类3.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
吲哚类 B.吡啶类 C.喹啉类D。
萜类E。
吡咯啶类4.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吲哚类B.吡啶类C.萜类D。
喹啉类 E. 异喹啉类5。
此生物碱结构属于:A.吲哚类B. 萜类C。
吡啶类 D.甾体类E。
大环类6. 生物碱的味和旋光性多为:A。
味苦,右旋B。
味苦,左旋 C.味苦,消旋D。
味甜,左旋E。
味酸,右旋7。
水溶性生物碱从化学结构上分析大多属于:A.伯胺碱B。
仲胺碱 C.叔胺碱D。
季铵碱 E.酰胺碱8.亲脂性生物碱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是易溶于:A.乙醚B.苯C。
乙酸乙酯 D.氯仿E。
四氯化碳9。
生物碱无机盐的水溶性大多是:A.含氧酸盐大于卤代酸盐B. 含氧酸盐小于卤代酸盐C. 含氧酸盐等于卤代酸盐D。
含氧酸盐难溶于水 E. 含氧酸盐只小于氯代酸盐10。
生物碱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成盐酸不同而异,一般情况是:A。
无机酸盐小于有机酸盐 B. 无机酸盐大于有机酸盐 C. 无机酸盐等于有机酸盐D.无机酸盐小于大分子有机酸盐E.无机酸盐难溶于水11.决定生物碱碱性最主要的因素:A.分子结构中氮原子杂化方式B。
分子中诱导效应 C.分子中共轭效应 D.分子中空间效应 E.分子内氢键12.某生物碱pKa为10.5属于:A。
强碱性B。
中碱性C。
弱碱性D。
极弱碱性 E .中性13. 某生物碱pKa为12属于:A。
极弱碱性 B. 弱碱性 C. 中等碱性 D. 强碱性 E 。
中性14. 某生物碱pKa为3.5属于:A. 强碱性B. 中等碱性C. 弱碱性D. 极弱碱性 E .中性15.具何种结构生物碱碱性最强:A。
脂氮杂环 B.芳氮杂环C。
芳氨类D。
酰胺类 E.季铵类16。
麻黄碱的碱性比去甲基麻黄碱强是由于下述哪种因素:A.正诱导效应B.负诱导效应C。
中药化学模拟试卷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1.苦杏仁的形状为A.扁心脏形B.倒卵形,似花瓶C.菱状方形D.圆肾形而稍扁E.扁卵形正确答案:A2.枳壳粉末显微特征巾可见A.油室B.油细胞C.油管D.树脂道E.乳管正确答案:A3.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的药材为A.红花B.丁香C.金银花D.西红花E.辛夷正确答案:E4.取某药材碎片投于热水,水被染成红色;加酸变成黄色,再加碱液,仍变成红色A.苏木B.降香C.大血藤D.鸡血藤E.钩藤正确答案:A5.药材呈长圆锥形,表面常有黄棕色斑块;外层两瓣鳞片大小相近,顶端3开口;断面粗糙,白色,粉性;气微苦。
此药材是A.松贝B.珠贝C.炉贝D.青贝E.平贝正确答案:C6.薄荷药材中叶不得少于A.0.1B.0.15C.0.2D.0.25E.0.3正确答案:E7.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至红色的为A.木质化细胞壁B.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C.纤维素细胞壁D.硅质化细胞壁E.黏液质细胞壁正确答案:B8.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的为A.淀粉粒B.菊糖C.挥发油D.糊粉粒E.黏液正确答案:D9.不规则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的药材是A.天麻B.盐附子C.黄连D.白芷E.白及正确答案:E10.《本草纲目》成书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正确答案:D11.主产于甘肃的药材为A.大黄B.当C.三七D.黄芪E.党参正确答案:B12.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A.桑螵蛸B.鹿茸C.蛤蟆油D.土鳖虫E.斑蝥正确答案:E13.减压干燥法测定水分适合于A.动物类药B.各种药材C.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D.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E.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材正确答案:E14.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可得A.紫红色细小针状,或簇状结晶B.长柱形,针状或羽状结晶C.柱形,棱形结晶D.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E.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及黄色球状物正确答案:DA、肉桂B、杜仲C、厚朴D、牡丹皮E、白鲜皮15.剥去外层,迎光检视有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正确答案:E16.内表面有细纵纹,淡灰黄色,常见发亮的结晶正确答案:D17.质地坚硬,断面富油性,有时可见细小发亮的结晶正确答案:C18.断面中间有一黄棕色线纹,内侧红棕色油润正确答案:A19.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正确答案:BA、鸡血藤B、大血藤C、川木通D、钩藤E、通草20.断面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正确答案:C21.断面有空心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正确答案:E22.断面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正确答案:A23.断面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成空洞正确答案:D24.断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正确答案:BA、广金钱草B、穿心莲C、草麻黄D、广藿香E、槲寄生25.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正确答案:C26.茎枝呈圆柱形,2~5个叉状分枝正确答案:E27.茎呈圆柱形,表面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正确答案:A28.嫩茎呈钝方柱形,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密被柔毛正确答案:D29.茎呈方柱形,多分枝,节稍膨大正确答案:EA、金钱草B、鱼腥草C、茵陈蒿D、荆芥E、薄荷30.穗状轮伞花序顶生的药材为正确答案:D31.头状花序集成圆锥状的药材为正确答案:C32.轮伞花序腋生的药材为正确答案:E33.花单生叶腋的药材为正确答案:A34.穗状花序顶生的药材为正确答案:BA、绿黑色B、樱红色C、白色D、浅橘红色E、黄色35.石膏的条痕正确答案:C36.赭石的条痕正确答案:B37.雄黄的条痕正确答案:D38.自然铜的条痕正确答案:AA、气微,味淡B、气清香,味苦涩、微辛C、气清香,味微辛D、气微,味微酸、苦、涩E、气微弱,味微苦,稍有黏性39.大青叶气味为正确答案:D40.侧柏叶气味为正确答案:B41.番泻叶气味为正确答案:E42.紫苏叶气味为正确答案:CA、辛夷B、金银花C、丁香D、红花E、款冬花43.苞片外表面密被灰白色或灰绿色有光泽的长茸毛正确答案:A44.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正确答案:B45.萼筒圆柱状,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正确答案:C46.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正确答案:DA、厚朴B、黄柏C、肉桂D、秦皮E、牡丹皮47.石细胞类圆形、方形,外壁较薄,三面加厚一面薄正确答案:C48.石细胞多呈分枝状,有油细胞正确答案:A49.石细胞多呈分枝状,有黏液细胞正确答案:B50.有簇晶正确答案:EA、簇晶B、砂晶C、针晶D、方晶E、柱晶51.金银花药材含正确答案:A52.人参药材含正确答案:A53.半夏药材含正确答案:C54.沉香药材含正确答案:EA、油细胞B、油室C、黏液细胞D、乳汁管E、树脂道55.黄柏横切面可见正确答案:C56.厚朴横切面可见正确答案:A57.白术横切面可见正确答案:B58.党参横切面可见正确答案:DA、麦冬B、白芍C、防己D、甘草E、人参59.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隐约可见横长皮孔及纵皱纹正确答案:B60.断面平坦,粉性,有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正确答案:C61.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正确答案:A62.断面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正确答案:E63.信石的特征有A.含砷化合物B.有两种,粉红色或白色C.略透明或不透明D.极毒不能口尝E.质脆易碎正确答案:A,B,C,D,E64.药用为动物的正常生理分泌物的药材有A.麝香B.僵蚕C.珍珠D.蟾酥E.牛黄正确答案:A,D65.药用部位是某些植物体上的虫瘿A.儿茶B.冰片C.海金沙D.五倍子E.没食子正确答案:D,E66.长松萝的描述正确的是A.松萝科植物B.丝状体呈叉状分枝C.丝状体,不呈叉状分枝D.气芳香,味酸而后苦、咸E.丝状体两侧有细短侧枝密生,似蜈蚣足状正确答案:A,C,E67.紫苏叶的性状特征有A.叶片呈卵圆形B.两面黄绿色C.下表面疏生灰白色毛D.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E.气清香,味微辛正确答案:A,C,D,E68.来源于豆科植物的药材为A.决明子B.补骨脂C.沙苑子D.菟丝子E.山茱萸正确答案:A,B,C69.款冬花的性状特征有A.常2~3个花序连在一起B.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C.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D.撕开后可见白色丝状棉毛E.气微,味淡正确答案:A,B,C,D70.血竭的性状A.来源于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渗出的树脂B.表面黄褐色C.用火点燃冒烟呛鼻D.无臭,味苦E.研成细粉,血红色正确答案:A,C,E71.广药主要指产于何地的道地药材A.福建B.广东C.海南D.广西E.云南正确答案:B,C,D。
中药化学《三萜类化合物》重点总结及习题本章复习要点:1.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含义、分布和生理活性。
2.掌握三萜皂苷的结构类型和分类。
3.掌握三萜皂苷的理化性质和检识。
4.掌握三萜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
5.熟悉三萜皂苷的结构测定。
第一节概述【含义】1.三萜类化合物一类基本母核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可视为以六分子异戊二烯为单位的聚合体。
2.三萜皂苷一类苷元为三萜的苷类化合物,其水溶液振瑶后能产生大量且持久性肥皂样泡沫。
【分布及存在形式】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三萜类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或者与糖结合成苷或酯的形式存在。
游离三萜化合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三萜苷类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剧烈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肥皂样泡沫,故称为三萜皂苷。
另外,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又常称为酸性皂苷。
【生理活性】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溶血、抗癌、抗炎、抗病毒、降低胆固醇、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广泛的生理活性。
【生源途径】从生源来看,是由鲨烯通过不同的环化方式转变而来的,而鲨烯是由焦磷酸金合欢酯(FPP)尾尾缩合生成。
第二节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1.按存在形式、结构、性质分为:(1)三萜皂苷及苷元(2)其他三萜类(树脂、苦味素、三萜醇、三萜生物碱)2.按碳环的数目分类:(1)链状三萜(较少)(2)单环三萜(较少)(3)双环三萜(较少)(4)三环三萜(较少)★(5)四环三萜(较多):母核都为环戊烷骈多氢菲而D/E环为顺式。
【物理性质】1.性状多为无定形粉末(极性较大),具吸湿性;苦、辛辣,有粘膜刺激性。
2.熔点与旋光性游离态有固定熔点;皂苷无明显熔点,一般测得的大多为分解点。
三萜化合物均有旋光性。
3.溶解度游离态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成苷后,极性增强,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热乙醇,几不溶或难溶于丙酮、乙醚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1 中化习题 第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分是指(DD ) A.需要提纯的成分 B.含量高的成分 C.一种单体化合物 D.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2.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时(BB ) A.生物碱盐 B.苷元 C.鞣质 D.蛋白质 3.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时( DD ) A.生物碱盐 B.苷 C.鞣质 D.多糖 4.全部为亲水性溶剂的是( AA ) A.甲醇、丙酮、乙醇 B.正丁醇、乙醚、乙醇 C.正丁醇、甲醇、乙醚 D.乙酸乙酯、乙醇、甲醇 5.全部为亲脂性溶剂的是( D D ) A.甲醇、丙酮、乙醇 B.正丁醇、乙醚、乙醇 C.正丁醇、甲醇、乙醚 D.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 6.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A A ) A.乙醇 B.乙醚 C.正丁醇 D.三氯甲烷 7.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B B ) A.乙醇 B.乙醚 C.丙酮 D.甲醇 8.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CC) A.苯 B.乙醚 C.三氯甲烷 D.石油醚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A A ) A.乙酸乙酯 B.乙醇 C.水 D.甲醇 10.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D D )。 A.石油醚 B.苯 C.氯仿 D.丙酮 11.下列溶剂中亲脂性最强的是( A A )。 A.Et2O B.EtOAc C.MeOH D.EtOH 12.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不能除去的成分是(D D ) A.淀粉 B.树胶 C.粘液质 D.树脂 13.在醇提取的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 C C ) A.树胶 B.蛋白质 C.树脂 D.鞣质 14.从中药中提取化学成分最常用的方法是(A A ) 2
A.溶剂法 B.蒸馏法 C.升华法 D.超临界萃取法 15.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不能用的方法是(D D ) A.回流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煎煮法 16.提取含淀粉多的中药宜用(B C ) A.回流法 B.浸渍法 C.煎煮法 D.连续回流法 17.从中药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用( BB ) A.回流法 B.渗漉法 C.蒸馏法 D.煎煮法 18.从中药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宜用( C C ) A.回流法 B.渗漉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煎煮法 19.热提法中用有机溶剂且用量较多的是(B )。 A.煎煮法 B.回流提取法 C.连续提取法 D.渗漉法 20.提取蛋白质一般可采用( C )。 A.醇冷浸 B.醇回流提取 C.水冷浸 D.水煎煮 21.只能用水作溶剂提取的方法是( C )。 A.冷浸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 22.含有遇热不稳定的有效成分及较多粘液质、淀粉等杂质的中药适合用哪种方法提取? ( B B )。 A.煎煮法 B.浸渍法 C.连续回流法 D.回流提取法 23.对脂溶性的酸性化合物,提取时最经济的方法是(B B )。 A.加水煮沸,放冷沉淀 B.加碱水煮沸,加酸沉淀 C.用C6H6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D.EtOH回流提取,回收溶剂 24.用有机溶剂提取中药化学成分时,提取效率最高的方法是(A A )。 A.连续回流提取法 B.回流提取法 C.渗漉法 D.煎煮法 25.自药材中提取分离具有挥发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的方法是( C C )。 A.MeOH提取法 B.两相溶剂萃取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升华法 26.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 DD ) A.强心苷 B.生物碱 C.糖 D.挥发油 27.煎煮法不宜采用的容器是(B B ) A.不锈钢器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28.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的因素是(C C ) A.药材粉碎度 B.提取温度 C.细胞内外浓度差 D.药材干湿度 29.连续回流提取法与回流提取法相比,其优越性是(B B ) A.节省时间且效率高 B.节省溶剂且效率高 C.受热时间短 D.提取装置简单 30.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叫( D DD) 3
A.水蒸气蒸馏器 B.旋转蒸发器 C.液滴逆流分配器 D.索氏提取器 31.溶剂分配法的原理是( AA ) A.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 B.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 C.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 D.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 32.可用作液-液萃取的溶剂系统是( A )。 A.CHCl3-MeOH B.EtOH-Me2CO C.Me2CO-H2O D. MeOH -H2O 33.萃取时破坏乳化层不能用的方法是(BC ) A.搅拌乳化层 B.加入碱或酸 C.加热乳化层 D.抽滤乳化层 34.分馏法适用于分离(D B ) A.固体物质 B.气体物质 C.升华性成分 D.分出液体物质 35.从中药水提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宜选用的溶剂是( AA ) A.乙醚 B.乙醇 C.甲醇 D.丙酮 36.利用溶剂分配法分离中药水提液中的成分,不宜选用的溶剂是(B B ) A.乙醚 B.丙酮 C.三氯甲烷 D.乙酸乙酯 37.从中药水提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宜选用的溶剂是(D D ) A.乙醚 B.乙醇 C.甲醇 D.正丁醇 38.下列物质中不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是(D D )。 A.麻黄碱 B.薄荷醇 C.丹皮酚 D.小檗碱 39.将酸性提取液调pH至强碱性产生的沉淀为( C C )。 A.酸性成分 B.脂类 C.生物碱 D.黄酮类 40.结晶法对溶剂选择的原则是( CC ) A.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B.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小,对杂质溶解度大 C.对有效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溶或都不溶 D.对有效成分冷热时都溶,对杂质则不溶 41.结晶法的原理是( BB ) A.相似相容 B.溶解度差异 C.分配系数差异 D.极性差异 42.结晶法成功的关键步骤是(D D ) A.控制好温度 B.除净杂质 C.制成饱和溶液 D.选择合适溶剂 43.根据操作方法不同,色谱法主要有( A A ) A.柱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B.中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C.硅胶色谱和聚酰胺色谱 D.离子交换色谱和氧化铝色谱 44.根据色谱原理不同,色谱法主要有(D D ) 4
A.硅胶色谱和氧化铝色谱 B.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C.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D.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滤过色谱 45.影响硅胶吸附色谱中吸附剂的因素有(A A ) A.硅胶的含水量 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 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 D.被分离成分极性大小 46.化合物极性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B B )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47.硅胶吸附色谱的分离是依据对混合组分(A A ) A.吸附力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离子交换能力不同 D.分子大小不同 48.可用作分配色谱载体的是(A A ) A.硅藻土 B.聚酰胺 C.硅胶 D.氧化铝 49.硅胶吸附薄层色谱常用的展开剂为(D D ) A.水 B.碱水 C.酸水 D.以亲脂性溶剂为主 50.吸附色谱法分离低极性酸性化合物,最常选用的吸附剂是(D D )。 A.纤维素 B.硅藻土 C.氧化铝 D.硅胶 51.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 B ) 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滤过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52.适合于分离糖、苷等的Sephadex G的分离原理是( C C ) A.吸附 B. 分配比 C.分子大小 D.离子交换 53.不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D D ) A.生物碱 B.有机酸 C.氨基酸 D.强心苷 54.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分离( DD ) A.强心苷 B .有机酸 C.醌类 D.生物碱 55.分离纯化水溶性成分最有效的手段是(B B ) A.凝胶色谱法 B.大孔树脂法 C.聚酰胺色谱法 D.氧化铝色谱法 56.具有微酸性的担体是(B B ) A.氧化铝 B.硅胶 C.纤维素 D.聚酰胺 57.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D D ) A.熔点的测定 B.选两种以上的色谱条件检测 C.观察晶形 D.闻气味 58.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 CC ) A.羟基有无 B.胺基有无 C.不饱和系统的有无 D.醚键有无 59.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用( D D ) 5
A.UV B.IR C.NMR D.MS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溶剂按极性增大的排列,正确的是(AB AB ) A.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 B.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C.乙醚、水、乙醇 D.正丁醇、石油醚、水 E.水、乙醚、丙酮 2.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是(ACDE ACDE ) A.苷 B.苷元 C.生物碱盐 D.鞣质 E.皂苷 3.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BCDBCBCDD ) A.树脂 B.蛋白质 C.淀粉 D.树胶 E.鞣质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BEABC ) A.苯 B.三氯甲烷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5.下列溶剂属于极性较大又能与水混溶的是(ABAB ) A.甲醇 B.乙醇 C.正丁醇 D.乙醚 E.乙酸乙酯 6.用溶剂法从中药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是(ABCDEABCDE )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法 E.连续提取法 7.用乙醚提取中药成分,可选用的方法有(DEDE )。 A.浸渍法 B.渗漉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连续提取法 8.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是(ABAB ) A.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B.水蒸气蒸馏法 C.分馏法 D.溶剂分配法 E.膜分离法 9.提取分离中药有效成分不加热的方法有(BCD BCD ) A.回流法 B.渗漉法 C.盐析法 D.透析法 E.升华法 10.通过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溶剂极性使物质沉淀出来的方法是(BCDBCD ) A.结晶法 B.分级沉淀法 C.水提醇沉法 D.醇提水沉法 E.酸提碱沉法 11.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化学成分,要求此类成分(CDCD ) A.能与水反应 B.易溶于水 C.具挥发性 D.热稳定性好 E.极性较大 12.用于中药化学成分分离和精制的方法有(ABDABD ) A.分馏法 B.硅胶色谱 C.质谱 D.凝胶滤过色谱 E.水蒸气蒸馏法 13. 下列化合物能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有(ADEADE )。 A.有机酸 B.多糖类 C.中性皂苷 D.生物碱 E.肽类 1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ABCDABCDD ) A.流体的性质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 B.适用于极性小的化合物的提取 C.提取效率高 C.溶解性能好 E.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