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车辆动力学基本概念
- 格式:pdf
- 大小:521.71 KB
- 文档页数:31
车辆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是指研究有关车辆的运动的动力学学科。
许多路面车辆的运动都取决于动力学的原理。
因此,车辆动力学研究车辆在影响其运动的各种因素,比如车辆的设计、行驶路线、驾驶者的行为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等。
车辆动力学的研究着重于各种车辆如何根据动力学原理运动,即控制速度、加速度和行驶方向。
具体而言,车辆动力学研究车辆动力、空气动力学、车辆稳定性和控制、空气抵抗力和车辆振动、车辆悬挂等复杂力学问题。
车辆动力学是车辆动力性能、操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的重要基础。
车辆动力学主要用于设计驾驶安全的车辆以及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可
靠性。
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为行车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在车辆动力学研究中,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如路况、行驶时间、当前车辆状态,以及驾驶者的行为等。
从这个角度看,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有时也称为复杂动力学研究,是一门涉及许多技术和理论的研究领域。
车辆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也很多,其中包括实验设计、数值模拟和分析、理论分析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对车辆特性的精准测量,而且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车辆设计方案。
最后,车辆动力学不仅用于车辆研究,也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机动载具的研究。
车辆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帮助许多研究者和企业提高车辆性能和提供更安全的驾驶环境。
车辆系统动力学知识点(二)引言概述车辆系统动力学是研究车辆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和特性的学科领域。
在车辆系统动力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车辆系统动力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车辆的运动和性能。
正文内容一、车辆质心与重心1. 了解质心和重心的概念2. 理解质心和重心在车辆运动中的作用3. 掌握计算质心和重心位置的方法4. 理解质心高度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5. 了解如何优化车辆的质心和重心位置二、车辆滚转与侧倾1. 了解车辆滚转和侧倾的概念2. 理解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发生滚转和侧倾的原因3. 掌握计算车辆滚转和侧倾角度的方法4. 了解滚转和侧倾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5. 了解如何通过调整车辆悬挂系统来提高车辆的滚转和侧倾性能三、车辆悬挂系统1. 了解车辆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2. 掌握车辆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3. 理解悬挂系统对车辆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影响4. 了解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及其特点5. 了解如何选择和调整悬挂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四、车辆转向系统1. 了解车辆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 掌握转向系统的调整和维护技巧3. 理解转向系统对车辆操纵性和稳定性的影响4. 了解不同类型的转向系统及其特点5. 了解如何选择和改进转向系统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五、车辆刹车系统1. 了解车辆刹车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2. 掌握刹车系统的调整和维护技巧3. 理解刹车系统对车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4. 了解不同类型的刹车系统及其特点5. 了解如何选择和改进刹车系统以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总结车辆系统动力学是车辆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了解和掌握车辆质心与重心、滚转与侧倾、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刹车系统等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提高车辆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和系统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乘车体验。
汽车动力学_概述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的力学性能和运动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汽车的加速、制动、转向以及牵引等方面的问题。
在汽车动力学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研究这些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汽车的运动行为。
1.加速:汽车的加速性能是衡量汽车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加速性能主要与汽车的动力系统相关,包括发动机的功率和转矩输出、变速器的传动比以及车辆的重量等。
通过分析汽车的动力输出特性和传动系统的效率,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
2.制动:制动性能是衡量汽车动力学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制动性能主要与汽车的制动系统相关,包括刹车片的材料和摩擦系数、刹车液的性能、刹车系统的设计和调校等。
通过分析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制动性能。
3.转向:汽车的转向性能是指汽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转向性能主要与汽车的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以及轮胎性能相关。
通过分析汽车的悬挂几何、刚度和阻尼等特性,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转向性能。
4.牵引:汽车的牵引性能是指汽车在起步或爬坡时的牵引能力。
牵引性能主要与汽车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以及轮胎性能相关。
通过分析发动机的输出特性、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以及轮胎的抓地力,可以预测和评估汽车的牵引性能。
在进行汽车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时,一般会使用动力学模型来描述汽车的运动行为。
动力学模型是通过对汽车的物理特性和力学原理进行数学建模得到的,常用的动力学模型有单轴模型、二轴模型和多轴模型等。
这些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汽车的运动行为。
另外,在汽车动力学的研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实验和测试方法。
常用的实验和测试方法包括制动测试、加速测试、方向盘转动测试以及悬挂系统测试等,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汽车动力学性能的具体数据,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汽车的性能。
总之,汽车动力学是研究汽车运动行为的学科,通过对汽车的加速、制动、转向和牵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汽车的性能。
车辆动力学与车辆控制车辆动力学和车辆控制是汽车工程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汽车驾驶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车辆动力学和车辆控制的原理对于汽车制造商、工程师和驾驶员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车辆动力学和车辆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车辆动力学车辆动力学是研究车辆运动的学科,通过研究车辆的力学特性来理解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行为。
在车辆动力学中,我们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操纵性能:车辆操纵性能是指车辆在驾驶员操纵下的响应能力。
这包括转向性能、悬挂系统的调校以及制动和加速性能等。
通过对车辆操纵性能的研究,可以优化车辆的驾驶性能和舒适性。
2. 车辆稳定性:车辆稳定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衡的能力。
通过研究车辆的稳定性,可以预测和防止车辆在紧急情况下发生侧滑、翻滚等失控行为。
车辆稳定性分析常使用Yaw率、侧向加速度等参数进行评估。
3. 车辆悬挂系统:车辆悬挂系统的设计对于车辆的行驶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并保持车辆与地面的接触,提供足够的操控悬挂与驾驶舒适性。
通过在多种工况下的测试和模拟,可以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调整。
二、车辆控制车辆控制是为了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而进行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的研究。
车辆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驾驶员的预期行为并提供最佳的行驶体验。
以下是车辆控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1. 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车辆控制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系统之一。
它通过控制制动力矩来减速车辆并维持车辆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
2. 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转向行为。
它通过控制转向力矩来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常用的转向系统包括机械转向系统、液压转向系统和电动转向系统等。
电动转向系统在现代汽车中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具有精确控制和节能等优点。
3.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加速行为。
它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和驱动轮等。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
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
•发展的几个方面•曲线通过
•强迫振动
•纵向动力学
•1883年.Klinger推导出自由轮对几何蛇行运动公式,但尚未充分认识这种运动的本质。
•1926年,Carter 最早认为轮对的蛇行运动是属于一种不稳定的自激运动,研究了轮轨间的蠕滑现象,给出了纵向、横向蠕滑力的定义以及蠕滑力和蠕滑率之间的简化关系,以此来分析机车在直线的运行时的稳定性问题。
•30年代Poter完成了古典的适用于小半径曲线通过的摩擦中心理论
•1936年,Davies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验证了Carter提出的理论,在模型试验中测得了轮对在不同速度,不同轴箱间隙情况下横向振幅的衰减、稳定和扩大的规律。
在实物试验表明了车轮踏面磨耗后将会导致车辆蛇行运动的临界速度降低这一事实。
•40年代末期,日本的松平精曾判断一次列车重大颠覆事故是由于机车的激烈蛇行运动而造成的。
•从滚动试验台的模型试验观察到车辆的一次和两次蛇行动动的特征。
•
•60年代未,Newland和Boocock几乎同时提出了一种与古典方法迴然不同的新理论,即认为轮对在曲线上可借助蠕滑力而避免依靠轮缘力来导向,这在曲线通过理论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但研究中受到所取线性条件的限至,只适用于大半径曲线的情况。
•70年代,Elkins和Gostling等提出了非线性稳态曲线通过理论,适用于各种半径的曲线,在理论上又前进了一大歩,•80年代,Nagurka等又进而研究了车辆通过曲线时的非稳态工况,其中考虑了蠕滑和悬挂参数的非线性,这使车辆曲线通过理论更趋完善。
•提高车辆蛇行运动临界速度和改善车辆曲线通过能力这两者对悬挂参数的要求是有矛盾的,70年代,南非Seheffec研制的自导向式货车转向架比较成功的解决了这对矛盾。
•以上是车辆曲线通过理论发展的大至情形。
•车辆的强迫振动的研究也经过类似的发展过程•早先把来自轨道的激励简化为简谐函数处理•50至60年代, 以Koffman为代表研究了车辆在这种激励下的振动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关于转向架结构和参数的设计原则,这对当时以中等运行速度的车辆来说具有成效。
•在使用计算机和测得轨道谱的分布特征后,应用随机振动理论来计算和评估车辆振动性能的方法更加切合实际
•欧洲铁路联盟UIC的C116委员会在研究中,将轮轨间蠕滑力和轨道横向不平顺组成车辆横向振动模型中的激励项,引起轮对和整个车辆产生随机性横向强迫振动。
列车纵向动力学
研究在牵引力、制动力、线路纵断面外形的变化,以及在编组作业时列车产生的动态过程 前苏联在这方面建立有较完整的系统,可对列车在稳态和非稳态运行工况下及列车调车作业中经受冲撞时所产生的,在车钩缓冲装置中的纵向动载荷的数值和特性进行分析求解。
对轮轨-车辆动力学的研究也是一个长期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理论方面来说,从简单的平面线性的发展到三维非线性,从纯理论研究发展到将理理论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合理选择现代车辆的参数,优化设计及预测车辆动力学性能
近年来,各种利用计算机来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软件突破了用手工建立运动方程带来的各种局限,可能更深入更切合实际的研究动力学问题。
理论需要经过试验来验证,英、美、法、德、日、意等国家都有专用的试验线路
和实物的振动与滚动试验台,用于观察
车辆动态过程的物理特性,验证数学模
型和系统参数识别,以及鉴定车辆动力
性能。
我国的情况:
动力学研究从50年代起歩
研究方面:车辆脱轨理论和试验研究;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分析;磨耗形车轮踏面设计;
车辆随机振动计算;
车辆蛇形动动特性模拟试验;
车辆悬挂系统新型元件的应用;
自导向和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的开发;
高速客车转向架的研制及动力性能的预测和分析;
各种用于轮轨蠕滑、轮轨接触理论、车辆横向运动稳定性、车辆随机振动及响应、车辆稳态及动态曲线通过性能进行计算和预测的软件的开发。
各国高速客车运行速度:
德国:ICE 1988 407km/h;
法国:TGV 1990 515.3 km/h;
日本:磁悬浮 2003.11 558 km/h;
中国:中华之星 2003 312。
5 km/h 和谐号 2010 482 km/h
2.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模型
2.1模型的建立
根据研究范围来建立模型
除弹性元件外,简化成刚体。
只在考虑结构的弹性振动或变形时,才考虑其为弹性体。
一个刚体要考虑六个自由度,其名称为:
X:伸缩运动,侧滚运动; Y:横摆运动,点头运动; Z:浮沉运动,摇头运动。
2.2研究范畴
响应问題:预测系统在轨道不平顺或在通过曲线时的动力特性。
稳定性问题:研究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动力特性。
已有的数学模型:
(一)车辆动力学
(1)垂向与横向动力学模型
用于研究车辆对各种轨道不平顺的响应。
(1 横向稳定性模型
用于预测车辆蛇行运动特性及临界速度。
(3)曲线通过模型
用于分析车辆通过曲线时轮对偏移和轮 轨间的作用力,以及检验车轮脱条件
(二)列车动力学
(1)纵向动力学模型
用来研究由于列车操纵、编组、制动和各种运行工况下作用在车辆之间的纵向动力学特性。
(2)横向动力学模型
用来分析列车在轮轨作用力、曲线超高力和离心力、以及纵向力分量综合作用下,在横向的稳定性。
(3)垂向动力学模型
主要研究列车中车钩分离及车体与转向架分离的垂向稳定性。
2.3 车辆动力性能 运行平稳性、 运行稳定性、 曲线通过能力。
2.3.1车辆运行平稳性
车辆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振动影响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和装运货物的完整。
车辆振动大小除与线路质量有关外,还和车辆走行部分的结构与参数有关。
sperling 平稳性指数在国际上运用广泛。
2.3.2车辆的运行稳定性
防止蛇行运动的稳定性;
防止脱轨的稳定性;
防止车辆倾覆的稳定性。
2.3.3 通过曲线的磨耗性能
2.3.4 轨道不平顺
轨道几何形状的变化是引起车辆系 统各种动态响应的主要原因。
•1.轨道不平顺的几种类型•(1)水平不平顺•(2)轨距不平顺•(3)高低不平顺•(4)方向不平顺
2.周期性轨道不平顺
在有缝线路上,由接头产生。
特点 呈周期性
可用简谐函数描述Z A y z2=
•A则随线路的等级不同而异。
• 美国联邦铁路局(FRA)以安全标准将全国线路分为六个等级,一级最差,六级最好。
一级到六级选用的A值如下•1、25.4 2、17.0 3、14.7•4、10.7 5、8.4 6、 5.3 •3.随机性轨道不平顺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中南大学是一所学科齐全、工学和医学见长、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也是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
2000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