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食物与摄食
- 格式:ppt
- 大小:6.51 MB
- 文档页数:59
第4章第1节食物链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
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
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
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
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课前准备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课前搜集松毛虫天敌的资料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第一节食物与摄食1、食物中的七大营养素: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
2、营养素的作用:①水: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
②糖类:(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在大米、小麦、马铃薯等食物中较多,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③蛋白质:使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④脂肪:是生物体内贮藏能量的物质。
(贮能物质)○5无机盐:包括钙、铁、碘、钠和磷等。
它们不能提供能量,确实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
如缺锌味蕾下降、缺碘会引起单纯甲状腺肿大等。
⑤食物纤维:由纤维素组成,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能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的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肠道吸收脂肪,预防心血管疾病。
⑥维生素:维生素D能人体合成,其他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健康关系极大。
3、动物的摄食:①昆虫的各种口器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蝴蝶的虹吸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蝇类的舔吸式口器蚊类的刺吸式口器4、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人的乳牙 20颗,恒牙28或32颗。
牙不健康,就会加重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保护牙齿很重要。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系统: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胆汁、胰液、肠液。
2、口腔:唾液腺——→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壁)胃:胃液——→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肝脏:胆汁——→脂肪:脂肪酸和甘油胰脏:内:胰岛素:激素外:胰液:消化液分泌三种消化液(壁)小肠:肠液:分泌三种消化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酶:是一种生物蛋白质。
具有多样性、专一性、高效性。
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血液组成。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13一 二三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牙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
人的一生共有乳牙(20颗)和恒牙两组牙齿。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 三所指的名称: 一: 牙冠 ;二: 牙颈 ; 三: 牙根 。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 [1 ] 牙釉质 是人体结构中最硬 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3 ] 牙髓腔 而引起 神经发炎 所致;④保护牙齿要做到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 →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 → 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 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到破坏 → 牙髓受病菌感染发炎、疼痛。
例题剖析例1:肉食动物牙齿的特征是( )A. 切齿发达B.尖齿发达C.磨齿发达D.尖齿退化分析:肉食动物与食肉习性相适应,尖齿十分发达,适合于撕裂食物,尖齿尖锐锋利, 磨齿的咀嚼也凹凸不平,适合于将坚韧的动物组织进一步撕碎。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 、咽 、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
③ 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 ④ 胃腺:分泌胃液 ,进入胃 ;⑤ 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 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 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 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 + 脂肪酸 。
第一课中国饮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进餐时非常讲究“荤素搭配”,简单来说就是将肉类和蔬菜搭配在一起食用。
这样一来,一顿饭中的油、糖和盐的含量就不会过多,同时蔬菜的摄入也会比较丰富。
这种饮食习惯使得人们在一顿饭中可以摄入多种食物,从而保证营养全面。
此外,在用餐时通常会准备几道菜,然后一家人共同享用。
因此,即使某几道菜的油脂含量较高或者热量较高,每个人平均分摊后只吃几口,也不容易导致发胖。
在中国,由于受到当地气候、特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例如,南方地区经常下雨且气温较高,适宜种植水稻,因此南方人通常食用米饭。
而降水较少,气温较低,更适合种植小麦,因此更习惯食用面食。
这就是常说的“南米北面”。
除了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外,中国各地的饮食口味也各具特色。
例如,受潮湿气候影响较大的四川、湖南和湖北地区的人较为喜欢辣味。
沿海地区的广东和福建则常以海鲜为主要食材,追求鲜美口感。
江苏和浙江古代经济繁荣,当地人更容易品尝到糖分,因此饮食口味偏甜。
而北方的山东、辽宁等地冬季寒冷,新鲜蔬菜较少,所以常常使用盐来保存食物,饮食口味相对较咸。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菜系;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川菜、湘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徽菜和统称为“八大菜系”。
无论哪个菜系,中国传统美食都强调色香味俱佳。
(本文第一段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DuChinese发布的文章《今天我吃素》。
文章链接:重点词汇、句型释义1.A是B(中)很重要的一部分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2.……。
简单来说就是……Simply put,…… [Function:toparaphrase]3.……,从而 + result/goalthereby,thus4.即使……,(S)也……。
Even if…5.受到……的影响,…result…be affected by6.A……。
而B……。
A….While B… [Function:toindicatecontrastbetweenAandB]7.随着……的发展/提高/降低/升高/下降/增加/减少,……越来越……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improvement/decrease of …,a situation is reacting along with it.8.无论 + question form,(S)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