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性状
- 格式:ppt
- 大小:7.86 MB
- 文档页数:34
遗传学第四版第三章名词解释1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4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5.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6,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7.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8.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9.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10.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11.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太之一的再次交配12. 显性:F1表现出来的性状。
13.不完全显性:F1表现的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4.假显性: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不严重损害个体的生活力时,则存活下来的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不免表现各种形式的遗传上的反常。
当含缺失显性基国染色体的杂合个体表现其缺失染色体相对的隐性性状。
15、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16.超显性:杂合体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的现象称为超显性。
17.相引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8,相斥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与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9,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0,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1.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22、表现型:植株所表现出的单位性状,是可以观测的。
如红花,白花。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性状包括: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生理功能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 性状在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虹膜的颜色有蓝色、黑色,人的单双眼皮,家兔毛的白色和黑色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
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对“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的释义:
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relative character):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并有明显差异的性状。
如豌豆的形状呈圆形或皱缩。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
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 F1: 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 P:YYRR×yyrr↓ ↓F1:黄圆 F1: 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
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豌豆植株的高茎或矮茎;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形状有圆和皱、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和非耐旱性、人的双眼睛皮和单眼皮、人的肤色白色和黑色等。
孟德尔在研究性状的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异的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的,从而揭示了遗传的两大规律。
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例如,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无论用白花作父本,红花作母本,还是用红花作父本,白花作母本,子一代植株全部开红花,没有白花或其它颜色的花。
红花相对于白花来说,红花是显性性状,因为红花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而白花则是隐性性状。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一见钟情,就不能天长地久,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么好的福气,遇到愿意疼你爱你,陪你在俗世烟火里细水长流的人。
让你心动的,不一定可以陪你一生到老,只有愿意陪你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过平淡生活的人,才是你最终的选择。
我们很多人,心里都有一颗浪漫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不断发芽,抽枝,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密匝的情感叶子,遮挡住了现实的视线,沉迷在浪漫的追求之中,不得自拔。
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它围住了你的某一些欲望,尤其对浪漫的欲望。
如果没有婚姻这座围城,那么关于性,人和低级动物,就没有了区别。
那么你的人生,可真谓是乱七八糟。
别一直去询问对方爱不爱你,嘴巴上的甜言蜜语,解决不了现实的残忍。
时间,是最好测量感情的仪器。
只有相互懂得和理解,感情才会不被时间扼杀,谁都渴望心底深处的浪漫。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高中生物知识点必修二总结(实用6篇)高中生物知识点必修二总结第1篇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如Aa(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表现型:4种基因型:9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相对性状的例子50个1.身高:男性比女性要高。
2.体重:男性比女性要重。
3.肤色:白人比黑人要白。
4.行动速度:老年人比少年人要慢。
5.声音:男性比女性嘈杂。
6.精力水平:少年人比老年人高。
7.反应能力:孩子比成年人要快。
8.智力水平:学生比教师低。
9.表达能力:话剧演员比歌手强。
10.情绪:婴儿比成年人容易激动。
11.抗压能力:熟练的工人比新手的要强。
12.身体发育:小孩比大人要小。
13.外貌:女性比男性更加美丽。
14.跑步速度:少年人比老年人要快。
15.眼力:成年人比儿童强。
16.耐力:成年人比儿童高。
17.视力:中年人比老年人强。
18.听力:婴儿比成人要差。
19.记忆力:成年人比儿童高。
20.身体柔韧度:青少年比老年人要强。
21.音乐天赋:少年人比老年人要强。
22.手眼协调:成年人比小孩强。
23.体力:男性比女性强。
24.抗风性:成年人比孩子高。
25.肌肉紧张度:少年人比老年人高。
26.耐寒程度:成年人比儿童高。
27.抗环境适应能力:成年人比孩子强。
28.抗病能力:成年人比儿童高。
29.肌肉发育:男性比女性要发达。
30.脂肪比例:男性比女性要低。
31.头发密度:男性比女性要浓密。
32.膝关节弹性:年轻人比老年人高。
33.头部大小:婴儿比成人要小。
34.面部表情:少年人比老年人多变。
35.口语能力:少年人比老年人高。
36.友善程度:少年人比老年人更友好。
37.情感深度:老年人比少年人要深刻。
38.回忆能力:老年人比少年人要差。
39.思维敏捷度:少年人比老年人要快。
40.激情程度:少年人比老年人要高。
41.教育水平:学生比老师低。
42.注意力:少年人比老年人要集中。
43.抗热能力:成年人比儿童强。
44.理解能力:成年人比儿童强。
45.想象力:少年人比老年人丰富。
46.抗疲劳能力:成年人比孩子强。
47.讲述能力:学者比一般人强。
相对性状例子20个动物和植物在世界上的不同物种中,当它们彼此接触时,它们会产生不同的性状。
最常见的是亲缘关系。
比如动物之间是相互传染疾病的,如流感和疟疾(在中国主要是由疟疾引起的)。
这一现象可能与物种的遗传特性有关,例如细胞壁紧密的遗传和细胞核紧密排列的遗传。
但是我们通常也会看到很多植物(尤其是蕨类植物)具有更多的性状,它们彼此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如相对不对称性(通常是由染色体相互重排引起的)。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比较简单的自然现象:与植物相比,有不同程度地会对它们与其他物种之间的性状产生区别。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些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有两种不同的雄性动物之间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雌性动物品种(包括马来龟和龟壳龟)。
雄性海豹(Aqua eases)与雌性小白鼠(Patrick helper)有一些非常不同的行为方式。
对于人类而言,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完全相同的个体:海豹和小白鼠,它们不会相互传染疾病或传播传染病。
1.角马在角马的家族中,通常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物种,分别为角马(Cambara)和角马(Nigra)。
由于雄性角马的交配和雄雌性角马交配是非常常见的生理现象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它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完成交配并最终形成下一代,但是雌性角马在交配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幼崽(例如雄角马)并在其死后死亡。
雄性角马在雌性角马死后会产生一个新幼崽(即小角马),其数量与雄性数量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将雄性角马群看成一个正三角——即所有雄性角马群都会受到其他雄性角马群(包括雌性)所影响。
然而,雄性角马群中雌性所占比例很小(大约只占6%),所以并不是绝对的正方向遗传:实际上是雄性与雌性间相对不对称性状导致的。
因此,相对不对称性可以解释角马雌性和雄性之间的角马行为方式差异。
另一个可以解释这种不对称关系为角马与其他植物之间所特有的雌性相对不对称性现象。
虽然这可能表明动物之间存在着某些生物学上的差异(虽然有些动物可能存在这种差异),但是可以解释相对不对称性(例如花粉症导致一种植物和另一种植物在花后相互吸引)也是相对不对称性的原因之一。
初中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性状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的性状。
2. 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能够识别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相对性状。
教学重点:1. 性状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2. 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与联系。
2. 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案例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PPT展示不同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生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生物的相同点是都有生命特征,不同点是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二、学习性状1. 教师提问:生物的这些不同点我们怎么称呼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性状。
三、学习相对性状1. 教师提问: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豌豆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豌豆的形状、颜色等性状。
2. 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豌豆的形状、颜色等都是豌豆的性状,而形状呈圆形或皱缩则是豌豆的相对性状。
五、生活中的相对性状1.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植物的高茎和矮茎等。
2. 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相对性状。
六、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学生总结后,教师补充并强调: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对于我们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生活实例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性状和相对性状,避免混淆。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遗传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