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4.00 KB
- 文档页数:8
实验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
二、实验原理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所在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基础。
水稻的种子胚乳糯性和非糯性、玉米的籽粒黄色和白色等均各为一对相对性状,一般由单基因控制。
例如:水稻种子非糯性(WxWx)品种与糯性(wxwx)品种杂交,其F1的种子表现为非糯性的杂合体(Wxwx)。
当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含有基因Wx 或wx的花粉粒。
具有非糯性基因Wx,能产生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色;具有糯性基因wx。
能产生支链淀粉,遇碘液呈棕色。
这两种花粉粒在数量上的理论比例为1:1。
F1的雌雄配子受精,形成F2的表现型也是两种,其比例为3:1。
对所观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一般用X2测验进行验证。
三、实验材料水稻(Oryza sativa):胚乳淀粉糯性×非糯性F1植株的花粉和F2种子。
玉米(Zea mays):籽粒甜×非甜F1植株的花粉、F1自交的果穗和测交的果穗。
四、实验用具、药品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镊子;1%碘-碘化钾溶液五、实验步骤(一)水稻1、观察水稻花粉粒从固定的糯性×非糯性的F1植株上,取一小花,拨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或解剖针)将花粉粒压出。
加1滴1%碘-碘化钾液染色,盖上盖玻片。
在低倍镜下观察F1花粉的颜色分离。
记录10个视野下糯性与非糯性花粉粒数。
2、观察水稻F种子胚乳性质的分离2取糯性×非糯性杂种F1植株成熟的稻穗,晒干,脱粒,剥去颖壳。
用目测法检测糯性与非糯性的米粒数。
一般非糯性的米粒透明,有光泽,而糯性的米粒则呈乳白色,无光泽。
如用肉眼难以区分,则可对各米粒的胚乳加1滴1%碘-碘化钾液区分,根据其棕色和蓝色的反应,分析记录糯性和非糯性的子粒数。
(二)玉米1、观察玉米花粉粒从糯性×非糯性的F1植株上取1枚花药(于开花前一天把将要散粉的雄花序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保存备用),按观察水稻花粉粒的步骤观察。
专题16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中,让其发育成幼体,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该幼体的生长速率比普通鲤鱼提高了42%~115%。
该实例可得出的结论是()A.基因是DNA片段B.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该培育过程涉及了克隆技术【答案】B【分析】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性状的表现,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就叫基因,A不符合题意。
B.该实例运用转基因技术,证实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符合题意。
C.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就叫基因。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子的白毛与直毛B.小麦的抗锈病与水稻的抗稻瘟病C.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D.番茄的红果与苹果的红果【答案】C【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兔子的白毛与直毛”是同种生物(兔子)不同性状(毛的颜色和形状)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小麦的抗锈病与水稻的抗稻瘟病”是不同生物(小麦和水稻)的性状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耳垂)的不同表现形式(有耳垂和无耳垂),故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番茄的红果与苹果的红果”是不同生物(番茄和苹果)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相对性状的分析报告怎么写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这种观点也称做融合遗传。
2. 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3.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
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4.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
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5. 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6.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7. 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首先对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别进行研究。
8.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 表示)总是高茎的。
9.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只是隐而未现。
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10.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1.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 来表示。
12.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13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14.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15.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对相对性状的规律(基因互作)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对相对性状的规律(基因互作)基因互作是指⼏对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影响同⼀性状表现的现象,常见类型有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中,杂种后代表现型及⽐例虽然偏离正常的孟德尔遗传,但基因的传递规律仍遵循⾃由组合定律。
基因互作的模型及⽐例互作类型F2⽐例测交⽐例隐性上位9:3:41:1:2显性上位12:3:12:1:1积加作⽤9:6:11:2:1累加作⽤1:4:6:4:11:2:1重叠作⽤15:13:1显性互补9:71:3抑制作⽤13:31:3上位性隐性上位两对等位基因同时控制某⼀性状时,其中⼀对基因的隐性状态对另⼀对基因起遮盖作⽤。
由显显:显隐:隐显:隐隐 = 9:3:3:1推算,假如第⼀对等位基因的隐性上位,那么隐显、隐隐表现为同⼀种性状,因此F2分离⽐9:3:4。
例⼦⽟⽶胚乳蛋⽩质层颜⾊遗传:有⾊(C)/⽆⾊(c);紫⾊(P)/红⾊(p)。
P红⾊(CCpp)×⽩⾊(ccPP)↓F1紫⾊(C_P_)↓⊗F29紫⾊(C_P_)3红⾊(C_pp)4⽩⾊(3ccP_+1ccpp)其中cc对P/p有隐性上位作⽤。
例题(2010全国新课标⾼考,32)某种⾃花受粉植物的花⾊分为⽩⾊、红⾊和紫⾊。
现有4个纯合品种:I个紫⾊(紫)、1个红⾊(红)、2个⽩⾊(⽩甲和⽩⼄)。
⽤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实验2:红×⽩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实验3:⽩甲×⽩⼄,F1表现为⽩,F2表现为⽩;实验4:⽩⼄×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上述花⾊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由组合定律 。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由⼀对等位基因控制,⽤A、a表⽰,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表⽰,以此类推)。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12: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异常分离(附答案)一、“归纳法”分析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异常分离比应用1: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典例1.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无花瓣。
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为红色,基因型为rr的花瓣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 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 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C. 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D. 子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应用2:致死类典例2.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应用3:从性遗传典例3. 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
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中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中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A.有角∶无角=1∶1B.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C.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D.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应用4:复等位基因典例4. 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
P d决定深紫色,P m决定中紫色,P l决定浅紫色,P v决定很浅紫色(几近白色)。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1.科学思维——根据豌豆的物种特点,归纳概括出其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并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出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
水平二2.科学探究——理解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过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出玉米等其他作物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过程。
水平二3.生命观念——理解孟德尔对于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利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测一对遗传因子杂交实验的结果。
水平二4.科学思维——熟练掌握一对遗传因子的6种杂交组合及其结果,在试题所给的情景中灵活应用。
水平三———————————————自主梳理———————————————1.豌豆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的自花传粉和玉米的同株异花传粉都称为自交物种特点相应优点豌豆花是两性花,在未开放时,进行自花传粉(自交),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便于进行杂交实验,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豌豆的生活周期短且易栽培,一次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确保实验结果误差小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如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狗的直毛与卷毛、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等。
(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①单性花,雌雄同株,便于进行人工杂交;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③易栽培,生长周期短,一次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2)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是否还需要在开花前对母本去雄?为什么?提示不需要。
因为玉米是单性花,即雌雄异花,只需在开花前对母本的雌花进行套袋,即可避免自交和外来花粉的干扰。
(3)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主要的操作流程有哪些?提示开花前套袋→(开花时)采集花粉→人工授粉→套袋。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总结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11、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 →F2:1YyRr:1Yyrr:1yyRr:1yyrr。
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对性状分离比特例原因可能性分析河南省镇平县雪枫中学袁新波(474250)孟德尔遗传定律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被反复考查,这是大家熟知的,但在2008年高考试题中又采取常规考查和特例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下面就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对性状分离比特例原因的可能性进行一些举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特例1.如果一个杂合子Aa自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1:2:1,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不完全显性遗传。
在完全显性情况下:2. 如果一个杂合子Aa的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2:1,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例1. (08年北京理综第4小题)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解析:无尾猫自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即有尾和无尾两种。
因此可以判断出猫的无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假设有尾、无尾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或a)控制,无尾猫自交,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因此自交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
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中:1/2为Aa(无尾),1/2为aa(有尾)。
3. 如果一个杂合子Aa的自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隐性纯合致死(例如在植物中的隐性白苗致死突变型在纯合情况下幼苗缺乏合成叶绿素的能力,子叶中的养料耗尽就会死亡。
实验⼀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的:学习区别雌雄蝇和观察果蝇主要性状,掌握制备果蝇饲料和进⾏果⼀般⽅法。
⼆、实验原理:果蝇为双翅⽬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长迅速,⽣活周期短,没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个世代;繁殖⼒较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多数⼦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培养条件简易可⾏;其突变形状多属形态变异,便宜观察,因此,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泛应⽤。
三、实验材料、⽤具和试剂:饲养的野⽣型和⼏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双筒解剖镜,放⼤镜,饲养瓶或饲养管,⿇醉瓶,⽩瓷板,棉塞,玻璃棒,镊⼦,⼤烧杯,酒精灯。
三脚架,⽯棉⽹,标签,新⽑笔,酒精棉球,吸⽔纸,⽟⽶粉,琼脂,葡萄糖,酵母(原液或⼲粉),⼄醚,丙酸或乳酸,死蝇盛留器,胶⽔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制备饲料:1、准备作为饲养瓶的⼴⼝瓶或玻璃管(消毒、⼲燥)并按饲养器⼝部⼤⼩制备棉塞(消毒)2、果蝇的幼⾍和成⾍的主要⾷物,都是饲料内繁殖的酵母菌。
按照下表成分和下述⽅法制备饲料。
常⽤的果蝇饲料及成分按配⽅之⽐例称量所需物品。
先⽤定量中2/3的⽔将琼脂煮化,再加糖,溶化;再将⽟⽶粉混合于1/3⽔内,搅匀后倾⼊琼脂糖夜中,⼀同煮沸,并随时⽤玻璃棒搅动,待煮沸数分钟,饲料成为可流动的浆糊状时,即倾⼊饲养器内。
每⼀饲养器内的饲料厚度约为2CM即可。
倾⼊饲料时,应注意勿使饲料倾在饲养瓶内的侧壁上,以免粘着果蝇。
每⼀饲养器内装好饲料后,⽴即塞好棉塞,直⽴在⼀旁。
(两天后)待凝后,⽤镊⼦夹酒精棉球(拧⼲)将器内侧壁上的⽔珠和饲料擦⼲净,滴⼊1—2滴杀霉剂,并转动饲养瓶,使杀霉剂均匀分布于饲料表⾯,然后滴⼊或撒⼊酵母液或⼲粉,使其均匀分布于饲料表⾯。
然后再在饲料内插上消毒的吸⽔纸(作⽤是吸取⽔分和供给幼⾍化蛹的场所),塞好棉塞,放置于258℃左右的恒温箱内待⽤。
为了保证酵母菌和果蝇的良好⽣长和繁殖,必须注意防⽌霉菌和其他细菌在饲养瓶内繁殖,使⽤的杀霉剂只有⼀些抑制霉菌⽣长的作⽤,⽽⽆绝对防⽌的作⽤,因此关键在于各项操作中,严格消毒和灭菌。
课后作业(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分离定律[学业水平合格练]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答案] C2.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B.猪的白毛和黑毛,马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隐性性状就是指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没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解析] 两纯合体(如AA、aa)杂交,后代(Aa)是杂合体;马的长毛与短毛是相对性状,马的卷毛与直毛是相对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称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答案] D3.下列是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解析] 豌豆中雄配子即花粉的数量较多,而雌配子即卵细胞的数量较少,二者之间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受粉过程中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 D4.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A.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C.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D.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解析]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A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后代只有1种遗传因子组成,B错误;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为1∶2∶1,C错误;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类型比例为1∶1,D正确。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摘要本文列举了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七类方式,并以例题加以解析说明。
关键词两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遗传分析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有些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性状的表现并不一定像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那样在F2代中的性状分离比表现为9:3:3:1。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会出现一因多效等效应,其后代的分离比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比例。
1、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中双显双隐性基因的互作效应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在遗传学上将这种现象叫做基因互作效应,这两个基因叫做互作基因。
例1、鸡冠的形状很多,除常见的单冠外,还有玫瑰冠、豌豆冠和胡桃冠等,这些不同种类的鸡冠是品种特征之一。
如果把豌豆冠的鸡跟玫瑰冠的鸡交配,F1的鸡冠是胡桃冠。
F1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的鸡冠有胡桃冠、豌豆冠、玫瑰冠和单冠,它们之间大体上接近9:3:3:1。
在鸡冠的遗传方面,有两个特点:①Fl的鸡冠不像任何一个亲体,而是一种新的类型;②F2出现两种新的类型,一种是胡桃冠;另一种是单冠。
此例子中,R与P是互作的,形成了胡桃冠,r与P是互作的,形成了单冠。
玫瑰冠R_pp 豌豆冠(rr P_)F1(RrPp)胡桃冠:玫瑰冠:豌豆冠:单冠(9R_P_):(3R_pp):(3rrP_):(1rrpp)解析:假定控制玫瑰冠的基因是R,控制豌豆冠的基因是P,而且都是显性的,那么玫瑰冠的鸡没有显性豌豆冠基因,所以基因型是RRpp,与之相反,豌豆冠的鸡没有显性玫瑰冠基因,所以基因型是rrPP。
前者产生的配子全部是Rp,后者产生的配子全部是rP;这两种配子相互结合,得到的F1是RrPp,由于R与P 有相互作用,出现了胡桃冠。
Fl的公鸡和母鸡都形成RP,rP,Rp和rp的四种配子,数目相等。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应该出现4种表现型,胡桃冠(R_P_)、豌豆冠(rr P_)、玫瑰冠(R_pp)和单冠(rr_pp),它们的比数为9:3:3:l(如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