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复习习题【A1型题】1.风湿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联合瓣膜病是A.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狭窄D.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E.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关闭不全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者,二尖瓣口面积狭窄达多少即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A.<0.75cm2B.<1.0cm2C.<1.5cm2D.<2.0cm2E.<3.0cm23.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A.劳力性呼吸困难B.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C.端坐呼吸D.咯血E.声音嘶哑4.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A.房室传导阻滞B.室性期前收缩C.心房颤动与扑动D.室性心动过速E.束支传导阻滞5.风湿病二尖瓣狭窄病人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咯血等症状,随病程延长,上述症状减轻,但出现腹胀、肝大,提示A.二尖瓣狭窄程度减轻B.发生二尖瓣关闭不全C.合并主动脉瓣狭窄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进入右心功能不全期6.下列关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二心音出现延后B.不出现第三心音C.杂音可掩盖第一心音D.杂音多呈递增型E.杂音不向胸骨左缘及心底部传导7.下列哪项不是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A.栓塞B.心绞痛C.晕厥D.左心功能不全E.猝死8.二尖瓣狭窄确诊最敏感可靠的方法是A.心电图B.心脏超声C.胸片D.胸部CT【A2型题】9.患者,女性,心脏联合瓣膜病10年,发热1个月,体温37.2~37.6℃,厌食,消瘦,贫血貌。
确诊手段首选A.胸部X线B.血培养C.测定血红蛋白D.心肌酶检查E.测定血沉10.男,30岁,劳累时心悸,胸骨后疼痛1年,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区收缩期粗糙的喷射性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
X线检查示:左房扩大和升主动脉扩张,可能的诊断是A.冠心病心绞痛B.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C.主动脉瓣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高血压性心脏病11.女性,44岁,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长期服用地高辛每天0.25mg,1周来腹泻,恶心呕吐,进食量少。
风湿性心脏病诊断标准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心脏病,主要影响心脏的瓣膜。
在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风湿性心脏病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心脏瓣膜病变等。
其中,心脏瓣膜病变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见的症状包括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等。
2. 实验室检查,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试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试验等。
3. 心脏影像学检查,风湿性心脏病的心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的形态和功能,帮助医生判断瓣膜是否受累。
综上所述,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诊断标准和指南,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总之,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生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检查,做出正确的诊断。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风心病编辑词条编辑摘要摘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
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
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
所以主导病因还是由于风湿热引起,但是是属于经络痹阻导致心脉痹阻后引起的全身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病因病理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
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
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
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
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
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编辑本段分类(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
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风湿性心瓣膜病又称风湿性心脏病。
本病系风湿性心脏炎在心瓣膜上遗留下的疤痕所致后遗症,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所出现的一组症候群。
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约50%~70%患者以往有风湿热史。
瓣膜受累情况依次为二尖瓣(95%~98%),主动脉瓣(20%~30%),三尖瓣(5%),肺动脉瓣(<1%)。
临床上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常见。
如2个以上瓣膜受累则称为联合瓣膜病变,以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联合存在为常见,三尖瓣或肺动脉瓣病变多与其他瓣膜病变并存。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曾分载于中医学“心悸”、“胸痹”、“喘证”、“咳血”等病症中。
《素问·痹论篇》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之记载。
《兰台轨范·咳嗽门》引《外台秘要》说:“心咳,咳而吐血”。
且对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当患有急性风湿病的风湿性心内膜炎时,风湿活动反复发作,渗出物不易被吸收,同时伴赘生物形成,发生瓣膜的纤维化及粘连,于是瓣膜的开放困难,形成瓣膜狭窄;如因瓣膜、乳头肌和腱索缩短,瓣膜间和乳头肌,腱索与瓣膜之间的粘连,使瓣膜不能正常关闭,而成为关闭不全。
由于左心室及其瓣膜所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发生损害,故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而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很少受累。
主动脉发生病变后,狭窄和关闭不全多同时存在,但其中之一常较显著,单纯的狭窄和关闭不全亦可发生。
但因临床上约有1/3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无典型风湿病的病史,作为风湿病所致的心脏炎遗留下来的心瓣膜损害的病因还未完全清楚。
2.病理(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口狭窄使心脏在舒张期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血流受到障碍,因而左心房压升高,左心室充盈不足,产生显著的左房一左室压力差。
由于左心房积血,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左心房代偿性扩张与肥大,在代偿阶段,仅有典型体征,而无明显自觉症状;当二尖瓣狭窄逐渐加重,使左心房压力进上步增高,左房继续扩张和肥大,超过代偿的极限,发生左心房代偿功能失调,而发生慢性阻性肺充血,甚至到后期发生肺水肿。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心瓣膜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瓣膜的一系列病变,患风湿性心脏病后风湿活动仍可反复发作而加重心瓣膜损害约一半病人以往无明显风湿热病史。
风湿性心瓣膜病导致瓣膜病变中,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占70%至8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占20%至30%,三尖瓣累及的比较少见,他的症状一般的潜伏期比较长、再累及到瓣膜疾病之初是没有什么症状的,随着瓣膜病变的程度逐步加重,他的症状也逐渐表现出来。
最常见的是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是左房进左室的入口处的二尖瓣受损。
正常情况下,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关闭严紧,血液完全射入主动脉,不能倒流至左心房,而二尖瓣病时,二尖瓣不能良好关闭,出现血液倒流到左心房,此病称为二尖瓣闭锁不全。
再者是二尖瓣口交界处粘连,使二尖瓣口狭窄,当左心室舒张时,血液不能顺利进入左心室,此病称为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时,左房的血液部分沉积在左心耳的粗糙面上形成附壁血栓,如果血栓脱落,而经主动脉迸入全身各处,导致血管栓塞,最常见的是脑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
脑动脉栓塞时,可出现肢体瘫痪,严重者可致死。
另外风湿病还可造成主动脉的损害,导致主动脉瓣膜闭锁不全和狭窄,后者在左心室收缩时血液不能顺利地进入主动脉,由于左心室负荷增大而肥厚,而前者在左心室舒张时,血流从主动脉倒流,引起左心室因大量血液蓄积而扩大,从而引起一系例临床症状。
总之慢性心脏瓣膜病经若干年后而逐渐加重,最后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使病人死亡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是什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风湿热病史如风湿性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发病风湿病累及了心脏的瓣膜系统,比如说患者年期的时候有一个链球菌的感染,体内形成了免疫应答,累及了胶原组织,累及到心脏的胶原纤维的话就会是心脏的瓣膜受累。
最常见累及的瓣膜是:最常见累及的瓣膜是二尖瓣,其次是主动脉瓣。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1. 引言1.1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重要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护理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时,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树立积极的治疗态度,适应疾病的生活方式调整。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常常因为病情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1.2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危害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心脏瓣膜病变,由于风湿性感染引起,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这种病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将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风湿性心瓣膜病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表现为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少,心脏出现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患者会出现气促、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风湿性心瓣膜病还容易造成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使心脏无法正常运转,加重心脏负荷。
病变的心瓣膜也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及时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3 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护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急性风湿热侵犯心脏后所遗留的慢性心脏病变,风湿热是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侵犯心脏引起全心炎,累及心包、心肌及心内膜。
风湿热反复发作造成的损害最严重者是心内膜,特别是二尖瓣的心内膜组织。
长期反复风湿炎变以及血液湍流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和血小板积聚产生的二尖瓣病变主要有瓣膜交界融合,瓣叶纤维化增厚,腱索及/或乳头肌纤维化缩短、融合和瓣叶钙化。
二尖瓣瓣叶交界融合首先发生在前外交界和后内交界,再逐步向瓣口中央部分延伸。
轻度狭窄瓣口直径在1.3cm左右,中度狭窄在0.8~1.2cm,重度狭窄在0.8cm以下。
交界融合范围逾长则瓣口狭窄逾严重。
【症状】【临床表现】二尖瓣狭窄病例就医时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
随着二尖瓣病变逐步加重,左心室功能也受到损害,起病后10~15年心功能往往降到3~4级。
内科治疗虽可缓解心力衰竭症状,但不能解除二尖瓣和肺血管梗阻性病变,未经手术治疗的病人多数在50岁左右死于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体循环栓塞或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中约仅50%有风湿热或游走性多关节炎病史。
一般呈现二尖瓣狭窄症状的时间至少距风湿热已有10年以上,多数病例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上。
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症状进展缓慢。
初期症状为瓣口狭窄肺郁血引致的呼吸困难。
起初在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气急,继而中等度和轻度劳动后也出现气急。
在体力劳动、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或心房颤动时出现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肺水肿。
咳嗽也是常见的症状,劳动后,夜眠时和发作支气管炎时更常发生,痰液呈白色粘液。
有的病例呈现类似哮喘的发作,心悸、阵发性心房颤动、乏力、易倦、头昏等症状。
病人可有反复咯血,出血的数量多少不等。
支气管粘膜出血引致痰液中带血丝,急性肺水肿出血呈粉红色泡沫状粘液,曲张的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则可发生大量咯血。
晚期病例可呈现肝肿大、腹水、皮下水肿等右心衰竭症状。
少数病人临床上首先呈现的症状为体循环栓塞。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遗留下来的、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
原来光滑、纤薄、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瓣膜经过反复发炎后,瓣膜增厚、粘连、变形及腱索缩短变粗,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
该病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病种而有差别。
最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反复咳嗽及头晕等。
严重者有咯血、晕厥、心前区痛、浮种、腹水等。
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脏骤停而猝死。
该病多发生于20~40岁青中年,其中2/3为女性,多有风湿热史。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的病因多为风心病,症状主要为:(1)呼吸困难肺静脉高压、肺淤血引起。
早期,多在运动、发热、妊娠等心排血量增加时出现。
随病程进展,轻微活动,甚至静息时即可出现呼吸困难。
阵发房颤时心室率增快亦可诱发呼吸困难。
(2)咯血长期肺静脉高压所致的支气管小血管破裂有关。
(3)咳嗽、声嘶左心房极度增大压迫左主支气管或喉返神经引起。
(4)体循环栓塞、心衰及房颤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采用PBMV 或换瓣手术的适应证是相同的,即:①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且出现左心衰的症状(I类推荐);②静息肺动脉压>50mmHg;运动时肺动脉收缩压≥60mmHg (I类推荐);③如果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即使没有左心衰症状,多数研究结果仍推荐手术(Ⅱa类推荐):④如果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出现新发房颤时多数研究结果也推荐手术
(Ⅱa类推荐)。
相反,轻度二尖瓣狭窄没有左心衰症状时不应考虑手术,手术为时尚早(Ⅲ类推荐)。
要强调的是,出现与瓣膜狭窄有关的症状(即左心衰)是最主要的手术指征(I类推荐,A级证据水平),另外,PBMV 的以往适应证是中、重度狭窄且瓣膜及瓣下组织病变较轻,不存在中度以上的瓣膜关闭不全,而目前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PBMV 的适应证已扩展到分离术后再狭窄、老年、妊娠、心房颤动、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等患者。
2.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很多,包括:①风湿性损害包括瓣膜增厚、变性、瓣缘卷缩、连接处融合以及腱索融合缩短;②二尖瓣环老年退行性变和瓣环钙化;③缺血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④二尖瓣脱垂,病因包括二尖瓣原发性黏液性变、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Marian综合征);⑤感染性心内膜炎破坏瓣叶;⑥肥厚型心肌病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导致二尖瓣反流;⑦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二尖瓣前叶裂导致反流,或先天性的腱索病变,如腱索过长、断裂缩短和融合;
⑧外伤性的腱索断裂。
二尖瓣反流修复或置换术适应证:①重度反流伴有左心衰症状(I 类推荐);②LVEF≤60%,LVESD≥40mm (I类推荐):
③心脏超声提示重度反流但尚无症状,LVEF>60%,LVESD
<40mm,或出现房颤时是否应该手术尚有争议(Ⅱ类推荐);④中度以下的反流无症状,且LVEF>60%、LVESD<40mm 不
是手术的适应证(Ⅲ类推荐)。
3.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可由风湿热的后遗症、先天性狭窄或老年性主动脉
瓣钙化所造成。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0岁,主动脉瓣钙化的危险性增加1倍;男性为女性的2倍;吸烟、高血压、高胆同醇血症均为其危险因素。
由于左心室代偿能力较大,即使存在较明显的主动脉瓣狭窄,相当长的时间内患者可无明显症状,直至瓣口重度狭窄才出现临床症状(晕厥、心绞痛或心衰3个症状一旦出现,则预计寿命仅为2-5年)。
而对于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但心脏彩超检杏明确重度狭窄,并且出现左心室肥厚、增大、主动脉瓣跨瓣压差>60mmHg的患者,亦应及早治疗,而且在出现临床症状前施行手术期疗效较好,手术死产率较低。
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虽然手术危险相对较高,但手术治疗症状改善和远期效果均比非手术治疗好,所以也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主动脉瓣狭窄手术适应证: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出现晕蹶、心绞痛或心衰3个症状之一者(Ⅰ类推荐);②中度主动脉瓣狭窄要进行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手术时应该同时行换瓣手术(I 类推荐);③主动脉瓣狭窄同时LVEF<50%也应考虑手术(I类推荐);
④重度甚至极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但是没有上述症状时推荐手术(Ⅱb 类堆荐);⑤中度以下的主动脉瓣狭窄不伴症状时不是手术适应证(Ⅲ类推荐)。
4.主动脉瓣反流:
主动脉瓣反流的病因有:①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主动脉瓣瓣膜穿孔、破损或瓣周脓肿;②外伤致升主动脉根部、瓣叶支持结构和瓣叶破损或瓣叶急件脱垂;③主动脉夹层时夹层血肿使主动脉瓣环扩大,一个瓣叶被夹层血肿挤压向下,瓣环或瓣叶被夹层血肿撕裂;④风心病使瓣叶纤维化、增厚和缩短,影响舒张期瓣叶边缘对合;⑤先天性
畸形包括二叶主动脉瓣和室间隔缺损时由于无冠瓣失去支撑引起主动脉瓣反流;⑥主动脉瓣黏液样变性,或合并主动脉根部中层囊性坏死(可能为先天性原因);⑦强直性脊柱炎时瓣叶基底部和远端边缘增厚伴瓣叶缩短;⑧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瓣环扩大,瓣叶舒张期不能对合;⑨梅毒性主动脉炎。
主动脉瓣反流瓣膜置换术适应证:①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合并左心衰症状,或LVEF<50%(I类推荐);②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要进行冠脉搭桥手术时应该同时行换瓣手术(I类推荐),而中度反流时可做可不做(Ⅱa类推荐);③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无症状、LVEF>50%,但是LVEDD>75 mm、LVESD>55 mm时,可以考虑手术(Ⅱa类推荐);④LVEDD <70mm、LVESD<50mm、LVEF>50%而无症状时,不应考虑手术(Ⅲ类推荐)。
本院诊疗范围:接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做出初步诊断,我院可开展心彩超、胸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等检查,根据症状、体征、心彩超等检查情况,进行病情评估,间接测量肺动脉压,由于受资质及农合大病定点医院限制我院未开展介入治疗,二尖瓣瓣膜置换及取栓术我院心胸外科已开展,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心衰严重者控制心衰症状,合并房颤等情况需抗凝治疗。
对于已失去手术机会者,我院可予以控制心衰、降低肺动脉压、抗栓治疗。
上转条件:
可行球囊扩张术者;
可行介入置换主动脉瓣术者;
严重肺动脉高压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者;
合并心腔内大血栓需取栓者;
合并严重冠脉狭窄可同时行瓣膜置换及CABG术者。
下转条件:
不需要手术无合并症者;
合并心衰已控制者;
合并感染已控制者;
仅需要抗栓治疗者;
术后病情稳定但需抗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