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5.97 MB
- 文档页数:42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1课时)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转化”。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要求“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和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点”。
所以,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种分类方法。
两种分类方法的教学价值是:(1)分类有层次性。
这对后续胶体和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胶体是分散系(混合物)范畴下的概念,电解质是化合物下的概念。
(2)对物质进行多角度的分类更利于全面研究与认识物质的性质,如可以从物质类别属性来研究,也可以从化合价角度来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对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还可以从离子的角度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价值,在教学时要渗透分类的层次性和多维性。
由于教学的阶段性,对于交叉分类不可能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开启如何从类别属性来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
教材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引出新的知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
教材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它教学资源留下通道,从本质上说教材内容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帮助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教学目标1.能以不同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初步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2.在物质转化的学习中,感受化学在创造物质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3.在分类方法的应用中,体验分类法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着重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究”和“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的要素。
教学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
教学目标3:着重指向“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物质分类预测性质教学形式直观形式材料分析实验形式学生思考实践形式比较拓展教学步骤▍情境设置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新课学习教师引导:按照楼层分布等目录式的指引就可以找到。
老师姓名费飞学生姓名学管师学科名称科学年级上课时间月日_ : --_ : 课题名称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以及利用教学过程【知识梳理】1、物质分类2、混合物与纯净物比较混合物纯净物区别①宏观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不同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无固定组成,无固定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其原来的性质①宏观组成:由同种物质组成②微观组成:由构成同种物质的微粒构成③有固定组成,有固定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其原有的性质联系()−−−−−−−−−→←−−−−−−−−−不同物质简单混合用物理方法过滤,结晶,蒸馏或化学方法分离纯净物混合物3、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无机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如:CH4、C2H5OH等联系−−−−−−−−−→←−−−−−−−−−某些不同单质通过化合反应某些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单质化合物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典型例题】例1:固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
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D,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精析:能否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分开来,关键在于选项中的试剂或条件能否使两者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因为饱和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能导电,故A选项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所以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饱和食盐水较大;由于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而蒸馏水则可以溶解食盐;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物质的微观世界,观察不到两者的区别,所以不能区分。
其实,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用蒸发的方法,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将一木块投入两种液体中,浸入体积较大的为蒸馏水;放一新鲜的蔬菜菜梗,菜梗变萎蔫的是饱和食盐水;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沉下去的一端放着的是饱和食盐水;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饱和食盐水等。
第二章-第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作者:————————————————————————————————日期:ﻩ第二章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二、考点清单(一)学习目标:1、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用途。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金属与非金属不同的性质。
难点: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物质分类的方法1、物质分类的方法:根据纯净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及组成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如对下列七种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无色:硫酸、氧气、醋酸黄绿色:氯气紫黑色:高锰酸钾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液态:硫酸、醋酸气态:氧气、氯气按组成分类单质:氧气、氯气化合物:高锰酸钾、氧化镁、氯化钠、硫酸、醋酸按气味分类有气味的物质:氯气、醋酸无气味的物质:氧气、高锰酸钾、氧化镁、氯化钠、硫酸2、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的概念: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说明:①单质必须是纯净物,两者是从属关系,即单质概念小,纯净物概念大。
②单质必须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③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者混在一起不是单质而是混合物,除此之外还有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④单质的分类:根据单质的性质不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列表对比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与联系:单质化合物宏观组成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微观构成同种原子或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一种分子化学性质不能发生分解反应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联系它们均属于纯净物,单质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以生成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