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2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14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1课时)【温故知新】1、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和性质。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
3、化学性质是在发生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探究新知】(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按颜色分:和。
练习:下列物质,哪些是有色,哪些是无色的?A. CuSO4B. KNO3C. CuSO4.5H2OD. CuO E . Cu(OH)2 F.NaCl2、按物质状态分,有哪几种状态?3、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纯净物可以分为和。
4、单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
按照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和。
思考: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5、化合物:由元素组成的,如可分为化合物和化合物。
6、氧化物是指由种元素组成,其中一定含元素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如非金属氧化物,如7、无机化合物是指8、有机化合物是指(除以外)讨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在组成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二)常见的物质物质的分类体系{练习:1、根据上述物质的分类图,对镁,硫,氧气,氧化镁,二氧化硫,氢氧化钙,氯化钠,高锰酸钾等8种物质进行分类,并把它们填入表中。
2、汽水中含二氧化碳(CO2)、水(H2O)。
关于这两种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金属单质B.都是非金属单质 C.都是氧化物D.都是碱3、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三氧化二铝B 、冰水混合物、空气C 、可口可乐、纯净水D 、石油、海水 4、下列物质中前者包含后者是的(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单质、纯净物 C 、化合物、氧化物 D 、酸、盐5、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为了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 A .观察颜色 B.称量质量 C. 加稀硫酸 D.用磁铁吸6、从物理性质的角度分析下列几组物质间的不同之处: (1)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2)二氧化碳,水和硝酸钾: (3)氧气和二氧化硫: (4)食盐和碳酸钙:7、下列单质中,性质明显与另外三种不相同的单质是( ) A 铁 B 银 C 金刚石 D 铜8、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 10H 14N 2)等有害物质。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2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预习1【温故知新】1.完成书本P41的活动:按颜色分:有色物质:无色物质按状态分:固体液体2.科学家常常依照组成分:成分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和,依照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纯洁物分为(金属、非金属)和,依照组成元素的不同将化合物分为化合物和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3.氧化物是由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元素的化合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自测11.科学上常常依照什么来给物质进行分类()A.物质的颜色B.物质的状态C.物质的组成D.物质的某一性质2.下列各组物质中,在物质分类里,前者从属于后者的一组是()A.金属,氧化物B.金属氧化物,化合物C.酸,混合物D.化合物,盐3.实验测得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纯洁物B.一定是单质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混合物4.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C.氧气跟某种物质反应的生成物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5.某无色气体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此气体一定属于()A.氧化物B.混合物C.纯洁物D.无法确定6.某化合物经测定不含有氢、碳、氧三种元素,则它不可能属于()○1酸○2碱○3盐○4氧化物○5有机化合物○6金属○7非金属○8无机化合物A.○1○2○4○5B.○1○2○4○5○8C.○1○2○3○5○6○8D.○1○2○4○5○77.猪吃了“瘦肉精”后,可加快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但残留的“瘦肉精”对人体有害,已知“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Cl3N2O,则关于“瘦肉精”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由5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B.该物质可能是一种有机物C.每个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D.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氯元素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洁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澄清的石灰水C.干冰D.石油9.某同学按某一共性将氯化铵晶体、盐酸、熔化的氯化钠分为一类,则你认为下列哪种物质也具有此共性()A.氯气B.硝酸铵晶体C.氯化钾D.氯酸钾10.下列常见的科学词汇中与物质的颜色没有必定联系的是()A.绿色食品B.白色烟雾C.黑色固体D.蓝色溶液课堂练习1【挑战自我】1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
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
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请看一些你生活中物质的分类——播放PPT——各种分类。
板书物质的分类1. 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会怎样?板书并讲述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交流与讨论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25“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
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金属单质:按组成分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及其处理方式1.引言1.1 概述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等。
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正确分类和处理实验室废弃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及其处理方式,以及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合理处理废弃物的必要性。
首先,将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情况,分为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两大类。
危险废物主要指那些对环境和人体有较大危害的废弃物,而非危险废物则指那些对环境和人体影响较小的废弃物。
其次,将详细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包括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分类处理是指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回收利用则是指将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回收,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将强调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合理处理废弃物的必要性。
正确分类和处理实验室废弃物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及其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期望能够增强读者对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实验室废弃物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处理。
同时,本文也将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更好地解决实验室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实验室废弃物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实验室废弃物的意义和影响。
其次,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即对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及其处理方式进行探讨。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方式两个方面。
在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部分,我们将废弃物分为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两类,详细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组成成分。
在处理方式部分,我们探讨了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两种方式,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废弃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合理处理废弃物的必要性。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分类的方法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可先观察物质不同的颜色、状态、颗粒的大小(形状)、气味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2.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和碳酸盐除外)。
三. 金属和非金属的比较名称金属非金属颜色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无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不具有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导电性良好一般不导电(除石墨)导热性高低熔点高低第二节物质的转化的规律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Ca+O2==2CaO2、写出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3、写出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C + O2点燃⇒CO25、写出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6、写出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H2CO3+Ca(OH)2==CaCO3 +2H2O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物质转化10条主要规律: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③金属单质+酸→氢气+盐④金属单质+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⑤金属氧化物+酸→盐+水⑥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⑦酸+碱→盐+水⑧酸+盐→新酸+新盐⑨碱+盐→新碱+新盐⑩盐+盐→新盐+新盐⑾非金属氧化物+ H2O =酸(除二氧化硅,一氧化碳除外)⑿某些金属氧化物 + 水→碱(可溶)三、金属的冶炼(1)还原法: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基础知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有色物质(氧化镁、氯气、氧化铁等)和无色物质(氧气、氢气、硫酸)。
2.按状态分: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3.按溶解性分: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4.按气味分:有气味物质和无气味物质。
(二)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三)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根据物质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
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
(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
1.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
1.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物质分类依据1. 引言物质分类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物质分类的依据可以是多样的,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来源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类依据,并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2. 物质分类的基本原则物质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物质的特征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根据物质的来源,可以将物质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物质分类依据。
2.1 根据组成分类2.1.1 单质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常见的单质有金属元素(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元素(如氧、氢、氮等)和半金属元素(如硅、锗等)。
单质可以进一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的物质,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非金属是一类通常不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能的物质,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氢、氮等。
半金属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一类物质,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常见的半金属有硅、锗等。
2.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与组成元素不同的性质和组成。
常见的化合物有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是由无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有机化合物通常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2 根据性质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2.1 固体固体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其分子或原子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体的分子或原子通常排列有序,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形状。
常见的固体有金属、石英、冰等。
2.1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名称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弱电解质纯净物混合物【答案】选D2.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答案】选B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改变D.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作胃酸中和剂【答案】选C4.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铝热剂、氯水、水玻璃、漂白粉②化合物:氯化钙、烧碱、冰水混合物、胆矾③酸性氧化物:Mn2O7、SO2、SiO2、NO2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⑤电解质:BaSO4、NH3、NaOH、冰醋酸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选A5.有关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粒子带电,溶液溶质粒子不带电B.渗析试验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C.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D.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答案】选D6.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往NaOH饱和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加热煮沸制备氢氧化铁胶体B.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大小在1~100 nmC.氢氧化铁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D.往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电解质溶液可发生聚沉现象【答案】选A7.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觉障碍,属于大气污染。
如图为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SO2和SO3的混合气体和有霾的空气B.“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与氮氧化合物有关C.苯、甲苯、二甲苯都属于芳香烃D.SO2和N x O 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选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答案】选B9.化学与生产、生活亲密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雾均可发生丁达尔效应B.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实力比纯铁强C.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和物理改变,能起到杀菌、消毒等作用D.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答案】选A10.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和次磷酸(H3PO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目标导学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法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温故知新(1)我们曾经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元素,如(写出4种即可)是金属元素,S、P、Cl是元素。
(2)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
(3)物质分为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和单质;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
(4)混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物质组成,例如:空气。
纯净物:只由种物质组成,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例如:氧气(液氧)、水银、液氯。
(6)化合物:由种或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氯化氢、氨气。
(7)氧化物:由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元素的化合物,例如: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8)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①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②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三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地作干燥剂?为什么?⑤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作干燥剂?举例说明。
知识精讲一、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
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增加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常见的分类方法(一)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Na2CO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还属于正盐。
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还属于正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