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变异的多种因素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55
学习者中介语变异因素分析与研究作者:梁玉李星星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16期【摘要】语言变异不仅存在母语中,而且存在于二语习得中,本文针对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产生变异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根据不同的理论模式对中介语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论述,主要从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讨论学习者中介语变异的影响。
通过分析影响学习者中介语变异的因素,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言内因素语言外因素变异研究模式一、引言中介语变异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炙热的话题。
当然,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时也会产生变异。
比如,我让学生把这句话“写完作业后,我们就回家了”翻译成英语。
他们经常翻译成“Our homework having been finished,we went home.”事实上,正确地应翻译成“Our homework finished,we went home.”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变异。
即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试图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其语言能力往往会随着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中介语变异”。
有关中介语变异的观点也越来越多样化,中介语发生变异的因素各式各样。
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的变异现象进行探索和分析。
比如,Ellis曾将中介语可变性分为系统可变性和非系统可变性,但不少学者却指出那些表面看来十分自由的变异现象也可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不过目前我们的资料不够齐全或者研究方法不恰当而已。
笔者十分赞同这一的观点,本文也主要从系统变异探讨中介语变异。
二、研究变异的理论框架中介语发生变异的因素各式各样,今年来,语言学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第一个角度是被语言学家们称作的“乔姆斯基式传统”,如white(1989)和Gregg (1989)。
这一流派采用Taron的观点。
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策略摘要:本研究基于中介语理论,分析了东北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英交传口译输出中介语偏误,研究发现,学生口译输出的中介语偏误主要包括:词汇屈折变化失误、词汇误用、固定用法表达不准确和句子内部结构混乱。
口译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语言迁移、训练迁移、二语习得策略、二语交际策略和目的语材料的过度泛化。
根据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结合中介语渗透性和稳定性的两个特点,提出教师及时点评修正、进行无笔记主旨口译训练和鼓励学生建立语块库的口译训练建议。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口译教学理论研究和高校口译教学水平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本科口译课作为高校必修课,在为社会培养初、中级口译人才和为MTI院校输送合格后备人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虽然口译教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口译教学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笔者从多年的口译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了基本的口译技巧之后,英译汉的进步比较明显,但是汉译英的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从口译输出内容看,学生似乎已经记住了源语的内容,但是在目的语表达上,即英语表达上往往存在很多错误。
鉴此,本文试图从口译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语输出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口译初学者汉英交替传译输出中存在的中介语误,找到影响口译初学者汉英传译质量的原因,并为口译教学提供建议。
本文中所指的中介语偏误包括学生口译输出中的错误(error)和失误(mistake)两方面内容。
罗德·埃利斯(Rod Ellis)认为,错误揭示了学习者知识上的差距,而失误反映了学习者由于未能正确使用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而导致的偶尔的表现失误一、中介语概述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来自于塞林格(Selinker)。
他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
”学者们一般认为中介语具有动态性此外,克里斯蒂安又指出,回退(backsliding)和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是中介语中稳定性的两个证据。
我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述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英语的重要性日渐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然而随之而来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中介语的僵化现象。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僵化现象的根源及其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第一,中介语僵化现象概述。
中介语僵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英语)时,由于不能完全掌握语法规则和语言运用,在使用语言时,会出现英汉双语混杂,语法结构不正确,容易使用不当等症状。
中介语僵化的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很普遍。
第二,中介语僵化的根源。
中介语僵化的根源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背景的差异。
中国学生由于母语是汉语,语法结构是严格的,而英语语法结构较为宽松,因此很容易出现表达中介语的现象。
比如学生会在英文句子中随意添加汉语表达,甚至出现一句英文混有汉语的句子。
第三,中介语僵化的影响。
中介语僵化不仅影响学生使用英语时的准确性,而且影响严重的还有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条件,中介语僵化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思维的发展。
第四,中介语僵化的预防和解决对策。
针对中介语僵化问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现象。
首先,学校应该采取措施加强英语教学和检测,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机制来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介语僵化的现象。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练习英语,以增强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
同时,家庭也应该注意孩子学习英语的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使用中介语的现象。
综上所述,中介语僵化现象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非常危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更大的社会力量来积极应对,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英语。
同时,他们也需要自觉接受英语培训,努力培养正确的英语技能,以达到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语言能力停滞,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十分常见,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1. 缺乏输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没有接触到大量的目标语言材料和真实语境,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缺乏输入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不足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的外语缺乏兴趣或动力,那么就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持续地提高语言能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比如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善于总结和应用语言知识等,那么就难以将语言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比如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犯错或者受到失败的打击,导致在使用外语时情感紧张,从而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1. 提供充足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比如真实语境下的对话、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目标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引导学习者参加一些语言角、文化活动等,让学习者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习者尝试和使用外语,帮助学习者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通过提供充足的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策略和培养积极情感等多种途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使用中逐渐变得僵化固定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当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石化现象。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将母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套用到中介语中,导致中介语变得僵化和固定。
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缺乏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也限制了中介语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者可能因为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因素,不敢尝试使用新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真实交际,提供学习者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帮助学习者改变使用中介语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不通顺表达,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
学习者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和使用新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真实交际,与母语人士进行对话和实践,提高语言使用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学习者还可以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第二外语的语言输入,如阅读、听力和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以培养对第二外语真实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中介语是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变体语言,是一种对学习者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的语言系统.本文就中介语一些消极影响,即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出现的中介语偏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纠错策略,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逐渐缩短中介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距离,准确、快速地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作者:杨青锋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7 ""(22)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写作中介语偏误分析纠错策略。
专业的语言变异理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系统,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不同的语境和社会环境下,语言会产生变异和演变。
为了理解和研究语言变异的原因和规律,语言变异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专业的语言变异理论,并探讨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什么是语言变异理论语言变异理论是语言学中一门涉及语言变异和演变的学科。
它试图解释不同社会群体或地理区域中语言系统的差异,并研究不同语言变种之间的关系。
语言变异理论关注的是语言的多样性和其变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变异所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二、语言变异的分类1. 地理变异:地理变异指不同地理区域中语言的差异。
地理变异可以表现为方言的存在,即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会有一些词汇、语法或发音上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普通话会有一些方言的特点差异。
2. 社会变异:社会变异是指社会群体内的语言差异。
社会变异可以因为社会地位、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而产生。
不同的社会群体可能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法结构或者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3. 语篇变异:语篇变异指在不同交际场合中语言的变化。
同一人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下的语言表达可能会因为受众或者社会期望的不同而产生变异。
例如,同一个人在写一封正式的信件和跟朋友聊天时使用的语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语言变异的原因语言变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异原因:1.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等。
不同社会群体在使用语言时可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语言变异。
2.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是地理区域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语言环境、接触群体和历史文化背景都可能对语言产生影响,导致语言变异。
3.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语言习惯、语言规范和语言价值观,从而导致语言的变异。
四、语言变异理论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1. 语言教育:语言变异理论可以帮助语言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语言变异的原因和类型,从而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第二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中,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间状态的语言结构和词汇,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的特点。
本文将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方法。
一、中介语石化的成因1.1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母语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语言,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深地植根于学习者的大脑中。
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学习者往往会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带入到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导致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1.2目标语不足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往往会受到目标语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只是学习了目标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但没有真正融入到目标语的语境和文化中,就容易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真正地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
2.1语言表达不够地道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用第二外语进行表达时,往往会感到表达不够地道。
因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搭配、句式结构都受到了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中间状态,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
2.2理解困难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理解目标语时也会遇到困难。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对目标语的理解会受到干扰,导致理解不够准确和流畅。
2.3沟通障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进行交流时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对目标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交流的混乱和误解。
2.4学习动力下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学习动力会下降。
因为学习者感到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重重,很难取得进步,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有效应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学习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入语言交换群体、参加线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置身于目标语的语境中,增加对目标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异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与语言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或社会群体中出现的差异。
这种变异可能涉及发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
语言变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和社会因素。
地理因素是造成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障碍,不同地区的人们很难进行频繁的交流,这导致了语言在不同地区的独立演化。
例如,中国的方言就是由于地理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的典型例子。
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长期的隔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音和词汇。
这种地理因素导致的语言变异使得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产生了交流障碍。
社会因素也是造成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等。
社会地位的不同会导致语言使用的差异。
例如,在某些社会群体中,高地位的人可能使用更正式和规范的语言,而低地位的人则使用更随意和非正式的语言。
文化背景和教育水平也会对语言使用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和语法习惯,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能使用更规范和标准的语言。
二、语言变化语言变化是指语言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
语言变化可以分为内部变化和外部变化。
内部变化是指语言系统内部的变化,包括音变、词汇变化和语法变化等。
外部变化是指语言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变化,包括语言接触和语言借用等。
内部变化是语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音变是语言内部变化的典型例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音发音会发生变化。
例如,英语中的长元音/i:/在中古英语时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现代英语中的/ai/。
词汇变化和语法变化也是内部变化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新的词汇会被创造出来,而旧词汇则可能逐渐淘汰。
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例如,英语中的主谓一致规则在中古英语时期发生了变化。
语言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社会语言学中的作用分析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它随着时间和地域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异。
语言变异是指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这种差异可以涉及发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言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社会语言学中的作用。
一、地理因素导致的语言变异地理因素是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理隔离和交流受限,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会有所差异。
例如,英语在英国和美国的使用就存在一些差异,如发音、拼写和词汇的不同。
这是因为两个地区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语言发生了变异。
二、社会因素导致的语言变异社会因素也是语言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群体的不同身份、地位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
例如,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就很明显。
医生、律师和教师等专业人士使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与普通人有所不同。
这种语言变异反映了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和专业特色。
三、个体因素导致的语言变异个体因素也可以导致语言变异。
每个人的语言习惯和口音都有所不同,这反映了个体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上的差异。
例如,同一地区的人们在发音上可能存在差异,有的人发音清晰准确,而有的人发音模糊不清。
这种个体差异可以归因于个体的语言习得经验和语音器官的特点。
四、语言变异在社会语言学中的作用语言变异在社会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变异可以反映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社会群体或个体之间的语言变异,可以了解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和交流方式。
其次,语言变异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语言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观察和分析语言变异的现象,可以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最后,语言变异还可以为语言教学和语言规范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和了解语言变异的特点和原因,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和规范语言使用。
结论:语言变异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受到地理、社会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语言变异在社会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揭示语言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以及指导语言教学和规范语言使用。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英语写作一、引言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一种常见现象,是指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由于语言知识、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介语中的错误反复出现,难以纠正的问题。
这一现象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影响了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提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详细阐述中介语石化现象在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及其对写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1.词汇层面:学习者经常使用简单词汇或中式表达方式,词汇量不足,搭配不当,无法准确表达思想。
此外,学习者还经常出现词汇误用、拼写错误等问题。
2.语法层面:学习者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明显错误,如时态、语态、主谓一致等。
这些错误往往反复出现,难以纠正。
3.句式层面:学习者往往只会使用简单句,难以运用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此外,中式思维模式也导致学习者在写作中经常出现“流水账”式的表达。
4.语篇层面:学习者在写作中缺乏逻辑性,文章结构松散,缺乏连贯性。
1.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由于中介语石化的存在,学习者往往难以纠正错误,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这种问题长期存在,会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2.文章质量不高:由于中介语石化的影响,学习者所写的文章往往词汇贫乏、语法错误多、表达不当,导致文章质量不高。
3.阻碍交流:学习者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当,导致文章难以被他人理解和接受,从而阻碍了学习者与他人的交流。
四、教学建议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基础语法和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语法规则、组织词汇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
2.培养学习者的英语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英美文化、组织英语阅读等方式,帮助学习者培养英语思维模式,减少中式表达的错误。
3.引导学习者进行反思和自我纠错。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优秀范文等方式,引导学习者进行反思和自我纠错,提高学习者的识别和改正能力。
4.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