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课件并发控制-微课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4
微课大赛微课内容及要求微课大赛微课内容及要求一、微课的界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研究主题或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资源是一种用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研究的微型课程资源。
本次微课大奖赛中的微课特指微课资源。
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资源应包括微课视频、进阶练、研究任务单三个相互配套的组成部分。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微课资源可分为讲授类、应用类、实验演示类三种。
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关键概念和原理。
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
应用类:关键概念和原理的应用。
教师提出应用问题(例题),并围绕问题开展分析、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实验演示类:教师应用教具、实验器材或计算机模拟软件作示范性实验,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
各个学科的微课资源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所针对知识点的特殊需要,不应拘泥于某种形式。
微课视频:用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围绕单一的、严格定义的知识点,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最长不超过12分钟。
微课视频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
微课视频的制作必须经过微课设计、微课课件制作和微课视频录制三个阶段。
微课视频虽然只是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但也应有情景设计和核心概念(内容)的引入、阐述和解释、归纳与小结等必要环节。
进阶练:是微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微课视频配套,一般采用在线测试方式,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知识能力目标的掌握程度。
进阶练与一般常模测试不同,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的查缺补漏研究过程,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微课视频研究-练-重复研究微课视频-再练-直至全部掌握知识点能力目标,实现研究的查缺补漏。
一个微课的进阶练应至少提供4套进阶练。
每套包含5道题;4套试题难度应相近,题型相同;每套题应包含概念辨析、熟练练和应用拓展3种题型。
第五届岳阳电大系统微课教学比赛作品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参赛教师围绕一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一、教学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
视频格式限用一种:mp4O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
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
其他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应单独提交。
三、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文件格式:wordo。
微课比赛实施方案一、比赛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广微课教学,激发教师创作微课的热情,我们决定举办一场微课比赛。
通过比赛,希望能够发现和推广优秀的微课,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比赛目标。
1. 激发教师创作微课的热情,提高微课教学的质量;2. 发现和推广优秀的微课,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3. 扩大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比赛主题。
本次微课比赛的主题为“创新教学,精彩微课”,鼓励参赛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创作与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微课。
四、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面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
五、比赛形式。
1. 参赛作品要求为原创作品,既可以是视频微课,也可以是PPT微课,内容要求新颖、有趣、富有教育意义;2. 参赛作品需按照统一格式上传至指定平台,经过初审后,由专家评审团进行评选。
六、比赛时间。
本次微课比赛将于XX年XX月开始报名,截止报名时间为XX年XX月。
比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XX年XX月。
评选结果将于XX年XX月公布。
七、奖励设置。
1. 一等奖1名,奖金XXXX元;2. 二等奖3名,奖金XXXX元;3. 三等奖5名,奖金XXXX元;4. 优秀奖若干名,奖金XXXX元。
八、比赛宣传。
1. 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等渠道进行比赛宣传;2. 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进行宣传推广;3. 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比赛宣传。
九、总结。
通过本次微课比赛,我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教师创作微课的热情,发现和推广更多优秀的微课,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踊跃参与,共同推动微课教学的发展!。
固镇县中小学教师课件、微课比赛活动方案一、参赛对象全县中小学教师(普教类)。
二、参赛项目设置中小学课件、中小学微课。
三、参赛项目说明及要求(一)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可以是针对某几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
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二)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动画等手段制作的微视频课程。
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制作要求: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
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总大小不超过100MB。
(三)报送形式(1)作品要与附表1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压缩为压缩包文件(压缩包文件名改为作品名称)。
报送前,作者本人要检查压缩后的文件能否打开和正常运行。
(2)各学校遴选优秀作品上报,将附表2(参赛作品信息表)报教体局规划基建装备股。
(三)评选指标(四)作品资格审定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一经发现,取消参评或获奖资格。
3.作品大小超过规定要求以及不符合相关作品规格的,取消参评资格。
(五)作品制作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
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微课”,每件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
微课堂比赛方案1. 比赛目标微课堂比赛旨在通过比赛形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比赛内容比赛内容根据学生所学课程而定,旨在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课堂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比赛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知识掌握参赛学生需要通过答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展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题目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根据具体题型的不同,可以灵活设置题目数量和分值。
2.2 问题解决参赛学生需要团队合作,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应用所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情境中的案例,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2.3 实践操作参赛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可以设置实验、模拟操作等环节,学生需要完成实际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或操作过程。
3. 比赛流程比赛流程主要包括报名、选拔、准备、比赛和评定等环节。
3.1 报名学校可以通过班级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报名。
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比赛,也可以由老师推荐学生参赛。
3.2 选拔根据报名情况,学校可以进行初步的选拔。
选拔方式可以是笔试、面试、演讲等形式,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准备入选的学生将进入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进行课程复习,学习比赛相关知识,并进行团队组建和分工。
3.4 比赛比赛阶段可以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初赛阶段可以设立多个赛区,学生根据报名情况分组进行比赛。
决赛阶段则是各赛区的优胜者进行终极对决。
比赛可以设置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设置不同的题目和任务。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并按照要求进行展示。
3.5 评定比赛结束后,可以根据评委的评分和观众的投票结果综合评定比赛成绩。
可以设置评分维度包括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
4. 比赛规则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比赛规则。
学校课件微课制作比赛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为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学校决定举办一场课件微课制作比赛。
通过参与比赛,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教师则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宗旨1.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活动计划1.报名阶段(1)组织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通知等渠道宣传比赛活动,向学生和教师宣传活动背景、宗旨和参赛要求;(2)报名方式:学生可以个人报名或组队报名,每队2-4人;教师需个人报名参赛;(3)报名截止时间:确定报名截止时间,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比赛安排。
2.制作阶段(1)比赛主题:确定比赛的主题,可以是任何与学校课程相关的主题;(2)制作要求:制作出具有一定教学意义、创新独特的课件微课。
学生制作的微课长度不超过10分钟,教师制作的微课长度不超过20分钟;(3)支持平台:确定比赛期间所允许使用的课件微课制作软件和工具,确保参赛者可以自由选择;(4)比赛时间:确定比赛开始和结束时间,允许参赛者在指定时间内进行制作;(5)指导与辅导:为参赛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辅导,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课件微课提供指导和评价,学生间进行经验分享等。
3.评审与展示阶段(1)评审标准:制定评审标准,包括创意性、内容准确性、展示方式、表达能力等;(2)评审团队:组建评审团队,包括学校相关部门的专业教师和教育专家;(3)初选:评审团队进行初步评选,选出入围作品;(4)复审与筛选:入围作品进行复审,评出优胜作品;(5)作品展示:将优胜作品进行展示,学校可以组织专场观摩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优秀的课件微课制作。
四、奖项设置1.学生组奖项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2.教师组奖项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3.其他特别奖项:最具创新奖、最佳表达奖等。
五、活动的意义1.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2.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表达能力;3.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4.展示出优秀的课件微课,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国NOC技能竞赛学习课件计算机及⽹络基础知识2013年中国电信⽹络操作维护职⼯技能竞赛培训教材计算机及⽹络基础2013年中国电信⽹络操作维护职⼯技能竞赛培训教材⽬录第⼀章计算机硬件系统 (3)1.1主机 (3)1.2计算机常⽤的输⼊输出设备 (3)1.3外存储器 (4)第⼆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5)2.1 软件的基本概念 (5)2.2 系统软件 (7)2.3 应⽤软件 (8)第三章数据库 (9)第四章 UNIX操作系统 (23)第五章计算机⽹络基础 (30)5.1计算机⽹络 (30)5.2 TCP/IP协议 (30)2第⼀章计算机硬件系统电⼦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微型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是构成主机的核⼼部件,它们都置于主机箱中。
主机以外的其他部件常被统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周边设备。
1.1主机(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英⽂缩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也称中央处理单元,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
对微型机来说,中央处理器做在⼀个芯⽚上,称为微处理器。
它是计算机的核⼼。
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
CPU的主频率(master frequency)指的是中央处理器时钟的频率,也称计算机主频率(computer master frequency)。
时钟频率越⾼,计算机的运⾏速度就越快。
(2)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memory/storage unit)也叫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
内存储器⽤来存放计算机当前⼯作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内存的容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PC系列机的内存容量已由早期的640KB,发展到16MB、32MB、64MB、128MB,256M有的甚⾄超过1GB。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可以由⽤户进⾏更改,关闭计算机电源,随机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消失。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媒体运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新媒体内容策划、推广和运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课程时长: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2. 新媒体运营相关案例PPT3. 小组讨论素材4. 新媒体运营工具介绍(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新媒体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引入主题:新媒体运营策略。
二、讲授新课1. 新媒体运营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 阐述新媒体运营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新媒体运营的流程- 内容策划:如何进行内容选题、创意策划- 内容制作:图片、视频、文字等素材的采集和制作- 内容发布: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发布- 数据分析: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营策略3. 新媒体运营的技巧- 用户研究: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特点- 内容优化:如何提高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 互动营销:如何与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提高用户粘性三、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新媒体运营的成功案例,分析其运营策略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新媒体运营的重要性及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第二课时:一、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新媒体运营案例进行分析2. 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案例的新媒体运营策略有哪些?- 案例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如何将案例中的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新媒体运营中?二、小组展示1.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讨论成果2. 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讨论成果2. 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在新媒体运营中的重要性四、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新媒体领域,进行为期一周的运营实践2. 撰写一份新媒体运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运营策略- 数据分析- 总结与反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2. 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团队合作的程度和讨论的质量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新媒体运营报告的完成度及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