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集群行为论
- 格式:pdf
- 大小:549.43 KB
- 文档页数:8
集群行为理论综述摘要:集群行为又称集合行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
它是与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最常被提及的一个集群行为特征是对原有的个人信念和人生态度的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集体行为模式。
尽管集群成员的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在集群中的行为通常都遵守一套新的共同规范。
统一的集群精神应运而生。
关键词:集群行为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58-01一非理性理论综述最早在18世纪的法国出现了学者对集群行为的研究,受当时法国大革命,以及1848 年至 1871 年欧洲其他革命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观察和探究这些革命中出现的集群行为现象。
最早研究集群行为的现代理论家勒朋(Gustave Le Bon),就将一大群人突然在同时做出了违反常规的行为称为群众行为(Crowd behavior),并认为这种行为完全不同于个体单独行动时的行为,而是奇怪的、病态的、情绪骚动的、无组织的以及具有破坏性的。
勒朋(Gustave Le Bon)将群体看作是具有集体意志的单一有机体。
布鲁默认为,聚众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互动过程,这一过程称作循环反应,包括集体磨合、集体兴奋和社会感染等三个阶段。
而福姆和贝、赖特主张利用趋同论来解释群体成员的行为相似性会更加简单,因为参加集群的人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趋势,即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事物和同样的方式去行动;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认为集群行为是一种在共同和集体情绪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冲动。
斯坦莱?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
戴维?波普诺将集群行为定义为:“在相对自发的、不可预料的、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
集群行为与群体性事件文章发布者:菜来源:南开新闻网收藏本文集群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研究始于18世纪的法国。
受当时法国大革命以及1848年至1871年欧洲其它革命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观察和探究这些革命中出现的集群行为现象。
第一位研究集群行为的现代理论家、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黎朋,将一大群人突然同时做出违反常规的行为称为“群众行为(crowd behavio r)”,并认为这种行为完全不同个体单独行动时的行为,是奇怪的、病态的、情绪骚动的、无组织的以及具有破坏性的。
后来,社会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英裔美籍心理学家麦独孤又将之称为“团体行为(group behavior)”。
但在麦独孤看来,团体行为更具有忘我、牺牲以及效忠等道德色彩,并且能够做出个体不能做出的高级精神行为。
芝加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社会学家帕克受到黎朋的影响和启发,于1904年用德文撰写了《聚众与公众》一书,开始了他对集群行为的研究,后来帕克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与博格斯合著《社会学科学导论》一书,第一次对集群行为作出全面介绍,从而将集群行为正式纳入到社会学研究领域之中。
帕克认为,集群行为是一种在共同和集体情绪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冲动。
换句话说,集群行为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没有他人在场,没有社会互动,也就不会有集群行为。
随后继续有学者尝试对集群行为进行精确定义,如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
美国社会学家波彭奥则将集群行为定义为“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
他认为,相对于组织行为和社会行为,集群行为缺乏事前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但也是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我国对集群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从法治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和研究,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其认识和界定也有所不同。
集群行为的概念与类型【摘要】:组织行为指的是由已确立的规则和程序控制的群体内部行为。
(二)集体行为的类型一般来说,集体行为可分为三大类:集群行为、大众行为和社会运动。
并非所有的集体行为都在面对面的群体内部出现,集体行为也可能出现在分散的群体里,即大众行为。
大众行为是指对某一刺激事件或议题反应相同的行为者的集体行动,代表着许多个人反应的综合。
[9]大众行为主要有时尚、恐慌、狂热、大众歇斯底里、灾后行为、谣言等。
集体行为_社会学第一节集体行为一、集体行为的概念与类型(一)集体行为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帕克(Robert E.Park)在《社会学导论》(1921)一书中首先对集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做了界定,他认为:集体行为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
换言之,集体行为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5]波普诺则认为,集体行为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
如时髦、时尚、恐慌、流言、骚乱等。
他强调,我们不能把集体行为与组织行为或制度行为混淆起来。
组织行为指的是由已确立的规则和程序控制的群体内部行为。
而制度行为指的是由制度化规范所控制的行为。
与组织行为和制度行为相比,集体行为缺乏事先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它是动态的,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
那么这种模糊的、相对松散的状态,社会学家是不是就难以研究了呢?事实上,虽然集体行为具有相对的自发性,但它并非完全没有结构和模式,在集体行为中显露出的社会结构恰恰是社会学家关注的焦点。
[6]中国台湾的学者叶肃科、董旭英在对安德森和泰罗(Andersen and Taylor)观点的概括下,总结出了集体行为的八大特征:[7]①集体行为通常意指群体而非个体行动:一个在银行抢劫的歹徒行动不属于集体行为,只是个体行为。
但是,如果一群人聚集在现场观看紧急事件的处理则是集体行为。
②集体行为牵涉不寻常或非预期情境下产生新的或紧急的关系:早上8点一起坐公交上班的行为并非集体行为,因为这是日常工作的惯例,但是如果交通暂停,每个人都走出车外一看究竟,其行动便构成集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