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冷缩电缆中间头爆炸事故
- 格式:pdf
- 大小:626.71 KB
- 文档页数:1
35kV 电缆头击穿事故的分析和思考谢江平新疆伊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DOI:10.32629/hwr.v3i10.2458[摘 要] 35kv电缆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电击穿事故是常见类型之一,也是重大安全事故。
通常来说,行业内冷缩附件事故概率发生约为0.2%~0.5%(类比)。
若电缆冷缩附件多次发生安全事故,首先当是挖掘安装工艺是否存在问题,其次是检测冷缩电缆附件本身的材料是否合格、设计制造工艺是否存在缺陷,以此实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 35kv 电缆头;电缆头击穿;安全事故35kV冷缩电缆终端头是融合弹性体材料(现阶段主要应用硅橡胶与乙丙橡胶)以硫化生产成型,再进行扩径、辅以施加塑料螺旋支撑物,构建出各类电缆附件的附属部件。
现场安装过程中,将这些预扩张件套入处理过后的电缆终端或起始接头处,抽出内部支撑的塑料螺旋条或其他内支撑物,在电缆绝缘上压紧即完成一套电缆附件。
由于其常温下主要依靠弹性回缩力,相较于热收缩电缆附件需高温加热辅助收缩来说,更加便捷高效,且安全性高,受到行业一致认可与推崇。
1 事故经过及成因分析1.1事故概况某110KV变电所,主要负荷为35kV高耗能企业,35出线均为电缆出线,电缆长度为100米m左右,1趟三芯电缆出线,6趟单芯电缆出线。
具体故障点:35kV开关柜5Y间隔出线铁塔侧高压电缆终端A相发生击穿短路导致保护跳闸;电缆终端头中间是主要击穿点,其他两相外观无异,其中最外围一条被击穿造成短路。
该线路电缆A相在冷缩终端附件中间对地短路击穿损坏,该变电所35KV高压室开关柜3Y间隔内,电缆出线柜内C相电缆终端头被击穿损毁,电缆绝缘层已严重损坏,绝缘层上具有明显受电击穿迹象。
其次,硅橡胶内部具有由于持续性放电而导致硅橡胶Y绝缘降低,柜顶泄压通道已严重变形,开关柜内具有明显的放电迹象。
1.2事故成因分析两条损坏的35kv线路皆是电缆线路,于桥架敷设。
事故发生之前,变电站的35kV系统运行未显示任何异常,35kv母线电压为36.3kv,因此明确可排除线路负载超标与过电压的诱因。
环境分厂“3·15”第一循环水35k V变电所1#电源进线电缆击穿事故一、事故经过:2014年3月15日8:20分,动力区运行人员发现NCS35kV东区循环水Ⅰ线开关3525跳闸,至网控楼检查35kV 东区循环水Ⅰ线开关3525保护屏,发现保护装置报“零序Ⅰ段动作,动作电流3.31A”,随即与电气分厂联系。
同时电气分厂电气点检人员刘敬涛8:25分接到第一循环水工艺运行电话通知,第一循环水界区所有水泵电机停运,08:40电气点检和阜新电气队人员到达现场,发现第一循环水380V配电室及10kV配电室母线失电,检查10kV#1电源进线柜、母联柜、第一循环水#1主变保护装置无任何报警及跳闸信号。
检查35kV配电室,闻到配电室内有胶皮烧焦气味,对A段35kV各开关柜柜后电缆进行检查,发现1#电源进线开关B相电缆终端发生击穿,对避雷器金属支撑底座放电。
检查事故电缆发现B相电缆头屏蔽层和半导体层边缘竖直方向在一个切口面,接口处绝缘损坏击穿。
对电缆头逐层剥开,冷缩终端体由于“放炮”破损呈现炸裂开口状,电缆主绝缘层有一个直径约5mm击穿孔,横向切开电缆绝缘层,发现穿孔根部一根铜芯有约1/5线径的融化小坑。
经与电缆安装工艺标准图对照,此电缆头铜屏蔽层和半导体层边缘在垂直方向上处于一个平面,同相关标准“工艺半导体层超出铜屏蔽层边缘20mm,铜屏蔽层超出冷缩绝缘管边缘15mm”的规范要求有差异。
对动力1#网控楼35kV东区循环水I段出线柜保护装置RCS9611CS、CS9613CS检查,只有RCS9611CS发故障跳闸信号,其零序I段保护动作,动作值3.31A,零序I段保护定值1A,时间0.9S,零序CT变比50/1。
第一循环水35kV1#电源进线发生B相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时故障电流(一次电流)为3.31*50=165.5A,而差动保护、过流保护用CT变比为800/1,故障电流折算至差动保护装置二次电流165.5/800=0.206A,差动保护装置启动电流为0.8A,未达到差动保护动作值,差动保护不动作。
冷缩电缆终端炸裂解剖分析及工艺提高措施作者:陈亚宁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三起较典型的电缆冷缩终端炸裂事故的解剖及理论分析,总结事故原因,提出相应的工艺改善及提高措施,以求提高新制作电缆终端质量,提高电缆抗击过电压能力,延长电缆使用寿命。
【关键词】电缆;冷缩终端;终端炸裂;制作工艺0 前言交联聚乙烯电缆具有良好的电器性能和耐热性能、以及传输容量大,结构轻便,易于弯曲,附件接头简单,安装敷设方便,不受高度落差的限制,没有漏油和引起火灾的危险的优点,近年来10kV及35kV终端多为冷缩工艺制作,它以制作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逐步取代了其他形式的电缆终端。
电缆终端头的质量及制作工艺直接影响了电缆绝缘性能,本文针对三起较典型冷缩电缆终端事故理论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制作工艺的工艺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电缆结构及冷缩电缆终端附件介绍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由线芯(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电缆结构图(1)线芯:线芯是电力电缆的导电部分,用来输送电能,是电力电缆的主要部分。
(2)绝缘层:绝缘层是将线芯与大地以及不同相的线芯间在电气上彼此隔离,保证电能输送,是电力电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屏蔽层:电力电缆一般有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
其中导体屏蔽层又称内屏蔽,包裹在线芯上,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它可以克服电晕及游离放电,使线芯与绝缘层之间有良好的过度,外部为主绝缘,主绝缘外部有半导体绝缘屏蔽层包裹,同时挤包一层0.1mm厚的软铜带,他们保护电缆,使之不能发生接地故障。
(4)保护层: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电力电缆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侵入,以及防止外力直接损坏电力电缆。
冷缩电缆终端附件包括恒力弹簧、接地铜带、冷缩护套管、接线鼻子以及填充防水材料等,其作用如下:(1)恒力弹簧:恒力弹簧将接地铜带可靠的压在电缆的软铜带屏蔽层、作为电缆正常运行时电容电流的通路。
(2)冷缩护套管:冷缩护套管利用弹性体材料在工厂内预制成型,再经扩径、衬以塑料螺旋支撑物构成各种电缆附件的部件。
220kVXX变#4电容器柜事故报告2011年9月1日,220kVXX变电站#4电容器开关柜保护动作断路器拒跳引起高压电缆爆炸事故。
一、事件经过如下:2011年9月1日18:05,XX变开始出现35kV母线单相接地(A相接地),但马上就复归了。
到18:12,再次出现35kV母线单相接地(A相接地),期间接地情况时分时合。
18:16:21,1#主变、2#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开始起动,昆化3704线保护动作,开关跳闸。
同时35kV4号电容器也保护动作,但因直流控制电源开关先跳闸,故开关未动作。
又因近区三相短路故障,35kV两条母线电压下沉较大,故连接在35kVⅠ母上的#1、3电容器的低电压保护也动作,开关跳闸。
18:16:23,#1、2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第一时限动作出口,跳开35kV母分开关,#1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复归,#2主变低压侧后备保护继续动作,经300毫秒,第二时限动作出口,跳开#2主变35kV开关,35kVⅡ段母线失压,至此完全切除故障。
故障发生后经现场检查,#4电容器B、C相高压电缆已烧坏,后柜内电器元器件及柜体因爆炸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坏,断路器直流控制电源空开跳闸。
二、事件分析如下1、220kVXX变电站#4电容器高压电缆于2011年6月25经过高压试验(52kV,60分钟),于2011年6月29投运。
9月13日,在修试工区对#4电容器C相高压电缆的两头进行了解剖检查,击穿点为电缆应力控制锥处,分析如下:1)通过两头比较,冷缩电缆终端安装的起始位置相差很大,一般要求剥开电缆长度为460mm。
2)电缆半导体层与冷缩终端应力锥未紧密结合,半导体层处畸变电场未得到均衡,易产生局部放电。
3)另外,不排除终端与主绝缘结合处可能有灰尘或主绝缘表面未打磨光滑,出现局部放电,加速电缆绝缘下降,直接导致电缆击穿。
2、2011年9月1日18点16分,220kVXX变电站#4电容器过流保护动作,断路器拒动,此项原因为引起高压电缆爆炸主要原因。
光伏电站箱式变压器高压电缆终端爆燃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公司海外光伏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箱式变压器高压电缆终端爆燃事故现场情况、原因分析及事故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对户外高压电缆头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压电缆头爆燃、预防措施1 引言某公司光伏电站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发布的该国第一个新能源电力项目。
光伏区域共设计安装容量132.23679MWp,光伏组件数量292236块,光伏箱变19台。
光伏区箱变高压侧电缆三台为一组连接至33kV E-house高压开关柜PV feeder开关。
所有箱变为国内某生产厂家成套供货。
高压电缆终端采用35kV內锥插拔式电缆终端,高压电缆终端材料为冷缩式制作工艺。
2 事件过程描述2021年09月14日凌晨某电力施工公司海外光伏项目33KV E-house接地变过流保护动作跳闸,联跳33kV E-house电源进线开关、厂用干式变开关、33kVE-house 所有PV feeder 开关。
经对现场设备检查发现光伏区9号箱变高压侧进线电源G3盘柜有燃烧迹象,根据现场痕迹判断进线电源G3盘柜高压电缆C相接头绝缘击穿,对盘柜外壳放电,导致33kV E-house接地变动作跳闸(附E-house电气设备系统图)。
2.1 保护动作及后台监控检查33kV接地变保护过流保护动作跳闸后,联跳33kV E-house电源进线开关、厂用干式变开关、33kV E-house 所有PV feeder 开关。
故障时后台采集到电流波形图:由图可知箱变故障C相电流148A,而PV feeder 过流保护III段定值:800A,0.8S;过流II段保护定值:3000A,0.4S;零序过流I段定值:33A,0.1S;开关未达到过流动作值。
2.2 现场检查设备跳闸后现场组织人员首先对E-house盘柜设备进行检查,发现33kV接地变过流保护动作跳闸,E-house进线开关跳闸,所有feeder开关跳闸;对盘柜外观检查无异常,室内无异常气味。
35kV电缆头烧毁事故分析摘要:电缆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电缆头烧毁事故时有发生,现对变电站热缩电缆头的烧毁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电缆头;烧毁;分析1 35 kV南郊站运行状况35 kV南郊变电站主接线方式见图1。
事故发生前,35 kV某变电站由2#主变压器运行,全站负荷最高14640 kW,平均负荷约8470 kW。
事发当日下午16时,变电站值班员例行巡回检查,包括对电缆在内的设备进行红外线测温,设备运行正常。
2#主变压器35 kV侧电缆头采用热缩电缆附件。
2 事故经过事发当日18时左右,变电站值班员听到2#主变压器室声音异常,发现B相冒火,立即汇报调度值班员,并做出紧急处理:停2#主变压器,断开202断路器,断开302断路器,合上201断路器,合上301断路器,由1#主变压器运行。
接到调度故障通知后,检修公司立即派人赶往35 kV南郊变电站,对2#主变压器35 kV侧电缆头进行重新制作和敷设。
现场中2#主变压器35 kV侧电缆头,约在根部第二至第三节伞裙附近烧毁,其他两相相应位置虽然颜色变黑,但不影响正常运行。
3 原因分析事故现场和事故发生时变电站运行状况说明,电网运行状况良好,不存在超负荷运行、母线电压不平衡等情况,电缆敷设符合规程要求,所以电缆头的烧毁事故与电网运行状况无直接关系。
由于热缩电缆附件具有电气性能和耐热性较好、安装简便、价格便宜等优点,龙口供电公司35 kV及以下电缆头普遍采用热缩电缆附件。
但热缩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工艺虽简单,却很难把握,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即使是完全按照制作工艺制作,在制作电缆头切断电缆外屏蔽层后,将引起电场畸变,切断处电场应力较为集中,该处绝缘成为薄弱环节,应力管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分散电场应力的作用,但长期运行势必老化,引起绝缘破坏。
总结先后发生的几起热缩电缆头烧毁事故,发现事故发生时空气湿度都较大或者细雨蒙蒙,不排除因施工工艺原因遗留的空隙侵入潮气,造成绝缘电阻下降的可能,或者应力管受潮,分散电场应力的能力下降,造成局部击穿放电。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电缆终端头发生爆炸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电缆终端头发生爆炸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最新版)高低压电缆末端与断路器、变压器、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或线路连接时,大都采用电缆终端头,以保证绝缘良好、连接可靠、运行安全。
各种终端头一旦发生故障,会使绝缘击穿,形成短路,产生爆炸,燃烧着的绝缘胶向外喷出,会引起火灾,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铸铁终端头发生爆炸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1)电缆负荷或外界温度变化时,终端头中的绝缘胶热胀冷缩,发生“呼吸作用”,形成内外空气交流,从而潮气侵入,凝结在终端头的内壁和空隙部分,使绝缘下降而被击穿。
(2)电缆终端头内的绝缘胶接触电缆油后会溶解,在底部和电缆周围形成空隙,也使绝缘下降而被击穿。
(3)电缆两端的终端头高差过大时,低的一端终端头受到电缆油的压力,严重时会破坏密封,影响绝缘。
(4)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时,在很大的短路电流作用下,终端头的绝缘胶开裂,密封破坏,潮气侵入,从而降低其绝缘性能。
其他型式的电缆终端头,若密封不严,潮气侵入,也会击穿绝缘而造成短路故障。
但因其中的燃烧物质少,若发生短路,开关立即跳闸,切断电流,在一般情况下,燃烧不致蔓延扩大。
为了防止电缆终端头发生爆炸,可采取下列措施:(1)安装时,应严格按照操作工艺要求施工,保证密封良好,以防止潮气侵入。
(2)经常进行巡查,发现电缆终端头严重漏油时,采取措施及时修好。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35KV单芯电缆终端头事故分析与预防摘要:35KV单芯电缆终端头分为冷缩终端和热缩终端头两种,冷缩终端头总长度要短于热缩终端头而且制作工艺相对于热缩终端头较为简单做头时间短,但价格较高。
近年来伴随国产冷缩头制造厂家的增多,价格降低有取代热缩电缆终端头的趋势。
热缩终端头与冷缩终端头除材料不同外制作工艺和要求基本相同本文不再详述。
关键词:电缆终端;单芯;事故分析;事故预防35KV单芯电缆事故90%以上都出现在电缆终端头,电缆终端头是整根电缆的薄弱环节,因为在终端头内铜屏蔽断开处产生电应力集中,电场强度很高,容易造成放电。
再者单芯电缆如果供电线路较长,电流较大时会在铜屏蔽层或者铠装层很高的感应电压容易在终端头接地线处生热及放电。
综上所述结合近十年来对我公司35KV单芯电缆终端头事故处理进行梳理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总结事故经验。
1 电缆终端头制作技术和工艺差其一,电缆终端制作过程清洁不彻底,环境差,造成灰尘、杂质、水分进入电缆终端内,由于电缆终端头铜屏蔽断口处产生的电应力集中是通过应力管分散电场,由于灰尘、杂质、水分进入造成绝缘降低,分散电场能力下降,热效应严重最终造成击穿事故。
剖解事故电缆终端头发现在电缆终端头内,铜屏蔽与应力管搭接部分有过热放电痕迹是事故击穿点。
其二,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特别是剥离半导体层时力度掌握不好,伤及主绝缘层,使主绝缘层留下伤痕;剥离半导体层时未清理干净,以上情况都会在电缆终端头内留有气隙;在场强作用下这些缺陷处易产生局部电场集中造成气隙放电。
由于空气热膨胀系数大,同时放电产生热的效应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剖解电缆终端头会发现延主绝缘伤痕的放电痕迹或事故点树枝状放电痕迹。
预防措施:(1)电缆终端头制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没有任何电缆终端头制作经验的人不能担当电缆终端头制作的负责人。
(2)电缆终端头制作过程要保持清洁,小心细致,严格执行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每一步按照说明书技术要求程序施工;每剥除一层不可伤及内层结构,任何一层的断口过度要平滑,涂抹硅脂防止产生气隙;上下端口要严密防止空气进入。
高原地区高压电缆终端头放电爆炸原因分析与处理文章阐述了金钢矿业公司35kV、10kV高压线缆在运行过程中,陆续出现的高压电缆终端头放点爆炸现象。
从分析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方面着手,进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有效解决了电缆终端头放电爆炸事故的发生。
标签:高原地区;电缆终端头;放电爆炸塔什库尔干县金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金岭铁矿,是山东金岭铁矿的全资子公司。
金钢矿业公司处于帕米尔高原东坡,平均海拔4000m 以上,山势险峻,沟壑纵横,许多山峰常年积雪。
当地气候属大陆高原山地干旱气候,全年只有冷暖温两季,极端气温最低-42°C,最高32.5°C,平均气温3.4°C,空气干燥稀薄,平均气压699.7Pa。
1 故障情况金钢矿业共有35kV电缆终端24个,10kV电缆终端67个,所有高压动力电缆均采用绝缘增强的YJV22型的交联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电缆头采用伸缩性更好的冷缩电缆终端技术。
但自2013年9月25日供电生产以来,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发生十多起电缆终端着火、爆炸等事故从而造成全厂的电力停电,不仅严重阻滞了公司的顺利生产,而且对人身安全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2 原因分析电缆终端头作为电力供应线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故障率的高低严重制约了供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通过对电缆终端故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出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2.1 未充分考虑使用环境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称为高海拔地区,气压降低容易使空气电离而降低介电强度,同时冷却效能下降,导致电气温度升高。
另外,高海拔地区日夜温差大,易产生凝露,使电气材料变硬、变脆,绝缘降低。
因而,高原地区的设备选型有其特殊的要求,需要校验其电气参数或选用高原型的电气设备产品。
金钢矿业公司地处海拔3700米的高原,依据电气标准,电缆终端长度应增加3%。
2.2 制作工艺不规范电缆终端的制作工艺过程存在多个导体连接环节,不规范的制作过程,会造成连接点接触电阻过大,温升加快,使电缆头的绝缘层破坏,形成相间短路、对地击穿放电,引发电缆终端着火或爆炸。
电缆头频繁击穿的原因分析近期电炉发生了几起电缆头击穿事故,故障现象都是电缆头热缩护套根部有明显烧损,主绝缘损坏,损坏处电缆芯露出。
电缆绝缘击穿的原因比较多:1,负荷过重,电缆发热引起绝缘材料老化、熔化、变质、变形等;2,过电压(浪涌、感应、雷电等);3,外力作用受损;4,环境高温; 5,材料质量原因;6,施工质量原因。
这几起故障电缆型号为YJV-35KV-1×300交联聚乙烯电缆。
终端头均采用冷缩制作。
发生故障前,电缆运行的载流量未超过设计值(YJV300电缆电流为650A),电缆运行时并无过载现象,并且电缆头故障发生前35KV系统并无接地现象。
第一次是A相进线电缆头击穿后,引起过电压,将A相变压器的尾部电缆头击穿,引起AC相短路跳闸。
第二次是C相变压器的头部电缆头击穿,引起过电压,将B相变压器的尾部电缆头击穿,引起弧光接地,造成3相短路跳闸。
第三次是在Y/△柜发生B相电缆头击穿,操作工发现的比较及时,及时断开电源,才没有将其它电缆头损坏造成短路。
解剖损坏的电缆头分析,发现绝缘烧损的地方,故障点均在电场强度最大的铜屏蔽层断口和半导体层断口处,同时发现有部分电缆头在剥除半导电层的时候,主绝缘层有明显的刀痕。
这些损伤有可能造成主绝缘受损,其中有一根做耐压试验时击穿的电缆头,其击穿点就在刀痕上。
另电缆头制作方法有问题,没有严格按图制作,电场强度最大的铜屏蔽层断口和半导体层断口处本来应该套在冷缩管的应力锥处进行保护,但是都没有套到位。
应力锥形冷缩头正确制作结构被击穿电缆头的制作方法(明显的应力锥未套在半导电层上)因此电缆头击穿可能的原因是:1)铜屏蔽层断口处有尖角毛刺,未处理平整,导致放电。
2)半导体剥切时将主绝缘划伤,造成此处绝缘最薄弱,导致击穿。
3)电缆头制作方法有问题,冷缩管的应力锥未套到在半导电层上,导致电应力场最集中处被击穿。
35kV单芯电缆头击穿事故分析发布时间:2022-08-04T08:08:17.21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6期作者:李友光1 郭根2 方建安3 [导读] 引起35kV单芯冷缩电缆终端头击穿事故,对其事故从设计、材料质量、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剖析击穿的原因。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 410114摘要:根据某110kV变电站35kV母线出线单相接地故障报警半个小时后,引起35kV单芯冷缩电缆终端头击穿事故,对其事故从设计、材料质量、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剖析击穿的原因。
关键词:110kV变电站;35kV单芯电缆头;击穿;事故分析;前言电力能源是现今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形式,电缆是电力能源输送不可或缺的材料,其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工业企业内部的高压输送电网络中高压电缆头是电力传输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点,受设计方式、安装材料、施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如若高压电缆头发生故障,不仅影响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还有可能引起其他的恶性连锁反应,如配套设备的烧毁,火灾事故的发生等,其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1]。
本文以某110kV变电站35kV母线447出线电缆终端头发生击穿事故进行分析,从线路设计、材料质量和施工过程工艺方面对其电缆头击穿的具体原因进行剖析,并为防止此类故障事故的发生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更好的保障其下游用电企业正常、安全稳定、有序的进行生产。
1 事故发生时35kV系统的运行情况某110kV变电站35kV系统事故发生时的基本情况:1、地点:某110kV变电站站内35kVⅡ段447出线;2、天气:晴,温度17℃-25℃,风力3—4级;3、终端头厂家:3M 7686K-CN 单芯电缆户外冷缩终端;4、电缆型号:ZRA-YJV-26/35KV 1*300mm2 单根长度2050米。
某日13时16分37秒某变电站110kV变综自1公用测控消弧线圈1、2接地报警。
于16分43秒2号消弧线圈1#中点电压值突变(200.00→21500.00)显示35kVⅡ段母线单相接地运行。
一起35kV电缆频繁爆裂故障分析of A FrequentExplosionFault on 35kV PowerCable坤JiangKun,Li Ming,HeMeng(供电公司, 476000)(Shangqiu Power Supply Company, Shangqiu 476000)摘要:对变电站一起35KV电缆出线多次发生爆裂故障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电缆封接头的全面检查,结合高电压试验数据,通过技术人员的分析研讨,最终找到了故障点,并提出避免类似故障发生的措施,为以后的故障分析和判断奠定了基础。
Abstract:A frequentexplosionfault on 35kV outlet cablein asubstation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Finally,faulty point is detected based on the thoroughtest of cable joint an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echnician,combined with high voltagetestdata.In the end,corresponding measurestoavoid repetition of similar problem which lay the foundations offutureanalysis and judgement are given.关键词:电缆,绝缘故障,缺陷分析。
Key words:power cable;insulation fault;defectanalysis1、引言某110kV变电站2011年5月投入运行,其中有一35kV电缆出线长200米左右,型号为:YJLV-35kV-3*400。
2011年8月,室电缆封头因故障爆裂,经处理后恢复运行。
2011年12月此电缆又发生单线接地故障,造成室电缆封头严重损毁,室母线桥部烧损。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前言交联聚乙烯电缆具有良好的电器性能和耐热性能、以及传输容量大,结构轻便,易于弯曲,附件接头简单,安装敷设方便,不受高度落差的限制,没有漏油和引起火灾的危险的优点,近年来10kV 及35kV 终端多为冷缩工艺制作,它以制作工艺简单,现场施工方便逐步取代了其他形式的电缆终端。
电缆终端头的质量及制作工艺直接影响了电缆绝缘性能,本文针对三起较典型冷缩电缆终端事故理论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制作工艺的工艺要点及注意事项。
1电缆结构及冷缩电缆终端附件介绍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由线芯(导体)、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电缆结构图(1)线芯:线芯是电力电缆的导电部分,用来输送电能,是电力电缆的主要部分。
(2)绝缘层:绝缘层是将线芯与大地以及不同相的线芯间在电气上彼此隔离,保证电能输送,是电力电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屏蔽层:电力电缆一般有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
其中导体屏蔽层又称内屏蔽,包裹在线芯上,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它可以克服电晕及游离放电,使线芯与绝缘层之间有良好的过度,外部为主绝缘,主绝缘外部有半导体绝缘屏蔽层包裹,同时挤包一层0.1mm 厚的软铜带,他们保护电缆,使之不能发生接地故障。
(4)保护层: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电力电缆免受外界杂质和水分的侵入,以及防止外力直接损坏电力电缆。
冷缩电缆终端附件包括恒力弹簧、接地铜带、冷缩护套管、接线鼻子以及填充防水材料等,其作用如下:(1)恒力弹簧:恒力弹簧将接地铜带可靠的压在电缆的软铜带屏蔽层、作为电缆正常运行时电容电流的通路。
(2)冷缩护套管:冷缩护套管利用弹性体材料在工厂内预制成型,再经扩径、衬以塑料螺旋支撑物构成各种电缆附件的部件。
其外表面为伞群结构、护套的下部做成锥形结构内部附有半导体绝缘层,电缆终端制作时、将电缆的软铜带铜屏蔽按照一定要求剥离,并作打磨防水等处理,最后将冷缩护套管安装在处理好的电缆上、其具有一定的防水及绝缘作用、并改善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