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腹膜透析的护理常规腹膜透析护理常规[定义]利用腹膜的半透膜特性,向腹腔内灌入一定量的生理性腹膜透析液,通过弥散、对流和渗透的原理,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护理问题]1、疼痛:与腹膜透析液的温度或酸碱度不当及腹膜炎症有关。
2、潜在并发症:腹膜炎、低血压、腹腔出血。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4、焦虑:与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观察要点]1、置管后观察管口处有无渗血、渗液,腹透管是否通畅等。
2 、密切观察透析液的颜色、超滤量、性状等。
3 、观察患者有无腹膜炎、低血压、腹腔出血等并发症。
4、观察换有无腹痛不适。
[护理措施]一、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了解患者肾功能、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程度,了解适应症与并发症,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腹膜透析的目的、操作程序、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解除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术前给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普鲁卡因皮试,腹部、阴部清洁备皮,做好透析的准备工作。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透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无菌操作能有效预防细菌性腹膜炎和导管出口处感染等并发症。
三、透析过程的护理透析液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有无混浊、絮状物、破漏及出厂日期,操作前按医嘱于透析液加入药物,并加热至37.0℃,掌握各种连接管道的分离和连接方法,妥善固定导管,防止牵拉、扭转导管,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及避免咳嗽,防止导管出口处外伤引起感染,使用一次性无菌透气敷料,如需使用纱布,应在每次使用前消毒纱布,切勿用手直接接触透析管口,加强透析管口处观察与评估:皮肤有无渗血、漏液、红肿等,并且重视导管出口处的清洁、消毒等。
透析时进液速度不宜太快,控制在3min左右输完,腹腔停留为4h,然后将透析液引流出来,出液不宜太快,以防大网膜顺液流进透析管内。
准确记录每次进出腹腔的时间、液量、颜色等,每2~3天测血钾、钠、氯、尿素氮、肌酐和血气分析等,每3天做透析液细菌培养。
2022版国际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防治新指南:提升患者护理标准2022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ISPD)发布了一项重要的更新,即关于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指南,旨在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减少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因腹膜透析并发腹膜感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摘要】腹膜透析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腹膜感染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归纳引起腹膜感染的致病因素、诊断标准、预防和治疗措施等,旨在预防和减少腹膜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的透析疗效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感染诊断标准;致病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62-02 1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将腹膜透析液灌入腹腔,保留一段时间,使血液及周围组织的代谢废物通过腹膜的弥散和超滤作用进入腹膜透析液,然后放出腹膜透析液,以清除机体废物、过多水分和补充有用物质。
因其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中分子物质清除充分、更好地保护残肾功能、与血液透析相比交叉感染危险更低、生活质量更高、可以居家透析等特点。
越来越多地被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所接受,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
腹膜感染是腹膜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透析失败,甚至可导致导管拔除,不得不终止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
因此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显得优为重要。
2腹膜感染的诊断标准腹膜透析并发腹膜感染的诊断标准为:2.1有发热、腹痛、腹透液浑浊等临床表现,多数表现局限性隐痛不适。
2.2透出液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6/L,其中,中性粒细胞大于或等于50%;2.3腹透引流液涂片或培养阳性。
符合上述3项中2项可确诊,具有一项为可疑诊。
3腹膜感染的致病因素腹膜感染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3.1腹膜防御机制受干扰:腹透液的多次交换改变了腹腔的生理环境,透析管持续存在于腹腔内可损害机体的防御功能,使腹膜对细菌产生易感性。
3.2接触性污染: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后,在持续性腹膜透析治疗的病人每天更换3次或4次腹透液,1年中需开启1000至1500次该封闭系统的情况下,无菌操作观念可能逐渐淡忘。
3.3隧道感染:作为天然屏障的皮肤因透析管的植入而受损,腹膜透析隧道口或隧道感染可通过导管波及腹腔。
腹膜透析感染相关性腹膜炎第一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原因评估一、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和术语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定义:腹透治疗过程中,由于污染、肠源性感染、导管感染及医源性操作等原因,造成致病原侵入腹腔,导致的腹腔内急性感染性炎症。
再发(recurrent) :±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但致病菌不同。
复发(relapsing):上一次腹膜炎治疗完成后4周内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或是培养阴性的腹膜炎。
重现(repeat) :±一次腹膜炎发作治疗完成后4周后再次发生,致病菌相同。
难治腹膜炎(refractory):规范的抗生素治疗5 d后,症状无改善且透出液未转清亮。
导管相关腹膜炎(catheter -related peritonitis):腹膜炎与出口处或隧道感染同时发生,致病菌相同或其中一处培养阴性。
二、腹透相关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腹痛、伴或不伴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老年患者可仅表现为腹透透出液浑浊和低血压,而腹痛和腹部体征(压痛及反跳痛)不突出。
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以及低血压或血压值较基础血压明显下降等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临床疑诊为腹透相关腹膜炎的患者应立即完善相关检查。
透出液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微生物培养对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
透出液标本的留取:腹透患者透出液浑浊或腹痛,首先应考虑患者是否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应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出液并在6 h内送检,包括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革兰染色及病原学培养。
尽量避免留取标本前使用抗生素。
留取过程中注意避免污染。
若不能立即送检,应将待检透出液存放于4℃冰箱中冷藏,已接种的培养标本应保存在室温或放置于37℃中进行孵育。
如患者就医时为干腹,或未能及时留取第1袋浑浊透析液时,需注入1 L透出液至少留腹1 ~2h,再引流留取标本送检。
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摘要:晚期肾病最为安全、高效的替代疗法就是腹膜透析,但是腹透液引流过程不够顺畅、腹透液造成病人腹部疼痛、腹透液反渗以及腹膜炎或者营养不良均为腹膜透析普遍存在的并发症。
而腹膜炎以及营养不良在以上并发症中较为突出,不但使病人生存质量受到干扰,同时降低病人存活率。
参与本次研究的103名晚期肾病患者均在2021.12至2022.3期间于我院接受腹膜透析。
护理过程中积极采用高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腹膜透析;并发症;预防;护理腹膜透析是一种现代化肾脏透析干预手段,治疗机理是经由腹膜两侧溶液梯度差,完成渗透作用,经过腹腔透析替换使病人代谢功能得到改善[1]。
腹膜透析干预在临床医学的学术研究及治疗过程中普遍应用,并且已经在肾病治疗过程中被逐渐重视,不过腹膜透析过程存在很大难度,同时相较传统透析方式存在并发症产生几率更高,极易导致病人呼吸障碍及腹膜发炎等现象,文章针对于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病人的并发症、并发症诱因以及护理方案实施深入研究,用以为腹膜透析治疗晚期肾脏疾病时提供理论依据,报道详情如下: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103例病人中包含慢性肾炎患者41人;狼疮性肾病患者27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为16人;糖尿病肾病患者为18人;先天性多囊肾患者1人;所使用的的透析仪器及腹透液均为石家庄四药产品。
本次研究过程中并发症产生情况详见表1:表1 研究过程中并发症情况并发症病例(n)发生几率 (%)腹膜炎98.74营养不良3130.1腹透液引流不通畅6 5.82腹透液造成腹痛5 4.85腹透液反渗3 2.91死亡10.972.护理方法2.1腹膜炎腹膜透析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就是腹膜炎,大多因为细菌感染造成,极少数情况为厌氧菌及真菌感染所致。
主要因为患者无菌意识有待加强、操作流程不规范、拆接腹透管过程出现感染,或者因为皮肤消毒不彻底,导致细菌经由腹透管浸入病人腹腔导致。
作者单位:523510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肾内科(邹朝晖,陈丽),广东医学院护理学院(方慧苹)邹朝晖:女,大专,主管护师通讯作者:方慧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邹朝晖方慧苹陈丽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腹膜炎的防治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 2011年12月53例次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的可能原因。
结果: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肠道因素、其他部位感染、环境不符合要求、操作不规范、个人卫生等。
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培养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重视患者肠道评估与调节以及再培训非常重要。
关键词腹膜炎;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液;原因分析;对策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0.050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 ),尤其是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 -torg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是终末期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CAPD 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2],是患者短期或永久退出CAPD 治疗的直接和主要原因[3]。
本文回顾性分析53例次CAPD 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旨在为CAPD 患者腹膜炎的防范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 2011年12月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住院接受治疗患者53例次,男29例次,女24例次。
年龄(48.0ʃ16.5)岁。
透析龄(21.69ʃ21.24)个月。
腹膜炎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全国血液净化会议提出的CAPD 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有腹部疼痛、腹膜透析引流液混浊、发热或不发热。
(2)腹膜透析液中,白细胞计数>100ˑ106/L ,中性粒细胞比例>50%。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摘要】腹膜透析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对流的原理,规律、定时地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并将废液排出体外,以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超滤过多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并发症包括: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和导管相关感染两种,其中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是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造成腹膜透析术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主要对近年来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常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的进展做出综述,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影响因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30-021 腹膜透析相关感染性腹膜炎的常见影响因素1.1外源性微生物污染1.1.1患者自身因素:有的患者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淡薄。
有些患者文化素质较低,理解和接受能力差,部分患者由于经济能力差家居环境不好,从而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
1.1.2外源性感染因素:外源性感染因素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主要原因。
1.1.3导管相关性因素:导管出口处感染、导管内生膜的形成、透析液感染等都容易感染腹膜炎。
1.2与年龄、季节及机体抵抗力低下有关:李慧娟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发生率也大大提高,长期卧床或年老体弱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腹腔感染的机会明显上升。
腹膜炎的发生率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夏秋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冬春季,且与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1.3内源性微生物污染:内源性微生物主要来自于经肠道感染,少数来自于血行感染。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对2006年度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显示,由腹泻、便秘引起腹膜炎占13.9%。
蔡茂兰报道:导管出口处及隧道感染致使病原菌入侵腹腔导致腹膜炎的发生率增高2倍。
1.4营养因素:腹膜透析的患者每日丢失蛋白质5~15g,腹膜炎时则蛋白丢失成倍增加,并且持续数周。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为临床护士在护理腹膜透析病人时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行健康教育。
方法通过日常护理资料的收集,分析14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
结果发生腹膜炎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
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患者比较,属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不严者5人次。
为了节约费用,反复使用碘伏帽者7人次。
加药时违反操作2人次。
结论外源性感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原因,針对原因进行预防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
标签:腹膜透析;腹膜炎;护理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一种有效治疗尿毒症的方法。
CAPD简单、不需要机器、能源,是合乎生理而且有效的肾替代疗法。
随着透析管路和腹透液的改进,腹膜炎的发生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27%~52%下降到近年的38.8%左右,但它仍是CAPD的主要并发症,成为影响广泛开展CAPD的主要因素。
本文旨在了解我科持续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完善护理操作规程,以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我科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
其后进行肾移植手术1例。
拔除透析管,停止透析者1例。
3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14例出现腹膜炎,以上患者透析操作资料,通过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或其陪护交流和观察透析操作所得,由人工肾腹透室收集。
1.2 腹膜炎诊断标准(1)有腹痛、发热,腹透引流液浑浊等临床症状;(2)腹透引流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大于或等于100/mm3。
其中中性粒细胞数大于或等于50%。
(3)腹透引流液培养出致病菌。
以上3项至少具备2项即可诊断。
1.3 结果
36例患者中发生腹膜炎者有14人次。
其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7人次。
发生腹膜炎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高。
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患者比较,属操作不当,无菌操作不严者5人次。
为了节约费用,反复使用碘伏帽者7人次。
加药时违反操作2人次。
见表1。
表1 14人次发生腹膜炎的原因。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反复发作,病程长,患者精神、经济负担较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要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工作情况,耐心帮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保持愉快心境。
向其介绍治疗过程、方法、药物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强其信心,使其积极
配合治疗与护理。
2.2饮食护理急性期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指导患者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每日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供给。
禁冷饮、水果、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及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及不洁食物,忌浓茶,戒烟酒。
本病可能与过敏因素有关,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并限制乳制品的摄入。
严重者予以完全肠外营养治疗,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症状。
2.3一般护理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合适体位,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取右侧卧位。
灌肠后改平卧位,臀部及床尾抬高10cm,交替翻转体位2~3次,使液体在肠腔内保留2~3h 或更长时间。
选择质地柔软、无破损的导管,插管动作要轻,插入肛门约20~35cm,避免损伤肠粘膜。
保持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机械性刺激,必要时肛周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
如患者出现便意嘱其大口呼气,放松腹肌,降低腹内压,解除肠道痉挛。
根据病情指导休息与活动,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到劳逸结合。
2.4用药护理灌肠液温度要适宜,37~40℃为宜,若过高,患者可感觉不适,加重肠粘膜水肿充血,过低则肠蠕动过快造成腹痛,药液不易保留。
灌肠时摇匀药物,延长有效存留时间,利于肠粘膜吸收。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腹泻次数、量、性质及伴发症状,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严重腹泻者记录出入量,以作为补液依据,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2.5腹膜炎的护理
(1)对发生腹膜炎,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腹膜炎患者进行随访,寻找原因,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2)观察指标。
包括体温、腹膜渗出液的白细胞数、细菌类别。
密切观察腹膜炎的相关症状,如透析液混浊,腹痛、压痛、反跳痛,发热,寒战等,应及时就诊,并遵医瞩准确留取透析液,化验及细菌培养。
(3)遵循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腹腔内给药)相结合的原则。
若体温高于39℃,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腹痛采用腹部热敷,必要时给予药物止痛,遵医嘱用 1.5%腹膜透析液2 000ml加肝素500—1 000 U冲洗腹腔3次,静脉滴注抗生素。
积极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超滤量,并监测血电解质。
出口处及隧道皮下组织有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时,每天换药2次,并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湿敷。
3讨论
3.1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原因分析(1)目前认为外源性感染即接触性污染是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最主要原因,本资料结果很支持这一观点[2,3]。
(2)调查结果提示:随透析时间延长,透析过程中无菌操作观念逐渐淡薄,
这可能与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密切相关。
此外医务人员也忽视了持续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问题,没有定期随访和监督透析操作的执行情况。
从而使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人为因素增加,因此要加强透析的再培训,强调使之定期化、制度化。
(3)在发生腹膜炎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很大比例,这是由于这些患者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视物不清,且手眼协调能力差,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常不达标,或需要在透析液中加胰岛素,也容易造成污染。
(4)此外,现有的双联管路系统虽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改进,但对于高龄患者进行短管与透析管路连接时,污染的机会仍然很大。
操作时接触了无菌部位,未能及时采用有效的补救措施,同时,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反复使用一个碘伏帽增加了腹膜炎的发生率。
3.2 降低腹膜炎发生的护理措施(1)以上腹膜炎的发生原因提示:责任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操作培训和再培训,以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2)责任护士应多次反复给患者强调并指导腹膜透析的正确操作(包括透析环境的清洁、洗手、带口罩、透析操作等)并检查患者及其家属洗手、透析操作步骤,加强患者的防范意识。
(3)对发生腹膜炎,特别是反复发作腹膜炎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透析环境,寻找发生腹膜炎的可能性(原因)并加以解决。
(4)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眼病,要严格控制高血糖,加强对其家中腹透操作者的操作培训。
(5)尽量避免在腹透液中加药,如必须加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6)对腹透中并发腹膜炎的患者,积极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并遵循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腹腔内给药)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
[2]李军.腹膜透析228例临床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1):74-76.
[3]Oreopoulos DG.Peritoneal dialysis in the past 20 years:An exciting journey.Peril Dial Int,1999,19(suppel 3):3-8.
[4]李军.腹膜透析228例1临床分析EJ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27(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