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解剖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的感觉根和细小的运动组成。
感觉根上的感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
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的深面,进入下颌神经。
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
三支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等三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的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的外侧支为眶上神经;较小的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经眶上孔内侧的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的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直肌的上缘向前至泪腺(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的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
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的粘膜和鼻下部的皮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的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的粘膜。
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
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
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的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的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本干的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和前支。
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达到了消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治好疾病,解除了痛苦,此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卵园孔;射频热凝;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3-02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科对87例入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并以术前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岁,右侧46例,左侧41例,病史1—20年。
其中第三支疼痛患者12例,第二支疼痛患者25例,第二支+三支混合疼痛患者48例,第一,二,三支混合疼痛2例。
所有病例均口服过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服药效果均不佳。
有5例患者行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后再疼痛,经无水酒精半月神经节注射后疼痛2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后复发2例。
2 方法患者仰卧于c性臂x线机手术床上【2】,颈仰伸,调试x射线机透视角度;一般将x射线增强器向床尾端旋转30-35℃,向患侧旋转旋转20—25°c,即可清楚地显露患侧卵圆孔。
常规面部消毒、铺单,局麻后进行穿刺,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射频穿刺针的位置,正位像时可见针尖位于卵圆孔内,侧位像,针尖位于碟鞍后斜坡与颞骨岩部交界处,利用射频电极刺激定位,测试阻抗为200--300ω,用100hz、0.3ma的电刺激引起三叉神经相应分支支配区的剧痛;用2hz,2v电刺激运动神经,应该没有咬肌的颤动。
射频热凝术 (RF)联合脉冲射频术 (PRF)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三叉神经眼支疼痛应用射频热凝术(RF)+脉冲射频术(PRF)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取74例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2019年9月~2020年9月)为研究对象分组两组(数字表随机发),对照组37例,应用RF治疗;研究组37例,应用RF+PRF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①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78.38%,研究组94.59%更高(P<0.05);②并发症:研究组5.41%与对照组16.2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③ 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对照组(4.62±1.01分<5.27±1.06);生活质量评分(88.71±9.14)分>(83.44±8.36)分,差异显著(P<0.05)。
结论 RF联合PRF治疗三叉神经眼支疼痛,疗效显著,并发症低,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脉冲射频术;三叉神经眼支疼痛三叉神经是混合性脑神经之一,由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组成,其中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最晚常见,该疾病以老年人为好发群体,临床表现为面部剧烈疼痛,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
射频热凝术(RF)、脉冲射频术(PRF)均为三叉神经眼支疼痛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势。
本次研究以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共74例为例,探究联合应用RF、PRF的临床价值,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时间:2019.9~2020.9,对象:74例三叉神经眼支疼痛患者(疼痛中心收治),数字表随机法分组如下:①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7~64(42.68±5.11)岁,疼痛侧:左侧15例,右侧22例;②研究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9~67(42.71±5.08)岁。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摘要】对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手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186-02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男,年78岁,患侧位于右侧;病史10年,Ⅱ支神经痛.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射频热凝术治疗。
2术后护理2.1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福音——射频热凝术
73岁的赵先生因患三叉神经痛,十几年来无奈地忍受着越来越严重的面部疼痛。
由于年龄偏大,又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内科慢性疾病,赵先生已经难以耐受手术的创伤。
但是不断加重的面部疼痛已经逐渐影响到了赵先生的正常生活,这使得全家人越来越迫切地就医,甚至达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
近些天,赵先生刚在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张文川主任处接受了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疼痛当天即刻缓解,才2天功夫,就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全家人也松了一口气。
三叉神经痛是颅神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
引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压迫,其次还有因局部区域的各种病变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的。
目前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多从保守疗法开始,但这些方法多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短则几周,长则数月后疼痛往往再次出现。
而单纯地增加药量同时也会带来极大的副作用,此时患者往往会最终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对于赵先生这样的老年人又难以接受。
经过十余年数千例的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热凝术给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
所谓的三叉神经热凝“术”与传统手术不同,其创伤之微小,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手术”。
这中间的原因在于三叉神经热凝术巧妙的原理:将射频针穿刺至靠近三叉神经节的位置,并使用射频仪热凝,使三叉神经感觉支特异地被毁损,失去原有的神经感觉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射频针的直径也不足2毫米,一般穿刺深度只有6-7厘米,比传统手术的切口都短得多,可见微创真是微乎其微。
所以,即使像赵先生这样平素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也能接受三叉神经热凝术的治疗。
除了微创这一特点,三叉神经热凝术还可以重复进行。
三叉神经热凝术可重复这一特点对此类患者也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彻底的疗效。
由此可见,三叉神经热凝术医疗风险、医疗花费极低。